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190-2025 枣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 稳定性测试指南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8阅读模式

LY/T 2190-2025 枣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 稳定性测试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枣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

稳定性测试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of Ziziphus(Ziziphus Mill.)

LY/T 2190—2025

代替LY/T 2190—2013

目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和缩略语………………………………………………………………………………………………2

5 测试材料……………………………………………………………………………………………………2

6 测试方法……………………………………………………………………………………………………2

7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判定………………………………………………………………………………3

8 品种分组……………………………………………………………………………………………………4

9 性状表………………………………………………………………………………………………………4

10 技术问卷……………………………………………………………………………………………………7

附录A(规范性) 性状表………………………………………………………………………………………8

附录B(规范性) 性状表解释………………………………………………………………………………15

附录C(规范性) 技术问卷…………………………………………………………………………………22

参考文献………………………………………………………………………………………………………28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LY/T 2190—2013《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枣》,与LY/T 2190—

2013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测试范围,适用于枣属的枣(Ziziphus jujub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和毛叶

枣(Ziziphus mauritiana)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见第1 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中的“主芽Main bud”和“副芽Accessory bud”(见3. 5 和3. 6);

——增加了“测试方法”中的“性状观测”(见6. 5);

——增加了“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判定”中的“总体原则”(见7. 1);

—— 增加了“ 分组性状”中的“ 花:开花时间”“ 针刺:长度”“ 二次枝:节间距”(见8. 2. 1、

8. 2. 3、8. 2. 4);

—— 增加了“ 性状表”中的“ 概述”“ 观测方法”和“ 观测时期”,并同时补充了具体内容(见9. 1、

9. 6、9. 7);

——增加了“表C. 1 技术问卷5 主要性状”中的“枣头:颜色”“花:开花时间”“果实:纵径”“果实:横

径”“果实:异形”“果实:侧面观形状(限形状规则品种)”“果实:侧面观形状(限异形品种)”“果

实:成熟后果实颜色”“果实:梗洼皱褶程度”“物候期:萌芽期”和“物候期:落叶期”(见表C. 1

技术问卷5 主要性状);

——增加了“表A. 1 性状表”中的“当年生枝条:被毛”“枣头:颜色”“二次枝:‘之’字强度(仅限‘之’字

形品种)”“二次枝:节间距”“二次枝:枣吊数量”“刺:宿存”“针刺:长度”“叶片:长宽比”“叶片:基

部偏斜”“叶片:叶基形状”“叶片:泡状”“花:开花时间”“果实:异形”“果实:侧面观形状(限非异

形品种)”“果实:侧面观形状(限异形品种)”“果实:幼果果实颜色”“果实:成熟后果实颜色”“果

实:果肉腔位置”“果实:梗洼皱褶程度”“果实:萼片宿存”“果实:果肉厚度与果核宽度之比”“果

核:宽度”“果核:退化”和“果核:核喙形状”等测试性状,同时补充了对应的标准品种同,[见附录

A. 1 性状表,LY/LT 2190—2013 版本(后简称为2013 版本)表B. 1];

——增加了“B. 1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见附录B);

——增加了“枣头:节间距”“二次枝:‘之’字强度(仅限‘之’字形品种)”“二次枝:节数”“二次枝:枣吊

数量”“枣吊:叶片疏密度”“叶片:基部偏斜”“叶片:叶基形状”“叶片:叶表泡状”“花:直径”“花:

开花时间”“果实:侧面观形状(限非异形品种)”“果实:侧面观形状(限异形品种)”“果实:幼果果

实颜色”“果实:成熟后果实颜色”“果实:果肉腔位置”“果实:梗洼皱褶程度”“果实:萼片宿存”

“果实:果肉厚度与果核宽度之比”“果核:核喙形状”“物候:萌芽期”和“物候:落叶期”等单个性

状的解释(见附录B. 2);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的“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可食率”、“制干率”和“果实整齐度”

(见2013 版本的3. 5、3. 6、3. 7、3. 8、3. 9 和3. 10);

——删除了“分组性状”中的“二次枝:形态”、“果实:大小”和“果实:成熟期”(见2013 版本的6. 2. 1、

6. 2. 2、6. 2. 4);

——删除了“附录A 技术问卷4 主要特征”中的“植株:树姿”“叶片:形状”“果实:大小”“果实:颜色”

“果核:大小”“果核:形状”“果核:状态”和“物候:成熟期”(见2013 版本的附录A 技术问卷4 主要

特征);

LY/T 2190—2025

——删除了“附录A 性状表”中的“二次枝:针刺”“花:花蕾形状”“果实:大小”“果实:纵径”“果实:横

径”“果实:整齐度”“果实:颜色”“果实:果顶形状”“果实:梗洼深度”“果实:果点大小”“果实:果

点密度”“果实:果肉颜色”“果实:果肉粗细”“果实:可食率”“果实:汁液”“果实:酸甜度”“果实:

可溶性固形物”“果实:裂果性”“果实:发育期”“果核:大小”“果核:形状”“果核:状态”“果核:含

仁率”和“物候:果实成熟期”(见2013 版本的附录B. 1 性状特征表);

——删除了“B. 2 单个性状的解释”中的“果实:形状”“果实:梗洼深度”“果实:果点大小”“果实:果点

密度”和“果核:形状”(见2013 版本的B. 2);

