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3404-2024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4阅读模式
LY/T 3404-2024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404—2024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andassessingofkarstdesertification

mangagementbenefits

2024-12-16发布2025-05-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监测指标与方法………………………………………………………………………………………… 1

5 评价指标与方法………………………………………………………………………………………… 4

6 监测评价成果…………………………………………………………………………………………… 9

附录A (规范性)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报告大纲……………………………………………… 10

参考文献…………………………………………………………………………………………………… 11

LY/T340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荒漠化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施

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金星、万龙、李桂静、王昭艳、刘玉国、崔明、司莉青、曹建华、吴秀芹、关颖慧、

秦伟、郭红艳、单志杰、殷哲、李柏、刘卉芳。

LY/T3404—2024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岩溶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行政范围的岩溶区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577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1757 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

LY/T2191 西南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SL277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592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漠化治理率 rateofkarstrockydesertificationcontrol

区域累计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与治理前石漠化土地面积的比例。

3.2

基岩裸露度 bedrockoutcropratio

单位面积露出在地表之上而无论是否被植被覆盖的基岩所占的比例。

3.3

薄土层 thinsoillayer

石漠化区土层厚度在40cm 及以下的土层。

4 监测指标与方法

4.1 监测指标

以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为对象,按照石漠化防治情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11个

类别进行监测,包括48个监测指标,见表1。

1

LY/T3404—2024

表1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一、石漠化防治情况

1.石漠化概况

① 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

② 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

③ 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

④ 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

⑤ 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

⑥ 岩溶土地面积

2.防治措施

⑦ 当期累计石漠化治理面积

⑧ 石漠化治理资金投入

⑨ 造林成活率

二、生态效益

3.水源涵养⑩ 年径流深

??? 有效灌溉面积

4.土壤保持

??? 输沙模数

??? 水土流失面积

??? 陡坡耕地面积

??? 基岩裸露度

??? 土层厚度

5.生态系统质量

??? 林草覆盖度

??? 森林覆盖率

??? 单位面积生物量

??? 植物物种丰富度

6.气候变化响应

??? 降水量

??? 温度

??? 干旱灾害发生次数

??? 洪涝灾害发生次数

7.碳汇效益

??? 乔木林碳储量

??? 灌木林碳储量

??? 草本碳储量

??? 枯落物碳储量

??? 土壤碳储量

三、经济效益

8.提高土地生产力

??? 粮食产量

??? 饲草产量

??? 果蔬产量

??? 薪材产量

??? 土壤肥力

9.促进经济发展

??? 社会生产总值

??? 农业生产总值

??? 林业生产总值

??? 畜牧业生产总值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 农民人均纯收入

2

LY/T3404—2024

表1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四、社会效益

10.社会服务价值

??? 建小型节能设施农户数

??? 农户总数

??? 农村公路通车里程

??? 带动本地从业人员数量

??? 从事第三产业人数

??? 农户对石漠化治理满意程度

11.潜在公益效益???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 人均受教育年限

4.2 监测方法

4.2.1 石漠化防治情况

4.2.1.1 石漠化概况

通过对石漠化防治工程实施区划单元进行定点监测及调查,在监测范围内,根据不同石漠化程

度,分别设置固定监测样地,按照LY/T2191。根据固定监测样地实地调查资料,建立评价指标的遥感

解译标志,按照SL592执行,利用基岩裸露度、土层厚度、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四项指标,综合判读潜

在石漠化土地面积、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极重度石漠化土

地面积。根据地质调查资料可溶性盐岩面积,监测岩溶土地面积。

4.2.1.2 防治措施

通过对石漠化防治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调查,明确当期累计石漠化治理面积、石漠化治理资金投入。

通过开展造林样地调查,调查石漠化治理地区造林成活率,即单位面积上的成活株数与造林时的总株数

的百分比,按照GB/T15776的要求监测。

4.2.2 生态效益

4.2.2.1 水源涵养

通过在区域内主要流域建设沟口测流堰,按照SL277,监测石漠化治理前后年径流深,根据统计年

鉴,获取有效灌溉面积。

4.2.2.2 土壤保持

在区域内主要流域沟口测流堰监测流域输沙量,通过流域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计算输沙

模数,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地面调查或通过水利主管部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资料获得水土流失面积,结

合地形资料和国土三调数据获得坡度在25°以上的陡坡耕地面积,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调查获得

基岩裸露度和土层厚度。

4.2.2.3 生态系统质量

通过林草部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或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石漠化治理区地面调查,统计石漠化治理

