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203-2025 林用隔离试种苗圃建圃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林用隔离试种苗圃建圃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solated trial nurseries for forestry
LY/T 2203—2025
代替LY/T 2203—2013
Ⅰ
目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选址与规模…………………………………………………………………………………………………1
5 基础设施……………………………………………………………………………………………………2
6 隔离型式……………………………………………………………………………………………………2
7 苗圃管理……………………………………………………………………………………………………3
8 疫情监测与处置……………………………………………………………………………………………3
9 档案管理……………………………………………………………………………………………………4
附录A(资料性) 林用隔离试种苗圃仪器设备推荐清单……………………………………………………5
附录B(资料性) 引进植物日常检查记录表…………………………………………………………………6
附录C(规范性) 引进植物入境后疫情报告表………………………………………………………………7
参考文献…………………………………………………………………………………………………………8
LY/T 2203—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LY/T 2203—2013《林用隔离试种苗圃建设技术规程》,与LY/T 2203—2013,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见第1 章,2013 年版的第1 章);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的植物繁殖材料、负压温室、网室(见2013 年版的2. 2、2. 5、2. 6);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中的林用植物隔离试种苗圃、试种(见3. 1、3. 2、3. 4,见2013 年版的2. 1、2. 3);
——删除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的类别”“林用隔离试种苗圃主要功能”(见2013 年版的3. 1、3. 2);
——更改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规模及选址条件”(见4. 1、4. 2,见2013 年版的3. 3);
——更改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基础设施建设”(见第5 章,见2013 年版的第4 章);
——更改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布局”(见第5 章,见2013 年版的5. 1);
——删除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的隔离方法”(见2013 年版的5. 2);
——更改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仪器设备”(见5. 6、5. 7,见2013 年版的第6 章);
——更改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的技术支持”(见第7 章~第9 章,见2013 年版的第7 章);
——增加了“隔离型式”的内容(见第6 章);
——增加了“苗圃管理”的内容(见第7 章);
——增加了“疫情监测与处置”的内容(见第8 章);
——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内容(见第9 章);
——更改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建设内容(见第5 章,见2013 年版的附录A);
——删除了负压温室建设布局图(见2013 年版的附录B);
——更改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仪器设备推荐清单(见附录A,见2013 年版的附录C);
——增加了引进植物日常检查记录表(见附录B);
——增加了引进植物入境后疫情报告表(见附录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71/SC 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浙江省森林病
虫害防治总站、广东省林业局防治检疫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上海种业(集团)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岳峰、李娟、张宇鹏、林莹、王小月、陈蔚诗、梁玮莎、徐艳、章彦君、唐信华、
陈理哲、李玉秀。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LY/T 2203—2013,2013 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
LY/T 2203—2025
1
LY/T 2203—2025
林用隔离试种苗圃建圃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用隔离试种苗圃的选址与规模、基础设施、隔离型式、苗圃管理、疫情监测与处置和
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林用隔离试种苗圃(简称隔离圃)的建圃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林用隔离试种苗圃establishment of isolated trial nurseries for forestry
由申请人建设,具备隔离设备和专用设施,经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具备国(境)外林草种
子、苗木引种隔离试种(条件)的场所。
注:苗圃类型划分为温室隔离型(温室、大棚)、无菌培养隔离型(组培)、露地隔离型。
3. 2
隔离试种isolated planting
国(境)外林草种子、苗木入境后,在指定地点和规定期限内进行种植,监测危险性有害生物及潜在外
来入侵物种的发生,预防其定殖、扩散和危害的一种检疫措施。
3. 3
隔离设施isolation facility
将隔离圃与周围环境分开,用于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传出的人工设施和设备。
注:如围墙、温室等。
4 选址与规模
4. 1 选址
4. 1. 1 隔离圃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天然屏障的区域,周围环境有利于防止有害生物逃逸的要求。
