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864号-18-2024 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检测 抗虫植物对非靶标生物影响 绿盲蝽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国家标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检测抗虫植物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绿盲蝽》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
- 适用对象:抗虫转基因棉花、小麦、大豆、玉米等植物对非靶标生物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的影响检测。
- 检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试验,观察绿盲蝽的存活率、若虫发育历期及羽化率,评估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农业农村部两项公告:
- 第111号-15-2018:外源杀虫蛋白对龟纹瓢虫幼虫影响的检测方法。
- 第423号-12-2021:抗虫植物对斑叶螨影响的检测方法。
3. 术语与定义
- 抗虫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抗虫基因的植物(引用自第423号公告)。
- 死亡率:死亡个体占总受试个体的百分比。
- 若虫发育历期:1日龄若虫至羽化所需天数(参考第111号公告)。
- 羽化率:成功羽化为成虫的若虫比例(参考第111号公告)。
4. 检测原理
- 试验设计:将绿盲蝽1日龄若虫分别饲养于转基因植物(处理组)、非转基因植物(阴性对照)及喷施杀虫剂的非转基因植物(阳性对照)的组织器官上。
- 观察指标:
- 存活率(死亡率)。
- 若虫发育至成虫的时间(发育历期)。
- 羽化成功率(羽化率)。
5. 试验材料
- 植物材料:
- 转基因植物及其非转基因对照,需未受病虫害侵染。
- 采集部位:棉花、小麦、大豆取顶部嫩叶(2-4片叶期);玉米取灌浆期籽粒。
- 试验昆虫:
- 绿盲蝽需实验室连续饲养≥2代,遗传背景一致,且未接触农药或转基因材料。
- 使用1日龄若虫进行试验。
6. 仪器设备
- 人工气候箱/室:需满足以下条件:
- 温度:24℃–27℃。
- 湿度:60%–80%。
- 光周期: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L:D)。
7. 试验步骤
- 试验设计:
- 处理组:转基因植物,不喷药。
- 阴性对照:非转基因植物,不喷药。
- 阳性对照:非转基因植物,喷施推荐剂量杀虫剂(中剂量)。
- 具体操作:
- 种植与采样:种植植物至健康状态,采集嫩叶或玉米籽粒。
- 阳性对照处理:玉米需去除苞叶后喷药,其他植物直接喷施叶片。
- 饲养设置:每容器置入蜂蜜水棉球、植物材料及1头若虫,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30头。
- 观察记录:每日记录存活数、羽化数,直至阴性对照组羽化率达85%或试验结束。
8. 结果分析与表述
- 对照组有效性验证:
- 阴性对照组死亡率<30%。
- 阳性对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且≥80%。
- 数据处理:
- 计算死亡率、若虫发育历期(天)、羽化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 采用成对比较(如t检验)分析差异显著性。
- 结果表述:
- 明确转基因植物对绿盲蝽的影响程度(如“死亡率增加XX%,差异显著”)。
9. 试验终止条件
- 阴性对照组全部羽化后24小时,或羽化率≥85%且剩余若虫未达5龄时终止。
10. 关键注意事项
- 试验环境:温湿度、光照需严格可控。
- 昆虫来源:确保绿盲蝽未接触农药或转基因材料。
- 玉米特殊处理:需在灌浆期处理雌穗,喷药后取籽粒。
11. 标准意义
- 为评估抗虫转基因植物对非靶标生物(绿盲蝽)的潜在生态风险提供科学方法,确保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前的环境安全性。
注: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提出,归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委会,起草单位包括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