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963-2025 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 术语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N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963—2025
代替GB/T13963—2012
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 术语
Copying(includingmultifunction)devices—Terminology
2025-01-24发布2025-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基础术语………………………………………………………………………………………………… 1
3.1 电子学……………………………………………………………………………………………… 1
3.2 光学………………………………………………………………………………………………… 5
3.3 色度学……………………………………………………………………………………………… 7
3.4 材料学……………………………………………………………………………………………… 13
4 整机术语………………………………………………………………………………………………… 18
4.1 整机………………………………………………………………………………………………… 18
4.2 功能与过程………………………………………………………………………………………… 22
4.3 其他………………………………………………………………………………………………… 38
5 关键零部件术语………………………………………………………………………………………… 46
6 消耗材料术语…………………………………………………………………………………………… 52
7 图像质量术语…………………………………………………………………………………………… 62
8 节能环保术语…………………………………………………………………………………………… 68
参考文献…………………………………………………………………………………………………… 71
索引………………………………………………………………………………………………………… 7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代替GB/T13963—2012《静电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 术语》,与GB/T13963—2012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第1章范围中的相关内容(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1章);
b) 删除了“办公设备”“复印多功能一体机”“打印多功能一体机”等术语和定义(见2012年版的
第3章);
c) 增加了“表面电位均匀性”“暗衰减电位差”等电子学相关术语和定义(见3.1);
d) 增加了“光敏度”“光致放电曲线”等光学相关术语和定义(见3.2);
e) 增加了“颜色外观”“白平衡”“复合黑色”等色度学相关术语和定义(见3.3);
f) 增加了“喷墨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串行击打式点阵打印机”“热打印机”“热敏打印机”等
整机相关术语和定义(见4.1);
g) 增加了“硬拷贝”“软拷贝”“伽马校正”“打印分辨率”“墨粉不足”“墨粉用尽”等功能与过程相关
术语和定义(见4.2);
h) 增加了“打印区域”“最大打印宽度”“首套打印时间”等整机(其他)相关术语和定义(见4.3);
i) 增加了“定影膜”等关键零部件相关术语和定义(见第5章);
j) 增加了“一体式鼓粉盒”“喷墨盒”“新品喷墨盒”“再生墨盒”等消耗材料相关术语和定义(见
第6章);
k) 增加了“标准幅面”“线宽”“色浅”等图像质量相关术语和定义(见第7章);
l) 增加了“节能环保”相关术语和定义(见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复印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天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市智成蓝海科技有限公司、安信检测认证(雄
安)有限公司、北京辰光融信技术有限公司、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宁波华高信息科技有限
公司、中船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复印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宇、郑城、苏元满、颜志鑫、陈挺、罗颖、方勇、蒲嘉鹏、宋倩、陈从从。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GB/T13963—2008,2012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 术语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的基础术语、整机术语、关键零部件术语、消耗材料术语、图像
质量术语和节能环保术语。
本文件适用于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打印机等及相关零部件、消耗材料等的标准制定、技术文件
编制、教材和书刊编写以及文献翻译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基础术语
3.1 电子学
3.1.1
静电学 electrostatics
关于静态电荷的力和场的科学。
3.1.2
静电力 electrostaticforce
静止的电荷之间发生的作用力。
注: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发生的作用力与其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
它们的连线上。
3.1.3
静电潜像 electrostaticlatentimage
静电像 electrostaticimage
静电荷在光导体或电介体层上以图像形状分布的状态,是用墨粉等显影之前肉眼看不见的电荷像。
3.1.4
静电反差 electrostaticcontrast
在静电成像技术中,静电潜像里有图像处与无图像处的静电电位差。
注:利用这个电位差能进行显影。
3.1.5
持续性静电潜像系统 chargeretentionsystem
利用静电成像技术过程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一次潜像形成即能重复显影和转印而得到多张复
印品的系统。
3.1.6
持续性内极化 persistentinternalpolarization;PIP
光照射光导电性绝缘材料的同时施加电场,通过俘获材料内部生成的极性电荷,在光照射及电场去
除后,仍能在有限时间内保留极化状态的现象。
1
GB/T13963—2025
3.1.7
持续光导电性法 persistentphotoconductivityprocess
对光导体进行曝光形成光像,并使该像上生成持续性的导电部分的现象。
注:在静电成像技术中利用这个现象使充电显影、电泳显影可视化。
3.1.8
摩擦带电效应 tribo-electriceffect
不同材料(例如墨粉与载体)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静电电位差的现象。
3.1.9
反转电场法 reversefieldprocess
内部极化的光导体或在静电成像技术法中使用的具有绝缘层的光导体,为形成静电潜像,采用曝光
前带电、曝光的同时反极性带电,使背景部分与图像部分的电场反转,得到高静电反差的方法。
3.1.10
电荷注入 chargeinjection
载流子注入
半导体或绝缘体通过外界光能、电能等作用而产生载流子的过程。
3.1.11
注入充电 injectioncharging
直接从充电装置把电荷施加到光导体表面的带电方式。
3.1.12
电荷衰减 chargedecay
电位衰减 potentialdecay
给光导体或电介体等注入电荷后发生的电位的衰减。
注:分为由于光激励引起的光衰减和暗处热激励载流子引起的暗衰减。
3.1.13
电荷接受能力 chargeacceptance
电荷受容性
电荷保持体接受并保持电荷的能力。
注:电荷受容性与电荷保持体的阻值有关。电荷保持体的阻值随电场的增大而变小,这限制了带电时接受并保持
的电荷量。
3.1.14
电荷迁移率 chargemobility
表示物质中电荷或电荷粒子具有的移动速率。
注:电荷迁移率用公式(1)表示。
μ = VE
…………………………(1)
式中:
μ ———电荷迁移率;
V ———移动速度;
E ———电场。
3.1.15
电晕 corona
电晕放电
当电场强度超过了空气的击穿强度时,使导线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而呈现局部辉光放电现象。
