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AMTB 57-2021 乘用车碳陶制动盘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法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33阅读模式

T/CAAMTB 57-2021 乘用车碳陶制动盘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 43.040.40
CCS T 47
团体标准
T/ CAAMTB 57—2021
乘用车碳陶制动盘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法
Product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of C/C-SiC brake disc for passenger vehicles
2021 - 12 - 20 发布2022 - 01 - 01 实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材料要求.......................................................................................................................................................... 3
6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3
7 性能要求.......................................................................................................................................................... 4
8 外观要求.......................................................................................................................................................... 6
9 禁用、限制物质要求...................................................................................................................................... 6
10 试验及评价方法............................................................................................................................................ 6
11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0
附录A(规范性) 制动盘台架试验..................................................................................................................12
T/CAAMTB 57-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制动系统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山东道普安制动材料
有限公司、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泰明顿摩擦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烟台胜地汽车零
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莱利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安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上海华信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烟台海纳制动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鹏、郑素云、肖建民、李金伟、刘翔、江军、王华拓、阎成、刘汝强、杨川、
陈晓玮、郝志宇、张英富、王皓飞、夏金龙、郭强强、洪庆良、赵飞林、旷文敏、辛术成、杨鹏翱、易
汉辉、苑庆泽、王正青、陈新。
T/CAAMTB 57-2021
1
乘用车碳陶制动盘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碳陶制动盘的材料要求、尺寸及形位公差、性能要求、试验及评价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GB/T 15089-2001规定的M1类车辆用盘体材料为连续碳纤维增强增韧的碳陶复合材料
制动盘,短碳纤维增强增韧的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966-1996 多孔陶瓷显气孔率、容重试验方法
GB/T 3177-2009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GB/T 6569-2006 精细陶瓷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GB/T 9239.1-2006 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0125-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 14389-1993 工程陶瓷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GB/T 15089-2016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30512-2014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GB/T 33501-2017 碳/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34559-2017 碳/碳复合材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QC/T 316-2017 汽车行车制动器疲劳强度台架试验方法
QC/T 556-1999 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和热电偶安装
