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045-2025 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Q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5045—2025 代替 GB/T 25045—2010
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
Basalt fiber roving
2025-01-24 发布2025-08-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 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25045—2010《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与GB/T 25045—2010 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了术语“玄武岩”(见2010年版的3.1);
b) 更改了产品代号的要求(见4.2,2010年版的4.2);
c) 更改了外观的要求(见5.1.1,2010年版的5.1);
d) 更改了氧化铁含量的要求(见5.1.2,2010年版的5.2);
e) 增加了纤维密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3、6.3);
f) 更改了纤维直径的要求(见5.1.4,2010年版的5.3);
g) 更改了线密度的要求(见5.1.5,2010年版的5.4);
h) 更改了含水率的要求(见5.1.6,2010年版的5.5);
i) 更改了浸润剂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7、6.7,2010年版的5.6、6.6);
j) 更改了耐碱性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8、6.8,2010年版的5.11、6.11、附录A);
k) 更改了耐温性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9、6.9、附录A,2010年版的5.12、6.12、附录B);
l) 更改了短切类无捻粗纱分散率的要求(见5.2.2,2010年版的5.9);
m) 更改了拉伸断裂强度的要求(见5.3.1,2010年版的5.7);
n) 更改了浸胶纱力学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3.3、6.14,2010年版的5.13、6.14);
删除了喷射、模塑料用无捻粗纱浸胶后丙酮溶解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5.13、
6.13);
o)
p) 删除了棒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5.13、6.15);
q) 更改了判定规则(见7.2.2,2010年版的7.2.2);
r) 更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见第8章,2010年版的第8章);
s) 删除了玄武岩纤维耐碱性的测定(见2010年版的附录A);
t) 更改了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耐温性的测定(见附录A,2010年版的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谦
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郑州登电玄武石纤有限公司、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山西
晋投玄武岩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材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守富、许加阳、杨剑平、王玉梅、康宜宇、刘毅烽、宋楠、吴永坤、崔军、
胡显奇、汤志强、韩鹏展、徐宇潇、苏瑞、杨中甲、李骏光、潘丽春、王熙艳、王先刚、郑佩琪、
王睿、孟浩、陈依婷。
本文件于2010 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以下简称“无捻粗纱”)的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玄武岩纤维合股无捻粗纱和直接无捻粗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549 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T 7690.1—2013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1 部分:线密度的测定
GB/T 7690.3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3 部分:玻璃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
GB/T 7690.4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4 部分:硬挺度的测定
GB/T 7690.5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5 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
GB/T 9914.1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1 部分:含水率的测定
