T/CAOE 77-2024 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A 45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团体标准
T/CAOE 77—2024
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arryingcapacity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2024-05-08 发布2024-05-08 实施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程序............................................................................. 2
4.1 准备阶段......................................................................... 2
4.2 调查阶段......................................................................... 2
4.3 评估阶段......................................................................... 2
4.4 报告编制......................................................................... 2
4.5 质量控制......................................................................... 2
5 现状调查内容......................................................................... 2
6 现状调查和分析方法................................................................... 3
6.1 初级生产力....................................................................... 3
6.2 浮游植物碳含量................................................................... 3
6.3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 3
6.4 渔获物平均含肉率................................................................. 3
6.5 年人均水产品摄入量............................................................... 4
7 承载力评估方法....................................................................... 4
7.1 评估海域渔业资源量............................................................... 4
7.2 评估可支撑的人口规模............................................................. 4
8 编制评估报告......................................................................... 5
附录A(资料性)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报告编写大纲..................................6
附录B(规范性)利用叶绿素a 含量计算海洋初级生产力......................................7
附录C(资料性)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的样品分析记录表..................................8
附录D(规范性)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态效率.............................12
参考文献.............................................................................. 14
T/CAOE 77-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朝晖、刘胜浩、王炜、屈佩、赵林林、蒋金龙、赖敏。
T/CAOE 77-2024
1
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调查与评估技术工作的评价程序、数据来源、现状调查内容、
现状调查和分析方法、承载力评估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的现状调查与评估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763.1 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T 18654.9-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9部分:含肉率测定
SC/T 9403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NY/T 3498-2019 农业生物质原料成分测定:元素分析仪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渔业资源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海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动植物。
注:包括海洋鱼类、甲壳类、贝类和大型藻类资源等。
[来源:GB/T 19834-2005,3.13]
3.2
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以海域初级生产者和有机碎屑为碳源,某海域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载的渔业资源量,以及海洋渔业
资源可支撑的人口规模或经济规模。
注:海域渔业资源量在不包括大型藻类资源的前提下,为牧食食物链渔业资源量与碎屑食物链渔业资源量之和。
3.3
牧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
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浮游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3.4
碎屑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
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死亡的海洋动、植物残体以及它们排出的粪便等颗粒有机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T/CAOE 77-2024
2
3.5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海洋食物网中能量和物质由低营养层次生物向高营养层次生物转化的效率。
3.6
碎屑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of detritus
海洋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或总能量中来自颗粒有机物的比例。
