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SHS 07-2024 长筒石蒜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长筒石蒜种球繁育技术规程》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1. 适用范围
- 规范长筒石蒜种球的繁殖、移栽、生长管理及采收处理技术。
- 适用于规模化种球繁育生产。
2. 繁殖技术
- 时间:5月~7月(无叶期),气温20℃~30℃。
- 设施:大棚/温室,离地苗床(高0.5~0.7m,宽1.7~1.8m)。
- 基质:草炭(0~10mm):蛭石(2~4mm)=6:4(体积比),初期含水量40%~50%。
- 操作:
- 选围径>14cm健壮开花球,进行 十字型切割(鳞茎盘向上切至1/2~2/3深度)。
- 用0.1%高锰酸钾浸泡消毒20~30分钟,阴干后栽植(深度至种球颈部,株行距5cm×15cm)。
- 管理:遮荫通风,前期控水(基质含水40%~50%),后期保持半湿润(含水60%)。
3. 移栽技术
- 整地:选疏松、腐殖质高、排灌良好地块;作畦(宽90~120cm,高20~25cm,沟宽30~40cm)。
- 子球分离:
- 繁殖1个生长季后,分离直径≥1.5cm的健康子球。
- <1.5cm子球继续留床培育1年。
- 栽植:
- 时间:5月~6月,带根随起随种。
- 深度:种球高度的1.2倍。
- 密度:4级以下球株行距5cm×10cm;次年调整为10cm×15cm。
- 分级:参照DB33/T 2145-2018,经2~3年培育可达1~2级球。
4. 种球生长管理
- 温度:
- 夜间<5℃时防寒,中午>28℃(湿度<50%)时遮荫+喷水雾降温。
- 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50%~75%,水质符合GB 5084。
- 施肥:年施复合肥(N:P:K=18:18:18)500~700kg/公顷,春季施用。
- 除草:无叶期浅耕,避免伤鳞茎。
- 病虫害防治:
- 常见病:红斑病(叶现红纹)、细菌性软腐病(叶根腐烂恶臭)。
- 防治:清病株、杂草;化学防治参照GB/T 8321(附录A详列方法)。
5. 采收及采后处理
- 采收:
- 时间:小球培育约3年后,5月~7月晴天起掘,避免损伤。
- 处理:
- 消毒:0.1%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阴凉通风处晾干。
- 分级:按DB33/T 2145-2018执行。
- 包装:直立放入透气质检箱,标注种名、规格、产地、日期等。
- 储藏:阴凉通风处,温度25℃左右,湿度60%~70%,最长储藏期<2个月。
6. 规范性引用
- 关键标准:GB 5084(灌溉水)、GB/T 8321(农药使用)、GB/T 28061(检疫)、NY/T 1656.7(种球检验)、DB33/T 2145-2018(种球生产)。
7. 附录(资料性)
- 病虫害防治表:详列红斑病、软腐病的病征及物理/化学防治措施。
核心创新点
- 十字切割法:标准化鳞茎切割深度(1/2~2/3)促子球形成。
- 分级培育体系:按子球直径(1.5cm阈值)动态调整移栽周期,优化产能。
- 环境控制参数:量化基质含水量、温湿度阈值,确保可操作性。
该规程通过精细化流程设计和量化指标(如基质配比、含水率、温湿度范围),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框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