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707-2025 榴莲栽培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ICS 65.020.20
CCS B 31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 46/T 707—2025
榴莲栽培 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durian
2025 - 06 - 29 发布 2025 - 09 - 01 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榴莲生产程序 ....................................................................... 1
5 园地选择和规划 ..................................................................... 1
6 品种选择 ........................................................................... 2
7 园地准备 ........................................................................... 2
8 定植 ............................................................................... 3
9 幼树管理 ........................................................................... 3
10 结果树管理 ........................................................................ 4
11 病虫害防治 ........................................................................ 6
12 采收 .............................................................................. 6
13 追溯方法 .......................................................................... 7
附录A(规范性) 榴莲生产流程图 ....................................................... 8
附录B(资料性) 榴莲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 ........................................... 9
参考文献 ............................................................................. 11
DB 46/T 707—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海南希源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保亭智农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海南省鸿翔农业集团优旗投资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兆禧、林兴娥、何书强、黄晨婧、刘咲頔、卓斌、肖诗希、杨福旺、杜百忠。
DB 46/T 707—2025
1
榴莲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榴莲(Durio zibethinus Murr.)的生产程序,规定了园地选择和规划、品种选择、
园地准备、定植、幼树管理、结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记录和档
案管理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榴莲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42478 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535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微生物肥料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NY/T 5295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榴莲生产程序
榴莲生产程序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 园地选择和规划
5.1 园地选择
5.1.1 气候条件
年均温≥22 ℃,最冷月均温≥17 ℃,年降雨量≥1 000 mm。
DB 46/T 707—2025
2
5.1.2 立地条件
应选择开阔向阳、避风、坡度<25°的山坡地、缓坡地或平地。
5.1.3 土壤条件
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排水性和通气性良好、pH 值5.5~6.5的沙壤土、红壤土、砾石土。
地下水位低于1.5 m,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5.1.4 空气质量
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
5.1.5 灌溉水质量
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5.1.6 产地环境评价
按照NY/T 5295的规定执行。
5.2 园地规划
5.2.1 小区
按同一小区的坡向、土质和肥力相对一致的原则,将全园分为若干小区。平缓地小区面积宜3 hm2~
8 hm2;山地小区面积宜1 hm2~2 hm2。
5.2.2 道路系统
设若干条主干道、支干道。主干道贯穿全园,宽4 m~6 m;支干道宽3 m~4 m。根据小区的地形地貌
设计机耕路。区内机耕路与支干道、主干道相连,每50 m~100 m设一条宽2 m的小路。
5.2.3 排灌系统
