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7246-2025 蛙脑膜炎诊断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水产行业标准SC/T 7246-2025《蛙脑膜炎诊断方法》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引起的牛蛙、黑斑蛙、棘胸蛙等蛙类脑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检疫和监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GB/T 6682(实验室用水标准)、SC/T 7011.1/7011.2(水生动物疾病术语与命名)、SC/T 7202.3-2007(组织病理学诊断法)等。
三、术语定义
- 蛙脑膜炎:由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平衡失调、歪头、眼膜发白、眼球晶状体不透明等(附图C.1示例)。
四、试剂与材料
- 化学试剂:乙醚、氯仿、石蜡、琼脂糖、SYBR Green qPCR预混液等。
- 缓冲液与配制(附录A):
- 抽提缓冲液(含Tris-HCl、EDTA、SDS等)
- 10 mol/L乙酸铵、TE缓冲液、电泳缓冲液等。
- 引物序列:
- 套式PCR:第一轮引物EMi-576F1/R1(扩增576 bp片段),第二轮EMi-308F2/R2(扩增308 bp片段)。
- qPCR引物:EMi-q137F/R(扩增137 bp片段)。
- 对照设置:阳性对照(米尔伊丽莎白菌DNA)、阴性对照(健康蛙组织)、空白对照(水)。
五、仪器设备
包括切片机、PCR仪、荧光定量PCR仪、高速离心机、电泳仪、显微镜等实验室设备。
六、临床症状
病蛙表现为:
- 反应迟钝、离群独游
- 典型症状:头部歪斜、身体失衡打转、眼膜发白、眼球晶状体浑浊(图C.1)。
七、样品采集与处理
- 对象:优先选择有症状的蝌蚪或蛙,无症状样本需采集≥150尾/只,有症状≥30尾/只。
- 组织选择:取脑、眼膜、心脏组织,无菌操作。
- 保存运输:冷藏运送,避免DNA降解。
八、检测方法
1. 组织病理学检测
- 步骤:麻醉活蛙→取脑/眼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观察。
- 阳性判定:脑膜炎(脑膜炎症,图C.2)或眼内炎/角膜上皮增生(图C.3)。
2. 套式PCR检测
- DNA提取:酚-氯仿法或商品化试剂盒。
- 扩增程序:
- 第一轮PCR(30循环):95℃ 5min→94℃ 30s→66℃ 30s→72℃ 40s。
- 第二轮PCR(30循环):95℃ 5min→94℃ 30s→66℃ 30s→72℃ 30s。
- 结果判定:
- 第一轮产物576 bp,第二轮308 bp。
- 测序比对(与GenBank CP040516一致性≥96%)确认阳性。
3. 染料法qPCR检测
- 反应体系:SYBR Green预混液,引物终浓度0.2 μmol/L。
- 扩增程序:95℃ 10min→40循环(95℃ 10s→62℃ 30s)。
- 判定标准:
- Ct≤35且熔解曲线单峰(81.0±0.8℃)为阳性;
- 35<Ct<40需复测确认。
九、综合判定
- 疑似病例: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 典型临床症状;
- 组织病理阳性;
- PCR或qPCR阳性。
- 确诊病例:PCR/qPCR阳性且符合临床症状或组织病理阳性。
- 阴性病例:无典型症状、组织病理阴性且PCR/qPCR阴性。
十、附录
- 附录A:试剂配方(抽提缓冲液、蛋白酶K、电泳缓冲液等)。
- 附录B:引物靶基因位置(GenBank CP040516)。
- 附录C:临床症状与病理特征图示(图C.1-C.3)。
关键质量控制
- 对照设置:每批次实验需包含阳性、阴性及空白对照。
- 重复检测:qPCR临界值样本需复测确认。
- 测序验证:PCR阳性样本需测序比对确保特异性。
该标准为蛙脑膜炎的诊断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流程,涵盖从临床症状观察到分子检测的综合方法,适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与检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