——更改了“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枣”为“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

定性测试指南枣属”;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具体内容(见2,2013 版本的第2 章);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的具体内容(见3,2013 版本的第3 章);

—— 更改了“ 枣头Extension shoot”“ 二次枝Secondary shoot”“ 枣股Mother bearing shoot”和“ 枣吊

Bearing shoot”的具体解释(见3. 1、3. 2、3. 3 和3. 4,2013 版本的3. 1、3. 2、3. 3 和3. 4);

——更改了“测试材料”和“测试方法”的具体内容(见第5 章和第6 章,2013 版本的4. 1 和4. 2);

——更改了“测试地点”、“测试条件”、“测试设计”的具体内容(见6. 2、6. 3、6. 4,2013 版本的4. 2. 2、

4. 2. 3、4. 2. 4);

——更改了“附加测试”的具体内容(见6. 6,2013 版本的4. 2. 7);

——更改了“品种分组说明”的具体内容(见8. 1,2013 版本的6. 1);

——更改了“表达类型”和“标准品种”的具体内容(见9. 3、9. 5,2013 版本的7. 3、7. 4);

——更改了“二次枝:形态”的性状图解(见附录B. 2. 3,2013 版本的附录B. 2. 2);

——更改了“附录B. 1 品种性状特征”中的“枣吊:叶片数”为“枣吊:叶片疏密度”;“果实:表面光滑

度”为“果实:表面光滑”(见附录A. 1 性状表,2013 版本的附录B. 1 性状特征表);

——更改了“B. 2 单个性状的解释”中“植株:树姿”“二次枝:形态”“叶片:形状”“叶片:叶尖形状”“叶

片:叶缘形状”和“果实:果顶形状”的图解(见附录B. 2,2013 版本的B. 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

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

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建、龚天麒、梁天、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任惠、王永康、赵爱玲、孙伟生、

王中堂、高文海。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文件于2013 年首次发布;

——2024 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LY/T 2190—2025

1

LY/T 2190—2025

枣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

稳定性测试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

要求。

本文件主要适用于枣属的枣(Ziziphus jujub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和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57.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57. 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枣头extension shoot

由主芽萌发形成的营养枝,具有多年连续单轴延伸的特性,是形成树体主枝和主干的枝条。

3. 2

二次枝secondary shoot

由枣头上副芽形成的永久性枝,呈“之”字形弯曲生长,是着生枣股的主要枝条,又称结果基枝。

3. 3

枣股mother bearing shoot

二次枝上或枣头上的主芽萌发形成的短缩枝,主要着生在二年生以上的二次枝上。枣股形成后可连

续多年生长,每个枣股可抽生2~7 个枣吊。

注:枣股又称为结果母枝。

3. 4

枣吊bearing shoot

枣吊是结果枝,也称脱落性枝。枣吊主要着生在枣股上,一般当年抽生当年脱落,少数健壮的枣吊木

质化程度高,不易脱落。

3. 5

主芽main bud

形成枣头和枣股的芽,主要位于枣头的顶端、各节位和枣股顶端。

3. 6

副芽accessory bud

枣树的副芽没有芽的形态,为早熟性芽,在生长季节,随形成、随萌发、随生长,副芽着生在枣头基部

2

LY/T 2190—2025

和枣股顶部周围,主要着生在枣股上,副芽萌发后形成枣吊(脱落性结果枝)和永久性二次枝(结果基枝)。

4 符号和缩略语

4. 1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附录A 表A. 1 性状表标注(+)内容在9. 2. 2 详细解释。

[M]仅针对毛叶枣品种的测试性状

(Z)枣标准品种

(S)酸枣标准品种

(M)毛叶枣标准品种

4. 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MG:群体测量(Measurement for a group of plants)

MS:个体测量(Measurement for a number of single plants)

PQ:假质量性状(Pseudo⁃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QL: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QN: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TG:测试指南(Test guideline)

VG:群体目测(Visual observation for a group of plants)

VS:个体目测(Visual observation for a number of single plants)

5 测试材料

5. 1 申请人应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提交符合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测试材料。从境外或其他地区提交测试材

料应符合中国海关、植物检疫等要求。

5. 2 提交的测试材料应为无性繁殖的至少2 年生植株,嫁接繁殖应说明砧木种类、年龄和嫁接方法。

5. 3 提交的测试材料数量应不少于6 株。

5. 4 提交的测试材料应无病虫害、外观健康、生长正常。

5. 5 提交的测试材料除审批机构允许,不应进行影响性状表达的处理。如已处理,应提供详细信息。

6 测试方法

6. 1 测试周期

在符合测试条件的情况下,至少测试两个生长周期。

枣和酸枣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是指从萌芽开始,经过开花、果实成熟、进入休眠,直至休眠期结束(新

芽膨大)的整个生长季节。毛叶枣的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是指当年主干更新之后,经过萌芽、开花、果实