区内的林草覆盖度、森林覆盖率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在生长季选择治理前后的典型样地,每种类型设置

3

LY/T3404—2024

3个20m×20m 标准样地进行植被调查,记录植物物种丰富度。

4.2.2.4 气候变化响应

根据气象部门、水利部门、林草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确定石漠化治理区降水量、温度、干旱灾害发

生次数和洪涝灾害发生次数。

4.2.2.5 碳汇效益

通过样地调查,在生长季选择治理前后的典型样地,每种类型设置3个20m×20m 标准样地进行

植被调查,采用植被生物量模型或收获法,调查生物群落的乔木林碳储量、灌木林碳储量、草本碳储量、

枯落物碳储量。通过土壤碳含量采样测试,结合土层厚度计算土壤碳储量。

4.2.3 经济效益

4.2.3.1 提高土地生产力

查阅统计部门统计的社会经济数据,收集粮食产量、饲草产量、果蔬产量、薪材产量数据。通过测定

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获得土壤肥力监测数据。

4.2.3.2 促进经济发展

查阅统计部门统计的社会经济数据,收集社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林业生产总值、畜牧业生产

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4.2.4 社会效益

4.2.4.1 社会服务价值

通过对石漠化防治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调查,结合农户问卷调查,统计建小型节能设施农户数和农户

总数;查阅统计部门统计的全县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带动本地从业人员及从事第三

产业人数。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农户对石漠化治理满意程度。

4.2.4.2 潜在公益效益

查阅统计部门统计的社会经济数据,计算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人均受教育年限。

5 评价指标与方法

5.1 评价指标

根据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指标,建立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的石漠化防治效

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40个三级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见表2。

表2 石漠化防治效益评价指标及计算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计算公式

A1 石漠化防

治情况B1石漠化概况

C1石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当期石漠化土地面积-上期石漠化土地面积

C2重度及以上石漠化土

地减少面积

(当期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当期极重度石漠化土地

面积)-(上期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上期极重度石漠

化土地面积)

4

LY/T3404—2024

表2 石漠化防治效益评价指标及计算(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计算公式

A1 石漠化防

治情况B2防治措施

C3石漠化治理率

区域内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措施面积/现有石漠化分

布面积×100%

C4单位面积石漠化治理

投资

当期石漠化治理资金投入/当期累计石漠化治理措施

面积×100%

C5造林成活率

单位面积上的造林成活株树/造林作业设计的总株

数×100%,按照GB/T15776的要求计算

A2生态效益

B3水源涵养

C6调节径流

ΔRi=Ria-Rib

式中:

ΔRi ———治理前后年径流深的变化值,单位是毫米

(mm);

Ria ———治理后的年径流深,单位是毫米(mm);

Rib ———治理前的年径流深,单位是毫米(mm)