2
GB/T13963—2025
3.1.16
电晕起晕电压 coronaonsetvoltage
当电极间的电压升高时,发生电晕放电时的临界电压。
3.1.17
视在表面电阻率 apparentsurfaceresistivity
在光电导绝缘层或其电学等效体上,构成一个正方形区相对两边的极间的表面电阻。
注:视在表面电阻率与正方形区的大小及绝缘层的厚度无关。
3.1.18
体积电阻率 volumeresistivity
边长为1cm 的立方体的绝缘材料相对两侧面间的体电阻。
注1:体积电阻率用欧姆厘米(Ω·cm)表示。
注2:对于纸的体积电阻率,通过测量与样品相对两个表面接触的电极间的电阻来获得。
3.1.19
饱和电荷量 saturationcharge
在不发生介电击穿的情况下,光电导层上能保持的最大净电荷量。
3.1.20
表面电位 surfacepotential
被充电的光导体表面的电位的高低。
注:按照静电成像技术的过程,分别称为初始电位、曝光电位、残余电位等。
3.1.21
表面电位均匀性 surfacepotentialuniformity
光导体有效幅面内不同位置的表面电位均匀分布的程度。
注1:用相对极差或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表示。
注2:通常用测量光导鼓的初始电位和残余电位的均匀性来表示。
[来源:JB/T13028—2017,3.2]
3.1.22
表面电荷密度 surfacechargedensity
薄片表面单位面积上存在的电荷量。
注:表面电荷密度用公式(2)表示。
σ =
Kε0V
L …………………………(2)
式中:
σ ———表面电荷密度;
K ———比介电率;
ε0 ———真空介电率;
V ———薄片的电位差;
L ———薄片厚度。
3.1.23
初始电位 initialpotential
初始充电结束时光导体表面上的表面电位。
3.1.24
阈电位 thresholdpotential
光导层表面为克服墨粉和载体(或显影辊)间的吸引力而吸引墨粉粒子所需要的最小电位。
3
GB/T13963—2025
3.1.25
残余电位 residualpotential
光导体表面曝光区残留的表面电位。
3.1.26
墨粉层电位 tonerlayerpotential
在进行显影时,由于带电墨粉的附着,在墨粉层中出现的不同电位差。
注:通常情况下,能通过测量墨粉层电位来测定墨粉的带电量。
3.1.27
暗衰减 darkdecay
已充电的光导体的表面电位在暗处由于热激励使电位衰减下去的现象。
3.1.28
暗衰减电位差 darkdecaypotentialvariable
UDDR
有机光导鼓在暗处及设定的表面电位下,经过5s,表面电位的衰减值。
注:单位为伏(V)。
3.1.29
暗衰减率 darkdecayrate
在暗处单位时间内视在表面电位的损失量。
3.1.30
电场适应 fieldadaptation
利用电晕放电之类的外加电场对受激电子的强制恢复。
3.1.31
暗适应 darkadaptation
为使光导材料的光电性能得到恢复而进行的避光处理。
3.1.32
显影电场 developmentfield
静电潜像支持体(光导体)上的静电荷形成的电场。
3.1.33
转印偏压 transferbias
在墨粉像进行转印时,施加到转印部件上的电压。
3.1.34
显影偏压 developingbias
用显影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时,静电潜像基体(光导体)与显影装置(显影电极)之间所施加的电压。
3.1.35
电荷保持性 retentivityofcharge
静电成像用光导体等能保持电荷的性能。
注:通常用电荷保持体在暗处的表面电位衰减到充电初始电位的一半时的时间来表征。
3.1.36
边缘电流 edgingcurrent
在静电复印(打印)过程中,曝光期间感光体上产生的横向电流。
注:光导体表面曝光形成静电潜像时,由于潜像上电位差的存在,会产生与表面平行的横向电流。
3.1.37
暗电流 darkcurrent
带电光导体处于暗处时,其表面电荷由于热产生载流子而向接地侧流动而产生的电流。
注:在静电复印中,呈现为表面电位暗衰减。
4
GB/T13963—2025
3.2 光学
3.2.1
耐光性 lightfastness
印品图像在日光、室内光等光照下的稳定性。
3.2.2
光泽 gloss
物体表面定向选择反射的性质。
注:物体表面具有的一种特性。
3.2.3
光泽度 glossiness;glossvalue
用数据表述的物体(图像)表面的光泽程度。
3.2.4
模拟/数字(A/D)变换 analog-to-digitalconversion
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
3.2.5
调制传递函数 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MTF
在把光学系看作是一个传递系时,用来描述光学系统性能的指标。它是以单位空间频率的正弦波
状的输入图像相对于输出图像的对比度的比值来定义的。
3.2.6
光谱响应 spectralresponse
光导体对不同波长光的相对感光灵敏度。
3.2.7
光谱响应特性 spectralresponsecharacteristic
光导体在光电导过程中,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各种颜色的光),其光子能量吸收、穿透和反射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光衰减的特性。
3.2.8
光衰减特性 lightdecaycharacteristic
由曝光引起光导体表面电位迅速下降的特性。
3.2.9
光衰减率 lightdecayrate
在给定的单位曝光量条件下光导体表面电位的降低量。
3.2.10
疲劳效应 fatigueeffect
在反复充电,曝光之后,光导体的剩余电位逐渐增高,初始表面电位下降,暗衰减率增大的现象。
3.2.11
光电导性 photoconductivity
绝缘体或半导体被光照射时,导电率增加的性能。
3.2.12
光电特性 photoinduceddischargecharacteristic
光导体表面带电后,对其进行曝光消除表面电荷,光导体表面电位下降,表面电位和曝光能量的相
关特性。
5
GB/T13963—2025
3.2.13
感光度 photosensitivity
静电成像时,对应射入光量的变化光导体表面电位衰减曲线的变化。
3.2.14
光衰减 lightdecay
由曝光引起的光导体表面电位降低。
3.2.15
杂光衰减 flaredecay
由杂光引起的图像反差损失。
3.2.16
杂光 flare
暗区中的外来光。
3.2.17
光疲劳 photoelectricfatigue
曝光或其他操作所引起的光电导材料的光电性能降低。
3.2.18
光电疲劳 light-inducedfatigue
光导体经过反复充电曝光,发生光电性能下降的现象。
3.2.19
衰减时间 decaytime
充电的光导体表面电位衰减的时间。
注:表面电位衰减一半时的时间称为半衰减时间。
3.2.20
灵敏度降低 desensitization
使光导材料感度降低,或降低感度。
3.2.21
空穴迁移率 holedriftmobility
空穴在光导体中移动时,单位电场强度下单位时间内移动的平均距离。
注:单位为平方厘米每伏秒(cm2/Vs)。
3.2.22
渡越时间 transittime
迁移时间
充电后的光导体中光激励载流子基于电场移动时,从光导体膜厚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要的迁移
时间。
3.2.23
CCD 线传感器 CCDlinesensor
由数千个几微米大小的受光单元排成一行构成的单一芯片的光电转换单元。
注:由于扫描时仅读取一行,也叫线图像传感器。
3.2.24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ontactimagesensor;CIS
将感光单元紧密排列成一行,直接或近距离接触被扫描物体的表面,通过柱状透镜阵列将原稿图像
以1∶1的比例成像于感光元件阵列上的装置。
注:线型传感器的一种。
6
GB/T13963—2025
3.2.25
像差 aberration
在光学系统中,由于透镜材料的特性、折射或反射表面的几何形状引起实际像与理想像的偏差。
3.2.26
色(像)差修正 correctionofchromaticaberration
组合分离的、焦距不同的透镜,将由于折射率变化使白光入射到透镜时成像点随波长产生偏移后形
成的色(像)差控制在期望值以内的情况。
3.2.27
光敏度 lightsensitivity
半衰曝光量 halfdecayexposure
E1/2
有机光导鼓表面电位衰减到曝光初始点电位的一半时所需的曝光能量。
注:单位为微焦每平方厘米(μJ/cm2)。
[来源:JB/T13029—2017,2.3]
3.2.28
光致放电曲线 photo-induceddischargecurve;PIDC
有机光导鼓的表面电位随曝光能量(或曝光时间)变化的函数曲线。
注:从这个曲线上能得出半衰曝光量、残余电位。
[来源:JB/T13029—2017,2.4,有修改]
3.3 色度学
3.3.1
色 colour
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空间属性以外的视觉特性。
