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GIA 007.2-2024 石墨烯改性纤维 第2部分:定性鉴别与性能评价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T/CGIA 007.2-2024《石墨烯改性纤维 第2部分:定性鉴别与性能评价》主要内容总结
1. 标准背景与目的
- 背景:石墨烯改性纤维因具备光、电、热、力学等优异性能,在智能穿戴、家纺、运动服饰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市场存在虚假宣传、标识混乱等问题。
- 目的:规范石墨烯改性纤维的定性鉴别与性能评价方法,建立统一标识和检测标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 适用范围
- 适用于以石墨烯为介质改性的天然、人造及合成纤维,需满足以下条件:
- 石墨烯材料为关键功能介质,且能产生特定性能(如抗菌、导电等)。
- 仅添加石墨烯但未体现功能的产品不视为合格“石墨烯改性纤维”。
3. 基础物性要求
- 机械性能(表1):
- 断裂强度、伸长率等需符合国标/行标(如GB/T 14337、GB/T 14344)。
- 高性能型纤维需报告强度提升率,多功能型纤维需提供强度保留率(可能因功能牺牲部分机械性能)。
- 其他基础性能(表2):
- 包括线密度偏差率、回潮率(GB/T 6503)、含油率(GB/T 6504)等,不同基材需按对应标准测试。
4. 功能特性分类与评价
4.1 必备性能(所有石墨烯改性纤维需满足的最低要求)
- 抑制微生物(表3):
- 机理:石墨烯超大比表面积吸附微生物,阻断其增殖。
- 要求: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70%)、防螨(趋避率>60%)、抗病毒(活性值≥2)。
- 远红外效应(表4):
- 机理:石墨烯sp²结构增强红外吸收/发射。
- 要求:发射率≥0.88,辐照温升≥1.4℃(GB/T 30127)。
- 防紫外(表5):
- 机理:石墨烯共轭结构全波段吸收紫外线。
- 要求:UPF>40,T(UVA)AV<5%(GB/T 18830)。
4.2 可选性能(根据应用需求设计)
- 高强/阻燃(5.3节):
- 高强纤维需报告强度提升率,阻燃纤维需提供氧指数。
- 导电/导热(表11-12):
- 导电性分A/B类(如A类电阻≤10⁵ Ω/cm),导热性需测试凉感系数(>0.15 J/(cm²·s))。
- 驱蚊/负离子(表13-14):
- 驱蚊分A/B/C级(趋避率>70%为A级),负离子发生量>1000个/cm³为优。
5. 定性鉴别方法
- 拉曼光谱法(6.2节):
- 通过G峰和2D峰特征(如图1)判定是否含石墨烯(参考SN/T 1690.3-2019)。
- 通过G峰和2D峰特征(如图1)判定是否含石墨烯(参考SN/T 1690.3-2019)。
- 必备性能验证:
- 抑制微生物、远红外、防紫外三项为必测项目,需全部达标。
6. 安全性要求(第7章)
- 生物安全:
- 需符合GB 18401(纺织产品安全规范)和GB/T 18885(生态纺织品)。
- 抗菌产品限制:
- 禁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用品,妇女贴身用品需标注忌用标志(GB/T 31713)。
7. 测试方法补充
- 试样准备(附录A):
- 需对比石墨烯改性纤维与基材纤维的同规格样品,差值法计算性能提升。
- 性能分级:
- 如抗菌性能分“较好”(水洗50次后≥80%)和“极好”(水洗100次后≥90%)。
8. 参考文献与引用标准
- 引用GB/T、FZ/T等国家标准30余项,涵盖纤维物性、功能测试及安全性(如GB/T 20944抗菌、GB/T 30127远红外)。
核心要点总结
- 定义明确:仅当石墨烯显著提升纤维功能时方可称“石墨烯改性纤维”。
- 性能分层:必备性能(抗菌、远红外、防紫外)为底线,可选性能(导电、驱蚊等)需额外验证。
- 鉴别双轨制:拉曼光谱+功能测试双重确认,杜绝虚假宣传。
- 安全优先:严格限制抗菌产品使用场景,确保人体安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