C7有效灌溉面积增长率(治理前有效灌溉面积-治理后有效灌溉面积)/治理

前有效灌溉面积×100%

B4土壤保持

C8输沙模数变化率(治理前输沙模数-治理后输沙模数)/治理前输沙模

数×100%

C9岩溶区水土保持率

岩溶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轻度以下的现状国土面

积/评价区面积×100%

C10陡坡耕地面积减少率(治理前陡坡耕地面积-治理后陡坡耕地面积)/治理

前陡坡耕地面积×100%,陡坡耕地为25°以上坡耕地

C11薄土层面积变化率(治理前薄土层面积-治理后薄土层面积)/治理后薄

土层面积×100%

C12基岩裸露度减少率(治理前基岩裸露度-治理后基岩裸露度)/治理前基

岩裸露度×100%

B5生态系统质量

C13林草覆盖度变动率(治理后林草覆盖度/治理前林草覆盖度-1)×100%

C14森林覆盖率变动率(治理后森林覆盖率/治理前森林覆盖率-1)×100%

C15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

治理后林草植被单位面积生物量-治理前林草植被单

位面积生物量

C16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治理后物种丰富度指数-治理前物种丰富度指数

B6气候变化响应

C17降水量变化治理后年降水量-治理前年降水量

C18温度变化治理后年平均温度-治理前年平均温度

C19 干旱灾害发生频率

变化

(治理前干旱灾害发生次数-治理后干旱灾害发生次

数)/治理前干旱灾害发生次数×100%

C20 洪涝灾害发生频率

变化

(治理前洪涝灾害发生次数-治理后洪涝灾害发生次

数)/治理前洪涝灾害发生次数×100%

5

LY/T3404—2024

表2 石漠化防治效益评价指标及计算(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计算公式

A2生态效益B7碳汇效益

C21植被碳汇

治理后植被碳储量-治理前植被碳储量,植被碳储量

计算按照GB/T15774—2008

C22土壤碳汇

治理后土壤碳储量-治理前土壤碳储量,计算0cm~

10cm,10cm~20cm 和20cm~40cm 土壤碳储量

A3经济效益

B8 提高土地生

产力

C23增加粮食产量治理后粮食产量-治理前粮食产量

C24增加饲草产量治理后饲草产量-治理前饲草产量

C25增加果品产量治理后果品产量-治理前果品产量

C26增加薪材产量治理后薪材产量-治理前薪材产量

C27土壤肥力增加率(治理后土壤肥力-治理前土壤肥力)/治理前土壤肥

力×100%

B9促进经济发展

C28增加社会生产总值治理后社会生产总值-治理前社会生产总值

C29增加农业生产总值治理后农业生产总值-治理前农业生产总值

C30增加林业生产总值治理后林业生产总值-治理前林业生产总值

C31增加畜牧业生产总值治理后畜牧业生产总值-治理前畜牧业生产总值

C32 增加第三产业生产

总值

治理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治理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C33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治理后农民人均纯收入-治理前农民人均纯收入

A4社会效益

B10 社会服务

价值

C34建小型节能设施农户

比例

建小型节能设施农户数/农户总数×100%

C35 增加农村公路通车

里程

治理后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治理前农村公路通车里程

C36增加本地从业人员治理后本地从业人员数量-治理前本地从业人员数量

C37 增加从事第三产业

人数

治理后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治理前从事第三产业人数

C38农户对石漠化满意程

度变化率

(治理前农户对石漠化满意程度-治理后农户对石漠

化满意程度)×100%

B11 潜在公益

效益

C39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

积变化率

(治理后人均文化设施-治理前人均文化设施)/治理

前人均文化设施×100%

C40 人均受教育年限变

化率

(治理后人均受教育年限- 治理前人均受教育年

限)/治理前人均受教育年限×100%

5.2 评价方法

5.2.1 计算评价指标值

根据石漠化防治效益评价单元,按照表2给出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获取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值。

6

LY/T3404—2024

5.2.2 进行归一化处理

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及其要求,获得上限值和下限值,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各项指标得分,按照

LY/T1757执行。具体计算见公式(1)。

Ei =(Ci -Ci,min)/(Ci,max -Ci,min)×40+60 ……………………(1)

式中:

Ei ———第i 项评价指标功效系数得分;

Ci ———第i 项评价指标值;

Ci,max ———第i 项评价指标上限值;

Ci,min ———第i 项评价指标下限值。

上限值和下限值根据具体评价的需要进行选择,对于多个参评对象,上限值可以是所有参与评价对

象的最优值,也可以是同行业、全国、世界的先进水平,还可以是确定的某一时期的奋斗目标等。下限值

可以是所有参与评价的点的最差值,也可以是同行业、全国、世界的最低水平,或某一时期的最差值。

5.2.3 确定指标权重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

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步骤如下。

a) 第一步,层层构建指标体系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执行层。表2已构

建石漠化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b) 第二步,构建判断的矩阵。由专家对同一层次内n 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两两因素之间)进行

打分,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取1-9之间(表3)。对于n 个指标来说,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

阵A ,见公式(2)。

A =(ai,j)n×n …………………………(2)

式中:

A ———判断矩阵;

ai,j ———与指标j 相比,i 的重要程度。i 表示行,j 表示列。

c) 第三步,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即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并对层次排序做一致性检验。

1) 将判断举证的每一列元素做归一化处理,见公式(3)。

bi,j =

ai,j

Σn

k=1ak,j …………………………(3)

式中:

ai,j———判断矩阵的元素;

bi,j ———判断矩阵元素归一化值。

2) 将归一化的矩阵按行相加得wi,见公式(4)。

wi =Σn

j=1bi,j …………………………(4)

3) 计算权重向量,见公式(5)~公式(6)。

fi =

wi

Σn

i=1wi …………………………(5)

f =(f1,f2,f3,…,fn)T …………………………(6)

式中:

fi ———每个指标的相对权重;

f ———权重向量。

d) 第四步:对所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7

LY/T3404—2024

1) 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见公式(7)。

λmax =Σn

i=1 (A ×f)i

nfi …………………………(7)

2) 定义一致性指标CI,见公式(8)。

CI=

λmax -n

n -1 …………………………(8)

3) 计算一致性指标(CR),见公式(9)。

CR=CI

RI …………………………(9)