注:通常用色名或色的三属性来表示。
3.3.2
颜色外观 colourappearance
视觉感知的一个方面,物体被感知为具有特定属性的颜色。
[来源:ISO/IEC17823:2024,3.4]
3.3.3
中性色 neutralcolour
无光谱选择性的物体表面色。
3.3.4
明度 lightness
相对于物体表面的色彩的明暗程度属性。
注1:明度包括同一种颜色的色调差异,也包括不同颜色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
注2:明度是描述视觉反射率的函数。
3.3.5
白色 white
物体明度大于8.5的中性色。
3.3.6
白平衡 colourbalance
调整颜色通道增益或处理。
7
GB/T13963—2025
[来源:ISO/IEC17823:2024,3.1]
3.3.7
黑色 black
物体明度小于2.5的中性色。
3.3.8
复合黑色 compositeblack
用多种颜色印刷黑色。
[来源:ISO/IEC17823:2024,3.2.1]
3.3.9
纯黑 pureblack
黑色只在印刷设备中用黑色的颜色产生。
[来源:ISO/IEC17823:2024,3.2.2]
3.3.10
浓黑 richblack
由印刷设备中黑色和其他颜色的混合物产生的黑色。
[来源:ISO/IEC17823:2024,3.2.3]
3.3.11
灰色 gray
物体明度在2.5和8.5之间的中性色。
3.3.12
复合灰色 compositegray
用多种着色剂印刷灰色。
[来源:ISO/IEC17823:2024,3.12.1]
3.3.13
纯灰色 puregray
灰色只在打印设备中以黑色的颜色生成。
[来源:ISO/IEC17823:2024,3.12.3]
3.3.14
灰色平衡 graybalance
中性灰平衡
黄(Y)、品红(M)、青(C)三色材按一定比例混合,生成中性灰的过程。
3.3.15
物体色 objectcolour
光被物体反射或透射后的颜色。
3.3.16
原色 primarycolour
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且不能再分解的颜色。
示例:一般采用红、绿、蓝做为三原色,三原色中任何一个原色都不能由其他两个原色相加混合出来。
注1:显示三原色为红(Red)、绿(Green)、蓝(Blue)。
注2:复印、打印及印刷三原色为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
3.3.17
相加原色 additiveprimaries
用于在颜色混合物中添加光的成分,通常是红色、绿色和蓝色。
8
GB/T13963—2025
[来源:ISO/IEC17823:2024,3.23.1]
3.3.18
色刺激 colourstimulus
进入人眼能引起有彩色和无彩色感觉的可见光辐射。
注: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是相互独立的色刺激,也称原刺激。
3.3.19
色刺激值 colourstimulusvalues
用三刺激值表示色刺激性质的量。
3.3.20
三刺激值 tristimulusvalues
为了得到试样的等色色刺激所需要的三个原刺激的量。
3.3.21
亮度 brightness
一种视觉感知的属性,根据该属性,一个区域呈现发射、透射或反射了或多或少的光。
[来源:ISO/IEC17823:2024,3.4.1]
3.3.22
亮度比 luminanceratio
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的比值:出现在特定场景、艺术品、照片、摄影机械或其他再现中;或者能够使
用特定的输出设备和介质来创建。
[来源:ISO/IEC17823:2024,3.14.1]
3.3.23
色品(色度) chromaticity
与光亮度(或亮度因素)无关的颜色信息。
注:它构成的图叫色品图。色品在一定程度上与刺激的色调和彩度有关。
3.3.24
色品图 chromaticitydiagram
表示颜色色品坐标的平面图。
3.3.25
色空间 colourspace
表示颜色的三维空间。
3.3.26
色空间编码 colourspaceencoding
颜色空间的数字编码,包括数字编码方法的规范,以及颜色空间值范围。
注:多个颜色空间编码能基于单一的颜色空间来定义,其中不同的颜色空间编码具有不同的数字编码方法和/或颜
色空间值范围。(例如,8位sRGB和10位e-sRGB是基于特定的附加RGB颜色空间的不同颜色空间编码。)
[来源:ISO/IEC17823:2024,3.8.1]
3.3.27
色空间压缩 colourspacecompression
较宽的输入色空间可压缩成较窄的记录空间范围。
3.3.28
色域 colourgamut
能够满足一定条件下的颜色集合在色品图或色空间内的范围。
9
GB/T13963—2025
3.3.29
色差 colourdifference
两种颜色的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的综合差异。用CIELAB三维空间里两种颜色之间的明度成分
L* 、绿色和红色成分a* 、蓝色和黄色成分b* 的差值ΔEab表示。
注:色差用公式(3)表示。
ΔEab = [(ΔL* )2 + (Δa* )2 + (Δb* )2]1/2 …………………………(3)
式中:
ΔEab———色差;
ΔL* ———明度;
Δa* ———绿色和红色成分;
Δb* ———蓝色和黄色成分。
3.3.30
调色板 colourpalette
可被选择的可用颜色的固定设置或范围。
[来源:ISO/IEC17823:2024,3.6.1]
3.3.31
全色 fullcolour
用3通道或更多表示颜色的方法,每个通道有8位或更多的信息。
注:每个通道有8位或12、16位。在“商业印刷”中,有多通道的彩色复制品,如“CMYKOG”。
[来源:ISO/IEC17823:2024,3.6.2]
3.3.32
索引颜色 indexedcolour
调色板颜色 palettecolour
颜色选择方案,其中颜色指数用于从颜色表中检索颜色值。
[来源:ISO/IEC17823:2024,3.6.3]
3.3.33
命名颜色 namedcolour
颜色与相关的颜色表达式规格。
[来源:ISO/IEC17823:2024,3.6.4]
3.3.34
点色 spotcolour
单个着色剂,由名称标识,其打印色调值独立于颜色坐标系中指定的颜色值而指定。
[来源:ISO/IEC17823:2024,3.6.5]
3.3.35
色彩管理 colourmanagement
沟通为明确解释颜色内容数据所需的相关数据,并根据需要应用颜色数据转换,以产生预期的复
制品。
[来源:ISO/IEC17823:2024,3.7]
3.3.36
特性描述 characterization
将与设备相关的颜色值和与设备无关的颜色值相关联的过程。
[来源:ISO/IEC17823:2024,3.7.1]
10
GB/T13963—2025
3.3.37
色匹配 colourmatching
色合成
为了使颜色相同,采用加法混色或者减法混色把颜色混合在一起。
3.3.38
色再现 colourreproduction
色重现
实物或原稿的颜色在彩色图像印品上面的重现。
注:对静电彩色复印(打印)机来说,原稿颜色用墨粉的黄(Y)、品红(M)、青(C)、黑(K)四原色再现。
3.3.39
白度 whiteness
用一维数表示的物体色的白色程度。
3.3.40
色密度 colourdensity
彩色图像通过波长幅度窄的红(R)、绿(G)、蓝(B)三色的滤色镜之后所测量的密度。
3.3.41
色调 hue
色相
表示红、黄、绿、蓝、紫等颜色特性。
注:颜色的三属性之一。
3.3.42
饱和度 saturation
色彩的鲜艳程度。
注1:饱和度也称色彩的纯度。
注2: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
3.3.43
无彩色 achromaticcolour
从黑到白的一系列中性灰色。
3.3.44
有彩色 chromaticcolour
除无彩色以外的各种颜色。
3.3.45
鲜艳 vividness
颜色的属性,用来表示颜色与中性黑色的偏离程度。
[来源:ISO/IEC17823:2024,3.4.5]
3.3.46
色分解 colourseparation
彩色的原图像分离出三色的处理。
注:通常通过彩色滤色片或分色棱镜等分解成红(R)、绿(G)、蓝(B)或青(C)、品红(M)、黄(Y)。
3.3.47
颜色混合 colourmixture
当不同色光或色料混合在一起,即可呈现另一种色光效果,或另一种颜色效果。
注:颜色混合有两种方式,即加法色混合、减法色混合。
11
GB/T13963—2025
3.3.48
加法色混合 additivemixture
当不同色光混合在一起时,即可呈现出另一种色光效果。
3.3.49
减法色混合 subtractivemixture
当色料混合在一起时(如彩色墨粉、油墨等),呈现另一种颜色效果。
3.3.50
阴影 shade
用黑色染料或颜料与色素混合制成的颜色。
3.3.51
着色 tint
通过改变单一颜色的数量而产生的颜色。
[来源:ISO/IEC17823:2024,3.16.2]
3.3.52
互补色 complementarycolour
两种色料能以适当比例混合成黑色,或两种色光能以适当比例相加成白光。
3.3.53
底色去除 undercolourremoval;UCR