坡地果园顶行上方挖深宽各0.7 m~1 m防洪沟,与纵水沟相连。沟内每4 m~7 m留一比沟面低20 cm~
30 cm的土墩,比降为0.1%~0.2%。纵水沟尽量利用天然直水沟,或在果园道路两侧配置人工纵水沟,
连通各级梯田的后沟和横排(蓄)水沟,沟宽、深各0.5 m~0.7 m。推荐铺设水肥一体化管道系统,采
用滴灌或喷灌方式。
5.2.4 防护林
园地四周宜设置防护林,所用树种不应与榴莲具有相同的主要病虫害,推荐木麻黄、台湾相思、桉
树、槟榔、椰子等抗风树种。主林带设在迎风面,与主风向垂直(偏角应小于15°),栽植6~7行,品
字形栽植。副林带设在园内道路、排灌系统的边沿,种1~2行树。林带株距1 m、行距2 m,园内防护林
边沿应距榴莲树5 m~6 m,挖隔离沟。隔离沟宽、深各80 cm~100 cm。
6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外观饱满、适销的品种。
7 园地准备
DB 46/T 707—2025
3
7.1 开垦
7.1.1 定植前3~4 个月深耕全垦,深度50 cm~70 cm,清除树根、杂草、石头等杂物。
7.1.2 平地应起垄,垄面呈龟背形,垄高40 cm~50 cm,垄面宽约1.5 m。
7.1.3 5°以下缓坡地宜修建梯田,面宽3 m 以内,向内稍倾斜,在内侧开排水沟,深20 cm~30 cm,宽
20 cm,单行起垄种植,垄高20 cm~40 cm,垄面宽1.2 m~1.5 m。
7.1.4 5°以上山坡地宜修建等高环山行,面宽1.8 m 以上,反倾斜10°~15°,在内侧开排水沟,深20 cm~
30 cm,宽20 cm,单行起垄种植,垄高20 cm~40 cm,垄面宽1.2 m~1.5 m。
7.2 定植规格
根据园地环境条件、品种特性、栽培管理水平等采用矮化密植,一般株行距(5 m~7 m)×(6 m~
7m)。种植密度每公顷宜200~300株。
7.3 植穴准备
定植前1~2个月挖定植穴,其中环山行沿外侧定标种植。植穴规格长×宽×深为(0.8 m~1.0 m)
×(0.8 m~1.0 m)×(0.8 m~1.0 m)。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
7.4 基肥施用
每穴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15 kg~25 kg,过磷酸钙0.5 kg,与表土混匀后回填,底土压
在表层,成馒头状,并在中间做好标记以便种植。
8 定植
8.1 定植时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果园灌溉条件确定适宜的定植季节。推荐2~4月或9~10月定植。
8.2 定植方法
先于植穴的标记处挖一小穴,将榴莲苗置于穴中间,脱去营养袋,保持土团完整,直立放入穴中间,
根茎结合部略高于地面,扶正、填土、轻轻压实,再覆土,在树苗周围做成直径0.8 m~1.0 m的树盘,
浇足定根水,树盘覆盖。
8.3 立柱固定
定植后采用竹子、木棍等对幼树采用立柱或三脚架进行绑缚固定。
8.4 遮阳
植株四周搭架,覆盖遮光度60%~70%的遮阳网,待第二年新梢长出后拆除。
9 幼树管理
9.1 查苗补苗
定植后20 d检查种苗成活情况,发现死株应及时补种。
9.2 整形修剪
DB 46/T 707—2025
4
9.2.1 榴莲定植1 年后开始修剪。推荐疏散分层、多主枝自然树形。
9.2.2 控高选留主枝。第一层一级主枝距离地面高约60 cm,选留分布均匀、长势粗壮的一级主枝3~
4 个,其余枝条全部剪除。与第一层主枝最后一个枝条距离35 cm~45 cm 处培养第二层主枝,以此类推,
共培养5~10 层主枝,植株主枝间不交叉。
9.2.3 剪除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纤弱枝、病虫枝、枯死枝等,培养各级分枝,使其形成枝条分
布均匀、合理、通风透光的矮化树冠。控制株高4 m~5 m。
9.3 土壤管理
9.3.1 间作
在幼龄榴莲园,可间种西瓜、菠萝、瓜菜等短期且树高不超过榴莲的作物。间作物应距榴莲树基部
1 m以上,与榴莲没有激烈的肥、水、光竞争,且无共同的主要病虫害。
9.3.2 覆盖
以杂草、稻草、绿肥、作物茎秆等对树盘进行周年覆盖,盖草厚度约5 cm。覆盖物应离树干15 cm~
20 cm,亦可用地膜覆盖。对没有间作的果园,进行果园生草覆盖。
9.3.3 除草
园地杂草采用人工、机械或微生物除草剂控制。结合行间间种作物管理同时进行,每年5~6次。
9.4 施肥管理
9.4.1 施肥原则
勤施、薄施、干旱和生长旺季多施水肥。推荐采用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
9.4.2 施肥方法
9.4.2.1 水肥一体化方式施入。当植株抽生第二次新梢时开始施肥。10 d~15 d 施水肥1 次。沿种植
行贴近植株安装水肥管道,距离植株根部20 cm 处安装滴头或喷头。
9.4.2.2 常规施肥方式施入,推荐沟施、穴施。1 龄、2 龄、3 龄和4 龄榴莲每年每株复合肥(15-15-15)
施用量分别为0.5 kg、1.0 kg、1.5 kg 和2.0 kg。2 龄、3 龄和4 龄榴莲每年每株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
15 kg、20 kg 和25 kg。全年施肥3~5 次。
9.4.3 深翻改土
幼树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推荐9~12月。秋梢老熟后结合施有机肥深翻改土。
9.5 水分管理
遇干旱及时灌水或淋水;雨季及时排涝。
10 结果树管理
10.1 修剪
10.1.1 采果后修剪,剪去花序残枝、枯枝、徒长枝、重叠枝、病虫枝及所有不利于生长发育的枝条,
对主枝进行短截回缩,保持植株间主枝不交叉。
DB 46/T 707—2025
5
10.1.2 每季度在主干截口直生枝基部截顶1 次,维持植株高度。同时剪去纤细枝、过密枝、竞争枝、
交叉枝、徒长枝。
10.2 施肥管理
10.2.1 施肥原则
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适量施用、提倡施用微生物肥。推荐采用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肥料的使
用按照NY/T 496的规定。有机肥应符合NY/T 525和NY/T 1868的规定。微生物肥的使用按照NY/T 1535
的规定执行。
10.2.2 促花肥
在11月至次年3月中旬开花前施用,推荐施肥量为每株可溶性有机肥约10 kg+复合肥(15-15-15)
约0.2 kg,溶解拌匀,沿树冠滴水线四周挖沟淋施后覆土。
10.2.3 壮果肥
