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GIA 007.1-2024 石墨烯改性纤维 第1部分:分类、命名及标识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T/CGIA 007.1-2024《石墨烯改性纤维 第1部分:分类、命名及标识》主要内容总结
1. 标准背景与目的
- 背景:石墨烯改性纤维因具备光、电、热、力学等优异性能,在纺织领域应用广泛,但市场存在虚假宣传、命名混乱等问题,亟需规范。
- 目的:
- 统一石墨烯改性纤维的分类、命名及标识规则,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 为下游企业提供清晰的选购依据,保护消费者权益。
- 区分石墨烯改性纤维与石墨烯基碳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见附录A)。
2. 适用范围
- 适用于以石墨烯材料为功能介质改性的各类纤维(天然、人造、合成纤维)。
- 不适用:石墨烯基碳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两者与改性纤维的结构差异显著)。
3. 术语与定义
- 石墨烯:单层sp²杂化碳原子组成的蜂窝状结构材料。
- 石墨烯材料(GM):层数≤10的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如氧化石墨烯)。
- 石墨烯改性纤维:通过表面涂覆或基体嵌入石墨烯材料,赋予纤维新功能或提升性能。
- 其他关键术语:包括表面涂覆法、物理共混法、原位聚合法等5种改性方法(3.2)。
4. 分类体系
- 分类Ⅰ(结合方式):
- 表面涂覆型(C):如喷涂、CVD法,石墨烯附着于纤维表面。
- 嵌入基体型(E):如共混、接枝共聚,石墨烯分散在纤维内部。
- 分类Ⅱ(功效):
- 多功能型(MF):赋予抗菌、导电、远红外等功能。
- 高性能型(HP):提升强度、耐高温等力学性能。
- 分类Ⅲ(添加量级):
- 百分级(≥1%)、千分级(1‰~1%)、万分级(1‱~1‰)。
5. 命名与标识规则
- 命名原则:
- 名称需包含基材纤维、石墨烯、添加量级、结合方式及功效(如“涤纶纤维(含有百分级多功能嵌入型石墨烯)”)。
- 代号规则:
- 结构:
石墨烯代号(G)+基材代号(如V=粘胶)+功效(HP/MF)+结合方式(C/E)+添加量级(%/‰/‱)
。 - 示例:
GCV-HP-E%
表示高强粘胶纤维,石墨烯嵌入基体,添加量≥1%。
- 结构:
- 纺织品标识:
- 需标注“石墨烯改性XX纤维(代号)”及含量(如“30%石墨烯改性粘胶纤维(GCV-HP-C%)”)。
6. 附录A:复合纤维与改性纤维区别
- 复合纤维:由两种以上聚合物组成(如双组分皮芯结构),命名需注明组分(如“聚酯/聚酯复合纤维”)。
- 改性纤维:通过添加非聚合物成分(如石墨烯颗粒)改变性能,命名需注明添加物(如“聚乙烯醇纤维(含有蛋白)”)。
7. 其他要点
- 真实性要求:禁止虚假宣传,仅当石墨烯发挥主要作用时方可冠名。
- 专利声明:标准可能涉及专利,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8. 参考文献
引用GB/T 4146、GB/T 29862等国家标准及T/CGIA系列石墨烯相关标准。
总结:该标准系统规范了石墨烯改性纤维的定义、分类方法、命名规则及标识要求,强调技术真实性和市场透明度,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技术依据,同时区分了易混淆的纤维类型,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