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7245-2025 细菌性肾病诊断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水产行业标准 SC/T 7245-2025《细菌性肾病诊断方法》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与适用性
- 适用范围:针对鲑肾杆菌(Renibacterium salmoninarum)引起的鲑科鱼类细菌性肾病(BKD),涵盖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检疫和监测。
- 适用对象:包括虹鳟、大麻哈鱼等鲑科鱼类,尤其关注养殖环境中的病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SC/T 7011.1:定义水生动物疾病术语。
- SC/T 7103:规定水生动物采样技术,用于无临床症状鱼的采样数量确定。
3. 术语与缩略语
- BKD:细菌性肾病(Bacterial Kidney Disease),由鲑肾杆菌感染导致。
- 关键缩略语:如PCR、DNA、CTAB等实验相关术语。
4. 诊断方法概述
诊断分为三部分:
- 临床症状观察: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解剖可见肾脏、肝脏或脾脏的白色肉芽肿(直径2-4mm)。
- 组织印片检查: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形态一致,常成对或短链)。
- 套式PCR检测:分两轮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第一轮383bp,第二轮320bp),结合测序验证。
5. 样品采集与处理
- 采样对象:鲑科鱼类,按体长分三类采集:
- ≥6cm:取肾脏、肝、脾脏。
- 4-6cm:取所有内脏。
- ≤4cm:整鱼(去卵黄囊)。
- 保存与运输:鲜活样品需立即检测;冰鲜或冷冻样品需低温运输。
6. 组织印片检查步骤
- 制片:取病变组织断面轻印于载玻片。
- 染色:革兰氏染色(结晶紫-碘液-乙醇脱色-番红复染)。
- 镜检:油镜下观察,若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判为疑似BKD。
7. 套式PCR检测流程
- DNA提取:
- 使用CTAB法裂解组织,乙醇沉淀DNA。
- 需设置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
- PCR扩增:
- 第一轮:引物F1/R1扩增383bp片段。
- 第二轮:若第一轮无产物,用F2/R2扩增320bp片段(模板需稀释)。
- 电泳分析:1-2%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目标条带。
- 测序验证:阳性产物需测序,与参考序列一致性>98%确认。
8. 结果判定标准
- 疑似病例: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 典型临床症状;
- 组织印片阳性;
- PCR阳性(任一阶段)。
- 确诊病例:PCR阳性且符合临床症状或组织印片阳性。
- 阴性判定:无临床症状且PCR阴性。
9. 试剂与仪器
- 关键试剂:CTAB溶液、革兰氏染色液、PCR引物(F1/R1、F2/R2)。
- 仪器设备:PCR仪、电泳系统、高速离心机、显微镜等。
10. 附录内容
- 试剂配制:详细步骤如CTAB溶液、电泳缓冲液等。
- 疾病背景:BKD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低温易发、垂直传播)、地理分布(全球性,我国2015年首次报道)。
- PCR扩增序列:提供靶基因片段及引物位置信息。
11. 质量控制
- 对照设置:实验需包含阳性、阴性及空白对照,确保检测有效性。
- 重复性与灵敏度:套式PCR设计提高检测灵敏度,减少假阴性。
总结:该标准系统规范了BKD的诊断流程,结合临床症状、病原镜检和分子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适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和检疫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