成熟、直至种子收获。

3

LY/T 2190—2025

6. 2 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可由审批机构指定其他符合条件

的地点进行测试。

6. 3 测试条件

6. 3. 1 应在确保测试材料能正常生长且相关性状能够充分表达的条件下进行测试,至少应在测试地点

种植1 年。

6. 3. 2 应确保每个生长周期能结出符合测试要求的果实。

6. 4 测试设计

测试材料在测试区应种植至少6 株,应与标准品种、近似品种在相同地点和环境条件下种植。

6. 5 性状观测

6. 5. 1 观测方法

应按照附录A 规定的方法(VG、VS、MG、MS)进行性状观测。

6. 5. 2 观测时期与部位

应按照附录B规定的时期和部位进行观测。如果需要采集植株某些部位作为样品时,不应影响后续观测。

6. 5. 3 观测数量

除非特殊说明,所有的观测应在6 株或取自6 株植株的相同部位上进行。群体观测性状(VG、MG)

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个体观测性状(VS、MS)植株观测数量不少于6 个。

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每个植株取样数量应为2 个。

6. 6 附加测试

为审查相关性状,可进行附加测试。

7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判定

7. 1 总体原则

应按照GB/T 19557. 1 确定的原则进行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判定。

7. 2 特异性判定

7. 2. 1 差异恒定

不同品种之间观察到的差异可能非常明显,无需种植一个以上生长周期。某些情况下,因为环境影

响需要一个以上生长周期才能确保观察到不同品种之间充分一致的差异,应至少在两个独立的生长周期

中观测该性状。如在第一个生长周期的测试中能充分判断出申请品种具备特异性,也可只进行一个生长

周期的测试。

4

LY/T 2190—2025

7. 2. 2 差异明显

在测试中,当待测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近似品种具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即可判定待测品

种满足特异性。

质量性状:如果两个品种的一个或多个质量性状的表达状态处于不同级别,则认为两个品种具有明

显差异。否则,则认为两个品种差异并不明显。

数量性状:通常2 个代码以上的差异表示两个品种间具有明显差异。

假质量性状:采用相邻目测法直接比较时,只要能目测到品种间的明显差异,则该差异可接受。利用

代码判断时,当表达状态属于连续变化的数量状态时,通常以至少2 个代码的差异表示两个品种间具有

明显差异;当表达状态属于不连续变化的质量状态时,1 个代码的差异即表示两个品种间具有明显差异。

7. 3 一致性判定

一致性判定时,应采用1%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在样本大小为6 株时,异型株的最大

允许值为1 株。

7. 4 稳定性判定

7. 4. 1 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如果一个品种经测试满足一致性要求,则可认为该品种满足稳定性。

7. 4. 2 在稳定性判定存在疑问时,则至少需要再测试一个生长周期。必要时,可在适当的情况下种植由

申请者提供的新的测试材料,与初次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如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

稳定性。

8 品种分组

8. 1 品种分组说明

分组性状是指即使在不同地点记录表达状态的性状,可单独或与其他分组性状联合使用,排除用于

特异性审查种植测试的非近似的已知品种,并使多个近似品种集中一起以便组织种植测试。使用分组性

状将已知品种划分不同的分组,并从中选择近似品种,与待测品种一起开展种植测试,进行特异性的

评估。

8. 2 分组性状

8. 2. 1 花:开花时间(见表A. 1 性状特征序号24)。

8. 2. 2 果实:侧面观形状(见表A. 1 性状特征序号29,30)。

8. 2. 3 针刺:长度(见表A. 1 性状特征序号14)。

8. 2. 4 二次枝:节间距(见表A. 1 性状特征序号9)。

9 性状表

9. 1 概述

根据测试需要,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必测性状和加号性状。性状表列出了

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

5

LY/T 2190—2025

9. 2 性状类型

9. 2. 1 必测性状[附录A 表A. 1 中第1 列被标注“(*)”的性状]

测试指南中,植物新品种审查时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用于国际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

重要性状且是必测的性状,也是技术问卷中必不可少的性状。除非某些地区受环境条件限制使其无法表

达,所有UPOV 成员都必须对所有必测性状进行DUS 测试和品种性状描述。

9. 2. 2 加号性状[表A. 1 中第1 列被标注“(+)”的性状]

对表A. 1 性状表中以图解或文字的方式(见附录B 的B. 2)进行说明的性状。

9. 3 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种类型,在表A. 1 第1 列分别以

QL、PQ 和QN 对每个性状进行标注。

9. 4 性状表达状态及代码

9. 4. 1 表A. 1 中每个性状给予一系列表达状态以便定义性状并规范描述。为便于数据记录和品种描述

与信息交流,每个表达状态都给予一个对应的数字代码。

9. 4. 2 关于性状表达状态和代码展示方式的进一步解释,见UPOV 文件《TGP/7 测试指南的研制》。

9. 5 标准品种

性状表内列出了部分性状表达状态对应的标准品种,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表达状态分级和校正年

份、地点引起的差异。表A. 1 中的标准品种隶属的物种或父母本物种信息见表1。

表1 标准品种及物种或父母本清单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骏枣’‘Junzao’

‘薛城冬枣’‘Xuecheng Dongzao’

‘苹果枣’‘Pingguozao’

‘临猗梨枣’‘Linyi Lizao’

‘临汾团枣’‘Linfen Tuanzao’

‘遵义甜枣’‘Zunyi Tianzao’

‘灰枣’‘Huizao’

‘赞皇大枣’‘Zanhuang Dazao’

‘七月鲜’‘Qiyuexian’