QC/T 592-1999 液压制动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QC/T 564-2018 乘用车制动器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ASTM D2344/D2344M-13 用短梁法测定平行纤维组合材料表观层间剪切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JASO C448 乘用车-钳盘式制动器台架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T/CAAMTB 57-2021
2
碳陶C/C-SiC
碳纤维增强碳和SiC混合基体复合材料。
3.2
盘体brake disc body
碳陶制动盘中与摩擦片配合起摩擦制动作用的零件。
3.3
制动面brake surface
盘体中与摩擦片配合起摩擦制动作用的表面。
3.4
盘毂disc hub
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中与盘体和车轴连接的零件。
3.5
整体式碳陶制动盘integral C/C-SiC brake disc
整体结构全部由碳陶材料制备的制动盘。
3.6
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non-integral C/C-SiC brake disc
由盘体、盘毂、紧固件及附属件组成的制动盘。
3.7
开孔率open porosity
制品中与外界相通能为流体填充的气孔体积与制品总体积之比。
3.8
厚度差(DTV) disc thickness variation
两制动面厚度在任一圆周/径向上的变化量。
3.9
最小使用厚度minimum thickness
碳陶制动盘磨损后的最小可用剩余厚度。
3.10
AMS 试验
起源于德国知名汽车杂志Auto Motor Sport,规定了一种高强度的制动性能试验工况。
4 总则
产品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T/CAAMTB 57-2021
3
5 材料要求
5.1 盘体材料性能
盘体材料物理及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盘体材料要求
盘体
材料
物理及力学性能
物相质量比
抗弯强度%
MPa
抗压强度
MPa
层间剪
切强度
MPa
冲击韧性
kJ/m2
抗拉强度
MPa
密度
g/cm3
开孔率
%
碳陶
复合
材料
≥120 ≥240 ≥12 ≥20 ≥80 2.0~2.5 ≤10
Si≤10,
C:20~60,
SiC:30~70
5.2 盘毂材料性能
对于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盘毂材料为金属材料,其力学性能应满足抗拉强度≥150MPa。盘毂材料
及力学性能参数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6.1 制动面跳动
制动面跳动值不应大于0.05mm。
6.2 碳陶制动盘周向DTV
制动盘周向DTV数值按照表2要求。
表2 周向DTV 要求
等级碳陶制动盘周向DTV
a ≤0.006mm
b ≤0.008mm
c ≤0.01mm
6.3 碳陶制动盘径向DTV
碳陶制动盘径向DTV不应大于0.05mm。
6.4 轮毂安装面平面度
碳陶制动盘轮毂安装面平面度不应大于0.03mm。
6.5 制动面与轮毂安装面的平行度
制动面与轮毂安装面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05mm。
6.6 轮辋安装面轴向跳动
T/CAAMTB 57-2021
4
轮辋安装面轴向跳动值不应大于0.05mm。
6.7 制动面平面度
制动面平面度不应大于0.05mm。
6.8 通风盘单边壁厚变化量
通风盘单边壁厚变化量不应大于1.2mm。
6.9 制动面粗糙度
制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3.2μm。
6.10 剩余不平衡量
6.10.1 碳陶制动盘剩余不平衡量应小于500g·mm。
6.10.2 碳陶制动盘平衡量应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去除材料的尺寸应符合图1 的要求。
6.10.3 通风盘允许两次去重,每次去重角度不得超过75°。
单位为毫米
图1 碳陶制动盘去除材料示意图
6.11 中孔公差
碳陶制动盘中孔公差H9。
7 性能要求
7.1 静扭强度
按附录A.5.1的规定进行静扭强度试验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1所述失效,非整体式碳
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2所述失效。
7.2 振动耐久性能
按附录A.5.2的规定进行振动耐久性试验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1所述失效,非整体式
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2所述失效。
7.3 扭转疲劳强度
T/CAAMTB 57-2021
5
按附录A.5.3的规定进行扭转疲劳强度试验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1所述失效,非整体
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2所述失效。
7.4 热疲劳性能
按附录A.5.4的规定进行热疲劳试验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1所述失效,非整体式碳陶
制动盘不应出现A.3.2所述失效。
7.5 高负载性能
按附录A.5.5的规定进行高负载性能试验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1所述失效,非整体式
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2所述失效。
7.6 热裂纹性能
按附录A.5.6的规定进行热裂纹性能试验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1所述失效,非整体式
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2所述失效。
7.7 AMS
按附录A.5.7的规定进行AMS试验后,应满足如下要求:
a) 除供需双方约定外,碳陶制动盘采用嵌入式热电偶测得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650℃;
b) AMS 试验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1 所述失效,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2