式中:

RI———平均随机一致性。

表3可得:CR<0.1,则可判断矩阵具有一贯性,也就是满意的一致性。

表3 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标度含义

标度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2、4、6、8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倒数如果因素i 与j 比较的判断为aij ,则因素j 与i 比较的判断为aji=1/aij

5.2.4 计算综合得分

将各指标归一化处理后的得分和确定的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进行逐层加权求和

平均,得到综合得分。

a) 评价二级指标Bj 的计算见公式(10)。

Bj =ΣEifi …………………………(10)

式中:

Bj ———第j 项评价二级指标得分;

Ei ———第i 项评价三级指标的功效系数得分;

fi ———第i 项评价三级指标的权重;

i ———评价指标的顺序标号,i=1,2,…,n;

j ———评价小类的顺序标号;

n ———评价指标的数量。

b) 评价一级指标Ak 的计算见公式(11)。

Ak =ΣBjfj …………………………(11)

式中:

Ak ———第k 项评价一级指标得分;

Bj ———第j 项评价二级指标得分;

fj ———第j 项评价二级指标的权重;

8

LY/T3404—2024

j ———评价二级指标的顺序标号,i=1,2,…,m ;

m ———评价二级指标的数量。

c) 评价对象综合得分D 的计算按公式(12)。

D =ΣAkfk …………………………(12)

式中:

D ———评价对象综合得分;

Ak ———第k 项评价一级指标得分;

fk ———第k 项评价一级指标的权重;

k ———评价一级指标的顺序标号,k=1,2,3,4,…,n;

n ———评价一级指标数量。

5.2.5 确定评价等级

根据综合得分,将评价对象的石漠化治理效果分为三级,即优秀、良好和一般。具体分级标准为:得

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含90分),80分~90分良好(含80分),80分以下为一般。

6 监测评价成果

6.1 报告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成果应形成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地理位置、自然概况、石漠化防治监测

与评价工作实施概况、石漠化分布现状、石漠化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石漠化防治监测结果、石漠化防治效

益评价结果、存在问题与建议。石漠化监测与评价报告大纲按附录A。

6.2 成果图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成果应形成成果图,成果图要求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件主要

包括:评价区地理位置图、石漠化防治措施分布图、石漠化治理后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分布图、石漠化防

治效益评价图。

6.3 统计表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成果应形成统计表,主要包括:评价区基本情况调查表、石漠化土地面

积统计表、石漠化防治监测各指标调查表、石漠化防治效益各指标评价表。

6.4 成果归档

建立档案,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档案要以行政单元为单位,统一管理,设专人负责,做

到准确及时填写;由技术负责人审查归档,长期保存,以便查询。

9

LY/T3404—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与评价报告大纲

前言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概况

三、石漠化防治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概况

四、石漠化分布现状

五、石漠化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六、石漠化防治监测结果

七、石漠化防治效益评价结果

八、存在问题与建议

附图

图A.1 评价区地理位置图

图A.2 石漠化防治措施分布图

图A.3 石漠化治理后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分布图

图A.4 石漠化防治效益评价图

附表

表A.1 评价区基本情况调查表

表A.2 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表

表A.3 石漠化防治监测各指标调查表

表A.4 石漠化防治效益各指标评价表

10

LY/T3404—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12329 岩溶地质术语

[2] GB/T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3] GB/T16453.1(所有部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4] GB/T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5] GB/T20465 水土保持术语

[6] GB/T23233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7] GB/T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8] DZ/T0375 岩溶碳循环调查与碳汇效应评价指南

[9] LY/T2253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10] LY/T2902 岩溶石漠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

[11] LY/T3257 荒漠化防治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规范

[12] SL461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11

LY/T3404—2024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8月8日 15:56: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0991.html
图书

LY/T 3402-2024 区域沙化土地分级规范

LY/T 3402-2024 区域沙化土地分级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LY/T 3405-2024 竹材弧形原态重组材

LY/T 3405-2024 竹材弧形原态重组材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
图书

LY/T 3406-2024 竹纤维模压容器

LY/T 3406-2024 竹纤维模压容器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
图书

LY/T 3407-2024 生物质成型燃料用竹基粘结剂

LY/T 3407-2024 生物质成型燃料用竹基粘结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图书

LY/T 3409-2024 草种质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

LY/T 3409-2024 草种质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图书

LY/T 3410-2024 微波膨化木

LY/T 3410-2024 微波膨化木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
图书

LY/T 3411-2024 超薄纤维板

LY/T 3411-2024 超薄纤维板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