‘晋枣’‘Jinzao’

‘金丝小枣’‘Jinsi Xiaozao’

‘冬枣’‘Dongzao’

‘湖南鸡蛋枣’‘Hunan Jidanzao’

‘大荔水枣’‘Dali Shuizao’

物种或父母本物种中文名称及学名标准品种中文名称及学名

6

LY/T 2190—2025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枣Ziziphus jujuba

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

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

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

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

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

‘疙瘩脆’‘Gedacui’

‘平遥大枣’‘Pingyao Dazao’

‘蜂蜜罐’‘Fengmiguan’

‘茶壶枣’‘Chahuzao’

‘义乌大枣’‘Yiwu Dazao’

‘蛤蟆枣’‘Hamazao’

‘长鸡心枣’‘Changji Xinzao’

‘无核小枣’‘Wuhe Xiaozao’

‘延川狗头枣’‘Yanchuan Goutouzao’

‘永城长红’‘Yongcheng Changhong’

‘小酸酸枣’‘Xiaosuan Suanzao’

‘锦西大酸枣’‘Jinxi Dasuanzao’

‘脆酸枣’‘Cuisuanzao’

‘米酸枣’‘Misuanzao’

‘刺酸枣’‘Cisuanzao’

‘蜜丝’‘ Misi’

‘高朗1 号’‘Gaolang1’

‘圆叶’‘ Yuanye’

‘缅甸圆枣’‘Miandian Yuanzao’

‘肉龙’‘Roulong’

‘缅甸长枣’‘Miandian Changzao’

‘雪蜜’‘Xuemi’

‘大蜜’‘Dami’

‘三木’‘Sanmu’

‘春蜜’‘Chunmi’

‘天蜜’‘TianMi’

‘福枣’‘Fuzao’

表1 标准品种及物种或父母本清单(续)

物种或父母本物种中文名称及学名标准品种中文名称及学名

9. 6 观测方法

9. 6. 1 观测类型

观测类型有2 种,分别是目测(V)和测量(M):

a) 目测是基于测试者主观判断的观测,即通过感官的观测,包括嗅闻、品尝和触摸,也包括使用参

照物(如图表、标准品种和相邻比较)或非线性图表(如比色卡)观测;

b) 测量是使用已校准的线性尺度如直尺、秤、色度计、日期、计数等的客观观测。

7

LY/T 2190—2025

9. 6. 2 记录类型

在特异性测试过程中,记录类型有2 种,分别是一个群体记录(G)或一组个体记录(S):

a) 一个群体记录(G):一组植株或植株某器官或部位的单一记录;

b) 一组个体记录(S):一组植株或植株某器官或部位的多个记录。

9. 6. 3 观测方法种类

对于特异性,推荐某一性状的观测方法在附录A 中表A. 1 性状表第2 列中表示,分别如下:

a) 群体目测(VG):对一组植株或植株某器官或部位的单次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b) 个体目测(VS):对一组植株或植株某器官或部位的逐个目测,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c) 群体测量(MG):对一组植株或植株某器官或部位的单次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d) 个体测量(MS):对一组植株或植株某器官或部位的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9. 7 观测时期

对于特异性,推荐涉及多个性状的观测时期和部位在表A. 1 中性状表第2 列以(a)(b)(c)(d)(e)(f)

(g)(h)(i)(j)(k)表示,具体解释对应B. 1 的(a)(b)(c)(d)(e)(f)(g)(h)(i)(j)(k)。涉及单个性状的观测

时期和部位在表A. 1 中第1 列以(+)表示,并且在B. 2 的相应性状中以文字或图示进行说明。

10 技术问卷

品种权申请者应在品种申请时提交技术问卷,按附录C。

8

LY/T 2190—2025

附录A

(规范性)

性状表

性状表见表A. 1。

表A. 1 性状表

1

(+)

PQ

2

QL

[M]

3

(*)

PQ

4

(+)

QN

5

QN

6

(*)(+)

QL

7

(+)

QN

8

QN

VS

(a)

VG

(b)

VG/VS

(c)

MS

(c)

VG/MG/MS

(d)

VG/VS

(d)

VG

(d)

VG

(d)

植株:树姿

当年生枝条:被毛

枣头:颜色

枣头:节间距

二次枝:长度

二次枝:形态

二次枝:‘之’字强度

(限‘之’字形品种)

二次枝:节数

直立

半开张

开张

半下垂

绿

黄褐

紫红

灰白

短至中

中至长

短至中

中至长

‘之’字形

扭曲状

小酸酸枣(S)

灰枣(Z)

骏枣(Z)

疙瘩脆(Z)

苹果枣(Z)

脆酸枣(S)

小酸酸枣(S)

临猗梨枣(Z)

临汾团枣(Z)

遵义甜枣(Z)

灰枣(Z)

赞皇大枣(Z)

小酸酸枣(S)

冬枣(Z)

七月鲜(Z)

遵义甜枣(Z)

Xiaosuan Suanzao(S)

Huizao(Z)

Junzao(Z)

Gedacu(i Z)

Pingguozao(Z)

Cuisuanzao(S)

Xiaosuan Suanzao(S)

Linyi Lizao(Z)

Linfen Tuanzao(Z)

Zunyi Tianzao(Z)

Huizao(Z)