谢花后30 d,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主,辅施富含钙、镁、铁、锌等营养元素等微肥。推荐施
肥量为每株可溶性有机肥约10 kg+复合肥(15-15-15)约0.3 kg,溶解拌匀,沿树冠滴水线四周挖沟淋
施后覆土。或采用水肥一体化方法施入。微肥叶面喷施2~3次,于晴天9:00之前或16:00后进行。
10.2.4 采果肥
采果后,一般7~10月结合深沟压青进行,推荐施肥量为每株腐熟农家肥25 kg~40 kg+复合肥
(15-15-15)约0.5 kg,采用环状沟施肥法。或海藻肥稀释500~800倍,推荐每公顷用量为3 kg~4 kg,
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施入。
10.3 水分管理
遇旱及晴天每天淋水1次,雨季及时排除积水。
10.4 花果管理
10.4.1 疏花
花蕾期疏花。依据树势、品种、结果主枝粗壮程度和叶片数确定每个枝条留花量。推荐结果主枝直
径≥2 cm,间隔30 cm留3~6个花序。疏除病虫害或畸形花。
10.4.2 授粉
花期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使用毛笔或精细的刷子收集花粉,将不同品种的花粉刷于授粉花的柱头,
确保花粉均匀覆盖,授粉时间以18:00~24:00为宜。
10.4.3 疏果
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疏果。选留授粉受精良好的果,疏除畸形果、病虫害危害果和过密果。依
据树势、品种、结果枝粗壮程度和叶片数确定单株或单枝留果数量,大树壮树多留,小树弱树弱枝少留。
大果型品种每枝宜留1~3个果,每株留30~40个果;小果型品种每株宜留50~70个果。
10.4.4 保果
DB 46/T 707—2025
6
推荐施用质量分数为0.03%~0.06%的赤霉素,叶面和果穗喷施,谢花后7 d喷施第一次,每隔7 d~
10 d后喷施第二次,连续喷施2~3次。
待小果2 cm~3 cm后,利用绳、网袋等将果套住并固定在结果枝上,定期检查。用竹子、木棍、钢
管或绳索等对已结果的下垂枝进行固定。
10.5 立柱防风
进入结果期的树推荐采用钢管等在结果树四周立架防风。
11 病虫害防治
11.1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
合防治措施,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11.2 防治对象
榴莲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藻斑病、疫病、褐根病等,主要害虫有粉蚧、蚧壳虫、木虱、天牛、果实
蝇、小蠹虫、叶蝉、红蜘蛛、蜗牛等。
11.3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如下:
—— 做好园区排水和防护林建设;
—— 培育和种植无病壮苗;
—— 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田间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并烧毁枯枝落叶和病死植株;
—— 合理密植与修剪,保持果园适宜荫蔽度,改善果园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 做好病情调查和病区隔离工作,病害流行季节及时调查病害发生情况,发现病害应及时采用
药物防治,疏通排水系统,阻断病菌通过人为和水流传播。
11.4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如下:
—— 采用涂白剂或石灰等对主干和主枝涂白;
—— 利用物理方法,人工或器械捕杀害虫;
—— 利用灯光引诱消灭害虫,利用黄板等诱杀叶蝉、果实蝇等害虫。
11.5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推荐使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来防治病虫害。
11.6 药剂防治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1276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榴莲主要病虫害的药剂防治方法
见附录B。不准许使用海南省禁止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的化学农药及其混配农药(见“海南经济特
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的农药名录”)。
12 采收
DB 46/T 707—2025
7
12.1 采收时期
采收期为5~8月。
12.2 采收标准
一般情况下果皮呈淡黄色,果刺呈现灰绿色,刺尖略软,散发特征性香气,敲击果体时发出中空回
响,果柄出现离层时,即可采收。
12.3 采收方法
采收宜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阴天进行,雨天或中午烈日不宜进行。宜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用刀
在果柄离层区轻轻切断,用干净筐或篮子盛装,避免在采摘中摔伤。
12.4 采后清园
采收完毕后及时清洁田园,对落叶、老叶、病枝、枯枝和杂草彻底清理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13 追溯方法
在执行第7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规定的各个阶段的程序指示过程中,采用纸质或电
子形式记录以下内容:执行各个阶段程序指示人员的姓名、时间、地点、执行的具体操作内容和其他。
包括但不限于如实记录品种名称、定植时期、种植密度、树体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等情况,建立生产档案。生产档案应由专人负责填写和保管,填列应保证准确、及时,保存期为3
年。生产建档按照GB/T 42478的规定执行。
DB 46/T 707—2025
8
A
A
附录A
(规范性)
榴莲生产流程图
榴莲生产流程图见图A.1。
图A.1 榴莲生产流程图
1 园地选择和规划
(见第5 章)
2 品种选择
(见第6 章)
3 园地准备
(见第5 章)
4 定植
(见第8 章)
5 幼树管理
(见第9 章)
6 结果树管理
(见第10 章)
7 病虫害防治
(见第11 章)
1.1 园地选择(见5.1)
8 采收
(见第12 章)
7.1 防治原则(见11.1)
7.2 防治对象(见11.2)
