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195.10-2025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生物试材培养 第10部分:七星瓢虫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农业行业标准 NY/T 4195.10-2025 总结
一、范围与适用性
- 规定了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引入、验收、培养繁殖技术及记录要求。
- 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七星瓢虫的培养与繁殖,其他瓢虫可参照执行。
二、核心术语
- 载体植物:蚕豆苗,用于提供七星瓢虫及其猎物(蚜虫)的栖息环境。
- 孵化:幼虫破壳过程,3天累计孵化率≥80%。
- 羽化:蛹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三、技术要点
(一)载体植物与猎物管理
- 蚕豆苗培育
- 选种:发芽率≥90%,禁用抗蚜品种;消毒采用石灰水(3%)、次氯酸钠(5%)或双氧水(3%)。
- 催芽与种植:20~30℃浸种24~36小时,避光催芽后播种于无污染土壤,18~27℃、湿度50%~90%、光照≥1000lx下培养至“三叶一心”接种蚜虫。
- 猎物(蚜虫)繁殖
- 选择豌豆修尾蚜、豆蚜等,避免寄生或感染个体;接种量约20头/株,18~27℃、光照16:8(光暗比)下繁殖1周后供七星瓢虫取食。
(二)七星瓢虫引入与验收
- 引种要求
- 来源:专业机构或经鉴定的野外种群(需实验室自繁3代以上)。
- 运输:避光避雨,防震动及有毒物质,避免极端温度(<0℃或>30℃)。
- 保存:卵块冷藏(2~8℃)≤1周。
- 验收标准
- 成虫死亡率≤10%,3天孵化率≥80%,羽化率达标。
(三)培养与繁殖管理
- 幼虫培养
- 条件:25±2℃,湿度60%~90%,光照16:8,密度低;每日饲喂充足蚜虫,4龄后停食。
- 蛹期管理:固定于容器壁或植株,保持环境稳定。
- 成虫繁殖
- 雌雄配比1~2:1,提供蚜虫与蚕豆苗,25±2℃、湿度60%~90%下繁殖;每日收集卵块1~2次。
(四)质量控制与记录
- 记录要求
- 涵盖蚕豆种子验收、幼苗培养、七星瓢虫引入、验收、培养繁殖全过程。
- 关键参数:温度、湿度、光照、虫态变化、操作记录等(附录B提供表格模板)。
- 形态特征(附录A)
- 卵(淡黄→黑褐)、幼虫(4龄期体长2~11mm,特征性刺疣)、蛹(黄底黑斑)、成虫(体长5.2~7.2mm,雌雄腹节差异)。
四、规范性引用
- 试验需符合NY/T 3088(急性毒性试验)和NY/T 3275.1(慢性毒性试验)标准。
五、实施主体与责任
- 提出单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江苏省农科院等。
- 强调专利免责声明,要求实验室保存完整记录以确保追溯性。
六、附录内容
- 附录A:七星瓢虫各虫态形态特征图解。
- 附录B:标准化记录表示例(蚕豆验收、培养记录、瓢虫引入与繁殖记录等)。
总结
本标准系统规范了七星瓢虫实验室培养的全流程,涵盖载体植物培育、猎物管理、虫种引入验收、培养繁殖技术及质量控制要求,确保试验生物材料的标准化,为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可靠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