GB/T 18369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GB/T 18374 增强材料术语
GB/T 41063 玻璃纤维 密度的测定
GB/T 41065 玄武岩纤维 可燃物含量的测定
GB/T 45129 增强纱线在水泥中强度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37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 basalt fiber roving;BFR
多股平行玄武岩纤维丝束或单股玄武岩丝束不加捻并合而成的集束体。
注:包括玄武岩纤维合股无捻粗纱和玄武岩纤维直接无捻粗纱。
4 分类和标记
4.1 产品分类
产品按下列形式进行分类。
a) 按制造工艺分为:
l 合股无捻粗纱;
l 直接无捻粗纱。
GB/T 25045—2025
1
b) 按应用工艺分为:
l 短切类无捻粗纱(以C表示),例如,喷射、模塑料等;
l 非短切类无捻粗纱(以W表示),例如,缠绕、织造、拉挤、挤出造粒等。
4.2 产品标记
产品标记应符合以下规定:
示例1:公称纤维直径为17 μm,线密度为800 tex,采用G101 型浸润剂,非短切类的玄武岩纤维直接无捻粗纱,其
产品标记为:
BFR17﹘800﹘G101﹘W,GB/T 25045—2025
示例2:公称纤维直径为13 μm,线密度为2 400 tex(原丝线密度为400 tex,6 股),采用G261 型浸润剂,短切类
的玄武岩纤维合股无捻粗纱,其产品标记为:
BFR13﹘2400(400×6)﹘G261﹘C,GB/T 25045—2025
5 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外观
颜色均匀有光泽,呈深褐色,不应有油渍、异物、外来纱、泡泡纱、断纱及缺股等瑕疵。纱团应卷
绕紧密,呈规整的圆柱筒形状,无整体变形和松散,退绕时不出现脱圈或不易退出的情况。
5.1.2 氧化铁含量
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铁(Fe2O3+FeO)的质量分数应大于8.0%。
5.1.3 纤维密度
实测密度应不超过其标称值的±0.03 g/cm³。
5.1.4 纤维直径
实测直径平均值的偏差应不超过公称直径的±10%,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2%。
GB/T 25045—2025
2
5.1.5 线密度
实测线密度平均值的偏差应不超过标称值的±5.0%,变异系数应不大于5.0%。
5.1.6 含水率
除非另有商定,含水率应不大于0.10%。
5.1.7 浸润剂
应使用增强型浸润剂,并与所增强的树脂相容。如有必要,应提供丙酮溶解度。
除非另有商定, 浸润剂含量( 以可燃物含量计) 实测值与标称值偏差应在±0.2% 或标称值
的±20% 范围内,取范围较大者。
5.1.8 耐碱性
有耐碱性要求时,应进行耐碱性测试。
按增强纱线在水泥中强度的测定的试验方法处理24 h 后,测得的拉伸强度保留率应不小于50%。
5.1.9 耐温性
有耐温性要求时,应进行耐温性测试。
按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得的拉伸强度保留率应不小于85%。
5.2 短切类无捻粗纱的要求
5.2.1 硬挺度
实测平均值应为80 mm~200 mm,且单值间的极差应不大于30 mm。
5.2.2 短切率、分散率
短切率应不小于95%。
单束线密度在40 tex 及以下的,分散率应不小于75%;其余分散率应不小于85%。
5.3 非短切类无捻粗纱的要求
5.3.1 拉伸断裂强度
标称线密度小于2 400 tex 时, 拉伸断裂强度应不小于0 . 4 5 N / t e x 。标称线密度大于或等于
2 400 tex 时,拉伸断裂强度应不小于0.40 N/tex。
5.3.2 悬垂度
在10 m 间距0.009 8 N/tex 的张力下,无捻粗纱中各股原丝之间下垂的最大高度差应不大于
50 mm。
5.3.3 浸胶纱力学性能
浸胶纱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 的规定。
GB/T 25045—2025
3
表1 浸胶纱力学性能要求
纤维直径
μm
拉伸强度
MPa
拉伸弹性模量
GPa
断裂伸长率
%
≤13
≥2 500
≥85
≥2.5
>13 ≥80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
在正常(光)照度,距离0.5 m,目视检验。
6.2 氧化铁含量
按GB/T 1549 的规定进行。
6.3 纤维密度
按GB/T 41063 的规定进行。
6.4 纤维直径
按GB/T 7690.5 的规定进行。
6.5 线密度
从纱团内侧去除约100 m 的纱线,连续取3 个试样,按GB/T 7690.1—2013 中8.3 规定的去除浸润
剂试样的方法进行测试。
6.6 含水率
从纱团内侧去除约100 m 的纱线,连续取3 个试样,按GB/T 9914.1 的规定进行测试,取3 个试样
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6.7 可燃物含量
从纱团内侧去除约100 m 的纱线,连续取3 个试样,按GB/T 41065 的规定进行测试,取3 个试样测
试结果的平均值。
6.8 耐碱性
按GB/T 45129 的规定进行。
6.9 耐温性
按附录A 的规定进行。
6.10 硬挺度
按GB/T 7690.4 的规定进行。
GB/T 25045—2025
4
6.11 短切率、分散率
按GB/T 18369 的规定进行。
6.12 拉伸断裂强度
按GB/T 7690.3 的规定进行。
6.13 悬垂度
按GB/T 18369 的规定进行。
6.14 浸胶纱力学性能
按GB/T 18369 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时,应进行出厂检验。
短切类无捻粗纱的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括外观、线密度、含水率、可燃物含量、硬挺度、短切率和分
