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PS 0014-2024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原则与实施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A 00
团体标准
T/CCPS 0014—2024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原则与实施指南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liance ManagementSystems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2024-11-12 发布2024-11-12 实施
中华文化促进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原则............................................................................... 2
5 评价内容............................................................................... 3
6 评价指标............................................................................... 3
7 评价要素............................................................................... 5
8 评价模型............................................................................... 5
9 评价方法............................................................................... 6
10 评价程序.............................................................................. 6
附录A (资料性) 评价指标与分值表..................................................... 8
附录B (资料性) 评价要素与等级表.................................................... 10
T/CCPS 0014—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北京一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一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中油测井技术服
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
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常德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
公司、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贵州能投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大学
法学院、河南驭道合规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税企业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法猎(北京)科技有限公
司、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陶光辉、张汭、陈秀玲、罗甜甜、吴乙婕、姜慧、王孟尧、于大雨、曹一川、
赵晓彬、刘晖、李虎民、李标、曾猛、刘为民、刘克江、王勇、宋宁、刘琳、张玉春、宋琛、郭群、邓
侃、袁跃红、王桂凤、陈建都、毛强明、曾靳、詹圣华、方伟、雒宏伟、张毅、徐造明、刘涛、刘淑想、
任宏伟、武军、李洁、于兴华、邢建恒、姜玲、陈海清、周颖、王志雷、朱琴、郑春梅、刘恺、张瑾超、
于翔、李向辉、马英、孙宗虎、崔杨、陶庆辉、郑崴、张彤晖、孙伟搏、邹雨庭、郑爱玲、李晓烜、王
绍华、谷康成
T/CCPS 0014—2024
III
引言
0.1 总则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合规管理有效性直接关系到
企业的稳健运营、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许多国有企业建立了以体系认证审核为主
的合规管理符合性评价机制,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基于合规管理战略和方针目标,有必要同时或
进一步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机制,以驱动合规管理全局性、系统性的改进与创新,引导全体员
工更加关注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推动国有企业从符合走向优秀和卓越,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
本文件提供有效合规管理的原则与指南,提出以GB/T 35770—2022《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标准为基本评价准则,以PDCA为评价要素,开展体系有效性(含成熟度)评价。
鼓励国有企业以此为框架,结合行业和自身特点,以及相关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一步优化和整合
评价内容,以提高合规管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鼓励国有企业将合规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有效性与成熟
度评价有机结合,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0.2 评价框架
