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479-2025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4阅读模式

DB14/T 3479-2025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3479—2025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2025 - 07 - 10发布

2025 - 10 - 10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 ................................ ........... 1

5 前引部分 前引部分 前引部分 ................................ ................................ ........... 1

6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 ................................ ................................ ........... 2

7 报告格式 报告格式 报告格式 ................................ ................................ ........... 6

附录 A(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封面及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封面及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封面及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封面及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封面及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 ............... 7

附录 B(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编制大纲及排格式 编制大纲及排格式 编制大纲及排格式 编制大纲及排格式 ................................ ................... 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 11

DB 14/T 3479—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西省气象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2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山西省气象影视中心、山西省专业气象台)、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丽平、宫燕、黄磊、张茜茹、丁敏、杨欣欣、郝靖、朱金花、李清华、张宇杰、张晓东、白豆豆、赵海明。

DB 14/T 3479—2025

1

风电场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风电场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风电场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风电场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风电场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报告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51.1 风力发电机组 设计要求

GB/T 18710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 31724 风能资源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31724 和 GB/T 187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能资源

指在特定的风电场区域内,可供风力发电机组捕获并转化为电能的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资源。

3.2 参证气象站

在测风塔周边区域内选择的合适的国家气象站,这些气象站具有30年以上的历史观测资料,可以用来对测风塔的短期观测数据进行校正和补充。

4 基本要求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应按照GB/T 18710规范执行。 4.1

评估报告应内容全面,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清晰。 4.2

评估报告应文字简洁、准确,采用图表形式汇总、分析各种资料和数据,给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4.3

评估方法科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4.4

5 前引部分

封面 5.1

封面内容应包括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

DB 14/T 3479—2025

2

编制单位资质 5.2

应使用编制单位资质证书的彩色复印件。

编制人员名单 5.3

应依次列出编制人员名单,顺序为:审定、审核、校核、编写人员。

目录 5.4

目录按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内容顺序编排,包括:正文部分、附录。正文部分的目录应包括章、节编号和完整的标题。根据报告的框架结构,给出至二级或三级标题的目录。

6 正文部分

项目概况 6.1

项目概况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风电场地理位置;

b) 风电场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c) 场址地形地貌特征;

d) 风电场开发面积、装机容量,风力发电电压等级、主线路布设方式和路径、变电站布设位置等;

e) 测风塔安装及测风资料收集情况。

编制依据 6.2

应列出编制报告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文件。

参证气象站 6.3

参证气象站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参证气象站选取条件;

b) 风电场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c) 周边拟选参证气象站与测风塔10m高度同期风速风向资料的相关分析;

d) 参证气象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分析,并以表格形式列出参证气象站测风沿革。

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 6.4

6.4.1 风电场所在地区风况特征

风电场所在地区风况特征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以直方图形式给出参证气象站历年平均风速年际变化;

b) 以直方图形式给出参证气象站累年和测风年逐月平均风速年内变化,并对风速年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分析;

c) 给出参证气象站累年和测风年风向频率玫瑰图,并根据风向分布进行简要分析;

d) 以表格形式列出参证气象站相关气象要素累年统计情况,包括累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平均气压、降水量、大风日数等气候统计值。

6.4.2 风电场区域微地形的影响情况

DB 14/T 3479—2025

3

对风电场区域微地形情况进行简要说明,并分析其对风电场开发可能存在的影响。

6.4.3 风能资源分布

对风电场区域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分布简要分析,可进行风电场区域的风资源模拟,并以图片形式给出风资源模拟分布结果。拟开发风电场周边有已建成风电场的,可收集其运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论证。

6.4.4 测风塔概况

6.4.4.1 测风塔设置

应概述测风塔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观测层次及各层观测要素,并在地形图上标注风电场和测风塔位置。

6.4.4.2 观测仪器性能

应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观测仪器及技术性能。

6.4.4.3 观测管理和数据采集

简述测风塔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年检管理、数据采集情况及测风传感器的检定校核情况。

6.4.5 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

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对观测数据进行完整性检验,以表格形式给出观测数据的缺测数和缺测率;

b) 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包括范围检验、相关性检验和趋势检验,以表格形式给出检验结果;

c) 对不符合合理性检验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表格形式给出观测数据中的无效数据;

d) 以表格形式给出观测数据的有效数据完整率;

e) 对缺测和无效数据进行插补订正,并给出最终采用数据序列的有效数据完整率;

f) 当相同高度层设置有两个风速传感器时,应进行塔影修正。

6.4.6 测风塔实测序列风能参数分析

6.4.6.1 风垂直切边指数

风垂直切边指数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统计计算测风塔各高度层间风切变指数;

b) 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并给出测风塔处风廓线图;

c) 结合图表分布情况,描述测风塔处风切变指数特征,分析风电场区域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对轮毂高度选择的影响。