Zanhuang Dazao(Z)

Xiaosuan Suanzao(S)

Dongzao(Z)

Qiyuexian(Z)

Zunyi Tianzao(Z)

1

2

3

4

1

9

1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1

2

3

1

2

3

序号及类型观测方法与时期性状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中文名英文名

代码

9

LY/T 2190—2025

9

(*)(+)

QN

10

(+)

QN

11

QN

12

(+)

QN

13

QL

[M]

14

(*)

QN

15

QN

VG/MG

(d)

VG/MG

(d)

MS

(e)

MS

(e)

VG

(f)

MS/VG

(f)

MS

(g)

二次枝:节间距

二次枝:枣吊数量

枣吊:长度

枣吊:叶片疏密度

刺:宿存

针刺:长度

叶片:长度

短至中

中至长

短至中

中至长

稀至中

中至密

无或短

极短

极短至短

短至中

刺酸枣(S)

疙瘩脆(Z)

赞皇大枣(Z)

义乌大枣(Z)

临汾团枣(Z)

米酸枣(S)

刺酸枣(S)

冬枣(Z)

小酸酸枣(S)

锦西大酸枣(S)

赞皇大枣(Z)

晋枣(Z)

薛城冬枣(Z)

锦西大酸枣(S)

义乌大枣

赞皇大枣(Z)

遵义甜枣(Z)

湖南鸡蛋枣(Z)

冬枣(Z);

蜜丝(M)

灰枣(Z);

高朗1 号(M)

刺酸枣(S);

圆叶(M)

米酸枣(S);

缅甸圆枣(M)

刺酸枣(S);

缅甸长枣(M)

大荔水枣(Z);

肉龙(M)

七月鲜(Z);

福枣(M)

Cisuanzao(S)

Gedacu(i Z)

Zanhuang Dazao(Z)

Yiwu Dazao(Z)

Linfen Tuanzao(Z)

Misuanzao(S)

Cisuanzao(S)

Dongzao(Z)

Xiaosuan Suanzao(S)

Jinxi Dasuanzao(S)

Zanhuang Dazao(Z)

Jinzao(Z)

Xuecheng Dongzao(Z)

Jinxi Dasuanzao(S)

Yiwu Dazao(Z)

Zanhuang Dazao(Z)

Zunyi Tianzao(Z)

Hunan Jidanzao(Z)

Dongzao(Z);Mis(i M)

Huizao(Z);Gaol⁃

ang 1(M)

Cisuanzao(S);Yu⁃

anye(M)

Misuanzao(S);

Miandian Yuanzao(M)

Cisuanzao(S);

Miandian

Changzao(M)

Dali Shuizao(Z);

Roulong(M)

Qiyuexian(Z);

Fuzao(M)

1

2

3

4

5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5

1

9

1

2

3

1

2

3

4

表A. 1 性状表(续)

序号及类型观测方法与时期性状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中文名英文名

代码

10

LY/T 2190—2025

16

QN

17

QN

18

(*)(+)

PQ

MS

(g)

MS

(g)

VG

(g)

叶片:宽度

叶片:长宽比

叶片:形状

中至长

长至极长

极长

极窄

极窄至窄

窄至中

中至宽

宽至极宽

极宽

低至中

中至高

卵形

披针形

椭圆形

倒卵形

临猗梨枣(Z);

雪蜜(M)

冬枣(Z);

大蜜(M)

骏枣(Z);

三木(M)

疙瘩脆(Z);

春蜜(M)

平遥大枣(Z);

蜜丝(M)

米酸枣(S);

缅甸圆枣(M)

刺酸枣(S);

肉龙(M)

蜂蜜罐(Z);

缅甸长枣(M)

灰枣(Z);

高朗1 号(M)

冬枣(Z);

春蜜(M)

骏枣(Z)

茶壶枣(Z)

疙瘩脆(Z)

平遥大枣(Z)

大蜜(M)

刺酸枣(S);

圆叶(M)

晋枣(Z);

天蜜(M)

茶壶枣(Z)

赞皇大枣(Z)

Linyi lizao(Z);

Xuem(i M)

Dongzao(Z);

Dam(i M)

Junzao(Z);Sanmu(M)

Gedacu(i Z);

Chunm(i M)

Pingyao Dazao(Z);

Mis(i M)

Misuanzao(S);

Miandian Yuanzao(M)

Cisuanzao(S);

Roulong(M)

Fengmiguan(Z);

Miandian

Changzao(M)

Huizao(Z);

Gaolang 1(M)

Dongzao(Z);

Sanmu(M)

Junzao(Z)

Chahuzao(Z)

Gedacu(i Z)

Pingyao Dazao(Z)

Dam(i M)

Cisuanzao(S);

Yuanye(M)

Jinzao(Z);

Tianmi(M)

Chahuzao(Z)

Zanhuang Dazao(Z)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1

2

3

4

15

QN

MS

(g)

叶片:长度

表A. 1 性状表(续)

序号及类型观测方法与时期性状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中文名英文名

代码

11

LY/T 2190—2025

19

(+)

QL

20

(+)

PQ

21

(+)

PQ

22

(+)

PQ

23

(+)

QL

[M]

24

(*)(+)

PQ

[M]

25

(+)

QN

26

(*)

