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864号-19-2024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环境安全检测 抗虫玉米 抗虫性室内生物测定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国家标准《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环境安全检测 抗虫玉米抗虫性室内生物测定》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转基因抗虫玉米在室内环境下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四种靶标害虫的抗性检测方法,适用于自交系及衍生品种的抗虫性评估。
2. 核心原理
- 检测方法:将初孵幼虫(卵孵化24小时内)人工转接至转基因抗虫玉米组织(花丝、籽粒、心叶等)与非转基因对照材料上饲养,观察存活情况。
- 抗性评估:通过校正死亡率(以感虫对照的自然死亡率校准)判定抗性水平,结合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
3. 关键术语
- 转基因抗虫玉米:通过基因工程导入外源抗虫基因的玉米品种。
- 靶标害虫:棉铃虫、亚洲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
- 校正死亡率:公式为 y=1−x0xt−x0×100,其中 xt 为受试材料死亡率,x0 为感虫对照死亡率。
4. 试验设计要求
- 材料要求:
- 种子符合《GB 4404.1-2008》二级以上标准。
- 靶标害虫需实验室饲养≥2代,遗传背景一致,未接触农药或抗虫材料。
- 区组设计:
- 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30㎡(5m×6m),行距60cm,株距25cm。
- 全生育期不施用杀虫剂,按农业部953号公告10.1-2007执行。
5. 试验步骤(按害虫分类)
棉铃虫
- 取样:吐丝期(花丝)、灌浆期(籽粒),每株取20株材料,每皿1头幼虫,共5皿/株。
- 饲养:26-28℃、湿度70-80%、光照16:8小时,6天后调查存活率。
亚洲玉米螟
- 取样:心叶期(V6-V8)、吐丝期(花丝)、灌浆期(籽粒),每株1皿,每皿5头幼虫。
- 饲养条件同上,6天后调查。
黏虫
- 取样:V4-V6期心叶,每皿5头幼虫。
- 饲养与调查同棉铃虫。
草地贪夜蛾
- 取样:V5-V8期心叶、花丝、籽粒,每皿1头幼虫,共5皿/株。
- 饲养条件同上,6天后调查。
6. 数据分析与抗性判定
- 死亡率计算:x=NN−n×100,N为总虫数,n为存活数。
- 有效性验证:感虫对照死亡率<20%时试验有效,否则需重做。
- 抗性级别标准:
抗性级别 亚洲玉米螟(校正死亡率%) 其他三种害虫(校正死亡率%) 高抗 ≥95 ≥90 抗 95>y≥60 90>y≥60 中抗 60>y≥40 60>y≥40 感 <40 <40 - 结果表述:需说明差异显著性(显著/极显著/不显著)及抗性级别。
7. 关键控制点
-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需严格一致。
- 饲料更换:根据组织新鲜程度及时更换,避免腐烂影响结果。
- 靶标虫源:确保未接触抗虫材料或农药,保证遗传背景均一性。
8. 文件引用与归口
- 引用标准:GB 4404.1-2008(种子质量)、农业部953号公告10.1-2007(田间试验设计)。
- 归口单位: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总结:该标准系统规范了转基因抗虫玉米室内抗虫性检测的全流程,覆盖试验设计、材料选择、操作步骤、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重点通过靶标害虫的校正死亡率评估抗性等级,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可比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