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623-2025 道路工程高韧超薄磨耗层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2623-2025《道路工程高韧超薄磨耗层技术规范》系统规定了高韧超薄磨耗层技术的全流程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城镇道路的新建、改扩建及养护工程,尤其适用于需提升抗滑、降噪、密水性能的路面,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和裂缝较多的沥青路面养护。
二、核心术语
- 高黏高弹改性沥青
- 60℃动力黏度≥40万Pa·s,60℃复数剪切模量≥10 kPa,分PG88、PG94、PG100三级,按气候与交通等级选用。
- 高韧沥青混合料
- 采用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沥青膜厚度≥15μm,四点弯曲疲劳寿命≥20万次(15℃,1000με),低温弯曲破坏应变≥3800με。
- 高韧超薄磨耗层
- 厚度5~25mm,由高韧沥青混合料铺筑的密实型热拌沥青混凝土层。
三、基本要求
- 下承层处理
- 结构性病害需先补强;水泥混凝土路面需检测弯沉(≤20×0.01mm)与传荷能力(弯沉差≤15×0.01mm)。
- 界面处理:纵坡>2%采用精铣刨,油污或纹理磨损采用抛丸。
- 厚度选定
- 根据下承层车辙深度指数(RDI)和行驶质量指数(RQI)确定,公路工程推荐厚度5~25mm,城镇道路10~25mm。
- 粘层油用量
- 水泥混凝土路面(铣刨/抛丸)0.8~1.2 kg/m²,沥青路面0.6~1.0 kg/m²,采用高黏改性乳化沥青(PG76/PG82型)。
四、材料技术要求
- 沥青
- 高黏高弹改性沥青:针入度(25℃)30~50,软化点≥90℃,弹性恢复≥95%,60℃动力黏度≥40万Pa·s。
- 高黏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PG高温分级≥76℃,弹性恢复≥90%,60℃黏度≥3万Pa·s。
- 矿料
- 粗集料:玄武岩/辉绿岩,压碎值≤12%,磨光值≥42,粘附性≥5级。
- 细集料:机制砂,砂当量≥65%,棱角性≥35s。
- 填料:憎水性矿粉,粒度<0.075mm含量≥75%,塑性指数<4。
五、混合料设计
- 级配类型
- GT-10(10~25mm)、GT-8(8~20mm)、GT-5(5~12mm),级配范围严格(如GT-10的4.75mm通过率35~75%)。
- 性能指标
- 油石比≥7.2%,空隙率3~6%,车辙动稳定度≥5000次/mm(60℃),渗水系数≤80ml/min,低温应变≥3800με。
- 配合比设计流程
- 目标配合比(原材料筛选→级配合成→性能验证)→生产配合比→试铺验证。
六、施工工艺
- 拌和与运输
- 拌和温度:集料190~220℃,混合料出场185~200℃(超220℃废弃);运输采用保温车或双层篷布覆盖。
- 摊铺与碾压
- 同步摊铺优先,粘层油加热至80~85℃;摊铺速度8~12m/min,初压温度≥160℃,终压≥120℃。
- 碾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3遍(厚度≤15mm)或振动+静压(厚度>15mm)。
- 接缝处理
- 纵缝热接缝,横缝平接缝切割后涂粘层油,跨缝碾压消除痕迹。
七、质量验收
- 材料检测
- 沥青针入度、软化点;集料压碎值、级配;矿粉粒度等按批次抽检。
- 施工控制
- 混合料温度、级配在线监测;摊铺温度≥165℃,厚度允许偏差-10%。
- 完工验收
- 平整度(IRI≤2.0 m/km)、构造深度≥0.8mm,渗水系数≤100ml/min,20℃拉拔强度≥0.4MPa。
八、附录与补充
- 附录A: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涵盖原材料筛选、级配计算、性能验证(车辙、低温、水稳性)等步骤。
- 特殊工况处理:如既有薄层夹层需检测拉拔强度,裂缝>5mm采用胶砂填缝等。
该标准通过严格的技术指标和全流程控制,确保高韧超薄磨耗层具备优异的抗裂、抗滑、耐久性能,适用于复杂交通与环境条件下的路面工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