所述失效。
7.8 热变形
碳陶制动盘热变形评价方式如下图2所示,测量W1~W4共四个位置试验前、中的绝对变形量,其中
W1,W3测量位置在大外圆往内10mm处(特殊情况由供需双方约定),W2,W4测量位置在制动面内径往外
10mm处(特殊情况由供需双方约定),热变形数值=Max(|(W1-W2)测试后-(W1-W2)测试前|,|(W3-W4)测
试后-(W3-W4)测试前|)。热变形试验中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按附录A.5.8 的规定进行单次制动热变形试验中,碳陶制动盘热变形不超过0.3mm;
b) 按附录A.5.8 的规定进行连续制动热变形试验中,碳陶制动盘热变形不超过0.23mm;
c) 试验完成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1 所述失效,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A.3.2
所述失效。
图2 热变形图示
T/CAAMTB 57-2021
6
7.9 固有频率检测
量产阶段,碳陶制动盘应进行固有频率检测,按供需双方约定进行。
7.10 最小使用厚度
碳陶制动盘应在显著位置注明最小使用厚度,标识应清晰、永久。
7.11 涂装要求
对于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应对盘毂、紧固件及附属件进行防腐考察。
7.11.1 涂层耐高温性能
盘毂、紧固件及附属件在300℃环境下放置1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喷涂区域涂层不应出现任何
起泡、裂纹、脱落现象。
7.11.2 涂层耐腐蚀性能
7.11.2.1 盘毂、紧固件及附属件在300 ℃ 环境下放置1 小时, 自然冷却至室温后, 按照GB/T
10125-2012进行中性盐雾试验120小时,无基体腐蚀。
7.11.2.2 按7.11.2.1的要求进行试验后,按照GB/T 6461-2002进行评级,需满足7级以上。喷涂边界
5mm范围内不作评价。
7.11.3 涂层附着力
盘毂参考GB/T 9286-1998进行划格试验,评价结果≤1级。
8 外观要求
8.1 整体式碳陶制动盘外观要求
8.1.1 盘体不应存在分层现象,不应存在影响安装或使用的碰伤、凹陷等缺陷。
8.1.2 制动面与安装面连接部分不应存在肉眼可见的缺陷。
8.1.3 碳陶制动盘车轮螺栓安装孔周围10mm 范围内,不应存在肉眼可见的缺陷。
8.1.4 碳陶制动盘两侧安装面上,不应存在肉眼可见的缺陷。
8.1.5 制动面上不应存在肉眼可见的缺陷。
8.2 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外观要求
8.2.1 盘体不应存在分层现象,不应存在安装或影响使用的碰伤、凹陷等缺陷。
8.2.2 制动面与安装面螺栓连接部分不应存在肉眼可见的缺陷。
8.2.3 制动面上不应存在肉眼可见的缺陷。
8.2.4 盘毂不应存在肉眼可见的缺陷。
9 禁用、限制物质要求
碳陶制动盘需满足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10 试验及评价方法
T/CAAMTB 57-2021
7
10.1 力学性能
10.1.1 盘体的抗压试验按照GB/T 34559-2017 进行。试样尺寸为10mm×10mm×10mm,试样的载荷加载方
向如下图3 规定。试验试样应取自试棒或本体,数量不少于5 根,试验结果中五个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
符合表1 规定时为合格,其中允许不多于二个测定值低于规定值,但不能低于规定值的70%。如果试验
的结果不合格时,可从该炉次中重新抽取5 个试样进行复试。复试时,每个试样的测试值均应符合表1
的规定。
图3 抗压试验载荷加载方向
10.1.2 盘体的抗弯试验按照GB/T 6569-2006 进行。试样尺寸B×W×L 为4mm×10mm×55mm(如图4),试
样的载荷加载方向如下图5 规定。试验试样应取自试棒或本体,数量不少于5 根,试验结果中五个测试
值的算术平均值符合表1 规定时为合格,其中允许不多于二个测定值低于规定值,但不能低于规定值的
70%。如果试验的结果不合格时,可从该炉次中重新抽取5 个试样进行复试。复试时,每个试样的测试
值均应符合表1 的规定。
图4 试样尺寸
图5 抗弯试验载荷加载方向
10.1.3 盘体的层间剪切试验按照ASTM D2344/D2344M-13 进行。试样尺寸B×W×L 为6mm×10mm×36mm(如
图6)。上压头直径为6mm,两个下压头的直径为3mm、跨距为24mm,即跨度与厚度比为4:1。试样的载
荷加载方向如下图7 规定。试验试样应取自试棒或本体,数量不少于5 根,试验结果中五个测试值的算
术平均值符合表1 规定时为合格,其中允许不多于二个测定值低于规定值,但不能低于规定值的70%。
如果试验的结果不合格时,可从该炉次中重新抽取5 个试样进行复试。复试时,每个试样的测试值均应
符合表1 的规定。
T/CAAMTB 57-2021
8
图6 试样尺寸
图7 层间剪切试验载荷加载方向
10.1.4 盘体的冲击韧性试验按照GB/T 14389-1993 进行。试样尺寸B×W×L 为10mm×10mm×55mm(如图
8),试样的载荷加载方向如下图9 规定。试验试样应取自试棒或本体,数量不少于5 根,试验结果中
五个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符合表1 规定时为合格,其中允许不多于二个测定值低于规定值,但不能低于
规定值的70%。如果试验的结果不合格时,可从该炉次中重新抽取5 个试样进行复试。复试时,每个试
样的测试值均应符合表1 的规定。
图8 试样尺寸
图9 冲击韧性试验载荷加载方向
10.1.5 盘体的抗拉试验按照GB/T 33501-2017 进行。试样尺寸B×W×L 为10mm×15mm×150mm(如图10),
试样的载荷加载方向如下图11 规定。试验试样应取自试棒或本体,数量不少于5 根,试验结果中五个
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符合表1 规定时为合格,其中允许不多于二个测定值低于规定值,但不能低于规定
值的70%。如果试验的结果不合格时,可从该炉次中重新抽取5 个试样进行复试。复试时,每个试样的
测试值均应符合表1 的规定。
T/CAAMTB 57-2021
9
图10 试样尺寸
图11 抗拉试验载荷加载方向(夹持方向)
10.1.6 盘毂的抗拉强度试验按GB/T 228.1-2010 的规定进行。试验试样应取自试棒或本体,按照GB/T
228.1-2010 的规定进行试样的制备。试验结果的评定及试验的有效性按GB/T 228.1-2010 的规定。
10.2 盘体密度及开孔率
盘体的密度和开孔率按GB/T 1966-1996的规定进行。采用精度为0.001g的电子分析天平称量试样质
量。通过式(1)和式(2)计算试样的密度和开孔率。
100%
3 2
3 1 