QN

VG

(g)

VG

(g)

VG

(g)

VG

(g)

VG

(g)

VG

(h)

VG/MS

(h)

MS

(i)

叶片:基部偏斜

叶片:叶基形状

叶片:叶尖形状

叶片:叶缘形状

叶片:泡状

花:开花时间

花:直径

果实:纵径

楔形

近圆形

心形

急尖

渐尖

凸尖

圆钝

近圆

全缘

锯齿

钝齿

仅上午

上午+下午

仅下午

极短

极短至短

短至中

高朗1 号(M)

蜜丝(M)

米酸枣(S);

缅甸圆枣(M)

锦西大酸枣(S);

圆叶(M)

骏枣(Z);

高朗1 号(M)

米酸枣(S);

缅甸圆枣(M)

小酸酸枣(S)

刺酸枣(S);

肉龙(M)

蜂蜜罐(Z);

圆叶(M)

灰枣(Z);

缅甸长枣(M)

Gaolang 1 (M)

Misi(M)

Misuanzao(S);

Miandian Yuanzao(M)

Jinxi Dasuanzao(S);

Yuanye(M)

Junzao(Z);

Gaolang 1(M)

Misuanzao(S);

Miandian Yuanzao(M)

Xiaosuan Suanzao(S)

Cisuanzao(S);

Roulong(M)

Fengmiguan(Z);

Yuanye(M)

Huizao(Z);

Miandian

Changzao(M)

1

9

1

2

3

1

2

3

4

5

1

2

3

1

9

1

2

3

1

2

3

1

2

3

4

5

表A. 1 性状表(续)

序号及类型观测方法与时期性状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中文名英文名

代码

12

LY/T 2190—2025

27

(*)

QN

28

(*)

QL

29

(*)(+)

QL

30

(*)(+)

PQ

MS

(i)

VG

(i)

VG

(i)

VG

(i)

果实:横径

果实:异形

果实:侧面观形状

(限非异形品种)

果实:侧面观形状

(限异形品种)

中至长

长至极长

极长

极窄

极窄至窄

窄至中

中至宽

宽至极宽

极宽

阔卵形

中卵形

扁圆形

近圆形

阔椭圆形

长椭圆形

倒卵形

茶壶形

缢痕型

义乌大枣(Z);

天蜜(M)

临猗梨枣(Z);

春蜜(M)

骏枣(Z);蜜

丝(M)

蛤蟆枣(Z);

高朗1 号(M)

米酸枣(S);

缅甸圆枣(M)

小酸酸枣(S);

肉龙(M)

长鸡心枣(Z);

圆叶(M)

无核小枣(Z);

天蜜(M)

灰枣(Z);

高朗1 号(M)

赞皇大枣(Z);

蜜丝(M)

延川狗头枣(Z);

三木(M)

骏枣(Z)

蛤蟆枣(Z);

春蜜(M)

Yiwu Dazao(Z);

TianM(i M)

Linyi Lizao(Z);

Chunm(i M)

Junzao(Z);Mis(i M)

Hamazao(Z);

Gaolang 1(M)

Misuanzao(S);

Miandian Yuanzao(M)

Xiaosuan Suanzao(S);

Roulong(M)

Changji Xinzao(Z);

Yuanye(M)

Wuhe Xiaozao(Z);

Tianm(i M)

Huizao(Z);Gaol⁃

ang 1(M)

Zanhuang Dazao(Z);

Mis(i M)

Yanchuan

Goutouzao(Z);

Sanmu(M)

Junzao(Z)

Hamazao(Z);

Chunm(i M)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

9

1

2

3

4

5

6

7

1

2

26

(*)

QN

MS

(i)

果实:纵径

表A. 1 性状表(续)

序号及类型观测方法与时期性状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中文名英文名

代码

13

LY/T 2190—2025

31

(+)

PQ

32

(*)(+)

PQ

33

(+)

PQ

34

QL

35

(+)

PQ

[M]

36

(*)(+)

QN

[M]

37

(+)

QL

38

(+)

PQ

39

(*)(+)

QN

VG

(i)

VG

(i)

VG

(i)

VG

(i)

VG

(i)

VG

(i)

VG

(i)

MG

(i)

MG

(i)

果实:幼果果实颜色

果实:成熟后果实

颜色

果实:果顶形状

果实:表面光滑

果实:果肉腔位置

果实:梗洼皱褶程度

果实:萼片宿存

果实:果肉质地

果实:果肉厚度与果

核宽度之比

绿

紫红

绿

黄绿

橙红

紫红

圆钝

近圆

无果肉腔

仅近果柄端

仅近果顶端

两端

无或弱

弱至中

中至强

疏松

中等

致密

大蜜(M)

蜜丝(M)

高朗1 号(M)

临猗梨枣(Z);

福枣(M)

冬枣(Z)

延川狗头枣(Z);

蜜丝(M)

刺酸枣(S);

缅甸圆枣(M)

Dam(i M)

Mis(i M)

Gaolang 1(M)

Linyi Lizao(Z);

Fuzao(M)

Dongzao(Z)

Yanchuan

Goutouzao(Z);

Mis(i M)

Cisuanzao(S);

Miandian Yuanzao(M)