在静电成像技术中,用黄(Y)、品红(M)、青(C)三原色再加上黑色(K)来成像,由于附着了黑色(K)
墨粉,使其他三色墨粉量减少,把黑色(K)墨粉按比例加入的方法。
3.3.54
连续色调 continuoustone
浓淡连续平滑变化的色调构成的图像。
3.3.55
色彩管理系统 colourmanagementsystem;CMS
保证相同颜色在不同特性的图像输入/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呈现出尽可能一致的颜色的
系统。
注:其基本原理是将所有与设备相关的颜色都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表述方式来描述。
3.3.56
数字半色调 digitalhalftoningpseudocontinuoustone
伪连续色调
用像素点的分布情况来表示不同灰度等级的方法。
3.3.57
莫尔条纹 moire
由于周期性的某个图谱重合(光学干涉),使之发生了第二次图谱重合的现象。
注:在彩色打印时,青(C),品红(M),黄(Y),黑(K)各段的网点重叠,或者周期性的发生某个图像与网点发生干涉。
3.3.58
色彩丰富 colourfulness
视觉感觉的属性,根据该属性,感知区域的颜色或多或少是彩色的。
[来源:ISO/IEC17823:2024,3.4.2]
3.3.59
色彩变换 colourconversion
对表现不同的颜色信息进行变换的过程。
12
GB/T13963—2025
注:对彩色复印机来说,用彩色扫描器读出原稿上的红、绿、蓝数据,经处理后变换为黄、品红、青、黑色数据。
3.3.60
色彩转换 colourconversion
根据不同色彩在不同色域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把某设备上的色域空间中的色彩转换到另一个已
知条件下的色域空间中。
3.3.61
色修正 colourcorrection
由于图像数据劣化及误差,对进行色再现时不能忠实原稿的色彩进行的色变换。
3.3.62
色校正 colourcorrection
考虑图像输出设备的灰度特性、色材的分光特性等,根据被输出的彩色图像色再现性对输入颜色信
号进行变换。
3.3.63
黑色组分生成 blackcomponentgeneration
在彩色复印或打印时,为了使青(C)、品红(M)、黄(Y)用的色材再现性提高,仅仅用三原色叠加得
不到足够的黑色。为了弥补不足,将三色叠加后的灰色置换成黑色(底色去除,UCR)的现象。
3.4 材料学
3.4.1
静电成像材料 electrophotographicmaterial
静电成像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
注: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
3.4.2
光敏感材料 photo-sensitizationmaterial
经过加工的、对辐射能(特别是光和热)起反应的静电成像材料。
注:对光起反应的称为感光材料,在静电成像方法中所用的感光材料一般称为光导材料或光导绝缘材料。
3.4.3
增感剂 sensitizer
敏化剂
为提高感光材料敏感度而添加的物质。
3.4.4
发光材料 emittingmaterial
在光激励或电流激励下进入激励状态(一重态或三重态),发荧光或磷光后又回到其基态的这类化
合物。
3.4.5
电荷发生材料 chargegenerationmaterial;CGM
载流子发生材料 carriergenerationmaterial
在光导体中,光照后能产生电荷载流子的材料。
3.4.6
电荷发生层 chargegenerationlayer;CGL
在多层光导体中,用光照射时可产生电荷载流子的光导体层。
3.4.7
电荷传输材料 chargetransportmaterial;CTM
载流子传输材料 carriertransportmaterial
13
GB/T13963—2025
在光导体中,把电荷发生材料发生的电荷载流子传递到相反极性的表面或基体的材料。
3.4.8
电荷传输层 chargetransportlayer;CTL
在多层光导体中,输送电荷载流子的光导体层。
3.4.9
阻挡层 blockinglayer
为了阻止向光导体表面或基体注入电荷而设置的绝缘薄膜。
3.4.10
硒碲合金 seleniumtelluriumalloy
硒和碲共同加热得到的合金。
注1:硒碲合金用Se-Te表示。
注2:具有非晶结构的硒碲合金称为非晶硒碲合金。与非晶硒光导体和小比例硒—砷合金相比,在更长波长处具有
感度。
3.4.11
硒砷合金 seleniumarsenicalloy
硒和砷共同加热得到的非晶合金。
注1:硒砷合金用As2Se3 表示。
注2:硒砷合金与硒光导体相比,具有不易结晶,在长波长处有感度等特点。
3.4.12
无定形硅 amorphoussilicon
非晶硅
通过硅烷气体辉光放电制作,含有过量氢(H)的非晶硅局域态能级密度降到1017cm-3以下,通过
添加硼(B)和氧(O)能够控制PN 性能。
注1:无定形硅用a-Si:H 表示。
注2:用作光导体时,为了提高电阻,添加微量的氧(O)和碳(C)。
3.4.13
光导体材料 photoconductormaterial
受光时光电导率增加的材料。
3.4.14
染料增感 dyesensitizing
将染料加入光电导涂层中以改变其光谱响应的处理。
3.4.15
掺杂 doping
将杂质掺入光电导材料中,以改变其感光灵敏度,响应时间和暗电导率等半导体性能的处理。
3.4.16
乳浊液 emulsion
涂在底基上时形成敏感材料的光敏化学物的悬浮体。
3.4.17
颜料 pigment
水、油和其他有机溶剂中不溶解的作为颜色添加剂用的白色或有色固体。
注:大致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3.4.18
染料 dye
能吸收可见光并呈固定色相,通过水或其他介质具有染色和附着能力的物质。
14
GB/T13963—2025
3.4.19
偶氮颜料 azo-pigment
化学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颜料。
注:根据偶氮基的数量,分为单个偶氮和多个偶氮颜料。由于它在整个可见光区域都有吸收,因此被用作有机光导
体的电荷发生材料。
3.4.20
偶氮染料 azo-dye
化学结构式中至少含有一个偶氮基(—N=N—)的染料,由重氮化合物和偶联剂的反应所生成。
3.4.21
有机颜料 organicpigment
与无机颜料相比,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与水、油不相溶的颜色材料。
3.4.22
隐色染料 leucodye,rdoxdye
随着环境pH 的变化,能够变色—消色往复可逆变化的染料。
注:隐色染料是一种pH 指示剂。一般在从中性到碱性的氛围中是无色的,在酸性氛围下变色。
3.4.23
显(减)色剂 developing(reducing)reagent
可逆性色剂内,使分子链上具有酸性基团与碱性基团的化合物。
注:在隐色染料型的可逆性标记中被用于发(消)色。
3.4.24
乳化 emulsion
把液体小滴分散在某种不相溶液体中的过程。
注:广义上讲,指把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某种不相溶液体中的过程。
3.4.25
自分散染料 self-disperseddye
在溶液中利用表面活性剂能够分散的颜料。
3.4.26
直接染料 directdye
不使用媒染剂而直接染在纤维素纤维上的染料。
注:直接染料是水溶性染料之一,因性能优良而被使用。
3.4.27
涂布颜料 coatingpigment
用在印刷用纸上的涂料。
注:其主要成分为白色颜料和粘着剂,配合有保水剂、耐水剂、润滑剂、流动化剂、消泡剂、抑泡剂、染料、防腐剂、防
霉剂等。
3.4.28
表面处理颜料 surface-treatedpigment
利用以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为主的材料来改变其物体表面性质的颜料。
3.4.29
着色剂 colourant
色素
为使墨粉着色所用的颜料和染料的总称。
15
GB/T13963—2025
3.4.30
乳化剂 emulsifier
为了产生像肥皂液那样的稳定乳液而添加的物质。
注:分子的一侧带有极性的基团,其他侧是无极性的,这类物质具有乳化功能。
3.4.31
电荷控制剂 chargecontrolagent;CCA
为控制墨粉带电极性和带电量而添加的一种材料。
注1:带正电的墨粉多用“苯胺黑”,带负电的墨粉多用含偶氮的金属染料。
注2:液体显影用墨粉是通过吸附在粒子上或含在粒子内的材料来控制极性和带电量。
3.4.32
单体 monomer
能形成聚合物的低分子量物质。
3.4.33
聚合物 polymer
由千百个原子彼此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具有重复结构单元的化合物。
3.4.34
共聚物 copolymer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合物。
[来源:GB/T2035—2024,3.262]
3.4.35
共混聚合物 polymerblend
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结构不同的均聚物和共聚物或二者的物理混合物。
3.4.36
均聚物 homopolymer