3.7
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 model
根据营养动力学原理,构建以物质平衡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模型,描述平衡生态系统中各功能群的生
物生产和能量流动。
注:生态通道模型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变化趋势。
4 评价程序
4.1 准备阶段
收集海域初级生产力、渔业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等历史资料;根据需要补充的数据内容,确定调查
区域,编制现状调查方案。
4.2 调查阶段
根据调查内容、调查站位和调查方法等,实施海域渔业资源现场调查。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如
有特殊需要可酌情调整调查次数,最后计算海域渔业承载力的年度平均值。
4.3 评估阶段
根据数据资料,开展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对成果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4.4 报告编制
编制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专题图件及数据成果。渔业资源调查编写要求和调查成果验收依据
GB/T12763.1的规定执行。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报告编写大纲见附录A。
4.5 质量控制
资料收集的数据应来自于具有CMA认证的机构、权威期刊中发表的文献资料等。现场调查的断面和
站位设计、采样与样品分析等应按照GB 17378.7、GB/T 12763.1、GB/T 12763.6、GB/T 18654.9-2008、
GB/T 18654.10、SC/T 9403和NY/T 3498-2019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5 现状调查内容
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的调查内容包括初级生产力、生态效率、平均营养级、海域面积、浮游植物碳
含量、平均含肉率和年人均水产品摄入量等,具体调查内容、采取的调查方式与方法见表1。对于特定
海域,生态效率、海域面积和年人均水产品宜采用固定值;初级生产力、平均营养级、浮游植物碳含量
和平均含肉率等数据主要通过资料收集或现场调查来获取。
表1 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调查内容和方法
T/CAOE 77-2024
3
序号调查内容英文缩写单位调查方式调查方法
1 初级生产力Pp mgC/(m2·d) 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见6.1
2 浮游植物碳含
量
C % 现场调查见6.2
3 平均营养级TL —— 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见6.3
4 渔获物平均含
肉率
D % 现场调查见6.4
5 年人均水产品
摄入量
F kg 资料收集见6.5
6 生态效率E % 资料收集见附录B
7 碎屑贡献率κ % 资料收集见附录B
8 海域面积S km2 资料收集——
6 现状调查和分析方法
6.1 初级生产力
海洋初级生产力根据附录B 的公式由叶绿素a 含量估算得到; 叶绿素采样记录表见GB/T
12763.6-2007中表H.1;叶绿素(萃取荧光法)测定记录表见GB/T 12763.6-2007中表H.2。
海洋初级生产力也可按照GB/T 12763.6-2007中的14C示踪法测定;初级生产力采样、过滤、测定记
录表见GB/T 12763.6-2007中表H.5。
6.2 浮游植物碳含量
浮游植物水样采集按照GB 17378.7中的规定执行。水样先通过80目筛网过滤去除浮游动物,滤液再
经过220目筛网过滤浮游植物,经抽滤、称重,置于60℃恒温干燥箱连续烘干24 h,最后用电子分析天
平称量。采用元素分析仪法按照NY/T 3498-2019的规定检测浮游植物样品中的碳含量,数值填写在附表
C.1中。
6.3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按照GB/T 12763.6和SC/T 9403中的规定执行。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渔获物
的营养级,绘制主要物种的连续营养级谱,数值填写在附录表C.2中。将渔获物分成三个营养层次,即
草食性和杂食性动物(TL<3.0)、低等级肉食动物(3.0≤TL<3.9)和中高等级肉食动物(3.9≤TL),
分别计算每组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数值。
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的计算方法见公式(1)。
………………………………(1)
式中:
TL——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
TLi——第i种鱼类的营养级;
Yi——第i种渔获物的渔获量,单位为千克(kg)。
6.4 渔获物平均含肉率
T/CAOE 77-2024
4
鱼类平均含肉率分析宜按照GB/T 18654.9-2008中的减重法执行。虾类和贝类取肌肉组织质量来计
算含肉率。数值填写在附表C.3中。
渔获物平均含肉率的计算方法见公式(2)。
………………………………(2)
式中:
D——渔获物的平均含肉率,单位为百分比(%);
Di——第i种渔获物的含肉率,单位为百分比(%);
Yi——第i种渔获物的渔获量,单位为千克(kg)。
6.5 年人均水产品摄入量
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中居民水产品摄入量的调研结果,来
计算年人均水产品摄入量。
7 承载力评估方法
7.1 评估海域渔业资源量
根据海域中各营养层次生物的平均生态效率值、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数值、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
碳含量等参数,按照“营养动态模型”原理逐级计算牧食食物链的渔业资源量并求和。其中,草食性和
杂食性动物(TL<3.0)取第Ⅱ、Ⅲ营养级生态效率的几何平均值;低等级肉食动物(3.0≤TL<3.9)
取第Ⅱ~Ⅳ营养级生态效率的几何平均值;中高等级肉食动物(3.9≤TL)取第Ⅱ~Ⅴ营养级生态效率
的几何平均值。
利用碎屑贡献率(κ)计算海域中碎屑食物链的渔业资源量。
近岸海域各营养层次生物的生态效率值(E)、碎屑贡献率(κ)见附录D。
海域渔业资源量的评估计算方法见公式(3)。
……………………(3)
式中:
B——海洋渔业资源量,单位为万t;
Pp——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单位为毫克碳/(平方米×天)[mgC/(m2·d)];
Ei——第i组营养层次的生态效率,单位为百分比(%);
TLi——第i级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
S——海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
C——海域的浮游植物碳含量,单位为百分比(%);
κ——碎屑贡献率,单位为百分比(%)。
7.2 评估可支撑的人口规模
海洋渔业资源可支撑的人口规模(本地区海洋渔业资源人口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见公式(4)。
T/CAOE 77-2024
5
………………………………(4)
式中:
P——可支撑的人口规模,单位为万人;
B——海洋渔业资源量,单位为万t;
D——渔获物的平均含肉率,单位为百分比(%);
F——年人均水产品摄入量,单位为千克(kg)。
8 编制评估报告
