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195.9-2025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生物试材培养 第9部分:赤眼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农业行业标准 NY/T 4195.9-2025 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的实验室培养,其他种类可参照执行。
- 规定了引入、验收、培养、繁殖及记录要求,确保生物试材符合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GB/T 31270.17: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 NY/T 3275.2:赤眼蜂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3. 术语与定义
- 羽化:赤眼蜂从蛹发育为成虫的过程(在寄主卵内完成)。
- 寄生:雌蜂将卵产入寄主卵内,幼虫以寄主卵液为营养完成发育。
- 品种区分:通过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如阳基背突形态)及体色差异鉴别三种赤眼蜂(附录A详述)。
4. 引入与验收
- 来源:需从专业机构或供应商获取,附品种证明及寄生日期等信息。
- 运输要求:避光避震,控温(0~30℃),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 验收标准:检查卵卡完整性、卵粒饱满度及是否提前羽化。
5. 培养要求
- 环境条件:温度(25±2)℃,湿度50%~80%,避光培养。
- 扩繁要求:引入后需扩繁2代,确保遗传稳定性。
- 保存:寄生卵卡可于4~8℃保存2周。
6. 繁殖技术
6.1 寄主卵获取
- 寄主选择:优先使用米蛾卵。
- 米蛾培养:
- 饲料配方:玉米面:豆粉:麦麸=7:2:1,灭菌后调至15%含水量。
- 培养条件:温度(25±5)℃,湿度50%~80%,光暗比16h:8h。
- 成虫收集:羽化后转移至178μm网纱盒中产卵。
6.2 卵卡制作
- 米蛾卵粘于纸片制成卵卡(如15mm×40mm),紫外灯灭活杀胚20~30分钟。
6.3 寄生操作
- 接蜂比例:蜂:卵=1:20,避光培养(25±2℃),寄生时间24~48小时。
- 质量控制:寄生后清除种蜂,抽取10%卵卡检查寄生率(≥80%)和羽化率(≥80%)。
7. 记录与资料管理
- 必记录项:
- 引入与验收信息(来源、运输条件、验收状态)。
- 培养参数(温湿度、光照)。
- 寄生率/羽化率检测数据。
- 寄主培养过程(饲料批次、健康状况)。
- 卵卡制作及保存记录。
- 记录表格:附录B提供标准化表格模板(如引入验收表、培养日志等)。
8. 附录关键信息
- 附录A:
- 生物学背景:赤眼蜂为鳞翅目害虫天敌,发育全程在寄主卵内完成(卵→幼虫→预蛹→蛹→成虫)。
- 形态特征:体长0.5~1.4mm,复眼赤红色,翅脉呈“S”形,雄性外生殖器为品种鉴别关键(如玉米螟赤眼蜂阳基背突呈三角形)。
- 附录B:记录表示例,涵盖引入验收、培养参数、寄主卵制备等全流程。
9. 质量控制关键点
- 寄生率/羽化率检测:每批次抽检≥1000粒卵,确保达标(≥80%)。
- 环境稳定性:温湿度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极端波动。
- 寄主卵灭活:紫外处理确保米蛾胚胎死亡,防止干扰试验结果。
- 记录完整性:全流程可追溯,数据真实可查。
10. 应用场景
- 用于农药登记前对赤眼蜂的急性(GB/T 31270.17)和慢性(NY/T 3275.2)毒性试验,评估农药对天敌昆虫的环境风险。
总结:该标准系统规范了赤眼蜂实验室培养的全流程,从引种、繁殖到质量控制,确保试验用蜂的遗传纯度和生理状态一致性,为农药环境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生物试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