本指南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最佳实践为基础,结合国有企业特色,提出了合规管理体
系有效性评价的原则与实施指南。通过引入评价指标、评价要素以及评价模型,旨在引导国有企业从通
用合规向深度合规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升级,推动企业合规管理水平走向卓越。
0.3 关键因素
本文件不仅提供了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框架,还详细阐述了评价指标、评价要素、
评价程序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国有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指
南,结合企业战略和管理体系要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实现合规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本文件附录A为评价指标与分值表,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条款分值等。
合规管理体系
评价原则
评价内容与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法评价程序
评价模型
合规管理体系评价结果
T/CCPS 0014—2024
IV
本文件附录B为评价要素与等级表,明确评价要求、评价等级、管理表现等。
总之,本文件为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国有企业不断提升合规管理
水平,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件不拟增加或改变对企业的法律法规要求。
T/CCPS 0014—2024
1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原则与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含成熟度)评价原则、内容、指标、要素、方法和程
序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关注合规管理有效性的各类国有企业,为企业提供了自我评价的依据,也可用于第二
方、第三方的评价,以及集团公司对其下属公司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包括其更新版)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GB/T 35770-2022 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19580-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Z 19579-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T/CAQ 10102-2022 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OE)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全资企业和国有资本控股企业以
及其他国有出资为最大份额且通过协议、章程、股东会(董事会或有关决策机构)决议或安排能够实现
其支配的企业。
3.2
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Effectiveness of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达到设定评价标准的水平或完善程度。
注:合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各领域合规,如安全生产合规、劳动用工合规、环境保护合规、投融资合规、招标采购合
规、数据与隐私保护合规、商业伙伴合规等。
3.3
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依据相关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
注1: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注2:本文件有效性评价包含管理体系达到或超过一般评价准则的评价——即成熟度评价。
3.4
T/CCPS 0014—2024
2
评价内容Contents used for evaluation
用于评价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对象。
3.5
评价指标Indicators used for evaluation
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可对比的评价内容(见3.4)。
3.6
评价要素Factors used for evaluation
用于评价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维度。
注:本文件以策划(P)、实施(D)、检查(C)和处置(A)四个要素作为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要素。
3.7
评价模型Models used for evaluation
一种系统化的框架,用于对合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量化的或定性的评价。它包含了评价指标
(见3.5)、评价要素(见3.6)以及评价方法等内容。
3.8
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等级Effectiveness Levels
对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水平的分级。
注1:本文件将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等级划分为五级,即反应级、初始级、规范级、优秀级和标杆级。
注2:反应级,表明对落实合规管理的条款要求有限;初始级,表明能够落实合规管理体系条款的基本要求,基本达