单聚物
由一种单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
3.4.37
阻燃剂(名词) fireretardant(noun)
为延迟着火或降低燃烧速率而在材料中加入的物质或进行的处理。
注:使用阻燃剂并不一定能抑制火焰。
[来源:GB/T2035—2024,3.486]
3.4.38
偶氮材料 azomaterial
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的材料。
3.4.39
芳香胺 aromaticamine
氮上连有一个或多个芳烃基的胺。
3.4.40
热塑性树脂 thermoplasticresin
具有受热发生不同程度软化,随着外力作用容易变形,遇冷而凝固性质的树脂。
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酯等热塑性树脂是墨粉的常用原料。
16
GB/T13963—2025
3.4.41
苯丙树脂 styrene-acrylcopolyme;styrene-arylresin
用苯乙烯单体和丙烯系单体共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
注1:常用作静电复印墨粉的主要黏合树脂。
注2:丙烯系单体多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聚合组分的配比及酯链的长短、聚合度对玻璃化温度、树脂
的粘弹性都有很大影响。
3.4.42
聚酯树脂 polyesterresin
在主链上具有酯键(R—COO—R’)聚合体的总称。通过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成的树脂。
注:在静电复印领域,被用作光导体黏合剂、墨粉用树脂。
3.4.43
增塑剂 plasticizer
提高涂料可塑性的助剂。
3.4.44
离型剂 moldlubricant;releaseagent
为防止墨粉粘着在定影辊上而在定影辊表面涂的液体。
注:通常使用硅油,使定影辊表面和墨粉间形成大的接触角,易分离开。
3.4.45
引发剂 initiator
引发聚合反应的助剂。
3.4.46
黏合剂 binder
将一种或数种固体物质黏合在一起的物质。
注:黏结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的过程,与黏结剂和被黏结表面的结构和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使自身不能成形
或者先分散再成型的材料可制作成有形状的物品,例如墨粉中的树脂、光导体中的树脂都是黏合剂。
3.4.47
非极性溶剂 nonpolarsolvent
由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注1:与极性溶剂相比介电系数很小,例如脂肪族碳水化合物、烷基苯、四氯化碳等与水等极性溶剂几乎不溶。
注2:电泳显影主要使用非极性溶剂。
3.4.48
磁粉(四氧化三铁) magnetite
磁铁矿
具有铁磁性,是铁矿石的一种。
注1:化学式为Fe3O4、比重5.2、居里温度585℃。
注2:墨粉的重要原料,能着色或赋予磁性。
3.4.49
蜡 wax
低温下为固态,高温下成液态的树脂状物质的总称。
注:能用作墨粉的添加剂。
3.4.50
硅油 siliconeoil
具有长链聚二甲基硅氧烷结构的油状物。
17
GB/T13963—2025
注1:硅油分为线形结构硅油和变性硅油,具有耐热性、耐寒性、耐水性、耐药品性,而且具有离型性、疏水性、消泡性
等特点。
注2:在静电复印中用做定影时的离型剂。
3.4.51
硅烷耦联剂 silanecouplingagent
在(每个)分子中具有二个不同的反应基团,用于无机材料表面的亲油疏水处理,或用于改良与树脂
的分散性和黏结性。
注:用分子式XnSi(OR)m (n,m 为1~3的整数)表示。
3.4.52
硅橡胶 siliconerubber;silastic
由硅氧烷聚合而成的弹性橡胶。
3.4.53
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
添加量不多即可控制化学墨粉聚合过程中溶液的表面张力等的溶剂。
3.4.54
氮氧化物 NOx
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通称。
注:这种氮氧化物是伴随着电晕充电或充电辊充电放电而产生的,会污染光导体表面,使光导体特性变坏。
3.4.55
分散剂 dispersion
在聚合物液态体系中悬浮或者分散微细颗粒的助剂。
3.4.56
气溶胶 aerosol
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子分散体(固态和/或液态)。
[来源:GB/T36677—2018,3.3]
3.4.57
限用物质 restrictedsubstances
法律法规或顾客要求在电子电气产品中限制使用的物质。
3.4.58
包覆层 coating
包覆于定影膜基材外表面的物质层。
[来源:JB/T13030—2017,3.2]
4 整机术语
4.1 整机
4.1.1
复印机 copyingmachine;copier
用各种不同复制方法来产生原稿复印品而原稿不受损伤的机器。
4.1.2
静电复印机 electrostaticcopyingmachine
采用静电成像技术的复印机。
18
GB/T13963—2025
4.1.3
间接法静电复印机 indirectmethodelectrostaticcopyingmachine
普通纸复印机
图像首先在复印机内的光导体表面形成,然后被转印到普通纸等介质上的静电复印机。
4.1.4
干式间接法静电复印机 dryprocessindirectmethodelectrostaticcopyingmachine
利用干式墨粉形成可见图像的间接法静电复印机。
4.1.5
工程图纸复印机 engineeringdrawingcopyingmachine
一般复印幅面在A3以上,为复制大幅面的工程图设计的静电复印机。
4.1.6
模拟式静电复印机 analogelectrostaticcopyingmachine
模拟复印机
利用光学系统对原稿扫描产生光学模拟图像,在曝光时直接投射在光导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
静电复印机。
4.1.7
数字式静电复印机 digitalelectrostaticcopyingmachine
数字复印机
将扫描原稿图像的光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并进行数字处理后,再通过激光或发光二极管(LED)
阵列等扫射在光导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复印机。
4.1.8
打印机 pinter
接收来自计算机接口、网络界面或数码设备端口等的信息并输出至纸张等媒介上的图像输出设备。
4.1.9
静电打印机 electrophotographicprinter
采用静电成像技术的打印设备。
4.1.10
激光打印机 laserprinter
采用激光光源在光导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打印机。
4.1.11
页面打印机 pageprinter
把整页的图像信息一次储存到缓冲寄存器中,以页面为输出单位的打印机。
注:目前使用静电复印原理的打印机通常为页面打印机。
4.1.12
LED 打印机 LEDprinter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在光导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打印机。
4.1.13
传真机 facsimilemachine
图像再现设备,其功能是传送或接收图文信息。
注:这类机器能够将图像原件的数据通过电信网络传送到同类设备上。
4.1.14
扫描仪 scanner
通过光电变换获取的图像信息文件能由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编辑和存储,也能通过相关的输出设备
19
GB/T13963—2025
显示或打印的一种获取图像信息的数字设备。
4.1.15
平板式扫描仪 flatbedscanner
为待扫描图像原稿提供一个由透明平板玻璃组成的扫描平台的扫描仪。
4.1.16
馈纸式扫描仪 sheetfeedscanner
以半自动或自动供纸方式供稿,通过传送机构带动原稿与位置固定的图像传感器形成相对运动来
获取图像的扫描仪。
4.1.17
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 copying(includingmulti-function)devices
多功能一体机
数码复合机
具有复印功能的,同时带有打印、传真、扫描一种或者一种以上功能的设备。
4.1.18
彩色静电复印机 colourelectrostaticcopyingmachine
彩色复印机
将彩色原稿扫描,通过静电成像技术在纸等介质上形成全彩色图像的复印机。
4.1.19
彩色激光打印机 colourelectrostaticlaserprinter
通过静电成像技术能在纸等介质上输出全彩色图像的激光打印机。
4.1.20
彩色LED 打印机 colourLEDprinter
通过静电成像技术能在纸等介质上输出全彩色图像的LED打印机。