6.4.6.2 湍流强度

湍流强度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统计计算测风塔各高度层全风速段的平均流强度;

b) 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并给出各风速段湍流强度分布图;

c) 结合图表描述湍流强度的特征并根据GB/T 18451.1给出的风力发电机分类标准确定风力发电机组湍流强度安全等级。

DB 14/T 3479—2025

4

6.4.6.3 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统计计算测风塔处的空气密度并推算至轮毂高度,以逐月和年平均空气密度;

b) 逐月和年平均空气密度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并给出对应折线图。

6.4.6.4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

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实测序列各高度层各月及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和平均风功率密度。

6.4.7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

6.4.7.1 风速年景分析

风速年景分析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根据参证气象站测风高度、测风仪器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参证气象站近30年平均风速序列进行一致性订正,并以直方图形式给出订正前后的风速变化图;

b) 计算气象站测风同期年平均风速相对多年平均风速的水平偏差百分率,分析参证站观测年度的风速年景。

6.4.7.2 测风塔数据代表年订正

测风塔数据代表年订正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按照GB/T 18710中的方法对测风年数据进行数据订正;

b) 以图形形式给出测风塔与参证站各风向扇区风速相关分析图;

c) 以表格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高度层与参证站在16个风向扇区的相关方程、相关系数等;

d) 根据各扇区相关性关系对测风塔数据进行长年代订正,并以表格形式给出订正前后年平均风速值。

6.4.8 风电场代表年风能资源分析

6.4.8.1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年内分布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年内分布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统计计算测风塔拟建轮毂高度逐月平均和年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

b) 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并给出对应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年变化折线图;

c) 结合图表分布情况,描述测风塔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内变化特征。

6.4.8.2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统计计算测风塔拟建轮毂高度全年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日变化;

b) 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并给出对应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全年日变化折线图;

c) 结合图表分布情况,描述测风塔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全年日变化特征。

6.4.8.3 风向和风能密度分布

风向和风能密度分布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统计计算测风塔各高度16 个风向扇区全年风向和风能方向频率分布;

DB 14/T 3479—2025

5

b) 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并给出对应风向和风能频率分布玫瑰图;

c) 结合图表分布情况,描述测风塔风向和风能方向分布特征。

6.4.8.4 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

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统计计算测风塔拟建轮毂高度各风速区间全年风速和风能频率以及有效风速频率;

b) 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并给出对应各风速区间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柱状图;

c) 结合图表分布情况,描述测风塔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特征。

6.4.8.5 威布尔分布参数

威布尔分布参数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给出测风塔拟建轮毂高度风速的威布尔分布图;

b) 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拟建轮毂高度层威布尔分布参数;

c) 结合图表分布情况,描述测风塔威布尔分布特征。

6.4.8.6 有效风速小时数

有效风速小时数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统计计算拟建轮毂高度年有效风速小时数分布,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

b) 结合图表分布情况,描述测风塔有效风速小时数分布特征。

6.4.8.7 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

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统计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数据和出现时间,并以表格形式给出统计结果;

b) 计算测风塔轮毂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推算值;

c) 将计算得到的50年一遇最大风速换算至标准空气密度状况下;

d) 以拟开发风电场内所有测风塔的推算结果最大值表征该拟开发风电场50年一遇最大风速;

e) 根据GB/T 18451.1 给出的风力发电机分类标准确定风力发电机组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安全等级。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气象灾害分析 6.5

收集风电场区域的气象灾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覆冰、低温冻害、雷电、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等。灾害性天气可对高空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破坏,在灾害性天气出现较多的地区和时段,需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损失。

评估结论及建议 6.6

评估结论及建议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

a) 对拟开发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客观评述,包括各测风塔的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有效风速小时数和拟开发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评述;

b) 对拟开发风电场风能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评述,包括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风向和风能方向分布规律、主导风向分布的评述;

c) 对拟开发风电场其他风况参数进行简要评述,包括空气密度、风切变、湍流强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等评述;

d) 根据资源等级、现有风电机组技术水平判断拟开发风电场是否具备工程开发价值;

DB 14/T 3479—2025

6

e) 根据拟开发风电场风况参数提出风电场风机选型和轮毅高度建议;

f) 对拟开发风电场所在区域高影响天气及气象灾害提出合理科学的防御对策;

g) 其他建议。

7 报告格式

报告的封面及编制人员名单格式见附录A, 编制大纲及编排格式见附录B。

DB 14/T 3479—2025

7

A

A 附录A (资料性) 封面及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封面格式见表A.1,编制人员名单格式见表A.2。

XXXXXXXXX风电场 风能 资源评估报告 资源评估报告 资源评估报告 资源评估报告 资源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xxxx

xx年xx月

表A.1 封面格式 封面格式

DB 14/T 3479—2025

8

审定人员 :xxxxxxxxx

审核人员 :xxxxxxxxx

校核 人员 :xxxxxxxxx

编写 人员 :xxxxxxxxx xxx

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

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

表A.2 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DB 14/T 3479—2025

9

B

B 附录B (资料性) 编制大纲及编排格式

B.1 编制大纲 编制大纲

B.1.1 前引部分 前引部分

B.1.1.1 封面

B.1.1.2 目录

B.1.2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

B.1.2.1 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B.1.2.1.1 风电场地理位置 风电场地理位置 风电场地理位置