根据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结果,对本地区天然水域中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的规模提出政策
建议;结合本地区渔业用海现状、养殖区后备资源条件,对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海水增养殖和捕捞生产
以及重要渔业品种养护等用海项目选址提出建议,并在县区级尺度上提出海洋资源空间管理分区与管控
措施;结合国土开发适应性评价,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
编写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报告,报告编写大纲参见附录A。
T/CAOE 77-2024
6
A
附录A
(资料性)
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A.1 前言
概述任务及其来源、评估目的、调查海区的位置、任务执行情况。
A.2 评估依据
依据开展海洋渔业资源评估的委托文件、本技术规范和其他相关文件开展评估。
A.3 调查海域概况
概述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海洋环境状况等。
A.4 野外调查方案
详细介绍调查海区的位置及地理坐标、调查内容、调查时间、实施方案和工作依据等。
A.5 样品分析和数据整理
阐述原始资料和样品的保存运输方式、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等。
A.6 质量控制
阐述样品、原始资料、资料汇编和图集的质量评价;样品分析机构的CMA 认证情况;说明调查数
据处理中的统计方法;参考资料的溯源性和合理性。
A.7 资料分析
对初级生产力、营养级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历史资料、邻近水域资料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
计算海域的渔业资源量和可支撑的人口规模。
A.8 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以维护渔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和持续渔获量为目标,对本
地区天然水域中渔业捕捞和养殖规模提出政策建议;对本地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完善海洋功能区
划提供政策建议,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T/CAOE 77-2024
7
附录B
(规范性)
利用叶绿素a 含量计算海洋初级生产力
根据表层海水叶绿素a 含量计算初级生产力的方法见公式(B.1)。
………………………………(B.1)
式中:
PP——调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单位为毫克碳/(平方米×天)[mgC/(m2·d)];
Chla——表层海水(1 m 以内)的叶绿素a 浓度,单位为毫克/立方米(mg/m3);
Ca——同化系数,单位为毫克碳/(毫克叶绿素a×小时)[mgC/(mgChla·h)];
Eh——海水真光层的深度,单位为米(m);
Th——调查海域白昼时间的长短,单位为小时(h)。
T/CAOE 77-2024
8
附录C
(资料性)
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的样品分析记录表
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的样品分析相关记录表格式参见表C.1~表C.4。
表C.1 浮游植物有机碳分析记录
(元素分析仪法)
海区调查船
采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
序号站号瓶号
湿重m
mg
干重m2
mg
元素分析仪中检测的二氧化
碳质量m1
mg
浮游植物碳含量(%)
公式:Cphytoplankton=(0.2729m1/m)•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分析者校对者
T/CAOE 77-2024
9
表C.2 渔业资源营养级分析记录表
(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
海区调查船
采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
序号种名
样品中氮稳定
同位素比值
(δ15 N
s ample)
基线生物的氮稳
定同位素比值
(δ15 N
baseline)
营养级氮稳定
同位素富集值
(TEF)
基准生物的
营养级(λ)
营养级
公式:
TL=(δ15 N
sample-δ15 N
baseline)/
TEF+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分析者校对者
T/CAOE 77-2024
10
表C.3 渔获物含肉率分析记录表
(减量法)
海区调查船
采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
序号种名
肌肉重W
2
g
个体重量W
1
g
含肉率(%)
公式:D= ( W
2/ W
1)•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分析者校对者
T/CAOE 77-2024
11
表C.4 渔获物蛋白质含量分析记录表
(凯氏定氮法)
海区调查船
采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
序号种名
试样消耗盐酸
标准滴定液的
体积V1
mL
试剂空白消耗
盐酸标准滴定
液的体积V2
mL
吸取消化
液的体积
mL
盐酸标
准滴定
液浓度
mol/L
试样的
质量
g
氮换算为
蛋白质的
系数
蛋白质含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分析者校对者
T/CAOE 77-2024
12
附录D
(规范性)
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态效率
近岸海域各营养层次生物的生态效率值、碎屑贡献率取值见表D.1。
表D.1 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态效率
序号海域时间
功
能
组
数
各功能组的
营养级范围
牧食食物链的生态效率碎屑食物链的生态效率
碎屑贡献
营养率(κ)
级Ⅱ
营养
级Ⅲ
营养
级Ⅳ
营养
级Ⅴ
平均
值
营养
级Ⅱ
营养
级Ⅲ
营养
级Ⅳ
营养
级Ⅴ
平均值
1 渤海海域2016 23 1.0~4.18 8.78 8.54 18.65 22.39 11.18 9.32 9.34 18.86 22.44 11.80 46%
2 大连獐子岛2012 23 1.0~4.37 6.83 6.26 5.76 3.00 6.27 8.49 7.36 7.30 3.16 7.70 44%
3 唐山海域
2016-201
7
19 1.0~3.95 6.25 15.58 16.22 — 11.65 6.23 14.97 16.28 — 11.50 39%
4 莱州湾
2011 四个
季度
22 1.0~4.05 10.20 8.50 14.60 17.60 10.80 5.60 13.10 17.00 17.40 10.80 44%
5 庙岛群岛1998 18 1.0~4.18 8.16 8.15 9.04 10.03 8.44 9.18 8.52 8.22 10.51 8.63 47%
6
荣成俚岛海
域
2009 19 1.0~3.72 10.80 12.30 8.50 6.70 10.40 12.00 10.80 8.90 6.80 10.50 39%
7
青岛市崂山
湾
2014-201
6
17 1.0~4.26 7.70 13.00 9.50 10.70 9.80 10.10 13.80 9.40 10.50 10.90 68%
8 海州湾
2013 春、
夏、秋