1

2

3

1

2

3

4

5

6

1

2

3

4

1

9

1

2

3

4

1

2

3

4

5

1

9

1

2

3

1

表A. 1 性状表(续)

序号及类型观测方法与时期性状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中文名英文名

代码

14

LY/T 2190—2025

40

QN

41

(*)

QL

42

(+)

PQ

43

(+)

(*)

QN

44

(+)

(*)

QN

MG

(j)

VG

(j)

MG

(j)

VG/MG

(k)

VG/MG

(k)

果核:宽度

果核:退化

果核:核喙形状

物候期:萌芽期

物候期:落叶期

低至中

中至高

窄至中

中至宽

骤尖

锐尖

磨盘枣(Z);

高朗1 号(M)

七月鲜(Z);

蜜丝(M)

晋枣(Z);

雪蜜(M)

永城长红(Z);

春蜜(M)

赞皇大枣(Z);

肉龙(M)

晋枣(Z);

蜜丝(M)

义乌大枣(Z);

高朗1 号(M)

薛城冬枣(Z)

刺酸枣(S)

蜂蜜罐(Z)

茶壶枣(Z)

义乌大枣(Z)

苹果枣(Z)

冬枣(Z)

义乌大枣(Z)

Mopanzao(Z);

Gaolang 1(M)

Qiyuexian(Z);

Mis(i M)

Jinzao(Z);Xuem(i M)

Yongcheng Changhong

(Z);Chunm(i M)

Zanhuang Dazao(Z);

Roulong(M)

Jinzao(Z);Mis(i M)

Yiwu Dazao(Z);

Gaolang 1(M)

Xuecheng Dongzao(Z)

Cisuanzao(S)

Fengmiguan(Z)

Chahuzao(Z)

Yiwu Dazao(Z)

Pingguozao(Z)

Dongzao(Z)

Yiwu Dazao(Z)

2

3

4

5

1

2

3

4

5

1

9

1

2

3

1

2

3

1

2

3

39

(*)(+)

QN

MG

(i)

果实:果肉厚度与果

核宽度之比

表A. 1 性状表(续)

序号及类型观测方法与时期性状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中文名英文名

代码

15

LY/T 2190—2025

附录B

(规范性)

性状表解释

B. 1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

枝条、枣吊等性状(见表A. 1 内品种性状)的观测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 枣头:枣和酸枣选取测试植株当年生枣头1/3 中段处作为测试材料。

(b) 二次枝:枣和酸枣选取同龄枝龄的二次枝1/3 中段处作为测试材料。

(c) 枣吊:枣和酸枣的枣吊停止生长后,选取同龄的二次枝中部的枣股上着生的枣吊作为测试材料。

(d) 刺:枣和酸枣选择2~5 年枝龄的枣头中部的二次枝上着生的直刺作为测试材料;毛叶枣选择位

于当年结果枝(侧枝)1/3 处中段的刺作为测试材料。

(e) 叶:酸枣和枣待枣吊停止生长后,选择2~5 年枝龄的枣吊的中部叶片作为测试材料;毛叶枣选

择果实成熟期的结果枝(侧枝)中部的完全展开叶片作为测试材料。

(f) 花:当植株有70% 以上的花完全开放时,枣和酸枣选取枣吊中部花序的二级花作为测试材料;

毛叶枣选取枝条中部完全开放的花作为测试材料。

(g) 果实:枣和酸枣在果实成熟期选取树冠外围2 年及以上枝龄二次枝上的无病虫害、大小较为一

致的果实作为测试材料;毛叶枣在果实成熟期选择结果枝1/3 处生长发育正常、无病虫害、大小

较为一致的果实作为测试材料。

(h) 果核:枣和酸枣选取完熟期果实,取出果核,洗净后作为测试材料;毛叶枣采集结果枝1/3 中段

的成熟期果实,剥去果肉,洗净后作为测试材料。

枣多年生枝条结构形态如图B. 1 所示。

标引图号说明:

1——枣头;

2——二次枝;

3——枣吊;

4——枣股;

5——主芽;

