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OE 0005-2025 水下相机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标准文档总结:T/CSOE 0005-2025《水下相机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
本总结基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团体标准T/CSOE 0005-2025《水下相机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该标准旨在规范水下相机光学系统(仅限于旋转对称设计)的像质测试流程,特别关注分辨率和畸变的测量。标准由李学龙等专家起草,于2025年4月18日发布并实施,适用于水下相机在研发、生产和验收阶段的测试工作。以下为详细内容总结,结构丰富,涵盖标准的关键部分。
1. 标准概述
- 目的:提供水下相机光学系统像质测试的统一方法,确保测试结果可重复、可比较,支持水下成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
- 适用范围:
- 仅适用于光学系统具有旋转对称设计的水下相机。
- 测试指标包括分辨率(描述系统分辨细节的能力)和畸变(描述图像几何变形程度)。
- 不适用于非旋转对称系统或特殊应用(如高速动态成像)。
- 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引用多个国标和行业标准,包括:
- GB/T 19953(数码相机分辨率测量)、GB/T 27667(光学系统畸变测定)、JB/T 7399(平行光管)和JB/T 9328(分辨力板)等,确保测试方法与现有规范兼容。
- 核心原则:测试强调环境控制(如水体和光照条件),确保测试结果反映真实水下性能。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定义关键术语,避免歧义:
- 水下相机(3.1):指专门在水下环境中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的相机设备。
- 水下专用平行光管(3.2):工作在水下环境中的平行光管,用于模拟不同物距(无限远或有限远)的测试条件。
- 其他术语:如“像方分辨率”“物方分辨率”“畸变”等,直接引用GB/T 19953和GB/T 27667的定义,确保一致性。
3. 测试原理
测试基于光学成像原理,模拟水下环境中的物距变化:
- 装置示意图(图1):测试系统包括光源、分划板(如分辨率板或星点板)、水下专用平行光管、水体、待测水下相机和水下云台。光源发出的光经平行光管物镜和水体后,通过待测相机成像至靶面。水下云台用于调整拍摄视场(方位角),实现多视场测试。
- 核心过程:
- 移动平行光管内的分划板位置,精确模拟不同物距(如无限远或特定距离)。
- 通过旋转水下云台,采集不同视场的图像数据。
- 测试原理图(图1)展示了光路传递路径,包括光从光源到相机靶面的完整流程。
4. 测试条件
测试必须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结果可靠性:
- 环境要求:
- 在光学暗室中进行,环境光照度不超过1 lx,避免杂散光干扰。
- 水质参数严格管理:水体衰减系数不大于0.05 m⁻¹(基于550 nm波长),测量方法依据GB 13200(水质浊度测定)。
- 设备准备:
- 水下相机需密封检查,并设置初始参数(如无指定则用常用设置)。变焦距系统需在短焦端和长焦端分别测试。
- 光源要求:对于普通水下相机,采用GB/T 10557规定的日光型或白炽灯光源;对单波长设计相机,使用相应波长的激光光源。
5. 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系统包括多个组件,每个组件有具体规格:
- 设备组成:
- 测试水池:长度需大于平行光管长度、工作距离和相机长度之和;宽度大于相机长度的2倍,提供充足测试空间。
- 水下专用平行光管:必须在校准周期内,符合JB/T 7399要求。关键规定:
- 焦距为待测相机焦距的2~5倍。
- 照明均匀性:分划板任一部位照度不超过中心区平均照度的±10%,亮度需确保相机输出电平足够。