14 1.0~4.37 9.50 15.20 12.00 13.50 14.20 6.90 14.50 13.50 14.60 13.60 46%
T/CAOE 77-2024
13
表D.1 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态效率(续)
序号海域时间
功
能
组
数
各功能组的
营养级范围
牧食食物链的生态效率碎屑食物链的生态效率
碎屑贡献
营养率(κ)
级Ⅱ
营养
级Ⅲ
营养
级Ⅳ
营养
级Ⅴ
平均
值
营养
级Ⅱ
营养
级Ⅲ
营养
级Ⅳ
营养
级Ⅴ
平均值
9
南黄海近岸
海域
2006-200
9
20 1.0~4.51 11.38 12.75 15.65 14.84 13.14 11.24 13.86 15.26 14.36 13.35 43%
10
长江口及邻
近海域
2004 四个
季度
17 1.0~4.34 9.90 17.40 20.50 19.30 15.20 7.40 17.80 20.40 19.40 13.90 44%
11 杭州湾
2006-200
7
13 1.0~3.90 9.10 10.70 8.40 7.30 9.40 — — — — 9.80 57%
12 福建三沙湾
2012-201
5
20 1.0~4.09 3.90 17.70 18.50 19.20 10.80 3.90 17.30 18.70 19.20 10.80 49%
13 广州大亚湾2011 32 1.0~4.03 5.30 13.40 15.20 15.00 10.30 4.90 16.70 18.70 16.70 11.50 46%
14 南海北部
2007-200
8
29 1.0~3.99 5.80 13.80 13.90 10.80 10.40 8.20 13.20 15.80 10.10 12.60 41%
15 南海北部湾
1997-199
9
20 1.0~4.08 9.80 16.20 14.50 9.70 11.60 11.80 16.00 14.50 9.40 11.98 43%
注1:Ⅱ、Ⅲ、Ⅳ、Ⅴ表示营养级,“—”相应值在参考文献中没有给出。
注2:评估时选取对应海域或者邻近海域的生态效率值和碎屑贡献率值,代入公式(4)来计算海洋渔业资源量。
T/CAOE 77-2024
14
参考文献
[1] GB/T 19834-2005 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
[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 发改规划〔2016〕2043号.
[3] 杨昊陈. 基于Ecopath模型的唐山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评估[D].大连海洋大学,2019.
[4] 吴忠鑫, 张秀梅, 张磊, 佟飞, 刘洪军. 基于Ecopath模型的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结构和
功能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10): 2878-2886.
[5] 刘鸿雁, 杨超杰, 张沛东, 李文涛, 张秀梅. 基于Ecopath模型的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 39(11): 3926-3936.
[6] 王玮, 王俊杰, 左平, 李瑶, 邹欣庆. 基于Ecopath模型的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
[J].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9, 38(04): 528-539.
[7] 陈作志, 邱永松, 贾晓平, 黄梓荣, 王跃中. 基于Ecopath模型的北部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J].
中国水产科学, 2008(03): 460-468.
[8] 杨彬彬. 基于Ecopath模型的三沙湾能量流动分析及大黄鱼试验性增殖放流[D].厦门大学,2017.
[9] 王远超, 梁翠, 线薇微, 张效嘉. 基于生态通道模型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能流动态分析
[J].海洋科学, 2018, 42(05): 54-67.
[10] 张紫轩, 张继红, 吴文广, 张坤阳, 胡婧, 张峰玮. 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底播增殖生态容量评估
[J]. 中国水产科学, 2021:1-16.
[11] 张明亮, 冷悦山, 吕振波, 李凡, 王田田, 张爱波. 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生态容量估算[J]. 海洋
渔业, 2013, 35(03): 303-308.
[12] 张硕, 王腾, 符小明, 张虎. 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初探[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01): 42-47.
[13] 陈作志, 邱永松. 南海北部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及系统特征[J]. 生态学报, 2010,
30(18): 4855-4865.
[1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中国营养学会出版.
[15]《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中国营养学会出版.
[16] Rahman M.F., Lin Q., Shan X., Chen Y., Ding X., Liu Q. Temporal change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the Bohai sea ecosystem: insights from Ecopath models[J]. Thalassa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 2019, 35:625-641.
[17] Chen Z., Qiu Y., Jia X. Quantitative model of trophic interactions in Beibu Gulf ecosystem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6(03): 116-124.
[18] Chen Z., Xu S., He P. An ecological model of the artificial ecosystem (northern Hangzhou
Bay, China): analysis of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ishing impacts[J]. Helgoland Marine
Research,2011,65(2):217-231.
[19] Chen Z., Xu S., Qiu Y. Using a food-web model to assess the trophic structure and energy
flows in Daya Bay, China[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15,111: 316-326.
[20] Cui P., Zhu H. Eosystem structure and energy flow analysis of the adjacent waters around
Miaodao Islands based on Ecopath model[J]. IOP Conf.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0, 474: 02202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