4.1.21
喷墨打印机 ink-jetprinter
采用喷墨技术的打印机。
[来源:GB/T17974—2017,3.1]
4.1.22
彩色喷墨打印机 colourink-jetprinter
通过喷墨技术能在纸等介质上输出全彩色图像的喷墨打印机。
4.1.23
串行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serialimpactdotmatrixprinter
采用串行击打方式,能通过色带打印出由点阵组合形成的一种或几种符合国标字符或汉字字型点
阵要求的打印机。
[来源:GB/T9314—2011,3.1]
4.1.24
热打印机 thermalprinter
利用加热热敏纸使其受热变色或加热热转印色带使热转印色带上的成像物质转印到非热敏纸上形
成图像的打印机。
注:包括热敏打印机和热转印打印机。
[来源:GB/T28165—2011,3.1]
20
GB/T13963—2025
4.1.25
热敏打印机 directthermalprinter
通过热打印头直接加热热敏纸,使热敏纸变色形成图像的打印机。
[来源:GB/T28165—2011,3.6]
4.1.26
热转印打印机 thermaltransferprinter
通过热打印头加热热转印色带,使热转印成像物质转印到非热敏纸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
[来源:GB/T28165—2011,3.7]
4.1.27
再制造静电复印机 remanufacturedelectrostaticcopyingmachine;regeneratedelectrostaticcopying
machine
再生复印机
将旧的或使用过的静电复印机进行拆卸、分类、清洁、检测,对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再重
新装配和检测并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静电复印机。
4.1.28
再制造机 remanufactureddevices
将废旧静电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及部件充分分解,采用先进的再制造技术、生产工艺,通过更换
或修复零部件后,重新组装后,使其质量特性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的静电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
[来源:GB/T36538—2018,3.2]
4.1.29
再生机 reconditioneddevices
将废旧静电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及部件部分分解,通过检查、清理、修复或更换零件后,重新组装
后,使其主要质量特性达到原型新品水平的静电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
[来源:GB/T36538—2018,3.3]
4.1.30
工程图纸静电复印机 engineeringelectrostaticcopier
复印幅面在A3以上,Ⅰ类防电击保护的静电复印机。
[来源:GB/T10992—2022,3.1]
4.1.31
大幅面多功能一体机 largeformatmultifunctiondevice
幅面为A3以上的,具有打印、复印、传真、扫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的机器。
注:传真机的简易复印功能不属于多功能的一种。
[来源:GB/T10992—2022,3.2]
4.1.32
速印机 stencilduplicator
机器中有一个或多个旋转滚筒,以膜版油印方法,复制多份印品的办公印刷设备。
4.1.33
数字式一体化速印机 digitalstencilduplicator
集数字制版功能、孔版方式成像功能于一体的速印机。
4.1.34
重氮复印机 diazocopyingmachine
通过氧化物与还原物间的还原反应,将附着在印版上的重氮化合物还原为相应的染料,然后将染料
转印到纸张上的设备。
21
GB/T13963—2025
4.1.35
静电制版机 electrostaticplate-makingmachine
利用静电复印的原理进行制版的设备。
4.1.36
胶印机 offsetpress
通过橡皮布滚筒将印刷图文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平版印刷机。
4.1.37
铆管装订机 plastictubebingdingmachine
财务装订机
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在文件需装订侧打孔,具备铆管铆合机构的装订设备。
[来源:JB/T10452—2018,3.1]
4.1.38
胶圈装订机 combbindingmachine
梳式装订机
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在文件需装订侧打孔,用胶圈或夹条为装订材料配合装订的设备。
[来源:JB/T10452—2018,3.2]
4.1.39
铁圈装订机 wirebindingmachine
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在文件需装订侧打孔,用铁圈为装订材料配合装订的设备。
[来源:JB/T10452—2018,3.3]
4.1.40
热熔装订机 thermalbindingmachine
通过机器加热升温将涂有面胶的文件封套熔化并与文本相粘,从而达到装订目的的设备。
[来源:JB/T10452—2018,3.4]
4.1.41
钉条装订机 velobindbindingmachine
热压装订机
采用机械方法在文件装订线一侧打孔,用钉条进行高温热铆熔断完成文件装订的设备。
[来源:JB/T10452—2018,3.5]
4.2 功能与过程
4.2.1
静电成像技术 electrophotography
以卡尔逊法为代表,利用光敏半导体的光电导效应在光导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来完成图文复制工
作的复印技术。
4.2.2
卡尔逊法 Carlsonprocess
使用在无光照情况下具有高电阻率而光照时其电阻率快速降低的光导材料在暗处其表面带上静电
荷,然后进行曝光,光学图像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电荷像(静电潜像)附着所选择的墨粉,形成可视化图像
的技术。
注:此静电成像技术的名称是用发明者(ChesterF.Carlson)的姓命名的。
22
GB/T13963—2025
4.2.3
静电成像系统 electrophotographicsystem
构成静电成像法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并实现其功能的系统。
注:通常是充电、曝光、显影功能的集成和充电装置、曝光光学组件的实物的集成系统。
4.2.4
NP法 NPprocess
表面具有绝缘层的光导体进行初次充电、图像曝光的同时消电、给与全面曝光,通过载流子的注入
与迁移,在光导体表面(绝缘层)形成静电潜像的方法。
4.2.5
复印 copying
利用复印机按相同或不同比例制作忠实于原稿的复印品的过程。
4.2.6
单面复印 single-sidedcopying;simplex
只在复印纸的一面制作复印品的过程。
4.2.7
双面复印 double-sidedcopying;duplex
原稿的连续两页内容可以自动复印在复印纸的正、反两面上的过程。
4.2.8
静电复印过程 electrostaticcopyingprocess
由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分离、定影、清洁等步骤产生复印品的过程。
4.2.9
直接静电复印过程 directelectrostaticcopyingprocess
图像直接在光电导涂层(一般为氧化锌—树脂黏合剂)介质上形成并以它作为最终复印品的静电复
印过程。
4.2.10
间接静电复印过程 indirectelectrostaticcopyingprocess
图像首先在复印机内的光导体表面形成,然后被转印到普通纸等介质上的静电复印过程。
4.2.11
原稿 original
待复印或扫描的文件。
4.2.12
电子原稿 file
待输出到纸等媒介上的电子文档。
4.2.13
原稿类型 originaltype
待复印的色调层次点像、色调层次区域组成图像的原稿型式。
注:记录待扫描图像的材质的类型,一般分为反射稿、透射稿以及透明原稿。
4.2.14
有底色原稿 colouredoriginal
带有底色的原稿。
注:例如,报纸和印在彩色纸张上的文件、宣传广告等。
4.2.15
最大原稿幅面 maximumoriginalsize
复印机可复印原稿幅面的最大规格。
23
GB/T13963—2025
4.2.16
复印(打印)品 copy(print)
复印(打印)过程的产物。
4.2.17
透明片 transparency
透光而无光散射的母版或复印品。
4.2.18
背景 background
原稿、母版中没有图像信息的部分。
4.2.19
图像 image
像
由光学系统所产生的原稿内容的光学对应图文。
4.2.20