4. 1. 2 隔离圃现状地类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苗圃地使用期限不少于5 年。
4. 2 规模
规模应与隔离圃计划引种量相匹配,且满足林草种子、苗木引种隔离试种的面积。
2
LY/T 2203—2025
5 基础设施
5. 1 外围
5. 1. 1 在隔离圃外围应设置有围墙或围栏及防疫沟等物理隔离的设施。
5. 1. 2 防疫沟的宽度≥0. 5 m,深度≥0. 5 m;防疫沟沟底、两侧应与土壤进行物理隔离,防止沟渠内的
水渗入。
5. 2 道路
根据隔离圃的地形应设置车辆和人员的出入口通道,配备消毒设施。
5. 3 分区隔离
5. 3. 1 隔离圃内可根据引种类型、引种批次,设置多个隔离区(间)。
5. 3. 2 各隔离区(间)均应保持独立隔离功能。
5. 4 实验室
实验室应配备解剖镜、显微镜、养虫笼等必要的设备。设备清单见附录A。
5. 5 仪器设备
5. 5. 1 隔离圃应配备有必要的监测、防治和废弃物收集等设备。设备清单见附录A。
5. 5. 2 应在隔离圃主出入口、隔离区(间)出入口和隔离区(间)内部等关键位置架设监控设备。监控设
备数量应根据实际隔离圃面积及规划布局确定,且监控设备的内存应支持6 个月以上视频回放。
6 隔离型式
6. 1 露地隔离型
6. 1.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木本实生苗等引种类型的隔离试种。周围1 km 范围内不应有隔离圃计划引种的同属植物种植。
6. 1. 2 防虫网
隔离圃应根据木本实生苗的冠幅、高度等,对单株或片区种植木本实生苗的四周采用防虫网覆盖,防
虫网应≥40 目。
6. 1. 3 缓冲区
在隔离圃出入口应设置缓冲区。在缓冲区内部应配备有消毒、防护和清洗设施。
6. 2 温室隔离型
6. 2.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林草种子、苗木的无性繁殖苗、种球、宿根、草茎、接穗、插条等应在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条件
3
LY/T 2203—2025
下进行的隔离试种。周围0. 5 km 范围内不应有隔离圃计划引种的同属植物种植。
6. 2. 2 防虫网
应在温室、大棚的侧窗、天窗、排风扇等进出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防虫网应≥60 目。
6. 2. 3 种植床
种植床应离地或与地面有物理硬质隔断。
6. 2. 4 缓冲区
6. 2. 4. 1 缓冲区应有双层防虫门,进出口错开。
6. 2. 4. 2 缓冲区内应有更衣、消毒、清洗等设施,参见附录A。
6. 2. 5 排灌系统
6. 2. 5. 1 隔离圃应有独立排灌系统,经灌溉后的水应经消毒后排出。
6. 2. 5. 2 若有蓄水池的,其容量应大于所采用喷灌方式的灌溉面积用水量。
6. 3 无菌培养隔离型
6. 3.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组织培养营养繁殖苗的隔离试种。
6. 3. 2 缓冲区
缓冲区应有更衣、风淋和消毒等条件。
7 苗圃管理
7. 1 人员配备
应至少配备一名植保或森保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隔离种植、病虫观察、监测记录等工作。
7. 2 管理要求
7. 2. 1 隔离圃应制定人员出入、隔离试种管理、药剂药械使用等工作制度,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7. 2. 2 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圃内,工作人员应经缓冲区进出隔离圃。
7. 2. 3 定期巡视隔离圃隔离设施,发现破损等情况时,及时维护。
7. 2. 4 隔离圃应配合植物检疫机构对其引进的植物进行检疫监管。
8 疫情监测与处置
8. 1 疫情监测
应专人负责,定期记录隔离试种植物生长情况、有害生物发生和防治情况。引进植物日常检查记录
表见附录B。
4
LY/T 2203—2025
8. 2 疫情处置
引进植物在隔离试种期间发现疫情时,应及时报告审批机构和当地植物检疫机构,并在植物检疫机
构的监督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封锁、控制和扑灭等。引进植物入境后疫情报告表按附录C。
9 档案管理
隔离圃应做好引进植物的隔离试种情况、视频监控记录、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等档案记录和管理。
档案保存5 年以上备查。
5
LY/T 2203—2025
附录A
(资料性)
林用隔离试种苗圃仪器设备推荐清单
林用隔离试种苗圃仪器设备推荐清单见表A. 1。
表A. 1 林用隔离试种苗圃仪器设备推荐清单
缓冲区
实验室
监测设备
防治设备
设备清单
脚垫、鞋套、头套、防护衣、清洁工具、消毒液
生物显微镜、解剖镜、养虫笼、光照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干热灭菌器
虫情测报灯、杀虫灯、诱虫色板
烟雾机、背负式喷雾机、打孔注药机
6
LY/T 2203—2025
附录B
(资料性)
引进植物日常检查记录表
引进植物日常检查记录表见表B. 1。
表B. 1 引进植物日常检查记录表
引种单位:
品种名称:
输出国(地区):
审批数量:
隔离圃区域:
种植场所:
□温室隔离型□无菌培养隔离型□露地隔离型
检查日期
注1:审批数量和入境数量采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并填写千克、株、粒、个等中文单位。
注2:引进类型:实生苗、营养繁殖苗、林木种子、草本花卉种子、插条、接穗、砧木、嫁接苗、种球、草茎、草种、组培
苗等。
注3: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有害生物名称、染疫数量、发生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生长情况
联系人:
种植日期:
有害生物
发生情况
有害生物防治情况
审批单号:
引进类型:
入境数量:
联系电话:
隔离试种数量:
疑似疫情
(症状描述)
记录人
7
LY/T 2203—2025
附录C
(规范性)
引进植物入境后疫情报告表
引进植物入境后疫情报告表见表C. 1。
表C. 1 引进植物入境后疫情报告表
引种单位
品种名称:
输出国(地区):
种植区域:
应检有害生物名单(中文名和学名):
疫情监测结果:
1. 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及为害情况:
2. 发现疑似危险性有害生物及为害情况:
已采取的处置措施:
拟采取的后续措施:
报告单位: (盖章)
报告时间:
注:本报告一式两份,第一联交检疫审批单位;第二联由引种单位留存。
联系人:
审批单号:
入境数量:
种植数量:
联系电话:
审批数量:
种植日期:
8
LY/T 2203—2025
参考文献
[1] GB/T 23415 隔离检疫圃分级
[2] GB/T 36814 进境植物隔离检疫圃的设计和操作
[3] LT/T 1185 苗圃建设规范
[4] NY/T 3266 境外引进农业植物种苗隔离检疫场所管理规范
[5] SN/T 1619 植物隔离检疫圃分级标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