散率;非短切类无捻粗纱的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括外观、线密度、含水率、可燃物含量、拉伸断裂强度和
悬垂度。
7.1.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应包括本文件要求中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时;
b) 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的改变时;
c) 停产时间超过3个月,恢复生产时;
d) 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供需双方合同有要求时。
7.2 抽样与判定
7.2.1 检查批
同一原料产地、同一生产工艺、同一品种规格,稳定连续生产的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为一个检
查批。
7.2.2 判定规则
7.2.2.1 外观、含水率、可燃物含量、硬挺度、短切率和分散率、悬垂度、拉伸断裂强度采用不合格品
数计数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按表2 中第Ⅰ栏规定的样本大小进行抽样,以单位产品测试结果进行判定,
若一个单位产品中有一项或几项未达到要求,则计为一个不合格品。若批样本中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
表2 中给出的接收数(Ac),则接收,否则拒收。
GB/T 25045—2025
5
表2 抽样与判定
单位为卷
批量范围
Ⅰ Ⅱ
样本大小接收数Ac 拒收数Rc 样本大小
3~25 3 0 1 1
26~280 13 1 2
2
281~500 20 2 3
501~1 200 32 3 4
1 201~3 200 50 5 6 3
3 201~10 000 80 7 8
7.2.2.2 纤维直径、线密度按表2 中第Ⅰ栏所列样本大小进行抽样,以批样本所有测试单值计算平均值
和变异系数,若符合5.1.4 和5.1.5 的要求,则接收,否则拒收。
7.2.2.3 氧化铁含量、纤维密度、耐碱性、耐温性、浸胶纱力学性能采用计数检验,按表2 中第Ⅱ栏所
列样本大小进行抽样,以单位产品测试结果进行判定,若全部符合5.1.2、5.1.3、5.1.8、5.1.9 和
5.3.3 的要求,则接收,否则拒收。
7.2.2.4 按7.2.2.1、7.2.2.2 和7.2.2.3 同时判定接收的批为合格批,判该批产品接收,否则该批产品
拒收。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产品标志应包括:
—生产厂名称和厂址;
—产品名称及产品标记;
—生产日期和批号;
—产品质量检验的合格证明。
8.1.2 标志应在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用户提供有关资料。
8.2 包装
8.2.1 每个纱筒用塑料膜或塑料袋包装。
8.2.2 包装好的纱筒应装在清洁、干燥的包装箱内或竖直码放到托盘上,应使用衬垫材料,避免撞击碰
伤,包装箱封箱或捆扎牢固。特殊包装,由供需双方商定。
8.2.3 包装箱外表面应标明:
—生产厂名称和厂址;
—产品名称及产品标记;
—净质量;
—生产日期和批号;
—符合GB/T 191规定的“怕雨”“禁止翻滚”和“堆码层数极限”图示标志。
GB/T 25045—2025
6
8.3 运输
应采用干燥的遮篷运输工具运输,运输中应避免翻滚,运输过程中码放不应超过堆码层数极限。
8.4 贮存
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贮存,堆码层数不应超过包装上标明的堆码层数极限。
GB/T 25045—2025
7
附 录 A
(规范性)
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耐温性的测定
A.1 原理
测试经高温处理和未经高温处理的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的拉伸断裂强力,计算高温处理后纱线断裂
强力的保留率。
A.2 仪器
A.2.1 水平管式炉:温度能控制在(250±10)℃,加热段长度为400 mm~600 mm。
A.2.2 拉伸试验机:采用GB/T 7690.3 规定的拉伸试验机。
A.3 试样
从纱筒内侧切取长度不小于1 m 的纱段不少于20 束,分成A、B 两组,每组不少于10 束。A 组用
于直接测定纱线拉伸断裂强力,B 组用于测定高温处理后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力。
A.4 试验步骤
A.4.1 按GB/T 7690.3 的规定,测定A 组试样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力,以牛顿(N)为单位,计算平均
值,保留至整数位。
A.4.2 取B 组试样,放置到温度控制在(250±10)℃ 的水平管式炉中,夹持端应置于水平管式炉外,
保温(120±5)min 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按GB/T 7690.3 的规定,测定拉伸断裂强力,以牛顿
(N)为单位,计算平均值,保留至整数位。
A.5 结果表示
按式(A.1)计算经高温处理后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保留至整数位。
R =
F1
F0
100% …………………………(A.1)
式中:
R ─ 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的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
F1 ─ 经高温处理后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
F0 ─ 未经高温处理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