硬拷贝 hardcopy
图像在基底上的表现,该基底是自我维持的并且是合理永久的。
[来源:ISO/IEC17823:2024,3.18.1]
4.2.21
软拷贝 softcopy
使用能够连续和非永久形式直接表示不同数字图像的设备产生的图像的表示。
注:最常见的例子是监视器。
[来源:ISO/IEC17823:2024,3.18.2]
4.2.22
像素 pictureelement;pixel;pel
数字图像中构成二维图像的最小单位(小矩形或方形点)。
注:像素密度是以单位长度(mm,in等)的像素数表示的。
4.2.23
潜像 latentimage
在曝光之后显影之前光导体或光导板(纸)表面形成的不可见电荷像。
4.2.24
色调 tone
由整体图像所反射的光强度。
4.2.25
半色调 half-tone
中间色调
相对于连续色调,由网点组成的图像的浓淡色调。
4.2.26
色调再现性 tonereproduction
复印含有照片(或图像)的原稿时,色调浓淡的再现性。
注:一般用层次来判断。
4.2.27
图像处理 imageprocessing
为了改善图像质量和区域提取等目的,对图像进行数值运算处理,一般用计算机等进行数字处理。
24
GB/T13963—2025
4.2.28
伽马校正 gammacorrection
改变相对信号水平的信号处理操作。
注1:执行伽马校正部分是为了校正显示器的非线性光输出与信号输入特性。光输入水平和输出信号水平之间的
关系,称为相机光电转换函数(OECF),为图像捕获设备提供了伽马校正曲线形状。
注2:伽马校正通常是一种算法、查找表或电路,对图像的每个颜色分量单独操作。
[来源:ISO/IEC17823:2024,3.25.1]
4.2.29
转印重合位移 transferregistrationdisplacement
把单色墨粉图像进行重叠转印形成彩色图像时发生了叠加错动的现象。
4.2.30
图像噪声 imagenoise
在图像数据和输出图像上出现的噪声。
注:如照片等(图像)上可见的随机粒状噪声和在图像数字化中发生的有周期性的块状噪声都属于图像噪声。
4.2.31
分辨率 resolution
扫描仪或扫描器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表征单位长度上的信息采样点数,其大小决定了扫描仪或扫
描器所记录图像细节的丰富程度。
注:单位为每英寸点数(dpi)。
4.2.32
光学分辨率 opticalresolution
扫描仪或扫描器的物理分辨率。
注1:由光学系统及机械部件构成的传动系统在单位长度上能够采样的最大信息量决定。
注2:用每英寸点数(dpi)表示。
4.2.33
最大分辨率 maxresolution
在处理器或软件算法的帮助下增强的分辨率。
注1:以扫描仪可以模拟的最高数据密度为准。
注2:单位为每英寸点数(dpi)。
4.2.34
标称分辨率 nominalresolution
产品铭牌或说明书上给出的产品在默认状态下的分辨率。
注1:标称分辨率分读取分辨率和写入分辨率,通常用每英寸点数(dpi)表示。
注2:本标准标称分辨率指读取分辨率和写入分辨率中较低的分辨率。
[来源:GB/T35584—2017,3.1.1,有修改]
4.2.35
读取分辨率 readingresolution
相互配合的光学成像部件、机械传动部件和光电转换部件在单位长度上能够采样的点数。
注1:读取分辨率为扫描仪或扫描器扫描读取复印原稿的物理分辨率,又称光学分辨率。
注2:单位为每英寸点数(dpi)。
[来源:GB/T35584—2017,3.1.1.1,有修改]
4.2.36
写入分辨率 writingresolution
产品用激光或发光二极管(LED)向感光体写入图像的分辨率。
25
GB/T13963—2025
注:单位为每英寸点数(dpi)。
[来源:GB/T35584—2017,3.1.1.2,有修改]
4.2.37
打印分辨率 printresolution
单位长度上可打印的点数。
注1:单位为点每毫米(dot/mm)或者每英寸点数(dpi)。
注2:打印分辨率包括未经过插值处理的物理分辨率及经过插值处理的插值分辨率。
[来源:GB/T17540—2017,3.9]
4.2.38
分辨率增强技术 resolutionenhancementtechnology
通常,在打印机等中要再现分辨率可能由于像素密度受限,像素密度低使文字的斜线等产生图像边
缘凹凸不齐,使用多值灰度表现或小幅脉冲波,顺利地得到分辨率的提高。
4.2.39
双面同时扫描 onepassduplexscanning
用一次扫描读出原稿的双面图像数据的功能。
4.2.40
直通道 straightpath
在图像扫描仪里,利用自动输稿装置(ADF)从原稿供纸图像读出器到排纸盘构成的直线通路。
4.2.41
主扫描 mainscanning
读取系统中沿光学系统运动(相对原稿)方向垂直方向或写入系统中沿感光体轴方向进行的扫描。
4.2.42
副扫描 subscanning
读取系统中沿光学系统运动(相对原稿)方向平行方向或写入系统中沿感光体旋转方向进行的扫描。
4.2.43
平板扫描方式 flatscanningmethod
将原稿放于稿台玻璃上,通过光学系统扫描来读取原稿的方式。
4.2.44
馈纸扫描方式 sheet-fedscanningmethod
光学系统不动,通过原稿移动来读取的方式。
4.2.45
光学单元 opticalunit
为把原稿像曝光到感光体上用于照射原稿的曝光灯、反光罩、反射镜、镜头等。
注:数字机中包括读取(数据)的线传感器及向感光体写入的激光头等部件和单元。
4.2.46
激光扫描单元 laserscanningunit
激光照射到高速旋转的多棱镜上,反射光通过成像镜头、反光镜等照射到感光体表面的装置。
注:激光扫描单元也称写入单元。
4.2.47
最佳曝光量 optimumexposure
产生最佳复印(打印)品的时间与光强的关系。
4.2.48
曝光范围 exposurelatitude
能产生合格复印(打印)品的光强或时间的调节范围。
26
GB/T13963—2025
4.2.49
曝光 exposing
敏化后的光导体,受光辐射能的作用,使光导层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过程。
4.2.50
预曝光 pre-exposing
在成像之前用光源对光导体的照射。
4.2.51
狭缝曝光 slitexposure
复印机或图像扫描仪等中的原稿一边狭缝照明一边直线扫描的曝光方法。
4.2.52
狭缝曝光方式 slitexposuretype
使光导体、原稿及光学系统以一定关系边作相对运动边依次曝光的方式。
4.2.53
全幅面曝光方式 wholeimageexposuretype
使全幅图像同时曝光的方式。
4.2.54
原稿固定式曝光方式 stationaryoriginalexposuretype
原稿不动而进行曝光的方式。
4.2.55
原稿移动式曝光方式 movingoriginalexposuretype
随原稿移动而进行曝光的方式。
4.2.56
曝光量 exposure
成像光线投射到光导体表面的光照度与曝光时间的乘积。
注:曝光量用公式(4)表示。
H =E·t …………………………(4)
式中:
H ———曝光量,单位为勒克斯·秒(lx·s);
E ———光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
t ———曝光时间,单位为秒(s)。
4.2.57
预转印曝光 pre-transferexposure
在转印之前,对光导体上的墨粉像实施全面光照射处理。
注:显影时用光照射有助于除去残余静电荷,利于转印提高转印效率。
4.2.58
充电 charging
使光导体表面接受一定极性和数量的静电荷的过程。
注:又称光导体的敏化过程。
4.2.59
电晕充电 coronacharging
利用电晕发生器使空气电离,以完成充电的过程。
注:利用电晕放电的方法敏化光导体。
4.2.60
辊充电 rollercharging
充电辊直接接触光导体使电荷主要通过微间隙放电向光导体移动的充电方法。
27
GB/T13963—2025
注1:有施加交流电压方法与施加直流电压方法。
注2:辊充电器有臭氧产生量很少、施加电压低等优点。
4.2.61
静电感应充电 inductioncharging
光导体在外部电场作用下,由于静电感应而带电的现象。
4.2.62
微臭氧充电 ozone-lesscharging
相对于臭氧发生量多的电晕充电来说,臭氧发生量显著减少的充电方法(充电辊充电、磁刷注入充
电、电刷充电等)。
4.2.63
预转印充电 pre-transfercharging
在静电转印之前,对光导体上的墨粉像使用电晕离子充电处理,以改善转印效果。
4.2.64
电刷充电 brushcharging
利用施加偏压的导电性电刷接触光导体表面而充电的充电方法。
4.2.65
接触充电 contactcharging
加有电压的辊、刷等充电器,与感光体表面接触进行充电的方式。
4.2.66
显影 developing;development
把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变成可见墨粉图像的过程。
4.2.67
气悬体(溶胶)显影 aerosoldevelopment
通过悬浮气体把墨粉输送到静电潜像的显影。
注:气溶胶显影有两种:一种是粉雾显影,墨粉是干式的;另一种是液体喷雾显影,墨粉为油墨或染料液组成的微小
液珠。
4.2.68
湿法显影 wetprocessdevelopment
液体显影
用悬浮在绝缘性液体中的墨粉粒子液体显影剂,通过墨粉粒子的泳动把静电潜像制作成可视图像
的静电成像技术显影方式。
