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551-202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T 551-2024)是对2012版标准的全面修订,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1-3级土石坝的安全监测,涵盖坝体、坝基、输泄水建筑物及近坝岸坡等范围。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总则与基本规定
- 全生命期监测:强调监测贯穿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提升管理。
- 监测原则:现场检查与仪器监测互补,关键部位冗余布设,仪器可靠耐久,安装专业规范,数据连续准确,自动化与人工结合。
- 阶段要求:明确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的监测重点,如施工期仪器安装、运行期数据分析等。
- 安全分级:根据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警戒值超限情况,将大坝安全性态分为正常、基本正常和异常。
2. 现场检查
- 检查类型:日常、年度、特别检查,覆盖坝体、坝基、溢洪道、闸门、近坝岸坡等。
- 方法与工具:常规目测结合无人机、机器人、探地雷达等先进技术,特殊情况下采用水下探测。
- 记录与报告:异常情况需详细记录(时间、部位、影像等),及时上报并归档。
3. 环境量监测
- 项目:水位、库水温、降水量、气温、泥沙淤积、冰压力等。
- 技术要求:水位监测精度≤2cm,库水温分层布置,降水量与气象站结合,泥沙采用GNSS或三维激光扫描。
- 数据校准:定期校核仪器高程,异常数据人工复核。
4. 变形监测
- 监测内容:表面变形(水平/垂直位移)、内部变形(测斜仪、沉降仪)、防渗体变形(面板、心墙)、接缝及岸坡变形。
- 技术要求:表面变形精度±2-3mm,基准点稳定,自动化监测兼容GNSS、测量机器人。
- 特殊部位:混凝土面板挠度、周边缝、岸坡滑动面等需重点监测,数据结合三维模型分析。
5. 渗流监测
- 测点布置:坝体渗透压力沿断面分层布置,绕坝渗流沿水文地质条件布设。
- 仪器选择:透水性差区域用渗压计,测压管需灵敏度试验。
- 渗流量测量:量水堰、容积法、流速法,水质分析结合物理化学指标。
6. 压力(应力)监测
- 孔隙水压:黏性土用高进气压力计,测点随填筑或钻孔埋设。
- 土压力/接触压力:感应膜方向垂直受力面,埋设避免扰动。
- 混凝土应力应变:面板、防渗墙布设应变计组,锚杆应力计焊接保护。
7. 专项监测
- 地震反应:烈度≥7度的1级坝设强震监测台阵,记录加速度时程。
- 水力学监测:泄洪时水流形态、动压、空蚀等参数,结合模型试验评估。
8. 监测自动化系统
- 架构设计:数据采集、通信、电源、软件集成,支持与数字孪生平台交互。
- 设备要求:采集装置可靠性(MTBF≥6300h)、防雷防潮,测量机器人精度1mm。
- 软件功能:实时采集、异常预警、数据分析模型(统计/确定性/智能算法)。
9. 资料整编与分析
- 数据管理:原始记录不可涂改,异常数据标注说明,定期备份。
- 分析方法:比较法、作图法、数学模型(用于预测与评估),建立监控指标。
- 成果输出:过程线、分布图、相关图,专题报告涵盖蓄水、验收、安全鉴定等阶段。
10. 运行与管理
- 维护制度:定期检查(传感器、电缆、防雷)、故障修复,仪器报废按规范。
- 性能指标:系统缺失率≤3%,人工比测偏差≤2σ,数据稳定性评估。
- 应急响应:遭遇地震、洪水后加强监测,采用GBSAR、无人机等应急技术。
11. 附录与支持文件
- 附录内容:监测项目表、仪器安装指南、计算公式、运行管理细则等。
- 技术引用:引用GB、SL等2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兼容性。
总结
该规范系统整合了传统监测方法与现代技术(如GNSS、InSAR、三维扫描),强调全生命期数据连续性和自动化,通过冗余布设、智能分析提升预警能力,为土石坝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