m m
P m m ...............................................................................(1)
3 2
1d
m m
D m

 ................................................................................................(2)
式中:
P——材料开孔率,单位为百分比(%);
D——密度,单位为克/立方厘米(g/cm3);
d——水的密度,单位为克/立方厘米(g/cm3);
m1——试样的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
m2——饱和试样在水中的质量(试样在水中抽真空至试样上无气泡出现后取出,放入静水天平金属网篮中称量
在水中的重量),单位为克(g);
T/CAAMTB 57-2021
10
m3——饱和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试样在水中抽真空至试样上无气泡出现后取出,将表面水擦干净后称量在空
气中的重量),单位为克(g)。
试验试样应取自试棒或本体,试样尺寸不小于10mm×10mm×10mm,数量不少于5根,试验结果中五个
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符合表1规定时为合格,允许不多于二个测定值偏离规定值,但偏离不能高于规定
值的10%。如果试验的结果不合格时,可从该炉次中重新抽取5个试样进行复试。复试时,每个试样的测
试值均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
10.3 物相检验
盘体物相采用重量分析法对试样进行分析。首先采用80%HNO3+20%HF(体积比)的混合溶液对试样
腐蚀48h除掉残留Si,然后在马弗炉静态空气气氛和700℃条件下氧化24h,除掉碳纤维和基体碳。每
步处理后烘干称重,测得Si、C和SiC的质量百分比。
试验试样应取自试棒或本体,尺寸为10mm×10mm×5mm,数量不少于3个。
10.4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10.4.1 制动盘周向DTV 的检测位置参考图12,分别在1-1’、2-2’、3-3’三个位置进行检测(特殊
情况由供需双方约定)。
10.4.2 制动面轴向跳动检测位置参考图12,分别在3、3’两个位置进行检测。
图12 DTV 及制动面跳动检测位置
10.4.3 DTV 与跳动检测时,工件旋转需大于2 圈。
10.4.4 基准孔直径,通风盘单边壁厚变化量的检测方法按GB/T 3177-2009 的规定。
10.4.5 制动面平面度、安装面平面度的检测方法按GB/T 3177-2009 的规定。
10.4.6 测量方法:按供需双方约定进行。
10.5 制动面粗糙度
制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按GB/T 1031-2009的规定。
10.6 剩余不平衡量
剩余不平衡量的检测方法按GB/T 9239.1-2006的规定。
11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1.1 标志
11.1.1 制动盘的非工作面上应有制造厂名或商标、生产年月或批号等永久性标识。
11.1.2 制动盘包装箱(盒)的四周侧面应分别印有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或商标、地址、
产品数量、检验包装日期、注意事项或标识及本标准号。
T/CAAMTB 57-2021
11
11.2 包装
11.2.1 制动盘应紧密整齐地装入防磕碰、清洁干燥、坚固耐用的箱(盒)内。
11.2.2 每个包装箱(盒)内应装入型号规格相同的制动盘。
11.2.3 每个包装箱(盒)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11.3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做到不使制动盘受到磕碰、损坏和被油、水污染。
11.4 贮存
制动盘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地面平坦的室内。
T/CAAMTB 57-2021
12
AA
附录A
(规范性)
制动盘台架试验
A.1 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静扭强度、振动耐久性、扭转疲劳强度、热疲劳、热裂纹、AMS、高负载、热变形的
台架试验方法、技术要求和失效判定准则。
A.2 试验相关要求
A.2.1 试验惯量
试验惯量的设置应尽可能接近理论惯量。理论惯量是指,在车辆制动时产生的总惯量在相应车轮上
分配的惯量。按式(A.1)计算。
2
dyn I  M  r ........................................................................... (A.1)
式中:
I ——理论转动惯量,单位为千克二次方米(kg·m²);
M ——试验质量(制动时,车辆总质量在相应车轮上分配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rdyn ——轮胎动态滚动半径,单位为米(m)。
A.2.2 试验质量
前制动器的试验质量M的计算方法如下:
L
G b T h
M a g