6——副芽

图B. 1 枣多年生枝条结构形态

16

LY/T 2190—2025

B. 2 单个性状的解释

B. 2. 1 表A. 1 性状序号1(植株:树姿)图解见图B. 2。

枣和酸枣选择生长正常的植株用于观察植株特征;毛叶枣选择主干更新后的植株用于观测植株

特征。

1 2 3 4

直立半开张开张半下垂

图B. 2

B. 2. 2 表A. 1 性状序号4(枣头:节间距)图解见图B. 3。

枣头节间距指枣头上着生的二次枝之间的距离。

图B. 3

B. 2. 3 表A. 1 性状序号6(二次枝:形态)图解见图B. 4。

1 2

‘之’字形扭曲状

图B. 4

B. 2. 4 表A. 1 性状序号7(二次枝:‘之’字强度)图解见图B. 5。

17

LY/T 2190—2025

1 2 3

弱中强

图B. 5

B. 2. 5 表A. 1 性状序号9(二次枝:节间距)图解见图B. 6。

选取10 条二次枝,分别统计二次枝的长度和节数,二次枝节间距为二次枝长度/二次枝节数。

图B. 6

B. 2. 6 表A. 1 性状序号10(二次枝:枣吊数量)。

枣或酸枣的枣头中部着生的二次枝上的枣吊数量。

B. 2. 7 表A. 1 性状序号12(枣吊:叶片疏密度)。

枣或酸枣枣头中部的二次枝上着生的枣吊上的叶片数量。

B. 2. 8 表A. 1 性状序号18(叶片:形状)图解见图B. 7。

1 2 3 4

卵形披针形椭圆形倒卵形

图B. 7

B. 2. 9 表A. 1 性状序号19(叶片:基部偏斜)图解见图B. 8。

1 9

否是

图B. 8

18

LY/T 2190—2025

B. 2. 10 表A. 1 性状序号20(叶片:叶基形状)图解见图B. 9。

1 2 3

楔形近圆形心形

图B. 9

B. 2. 11 表A. 1 性状序号21(叶片:叶尖形状)图解见图B. 10

1 2 3 4 5

急尖渐尖凸尖圆钝近圆

图B. 10

B. 2. 12 表A. 1 性状序号22(叶片:叶缘形状)图解见图B. 11

1 2 3

全缘锯齿钝齿

图B. 11

B. 2. 13 表A. 1 性状序号23(叶片:泡状)图解见图B. 12。

叶片泡状指毛叶枣植株在盛花期(有70% 以上的花完全开放时)时叶面是否平整。

1 9

否是

图B. 12

19

LY/T 2190—2025

B. 2. 14 表A. 1 性状序号25(花:直径)图解见图B. 13。

花直径是指枣花序上二级花蕾所开的花的最宽处长度。

图B. 13

B. 2. 15 表A. 1 性状序号24(花:开花时间)。

开花时间指毛叶枣花蕾花瓣展开后,雄蕊成熟,花粉散发的时间。

B. 2. 16 表A. 1 性状序号29[果实:侧面观形状(限非异形品种)]图解见图B. 14。

规则形状

宽(低) 长度(长/宽比) (高)窄

最宽处

(中部以下)

2

中卵形

1

阔卵形

在中部

6

长椭圆形

5

阔椭圆形

4

近圆形

3

扁圆形

(中部以上)

7

倒卵形

图B. 14

20

LY/T 2190—2025

B. 2. 17 表A. 1 性状序号30[果实:侧面观形状(限异形品种)]图解见图B. 15。

1 2

茶壶形缢痕型

图B. 15

B. 2. 18 表A. 1 性状序号31(果实:幼果果实颜色)。

在枣和酸枣花后15 d~45 d 时观察果实颜色。

B. 2. 19 表A. 1 性状序号32(果实:成熟后果实颜色)。

果实在成熟时的果皮颜色。

B. 2. 20 表A. 1 性状序号33(果实:果顶形状)图解见图B. 16。

1 2 3 4

尖圆钝近圆凹

图B. 16

B. 2. 21 表A. 1 性状序号35(果实:果肉腔位置)图解见图B. 17。

1 2 3 4

无果肉腔仅近果柄端仅近果顶端两端

图B. 17

B. 2. 22 表A. 1 性状序号36(果实:梗洼皱褶程度)图解见图B. 18。

1 3 5

无或弱中强

图B. 18

21

LY/T 2190—2025

B. 2. 23 表A. 1 性状序号37(果实:萼片宿存)图解见图B. 19。

1 9

否是

图B. 19

B. 2. 24 表A. 1 性状序号39(果实:果肉厚度与果核宽度之比)图解见图B. 20。

取枣、酸枣和毛叶枣完熟期果实测定果肉厚度与果核宽度之比,测量方法为:取30 个果实,纵切果

实,测量果实横径及果核最宽处,计算公式为:果肉厚度与果核宽度之比=(果实横径-果核横径)/果核

横径。

图B. 20

B. 2. 25 表A. 1 性状序号42(果核:核喙形状)图解见图B. 21。

1 2 3

钝骤尖锐尖

图B. 21

B. 2. 26 表A. 1 性状序号43(物候:萌芽期)。

枣和酸枣植株芽芽鳞开裂,上部出现新鲜颜色的尖端。以单个植株1/3 以上芽萌发时为该植株萌芽

期;以同一批植株70% 以上进入萌芽期为该群体萌芽期。

B. 2. 27 表A. 1 性状序号44(物候:落叶期)。

枣和酸枣以植株半数(30%~50%)以上叶片自然脱落时为初始观测时期。以同一批植株50% 以上

进入落叶期为该群体落叶期。

22

LY/T 2190—2025

附录C

(规范性)

技术问卷

技术问卷见表C. 1。

表C. 1 技术问卷

申请编号

申请日期

表C.1(申请者不必填写)

1 申请品种名称(请注明中文名和学名)及编号

品种暂定名称:

育种者编号:

2 品种隶属的种[ ]亚种[ ] 变种[ ]或杂交亲本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3 申请者信息

申请者: 共同申请者:

地址: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8月9日 10:50: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1038.html
图书

T/XJSF 003-2025 盐渍化棉田干播湿出技术规程

T/XJSF 003-2025 盐渍化棉田干播湿出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
图书

T/XJSF 005-2025 骆驼刺更新复壮技术规程

T/XJSF 005-2025 骆驼刺更新复壮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图书

T/XMSSAL 0130-2024 供厦食品 灵芝

T/XMSSAL 0130-2024 供厦食品 灵芝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