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7243-2025 对虾玻璃苗弧菌病诊断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对虾玻璃苗弧菌病诊断方法总结(SC/T 7243-2025)
一、范围与适用性
- 适用范围:针对致玻璃苗弧菌(Vibrio spp. causing TPV)引起的对虾玻璃苗弧菌病(TPV),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检疫及监测。
- 适用对象:凡纳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易感品种的仔虾(P5~P7阶段)。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包括GB/T 1.1-2020、GB 4789.7(副溶血性弧菌检验)、SC/T 7103-2008(采样技术)等,需结合使用。
三、术语与定义
- TPV:由携带沙门氏菌质粒毒力基因(SpvB)和艰难梭菌杀虫毒素B基因(TcdB)的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疫病。
- 玻璃苗:仔虾因肝胰腺坏死导致体色通透、半透明的临床症状。
四、临床症状
- 典型症状:
- 空肠空胃,肝胰腺颜色变淡。
- 仔虾从头胸甲至腹节体色透明(见图B.1)。
- 发病急,3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
五、样品采集与处理
- 采样对象:优先选择濒死虾或具典型症状个体。
- 采样要求:
- 组织病理学检测:取肝胰腺和中肠组织,4%多聚甲醛(PFA)固定后转70%乙醇保存。
- qPCR检测:取肝胰腺、胃、中肠等组织,保存于-20℃或95%乙醇。
- 细菌分离:按GB 4789.7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培养。
六、组织病理学检测
- 流程: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3μm)→染色(HE法)→封片→观察。
- 病理特征:
- 早期:肝胰腺B细胞出现细菌定殖,中肠上皮部分脱落。
- 中期:细菌侵染F细胞和R细胞,肝胰腺上皮脱落,中肠细胞圆化。
- 后期:肝胰腺小管上皮大量脱落,血细胞浸润;中肠基底膜塌陷(图B.2~B.7)。
七、荧光定量PCR检测
- 检测靶基因:SpvB和TcdB基因(双通道检测)。
- 引物与探针:
- SpvB通道:FAM标记探针(FAM-TAMRA)。
- TcdB通道:VIC标记探针(VIC-BHQ1)。
- 判定标准:
- 阳性:Ct值≤35,且扩增曲线呈“S”形。
- 可疑:35<Ct<40需复检。
- 阴性:Ct≥40或无扩增。
八、综合判定
- 疑似病例(满足以下任一条):
- 临床症状符合TPV。
- 组织病理学显示典型病变。
- qPCR检测阳性。
- 确诊病例:临床症状/病理学异常 + qPCR阳性。
- 阴性病例:无临床症状、病理学阴性 + qPCR阴性。
九、病原与流行病学
- 病原特征:
- 弧菌属(如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携带187kbp毒力质粒,含SpvB和TcdB基因。
- 质粒可水平转移,对抗生素耐药性强。
- 传播:水平传播为主,标粗、淡化环节高发。
十、附录关键内容
- 试剂配方:固定液、染色液、乙醇梯度等详细配制方法(附录A)。
- 病理学图谱:感染各阶段肝胰腺和中肠的显微图像(图B.2~B.7)。
- 易感宿主:凡纳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等。
十一、实施信息
- 发布日期:2025年1月9日。
- 实施日期:2025年5月1日。
- 归口单位: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分技术委员会。
注:本标准为对虾育苗及养殖中TPV的诊断提供了标准化流程,结合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和分子检测技术,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