 

2
( )
.................................................................... (A.2)
后制动器的试验质量M的计算方法如下:
L
G a T h
M a g

 

2
( )
.................................................................... (A.3)
式中:
M——汽车满载总质量(kg);
L ——汽车轴距(m);
ℎ ——汽车满载时重心高度(m);
a ——满载时重心至前轴的水平距离(m);
b ——满载时重心至后轴的水平距离(m);
T ——试验所需最大制动强度;(如无其他规定,所有试验计算前制动器的试验质量时,取减速度1g。计
算后制动器的试验质量时,取减速度0.45g,g=9.8m/s2)。
A.2.3 环境要求
T/CAAMTB 57-2021
13
A.2.3.1 试验时不带车轮,在试验阶段,若试验无明确规定,则被试制动器处冷却风速应当限定为
11m/s,其他情况下的风速不做限定。
A.2.3.2 若试验无明确规定,出风口的冷却空气温度为:室温。
A.2.3.3 若试验无明确规定,冷却风量要求≥2500m³/h。
A.2.4 试验设备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设备应满足QC/T 564-2018中试验设备要求的规定。
A.2.5 采样率
下列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取样频率最小为100Hz:
a) 制动等效线速度测试;
b) 制动管路压力;
c) 制动输出力矩;
d) 制动盘温度;
e) 制动液波动量(可选);
f) 冷却风速。
A.2.6 温度测量
热电偶安装位置为制动面与摩擦片接触面的摩擦轨迹中心半径处,温度测量应符合QC/T 556-1999
的规定。热电偶安装位置按供需双方约定进行。
A.3 样品失效判定准则
A.3.1 整体式碳陶制动盘样品失效判定准则
台架试验过程中,当碳陶制动盘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即判定碳陶制动盘样品失效(参见图A.2):
a) 制动面的径向裂纹长度超过制动面宽度的三分之二;
b) 制动面有连带面积大于1cm²的剥落;
c) 制动面的裂纹达到了制动盘制动面内径或外径;
d) 制动面上有贯穿性径向裂纹;
e) 制动面外的任何区域出现变形、结构损坏或裂纹。
A.3.2 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样品失效判定准则
台架试验过程中,当碳陶制动盘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即判定碳陶制动盘样品失效(参见图A.2):
a) 制动面的径向裂纹长度超过制动面宽度的三分之二;
b) 制动面有连带面积大于1cm²的剥落;
c) 制动面的裂纹达到了制动盘制动面内径或外径;
d) 制动面上有贯穿性径向裂纹;
e) 碳陶制动盘从连接部位延伸至制动盘内径或外径的裂纹;
f) 制动面外的任何区域出现变形、结构损坏或裂纹;
g) 紧固件连接的样品,出现松动、损坏现象,螺栓拧紧力矩变化量≥25%。
T/CAAMTB 57-2021
14
图A.2 裂纹类型图示
A.4 试验样件准备
A.4.1 总则
若试验无特殊要求,试验使用随机抽取的正常生产工艺生产的新碳陶制动盘进行。
A.4.2 碳陶制动盘要求
A.4.2.1 若试验无特殊要求,每个试验应测试3个样本。
A.4.2.2 试验前后,应对碳陶制动盘的厚度、跳动、DTV、粗糙度进行检测并记录。
A.4.3 摩擦片要求
试验前后,对试验使用的每一副摩擦片厚度进行检测与记录。
A.4.4 碳陶制动盘台架安装要求
试验前碳陶制动盘轴向跳动值≤0.05mm。
A.5 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A.5.1 静扭强度试验
按QC/T 592-199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样为带新摩擦片的制动钳总成及半磨损状态摩擦片
的制动钳总成两种状态,模拟实车状态固定制动钳总成,加制动管路压力至20MPa,在沿碳陶制动盘旋
转方向上施加两倍最大制动力矩的扭矩,并保持5s。
A.5.2 振动耐久性试验
按JASO C44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A.5.3 扭转疲劳强度试验
按QC/T 316-201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以0.6g相当制动力矩,制动次数20万次,每5万次进行
一次检查。
T/CAAMTB 57-2021
15
A.5.4 热疲劳性能
热疲劳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A.1规定。
表A.1 热疲劳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
1 磨合按QC/T 564-201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2
热疲劳
性能
每循环制动初始温度:100℃;
制动初始速度:80%Vmax(Vmax为厂定最大设计车速);
制动终止速度:20km/h;
单个循环内两次制动间隔:70s,单个循环内两次制动间隔如下图A.3示;
制动减速度:0.5g(g=9.8m/s²);
每循环制动次数:2;