4.2.69
干法显影 dryprocessdevelopment
利用气体、粉末和辐射能之类的非液体显影剂或墨粉的显影。
4.2.70
瀑布显影 cascadedevelopment
载体珠表面粘附的墨粉显影剂,像瀑布一样地撒落到光导体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上的可视化方法。
4.2.71
毛刷显影 furbrushdevelopment
通过毛状纤维把墨粉输送到静电潜像区的显影。
4.2.72
磁刷显影 magneticbrushdevelopment
用在磁场作用下形成的刷子状排列的磁性粒子输送墨粉的显影。
28
GB/T13963—2025
4.2.73
直接(正)显影 directdevelopment;positivedevelopment
带电区(正)显影 chargedareadevelopment
为了使复印品暗区与原稿暗区相对应,用具有适当电荷极性的墨粉粒子对带电区的显影。
4.2.74
反转显影 reversaldevelopment;negativedevelopment
为了使复印品暗区与原稿亮区相对应,用具有适当电荷极性的墨粉粒子对非带电区的显影。
4.2.75
海绵辊显影 spongerollerdevelopment
使用包覆带涤纶网眼导电性海绵的复合显影辊,显影液从厚的网眼空隙中渗出浸在光导体上完成
显影的过程。
注:湿式显影法的一种。
4.2.76
磁动力显影 magnedynamicdevelopment
用磁力使导电性墨粉保持在显影辊表面,并与静电潜像接触,导电性墨粉被静电潜像感应产生逆性
电荷的显影方法。
4.2.77
压印显影 impressiondevelopment
先形成带电的墨粉层,然后通过加压接触静电潜像面的显影方法。
4.2.78
非接触显影 non-contactdevelopment
使显影辊上的墨粉层与光导体保持非接触状态的显影方法。
4.2.79
投射显影 projectiondevelopment
墨粉在金属刮板与显影套筒之间摩擦带电后,通过静电显影电场作用将带电的墨粉传递到光导体
显影的过程。
注:非磁性墨粉显影法的一种。
4.2.80
微细色调显影 finemicro-toningdevelopment
FMT
在具有导电性能的可塑性弹性套筒部件上形成带电荷的墨粉薄膜层,进行接触显影的一种单组分
显影方法。
4.2.81
微色调显影 micro-toningdevelopment
采用小粒径黏结树脂型微载体、并使套筒与磁体双方旋转的一种双组分软磁刷显影方式。
4.2.82
同步曝光显影法 synchronousexposureanddevelopmentmethod
使用透明的光导鼓显影组件,从光导鼓里面曝光,同时把墨粉附着到光导体上的方法。
4.2.83
旋转显影 rotarydevelopment
各种颜色的显影器安装在旋转体上,依次对着感光体进行显影的方式。
4.2.84
单组分显影 mono-componentdevelopment
不用载体粒子,只用墨粉的显影方式。
29
GB/T13963—2025
注:墨粉分磁性和非磁性两种。
4.2.85
双组分显影 two-componentdevelopment
用磁性粒子(载体)和墨粉混合成的显影剂进行显影的方式。
4.2.86
套筒 sleeve
磁刷显影辊中内装磁铁的非磁性体圆筒。
注:显影剂在套筒表面形成磁刷。
4.2.87
初始显影电压 developmentthresholdvoltage
显影时,墨粉开始附着到光导体上时的电压。
4.2.88
显影偏压控制 developmentbiascontrol
为了得到比较清晰的图像,根据原稿种类施加在显影器上控制偏压的方式。
4.2.89
墨粉浓度自动调整 automatictonerdensitycontrol
自动控制双组分显影剂中载体和墨粉混合比例的功能。
4.2.90
消电 erasing
消除光导体表面上剩余的静电荷。
注:通常采用消电灯照射或消电电极消电的方法。
4.2.91
删边灯消电 edgeeraselamp
利用光辐射能消除图像区域以外的光导体上的表面电荷。
4.2.92
后处理 post-processing
为了显示并保持图像,在曝光之后对敏感材料的处理。
4.2.93
转印缺陷 defectoftransferredcolourant
空心 void
由于转印不良,处于墨粉像的中心区域墨粉没有转印到复印纸等介质上,使复印品图像产生了中空
缺陷的情况。
4.2.94
转印密合宽度 transfernip
墨粉等图像从光导体转印到复印纸或者中间转印体上时,两者接触的区域宽度。
4.2.95
转印 transfer
在静电成像技术中,使光导体表面形成的墨粉像附着到移动的介质上的过程。
4.2.96
静电转印 electrostatictransfer
利用静电场的作用来转印墨粉图像。
注: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电晕转印与辊转印。
30
GB/T13963—2025
4.2.97
选择转印 selectivetransfer
把光导体上的墨粉像静电转印到纸等介质上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仅对有图像区域的墨粉转印,无图
像区域的墨粉不转印。
4.2.98
电晕转印 coronatransfer
通过电晕放电把光导体上的图像转印到纸等介质上的方式。
注:一般是在间接式静电复印机中,当复印纸贴近具有显影图像的光导体表面时,利用电晕发生器对纸背面施加与
墨粉极性相反的静电荷,然后使复印纸和光导体分离,在分离时,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光导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
到了复印纸上。
4.2.99
粘着转印 adhesivetransfer
利用粘附力的转印的方式。
注:把涂有黏合剂等介质的涂层纸的黏合剂层面贴在显影图像的光导体上,在涂层介质背面施加压力,然后与光导
体分离,由于粘附力的作用,显影图像就转印到了黏合剂涂层纸上。
4.2.100
辊转印 rollertransfer
复印纸背面与转印辊接触,靠反极性电压将光导体上的静电墨粉转印到复印纸上的方法。
4.2.101
偏压辊转印 biasrollertransfer
施加偏压在转印辊上将光导体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纸等介质上的方式。
注:通常使用表面具有高阻抗绝缘层的导电性橡胶辊。
4.2.102
同步转印 synchronoustransfer
在光导体与复印纸处于紧贴状态时,同时进行图像曝光、静电潜像形成与转印的方式。
注:静电图像转印法的一种。
4.2.103
鼓转印法 transferdrum method
在复印或打印过程中,靠静电吸附力把复印/打印纸固定到转印鼓表面,利用高压静电将光导体上
的墨粉图像转印到复印/打印纸上的技术。
注1:多种转印法的一种。
注2:转印鼓是由树脂薄膜构成的中空鼓状物,其表面具有弹性。
4.2.104
转印效率 transferefficiency
在静电成像技术中,从光导体表面转印到纸等介质上的墨粉质量与光导体表面上被显影的墨粉质
量的比例。
4.2.105
滞后转印 sliptransfer
在静电转印中,把光导体表面速度与输纸速度之间设置为微小的速度差而产生一种滞后,利用这个
滞后使墨粉图像对光导体的附着力产生松动,从而改善了转印性能的转印方法。
4.2.106
带转印 belttransfer
传送带上带有电荷,在吸着复印纸传送的同时,把感光体上的墨粉像转印到纸上。
31
GB/T13963—2025
4.2.107
中间转印 intermediatetransfer
在彩色复印机中,先将成像在感光体上的各色墨粉像转印到转印体上,然后再转印到复印纸上。
4.2.108
多次转印 multi-transfer
感光体上形成的各色墨粉像依次转印到纸上,形成叠加的墨粉像的转印方式以及墨粉像先叠加在
中间转印体上,然后一次转印到复印纸上的中间转印方式。
4.2.109
无清洁器的中间体转印 cleanerlessintermediatetransfer
在用中间转印体进行彩色打印中,对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残留的墨粉再充电荷,使其转印回到感光
鼓上面,然后被感光鼓的清洁器(如刮板)收集掉。
4.2.110
纸的分离 separationofpaper
转印或定影后,将复印纸从光导体上或定影辊上分离下来的操作过程。
4.2.111
吹气纸分离 airblowassistpaperseparation
用供纸机构将复印纸一张一张分开的一种方式,依赖纸侧端或纸顶端空气使进入纸之间的空气把
复印纸浮扬起来分离的方法。
4.2.112
曲率分离 selfstripping
针对光导体或定影辊等的曲率较大的,复印纸附着在上边时,仅利用纸张的挺度和重力进行分离的
方法。
4.2.113
空气分离 airpuffing;vacuumseparation
图像转印后,向复印纸前端吹气或用负压吸附纸的方式把复印纸从光导体上剥离。
4.2.114
电晕分离 coronaseparation
通过电晕放电给纸施加和墨粉图像转印时极性相反的电荷,消除纸上的电荷,使复印纸从光导体上
分离的方法。
4.2.115
爪式分离 clawseparation
利用爪状部件将复印纸从光导体、定影辊等上分离下来的操作。
4.2.116
带式分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