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CPA 0010-2025 中医养生保浸务(非医疗)火龙罐综合灸技术操作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火龙罐综合灸技术操作规范》主要内容总结
1. 文件背景与目的
- 背景:随着中医养生保健需求增长,行业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存在服务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根据《中医药法》要求,需制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 目的:规范火龙罐综合灸技术的操作流程,提升服务安全性、有效性及专业性,指导从业人员规范化操作。
2. 适用范围
- 适用对象:
- 非医疗机构(如养生馆、健康管理机构);
- 具备中医药专业背景或经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
- 技术定义:火龙罐综合灸是一种结合推拿、艾灸、揉痧、点穴、熨烫的中医外治技术,通过罐体手法产生温热、红外辐射和药物渗透效应,达到温经通络、调节气血的作用。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包括:
- 经穴定位(GB/T 12346-2021)
- 艾灸/拔罐操作规范(GB/T 21709.1/5-2008)
-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37487-2019)等。
4. 核心操作流程与要求
4.1 施术前准备
- 人员准备:
- 施术者需评估受术者体质、心理状态,选择适宜部位(如肩背、腰腹等肌肉丰厚处)。
- 受术者需放松身心,排尿排便以避免操作中断。
- 用物准备:
- 火龙罐(分陶瓷、玻璃、金属等材质,附录A)、艾炷(纯艾绒/药艾炷,附录B)、润滑油、烫伤膏等。
- 环境要求:
- 温度22-26℃、湿度40-60%,通风良好,保护隐私(屏风分隔)。
- 消毒要求:
- 罐具需严格消毒,施术者需洗手、修剪指甲,符合院感规范。
4.2 施术步骤
- 点燃艾炷:环形点燃,鼓风机助燃,形成均匀艾灰层。
- 罐体检查:测试罐口温度,避免过烫或破损。
- 手法操作:
- 结合点、振、叩、碾等10种手法(如点法刺激穴位,熨法温通经络)。
- 持续运罐,避免局部停留过久导致烫伤。
- 时间控制:每部位20-30分钟,以皮肤微红发热为度。
- 过程观察:监测艾炷燃烧、受术者反应(如疼痛、灼热感)。
4.3 术后处理
- 罐体自然冷却,协助受术者整理衣物。
- 术后4小时内禁浴,避免受寒;饮食忌生冷。
5. 注意事项与禁忌
5.1 注意事项(附录C)
- 正常反应:罐斑(紫红瘀点)3-5天可自行消退,勿抓挠。
- 应急处理:
- 头晕、心慌等不适时立即停止操作,平卧观察。
- 烫伤处理:小水泡涂伤科油,大水泡需无菌抽液+敷料覆盖。
- 术后护理:观察皮肤反应,避免空调直吹。
5.2 禁忌症(附录D)
- 绝对禁忌:
- 传染性疾病(肝炎、结核等)、精神异常或醉酒者。
- 心尖区、大血管、水肿部位、未愈合伤口。
- 相对慎用:
- 孕妇腰骶部、糖尿病末梢神经损伤者、过敏体质、急性发热或出血性疾病。
6. 附录内容
- 附录A:火龙罐分类(材质、功能、规格)及质量要求(如罐口光滑、耐高温)。
- 附录B:艾炷种类(纯艾绒/药艾炷/无烟型)及燃烧参数(温度80-120℃)。
- 附录C/D:详细列举操作注意事项与禁忌情形。
7. 文件意义
- 行业规范:填补非医疗性火龙罐技术的标准空白,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 安全保障:明确操作风险点(如烫伤预防、禁忌症),降低服务风险。
- 技术指导:细化手法、环境、术后护理等全流程要求,提升服务品质。
注:本文件不涉及医疗行为,强调非医疗机构的应用范畴,需与医疗针灸操作严格区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