循环数:150。
注:磨合程序结束后,若盘片贴合面积未达到80%以上,应按序号1的试验方法继续磨合。
热疲劳性能试验过程中,每循环50次后,进行一次检查。
图A.3 热疲劳性能单个循环内两次制动间隔时间图示
A.5.5 高负载性能
高负载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A.2规定。
表A.2 高负载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
1 磨合按QC/T 564-201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2
高负载
性能
每循环制动初始温度:100℃;
制动初始速度:Vmax(Vmax为厂定最大设计车速);
制动减速度:1g(g=9.8m/s²);
制动终止速度:0.5km/h;
每循环制动次数:1;
循环数:70。
注:磨合程序结束后,若盘片贴合面积未达到80%以上,应按序号1的试验方法继续磨合。
T/CAAMTB 57-2021
16
A.5.6 热裂纹性能
高负载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A.3规定。
表A.3 高负载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
1 磨合按QC/T 564-201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2
热裂纹
性能
每循环制动初始温度:100℃;
制动初始速度:若最大车速≥200km/h,则试验初始速度为160km/h。若最大车速<
200km/h,则试验初始速度为最大车速的80%;
制动减速度:0.5g(g=9.8m/s²);
制动终止速度:0.5km/h;
单个循环制动次数:2;
单个循环内两次制动间隔:70s,单个循环内两次制动间隔如下图A.4示;
循环数:160。
注:磨合程序结束后,若盘片贴合面积未达到80%以上,应按序号1的试验方法继续磨合。
图A.4 热裂纹单个循环内两次制动间隔时间图示
A.5.7 AMS 试验
AMS试验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A.4规定。
表A.4 AMS 试验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
1 磨合按QC/T 564-201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2 AMS试验
每循环制动初始温度:100℃;
制动初始速度:100km/h;
制动减速度:1g(g=9.8m/s²);
制动终止速度:0;
单个循环制动次数:10;
单次制动循环时间:由‘车辆加速时间’+‘1秒反应时间’+‘减速时间(2.83s)’三部分组
成,不同车辆单次制动循环时间不同,如下图A.5示;
循环数:1;
注:磨合程序结束后,若盘片贴合面积未达到80%以上,应按序号1的试验方法继续磨合。
T/CAAMTB 57-2021
17
图A.5 AMS 单次制动循环时间图示
A.5.8 热变形试验
热变形试验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A.5规定。
表A.5 热变形试验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
1 磨合按QC/T 564-201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2
单次制动热
变形
试验
每循环制动初始温度:100℃;
制动初始速度:最大车速;
制动减速度:0.5g(g=9.8m/s²);
制动终止速度:20km/h;
单个循环制动次数:1;
循环数:5。
3
连续制动热
变形
试验
每循环制动初始温度:100℃;
制动初始速度:100km/h;
制动减速度:0.5g(g=9.8m/s²);
制动终止速度:20km/h;
单个循环制动次数:15;
单个循环内相邻两次制动间隔:35s,单个循环内相邻两次制动间隔时间如下图A.6
示;
循环数:3。
注:磨合程序结束后,若盘片贴合面积未达到80%以上,应按序号1的试验方法继续磨合。
图A.6 热变形单个循环内相邻两次制动间隔时间图示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1日 16:48: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5801.html
图书

SL∕T 832-2024 堤防抢险技术导则

SL∕T 832-2024 堤防抢险技术导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
图书

SL∕T 833-2024 地下水控制指标确定技术导则

SL∕T 833-2024 地下水控制指标确定技术导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图书

SL∕T 835-2024 节水评价技术导则

SL∕T 835-2024 节水评价技术导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
图书

SL∕T 836-2024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SL∕T 836-2024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