B.1.2.1.2 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及主要象灾害 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及主要象灾害 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及主要象灾害 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及主要象灾害 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及主要象灾害 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及主要象灾害 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及主要象灾害

B.1.2.1.3 场址地形貌特征 场址地形貌特征 场址地形貌特征 场址地形貌特征

B.1.2.2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B.1.2.3 参证气象站 参证气象站

B.1.2.3.1 参证气象站选取条件 参证气象站选取条件 参证气象站选取条件 参证气象站选取条件

B.1.2.3.2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

B.1.2.3.3 拟选参证站风速和向数据分析 拟选参证站风速和向数据分析 拟选参证站风速和向数据分析 拟选参证站风速和向数据分析 拟选参证站风速和向数据分析 拟选参证站风速和向数据分析

B.1.2.3.4 参证气象站“三性”分析 参证气象站“三性”分析 参证气象站“三性”分析 参证气象站“三性”分析 参证气象站“三性”分析

B.1.2.4 风电场能资源特征 风电场能资源特征 风电场能资源特征 风电场能资源特征

B.1.2.4.1 风电场所在地区况特征 风电场所在地区况特征 风电场所在地区况特征 风电场所在地区况特征 风电场所在地区况特征

B.1.2.4.2 测风塔概况 测风塔概况

B.1.2.4.3 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 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 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 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 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 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

B.1.2.4.4 测风塔实序列能参数分析 测风塔实序列能参数分析 测风塔实序列能参数分析 测风塔实序列能参数分析 测风塔实序列能参数分析 测风塔实序列能参数分析

B.1.2.4.5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

B.1.2.4.6 风电场代表年能资源分析 风电场代表年能资源分析 风电场代表年能资源分析 风电场代表年能资源分析 风电场代表年能资源分析 风电场代表年能资源分析

B.1.2.4.7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 和极年一遇最大风速 和极年一遇最大风速 和极年一遇最大风速 和极年一遇最大风速 和极年一遇最大风速 和极年一遇最大风速

和极B.1.2.5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象灾害分析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象灾害分析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象灾害分析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象灾害分析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象灾害分析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象灾害分析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象灾害分析

B.1.2.6 评估建议和结论 评估建议和结论 评估建议和结论

DB 14/T 3479—2025

10

B.2 编排格式 编排格式

B.2.1 前引部分编排格式 前引部分编排格式 前引部分编排格式 前引部分编排格式

前引部分的编排格式按照下列要求。

——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封面中的报告名称宜用一号黑体,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宜用三号宋体加粗。

——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人员名单页中的“审定人员”、“审核人员”、“校核人员”、“编写人员等宜用三号宋体加粗,人员姓名宜用三号宋体。

——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目录层次宜设置为2至3层:“目录”两字宜用四号黑体并居中,“目”与“录两字中间空两个汉字的间隔。目录中的文字宜用小四号宋体,与页码之间用“.......,”连接并两端对齐,页码不加括号。

—— 目录页单独编排页码,宜用五号正体大写罗马数字。

B.2.2 正文部分编排格式 正文部分编排格式 正文部分编排格式 正文部分编排格式

正文部分的编排格式按照下列要求。

——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章、节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章的标题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编号,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节是章的细分,可分为第一级节(例如3.1、3.2)、第二级节(例如3.1.1、3.1.2)、第三级节(例如3.1.1.1、3.1.1.2)。

—— 章、节的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章的标题宜用三号黑体:第一级节的标题宜用四号黑体;其余标题及正文宜用四号宋体。正文行间距为单倍行距。

—— 正文每页应有页眉。页眉居中位置为报告名称,宜用五号宋体。正文页单独编排页码,宜用五号宋体阿拉伯数字。

—— 每个附表、附图均应有编号和名称。附图的编号形式为“图A-B”,附表的编号形式为“表A-B”其中A为所在章的编号,B为该章中图或表的顺序号。如第三章的第一个图或表,即表示为“图3-1”或“表3-1”。附图、附表的名称紧接在附图、附表的编号后空一个汉字,其中附图名位于图下方居中,附表名位于表上方居中。

DB 14/T 3479—2025

11

C

C 参考文献

[1] 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2] QX/T 277-2015气象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

[3] QX/T 308-2015分散式风力发电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导则

[4] QX/T 559-2020 风能资源观测系统 测风塔观测技术要求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发改能源 (2004) 865号[Z], 2004年5月14日

[6]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中国风能资源评估(2009)[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7] NB/T 31147-2018 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技术规范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8月11日 15:44: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1139.html
图书

DB14/T 3508-202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指南

DB14/T 3508-202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