到符合性评价要求;规范级,表明能系统落实合规管理体系的条款要求,总体超出了合规管理体系认证的初次审核要求;
优秀级,表明能在系统有效落实合规管理体系条款要求基础上,持续改进明显,达到同行先进水平;标杆级,表明合规管
理体系实施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合规管理模式。
4 评价原则
本文件提出以下原则,作为评价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行为和结果应参考的基本方针。
4.1 党的领导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贯彻同样的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在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全过程,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
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
4.2 秉承战略
企业应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从符合性向有效性转变,促进合规管理体系不断成熟。评价工作应基
于企业战略,围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目标、职责落实以及任务分解,评价全过程实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促进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从基本合规向卓越合规转变。
4.3 基于事实
基于事实是实施有效性评价的关键。评价应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依据评价模型,遵循评价程序要
求,全面、准确地收集评价信息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T/CCPS 0014—2024
3
4.4 重视过程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应以系统思维,关注合规执行与合规目标的一致性,关注合规
过程之间的协调性,关注整个企业应对合规风险的能力提升。
4.5 关注结果
评价工作应基于目标、重视过程,关注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和关键绩效,完成以评促改,引导全员
树立以卓越过程获得卓越结果的意识,增强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推动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合规管理工
作,持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5 评价内容
5.1 国有企业应以《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各省市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以及GB/T 35770-2022
《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为基本评价准则,确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的内容。
5.2 国有企业应结合基本评价准则,宜将以下管理过程作为主要评价内容:
——合规管理环境;
——合规组织设置;
——合规风险评估;
——合规管控流程;
——合规管理制度;
——合规管理文化。
5.3 国有企业基于5.2 评价内容进行评价时,宜关注该管理过程的侧重点,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包括
但不限于:
a) 合规管理环境的适宜性;
b) 合规组织设置的合理性;
c) 合规风险评估的精准性;
d) 合规管控流程的嵌入性;
e) 合规管理制度的执行性;
f) 合规管理文化的普及性。
5.4 鼓励国有企业在开展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时,与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一体化评价。
6 评价指标
6.1 国有企业应围绕评价内容,设置合理、可测量的评价指标。
6.1.1 合规管理环境的适宜性,宜通过以下评价指标体现:
——驱动因素;
——相关方要求;
——资源投入;
——合规风险教训;
T/CCPS 0014—2024
4
——合规人员能力。
6.1.2 合规组织设置的合理性,宜通过以下评价指标体现:
——党的领导;
——合规管理委员会;
——三道防线;
——合规岗位;
——首席合规官;
——合规管理员。
6.1.3 合规风险评估的精准性,宜通过以下评价指标体现:
——业务事项筛选;
——合规要求梳理;
——合规风险识别;
——合规风险分析;
——合规风险评价;
——合规风险清单。
6.1.4 合规管控流程的嵌入性,宜通过以下评价指标体现:
——合规风险应对措施;
——合规日常管控机制;
——合规管控信息化;
——合规绩效考核;
——举报机制;
——违规追责与问责;
——尽职合规免责。
6.1.5 合规管理制度的执行性,宜通过以下评价指标体现:
——合规管理基本制度;
——合规组织职责制度;
——合规风险信息制度;
——合规管控运行制度;
——业务合规指引。
6.1.6 合规管理文化的普及性,宜通过以下评价指标体现:
——合规意识;
——合规理念;
——合规承诺;
——合规培训;
——合规信息沟通。
6.2 鼓励国有企业将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形成适应本企业的二级评价指标以及整体评价指标体系。
T/CCPS 0014—2024
5
7 评价要素
7.1 国有企业宜对合规管理体系的过程与结果同时进行评价,采用策划(Plan)、实施(Do)、检查
(Check)、处置(Act)四个维度,对每一个评价指标展开评价,以确定其有效性及成熟度。
7.1.1 策划(P)的评价要点:
a) 是否对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进行策划并形成有效的方法;
b) 是否设计了良好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
