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JSF 005-2025 骆驼刺更新复壮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T/XJSF 005-2025 骆驼刺更新复壮技术规程》的详细内容总结:
1. 范围
- 适用于退化骆驼刺植被的更新复壮,涵盖术语定义、更新措施及病虫害防治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 DB65/T 3215-2011《骆驼刺生产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部分)。
3. 术语与定义
- 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豆科骆驼刺属植物。
- 根蘖苗:由水平根上的萌蘖芽发育的无性系植株。
- 更新: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恢复植株的过程。
- 复壮:通过灌溉、刈割、断根等措施促进衰退植株恢复生长。
4. 更新复壮措施
4.1 引洪灌溉复壮
- 适用条件:
- 能利用夏季洪水,且骆驼刺密度 不足3300株/公顷 的区域。
- 实施时间:洪水期(夏季)。
- 措施:
- 设置 50cm高土围堰,漫灌 30分钟。
4.2 刈割更新复壮
- 适用条件:
- 荒漠绿洲过渡带或绿洲近外围的 地上部分成片衰退区。
- 实施时间:秋季(9–11月)。
- 措施:
- 齐地面刈割地上部分,促进基部萌生根蘖苗。
- 分区操作要求(见图1):
- 距流动沙丘500–1000m(强风沙区):
- 采用 3m×3m小块刈割。
- 间距:平行主风向 ≥10m,垂直主风向 ≥5m。
- 绿洲边缘1000–1500m(弱风沙区):
- 采用 2m×5m条带刈割(长边垂直主风向)。
- 间距:窄边 ≤3m,长边 ≤5m。
- 距流动沙丘500–1000m(强风沙区):
4.3 断根更新复壮
- 适用条件:
- 有灌溉条件且植株密度 不足3300株/公顷 的区域。
- 实施时间:7月底至8月初。
- 措施:
- 断根:
- 以主根为圆心,开 半径1m的环形沟 至水平根暴露,切断水平根。
- 补灌:
- 回填土后立即灌溉,每环形沟 灌溉量0.1m³/m³,仅灌1次。
- 断根:
5. 病虫害防治
- 按 DB65/T 3215-2011 第4.5条 执行:
- 骆驼刺病虫害较少,通常无需专门防治。
- 虫害:人工捕杀或物理诱捕。
- 病害:人工清除病株。
其他关键信息
- 提出与归口: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出,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归口。
- 起草单位:
-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标准化研究院、和田地区策勒县生态环境局与林草局。
- 主要起草人:曾凡江、张志浩等8人。
- 标准结构:遵循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核心目标
通过 引洪灌溉、分区刈割 和 断根补灌 三种技术,恢复退化骆驼刺植被的密度与生态功能(如防风固沙),尤其注重在风沙活跃区的差异化操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