- 分划板类型:分辨率板和星点板,通过平移台调节位置(模拟物距)。
- 水下云台:支持一维高精度角度调节(由主机控制),实时输出角度数据。
- 显示器与主机:主机连接相机和云台,负责参数设置、图像采集、云台控制和数据处理。
- 校准要求:所有设备(如平行光管)需定期校准,确保精度。
6. 测试方法
测试分为分辨率测试和畸变测试,每个测试有详细步骤:
- 分辨率测试(7.1):
- 步骤:
- 检查设备密封性,设置相机参数(变焦系统需测试短焦和长焦端)。
- 将平行光管内部分划板切换为分辨率板,移动分划板(距离d)模拟设计物距,使用设计波段光源均匀照明。
- 安装相机于水下云台,连接主机和显示器。将相机入瞳对齐平行光管出瞳,调整光轴重合。
- 调整相机位置,使分辨率板成像于视场中央,设置曝光参数,保存稳定图像。
- 旋转水下云台,采集不同视场(方位角)的图像并保存。
- 关键点:测试覆盖全视场(通过云台旋转),确保多角度数据。
- 步骤:
- 畸变测试(7.2):
- 步骤:
- 基于分辨率测试步骤(a~d),但分划板切换为星点板。
- 标记星点像位于图像中心时的云台角度为初始角度。
- 旋转云台至不同角度,拍摄星点图像,记录像素坐标(x_p, y_p)和云台旋转角度(ω_p)。
- 关键点:测试依赖于星点像的坐标测量,用于后续畸变计算。
- 步骤:
7. 数据处理
测试数据需通过公式计算最终指标,确保客观性:
- 分辨率计算(8.1):
- 物方分辨率(R_obj):依据JB/T 9328判读(默认子午和弧矢方向均能分辨的最小线条宽度)。
- 像方分辨率(R_ima)计算:
- 当物距有限远时:公式为: Rima=∣500β0⋅β∣⋅RobjR_{\text{ima}} = \left| \frac{500}{\beta_0 \cdot \beta} \right| \cdot R_{\text{obj}}Rima=β0⋅β500⋅Robj 其中,β₀(平行光管垂轴放大率) = (L - WD) / (f₀ + d),β(相机垂轴放大率)需根据相机参数计算。L为物距,WD为工作距离,f₀为平行光管焦距,d为分划板移动距离(与水折射率n₁相关)。
- 当物距无限远时:公式为: Rima=∣500f0f∣⋅RobjR_{\text{ima}} = \left| \frac{500 f_0}{f} \right| \cdot R_{\text{obj}}Rima=f500f0⋅Robj f为待测相机焦距。
- 畸变计算(8.2):
- 使用相对畸变公式: M=pxp2+yp2−ftanωpftanωp×100%M = \frac{p \sqrt{x_p^2 + y_p^2} - f \tan \omega_p}{f \tan \omega_p} \times 100\%M=ftanωppxp2+yp2−ftanωp×100% 其中,M为畸变值,p为像元尺寸,x_p和y_p为像素坐标,ω_p为云台旋转角度。
- 注意:不指定时,畸变默认为相对畸变。
8. 测试报告
报告需完整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确保可追溯性:
- 内容要求:
- 基本信息:相机编号、测试时间、地点、环境温度、测试水深、水体衰减系数。
- 测试结果:分辨率值(线对每毫米)、畸变值(百分比)。
- 报告格式:参考附录A(资料性),包括测试记录表(如相机编号、测试次数、平均值等)。
- 记录表示例(附录A):结构化表格包含测试项目、日期、环境参数、结果(分辨率、畸变),以及测试者、校对者和审核者签名栏。
9. 附录和参考文献
- 附录A:提供测试报告记录表模板,用于标准化数据录入。
- 参考文献:列出12个引用源(如GB/T 10050-2009、JB/T 7473-2014、李学龙专著《涉水光学》),支持测试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0. 标准意义与应用
本标准为水下相机光学系统提供了系统化、可操作的测试框架,强调环境适应性和数据准确性。适用于海洋观测、水下机器人、资源勘探等领域,有助于提升国产水下成像设备的技术水平。通过规范测试条件、设备和方法,标准解决了水下像质测试的挑战(如水体散射影响),促进产业标准化发展。用户应结合规范性引用文件,确保测试合规,并定期参考更新版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