c) 是否设计了有效的合规管控机制;
d) 合规管理制度制定是否具有合理性、适宜性、系统性。
7.1.2 实施(D)的评价要点:
a)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是否真正实施;
b) 合规管控机制是否得到日常施行;
c) 合规管理制度执行与制度规定是否一致;
d) 合规管理实施是否具有严格性、全面性,是否留痕。
7.1.3 检查(C)的评价要点:
a) 对合规管理制度执行、合规管控运行是否进行监测;
b) 是否对过程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
c) 评价监测证据是否充分、全面。
7.1.4 处置(A)的评价要点:
a) 是否根据分析评价结果采取改进或创新措施;
b) 是否固化和分享所形成的知识和技能;
c) 是否决定实施改进。
8 评价模型
8.1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模型由评价内容、评价要素与成熟度等级组成。
合规管理环境适宜性
合规组织设置合理性
合规风险评估精准性
合规管控流程嵌入性
合规管理制度执行性
合规管理文化普及性
策
划
实
施
检
查
处
置
T/CCPS 0014—2024
6
图1: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评价模型
8.2 对评价内容进行评价时,国有企业组织的自评小组或合规管理外部评价机构宜依据所采集的评价信
息与数据,根据本文件第6.1 的规定,设置适宜的、可测量、可解释的评价指标,并采用量化评分(1000
分)的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评价指标与分值表,见附录A。
8.3 不同的分值区间,具有不同的管理表现价值,对应不同的合规管理成熟度等级。
表1:合规管理成熟度等级表
分值区间100-299 300-499 500-699 700-849 850-1000
价值描述存在一些孤立的
合规管理活动,
对合规风险的应
对基本是事后处
理
存在较多常见
的合规管理活
动, 在出现一
些合规风险时
能较好的应对
基本符合ISO
37301/GB
35770 所述的
合规管理体系
要素
专门构建合规管
理体系持续运
行,有效防控合
规风险,并不断
更新与改进
合规管理对
业务发展促
进价值明
显, 行业内
合规管理最
佳实践
等级反应级初始级规范级优秀级标杆级
8.4 评审人员应对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所有方面进行评审,识别和聚焦对企业合规管理持续有效具有重
要性的表现,依据“策划(P)-实施(D)-监测(C)-处置(A)” 四个评价要素进行整体综合评价。
评价要素与等级表,见附录B。
9 评价方法
9.1 定量评价法。评审人员对照8.2、8.4 条对待评价的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综合打分,
依据8.3 表1 确定该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成熟度等级。
9.2 定性评价法。评审人员在收集数据和信息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逐项评价。
9.2.1 针对评价发现的主要优势和改进机会形成评语,以支持后续开展综合评价以及采取改进和创新活
动。
9.2.2 必要时可对多个相关条款进行综合定性评价,分析对战略和合规管理目标达成的支撑作用,汇总
形成综合评价报告,以帮助国有企业从整体上把握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水平,为增强合规管理体系有
效性明确方向和路径。
10 评价程序
10.1 评价范围和时机
10.1.1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评价范围,包含合规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单位、人员、流程或是某个特定
范围。
10.1.2 国有企业宜选择在进行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之后,按实施方案安排开展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以确定企业合规管理有效性水平,促进企业合规管理水平的提升。
T/CCPS 0014—2024
7
10.1.3 国有企业既可单独开展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也可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等工作同时进
行,以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
10.2 评价准备
10.2.1 组成评价组。企业选择具有相应评价能力的人员,组成评价组。评价组宜推选出评价组长。
a) 企业宜根据评价内容,在党组织领导下,根据业务特点按适当性原则选取专业人员,组成评价
组;
b) 评价人员宜具备以下素质或要求:客观、专业、独立、保密;
c) 评价人员应当与被评价企业无利益冲突,评价过程不应受到其他组织、个人的不当干扰;
d) 评价组组成可以由企业内部人员担任,也可由企业外部人员担任。
10.2.2 评价组长宜提前组织制定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工作计划,明确评价范围、评价时间、
评价人员分工和要求等。评价人员按照分工,参考本文件8.1、附录A、B,进行评价准备。
10.3 首次会议
10.3.1 首次会议由评价组长主持,主要沟通评价计划,沟通协调有关事项。
10.3.2 评价组长代表评价人员做出保密承诺,并对评价人员提出相关要求。
10.4 现场评价
10.4.1 根据评价分工安排,评价人员通过询问、倾听、观察、文件审核、检查、验证等方式收集相关
的数据和信息,确保能支撑对相关文件或流程的评价。
10.4.2 评价组成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与配合,以确保对相关过程的准确评价。
10.5 独立评价
10.5.1 对任何一个文件或流程的评价,均应由多人进行独立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0.5.2 评价人员按照分工,依据PDCA 评价要素和评分表,独立进行逐项评价,并撰写评语和评分。
10.6 合议评价