7.3 农业防治(见11.3)
7.4 物理防治(见11.4)
7.5 生物防治(见11.5)
7.5 药剂防治(见11.6)
8.1 采收时期(见12.1)
8.2 采收标准(见12.2)
8.3 采收方法(见12.3)
8.4 采后清园(见12.4)
3.1 开垦(见7.1)
3.2 定植规格(见7.2)
3.3 植穴准备(见7.3)
3.4 基肥施用(见7.4)
5.1 查苗补苗(见9.1)
5.2 整形修剪(见9.2)
5.3 土壤管理(见9.3)
5.4 施肥管理(见9.4)
5.5 水分管理(见9.5)
4.1 定植时期(见8.1)
4.2 定植方法(见8.2)
4.3 立柱固定(见8.3)
4.4 遮阳(见8.4)
6.1 修剪(见10.1)
6.2 施肥管理(见10.2)
6.3 水分管理(见10.3)
6.4 花果管理(见10.4)
6.5 立柱防风(见10.5)
1.2 园地规划(见5.2)
DB 46/T 707—2025
9
B
B
附录B
(资料性)
榴莲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
榴莲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见表B.1。
表B.1 榴莲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推荐药剂及其规格 是否登记 施用浓度 施用时期 施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d)
炭疽病
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否 1 500~2 000倍
新梢萌动抽生时
或病害发生初期
每7 d~10 d喷一
次,连续2~3次
15
20%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否 500~1 000倍 7
25%咪鲜胺乳油 否 1 000~1 200倍 14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否 650~1 000倍 14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否 750~1 500倍 7
藻斑病
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否 800~1 500倍
发病初期
每7 d~10 d喷一
次,连续1~2次
7
5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
剂
否
800~1 000倍 3
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 否 500倍 7
疫病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否 1 500~2 000倍
发病初期
每7 d~10 d喷1
次,连续2~3次
7
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 否 1 200~1 700倍 15
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 否 600~800倍 7
30%烯酰·咪鲜胺悬浮剂 否 600~800倍 14
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否 800~1 000倍 7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否 800~700倍 7
褐根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否
600倍 发病初期 淋灌
7
0.5%十三吗啉水剂 否 7
叶蝉
30%噻虫嗪悬浮剂 否 1 500~2 000倍
发生初期
每7 d~10 d喷1
次,连续2~3次
14
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
否
2 000~3 000倍 3
粉蚧、蚧
壳虫
75%啶虫脒水分散颗粒剂 否 1 000倍
发生初期
每7 d~10 d喷1
次,连续2~3次
14
5%吡虫啉乳油 否 1 000倍 14
34%噻嗪酮悬浮剂 否 1 000~1 500倍 7
木虱
30%噻虫嗪悬浮剂 否 1 500~2 000倍
新梢抽发期
每7 d~10 d喷1
次,连续2~3次
14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否 800倍 14
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 否 2 000倍 5
DB 46/T 707—2025
10
表B.1 榴莲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续)
防治对象 推荐药剂 是否登记 施用浓度 施用时期 施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d)
天牛
枝干涂白或喷施石硫合剂 - - 周年 - 3
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否 50~100倍 幼虫发生期 每7 d~10 d虫孔
注射1次,连续2~
3次
7
400亿个孢子/克球包白僵
菌可湿性粉剂
否 1 500~2 500倍 天牛发生期 7
果实蝇
1.8%阿维菌素乳油 否 3 000~3 500倍
果实膨大期后
每7 d~10 d虫孔
注射1次,连续1~
2次
7
敌百虫90%晶体 否 800倍 10
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否 1 500倍 7
蛋白饵剂 否 - 长期悬挂 -
小蠹虫
敌百虫90%晶体 否 800倍 发现树干有危害
痕迹(蛀孔、木屑)
时用
喷施树干或注射
10
30%吡虫啉微乳剂 否 400倍 14
红蜘蛛
50%联肼·乙螨唑悬浮剂 否 3 000~4 000倍
发生初期
每7 d~10 d喷1
次,连续2~3次
30
40%哒螨·乙螨唑悬浮剂 否 5 500~7 000倍 20
蜗牛 6%四聚乙醛颗粒剂 否 6 kg/hm2 发生期 撒施 -
DB 46/T 707—2025
11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农药名录(2021年修订版)的
通告, 琼农规〔2021〕2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