10.6.1 评价组长组织评价人员进行合议,以消除分歧,保障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客观性。
10.6.2 对同一个文件或流程多人评分时,宜采用平均分。评价人员经过合议,确定各评价文件或评价
流程的主要优势和改进机会,计算各评价文件或评价流程得分和有效性总体得分,确定合规管理体系有
效性等级,并综合优势和改进机会,撰写评价报告。
10.7 末次会议
10.7.1 末次会议由评价组长主持,与企业沟通交流主要评价结果,并就有关意见达成一致。
10.7.2 所有评价人员应向企业交还有关资料,评价组长代表评价人员重申信守保密承诺。
10.8 评价后活动
10.8.1 企业可将评价报告作为管理评审或其他高层会议的重要输入。
10.8.2 对评价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改进,企业讨论确定改进措施的优先次序,分析原因,制订有针对性
的改进和创新措施,并与相关部门进行确认,形成长短期计划加以实施,以提高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水
平。
对评价报告中指出的主要优势,企业应将其固化到相关规章制度中,并促进内部人员学习,使之成
为企业合规管理亮点,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T/CCPS 0014—2024
8
附录A
(资料性)
评价指标与分值表
内容评价指标指标解释分值
合规管理
环境的适
宜性
200 分
驱动因素推动合规建设基于内生管理需求,非单纯的响应外部监管要求50
相关方要求存在多个相关方,其要求具体且目的性强50
资源投入企业合规建设准备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30
合规风险教训企业过往发生过因不合规引起的风险事件30
合规人员能力企业具有合格、充足合规人员,取得企业合规师培训证书40
合规组织
设置的合
理性
150 分
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贯穿企业合规管理全过程30
合规管理委员会企业在董事会或管理层设置专门的合规管理工作委员会20
三道防线企业明确三道防线分工,且全体员工对此均有所了解40
合规岗位企业明确具有合规能力的人员作为牵头部门的执行岗位20
首席合规官企业设置专职或兼职的首席合规官20
合规管理员企业在各业务和职能部门内设置兼职的合规管理联络人员20
合规风险
评估的精
准性
120 分
业务事项筛选为梳理合规风险,对业务事项进行逐项分解,筛选出可能出现合规风险
的事项或领域
10
合规要求梳理为明确经营管理行为的外部与内部要求,及为风险识别做准备,企业逐
条梳理合规要求
20
合规风险识别企业对管控范围内合规风险的准确描述30
合规风险分析从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打分,且对风险形成原因进行分析30
合规风险评价依据分析结果,按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必要时关注现有风险
应对措施
10
合规风险清单企业编制可用、可理解的合规风险列表20
合规管控
流程的嵌
入性
200 分
合规风险应对措施围绕风险清单所描述的风险,企业一一列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40
合规日常管控机制企业设置了合规自查、合规审查、合规检查、合规培训等日常合规管理
流程
40
合规风险监测与预警
机制
企业设置了合规风险的监测、跟踪与预警机制20
合规管控信息化企业具备合规管理信息系统或在现有的OA 或ERP 系统中具有合规管理
模块,并可逐渐收集合规信息与数据
30
合规绩效考核企业将员工合规履职表现纳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中20
举报机制企业设立举报热线电话或邮箱,鼓励员工反映不合规情况20
违规追责与问责企业对违规情况建立追责机制,真正执行问责20
T/CCPS 0014—2024
9
尽职合规免责企业已建立尽职合规免责清单10
合规管理
制度的执
行性
200 分
合规管理基本制度企业发布合规管理办法等基本制度50
合规组织职责制度企业就合规委员会、首席合规官管理、合规管理员、业务岗位合规职责
等发布制度或制度细则
30
合规风险信息制度企业就合规风险清单风险或合规风险库维护等发布制度或制度细则20
合规管控运行制度企业就合规管控流程,例如合规审查、合规检查、合规调查、合规考核
等发布制度或制度细则
50
业务合规指引企业根据重点业务领域制定合规专项指引50
合规管理
文化的普
及性
130 分
合规意识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都具备一定的合规意识50
合规理念企业提出具有自身特点和特色的合规文化口号以及合规宣传理念20
合规承诺员工做出合规承诺,签署合规承诺函20
合规培训企业形成常态化的合规培训10
合规信息沟通合规管理运行中重视信息传递与信息沟通30
T/CCPS 0014—2024
10
附录B
(资料性)
评价要素与等级表
要素反应级初始级规范级优秀级标杆级
策划没有策划有一定策划
活动
有标准的建设或
实施方案
有完善方案,并关注方
案的完整性、可执行性
关注方案的完整性、
可执行性,且关注方
案设计及执行与业务
发展的关联性
实施
零散实施内容与策划
脱节
根据建设实施方
案,完成实施内
容,实现体系性
的活动
根据建设实施方案,注
重实施效果,并对方案
持续加以改进
全面、系统实施合规
管理,体现业内最佳
实践
检查没有专门检
查,个别反
馈
对实施效果
有一定监测
对实施结果进行
体系的监测、分
析,并保留相关
监测证据
对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效
果进行监测,保留和更
新监测证据,及时调整
到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
状态
系统进行监测、测
量、分析,关注问
题,实现监测、分析
和评价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
处置没有反馈对监测结果
有一定反
馈,并根据
需要进行改
善
对监测结果进行
分析、评价,并
对其中不足之处
实施改进
及时改进体系建设与运
行中暴露的缺陷,举一
反三
系统应对不合格和采
取纠正措施,并通过
科学的监测、分析和
评价,不断改进和创
新方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