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2192-2025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校准规范 ,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JJF2192—2025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
Low-frostPointHumidityGenerators
2025-02-08发布2025-08-08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归口单位: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中航长城计量测试(天津)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吕国义(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易 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文东(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何 萌(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胡艳青(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庞 硕[中航长城计量测试(天津)有限公司]
官志坚[中航长城计量测试(天津)有限公司]
目 录
引言……………………………………………………………………………………… (Ⅱ)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概述…………………………………………………………………………………… (2)
5 计量特性……………………………………………………………………………… (2)
6 校准条件……………………………………………………………………………… (3)
6.1 环境条件…………………………………………………………………………… (3)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3)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3)
7.1 校准前的准备……………………………………………………………………… (3)
7.2 湿气流量…………………………………………………………………………… (3)
7.3 露点温度示值误差………………………………………………………………… (4)
7.4 露点温度波动度…………………………………………………………………… (5)
8 校准结果的表达……………………………………………………………………… (6)
9 复校时间间隔………………………………………………………………………… (6)
附录A 不同压力下露点温度修正计算……………………………………………… (7)
附录B 校准原始记录格式…………………………………………………………… (8)
附录C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供参考) ……………………………………………… (10)
附录D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露点温度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1)
引 言
本规范依据JJF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 《通
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
本规范在制定中参考了JJG499—2021 《精密露点仪检定规程》、JJG2046 《湿度计
量器具检定系统》、JJF1012—2007 《湿度与水分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等文件的术语
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露点温度为-90℃~+20℃,作为二级标准使用的低霜点湿度发生
器(包括双温法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双压法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双温双压法低霜点湿度
发生器)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G499—2021 精密露点仪
JJG2046 湿度计量器具
JJF1012—2007 湿度与水分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
JJF1012—2007中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露点温度 dewpointtemperature
在等压的条件下将气体冷却,当气体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并达到相平衡状态时的气
体温度。
[来源:JJF1012—2007,2.17]
3.2 霜点温度 frostpointtemperature
在等压的条件下将气体冷却,当气体中的水蒸气冷凝成霜并达到相平衡状态时的气
体温度。
[来源:JJF1012—2007,2.18]
3.3 湿度发生器 humiditygenerator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蒸气含量恒定且可知的气流或气氛装置。
[来源:JJF1012—2007,2.46]
3.4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 low-frostpointhumiditygenerator
发生露点温度下限值低于-20℃的湿度发生器。
3.5 双温法湿度发生器 two-temperaturehumiditygenerator
在恒定的压力条件下,将某一温度的气体在饱和器(室)饱和,然后在测试室使其
温度升高,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和气体状态方程可计算出较高温度下气体的相对湿度,
通过调节饱和器(室)和测试室的温度,得到不同湿度的气流或气氛的湿度发生器。
[来源:JJF1012—2007]
1
JJF2192—2025
3.6 双压法湿度发生器 two-pressurehumiditygenerator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气体在饱和器(室)内被加压饱和,然后再测量室减压膨胀,
通过调节饱和器(室)和测试室的压力比,得到不同湿度的稳定气流或气氛的湿度发
生器。
[来源:JJF1012—2007]
3.7 双温双压法湿度发生器 two-temperaturetwo-pressurehumiditygenerator
气体在某恒定压力和某恒定温度的饱和器(室)内饱和,然后在测试室减压膨胀和
升高温度,通过调节饱和器(室)和测试室的压力、温度,得到不同湿度的气流或气氛
的湿度发生器。
3.8 露点温度波动度 dewpointtemperaturefluctuation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在稳定状态下,露点温度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量。
4 概述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饱和器系统置于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测量
与控制饱和器系统的温度和压力,使气体达到饱和;然后将该气体减压或升温,产生一
定露点温度的气体或气氛,用于低露点湿度计、低露点传感器和低露点变送器的校准。
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原理框图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主要由气源系统、饱和器系统、测量系统和温度压力测量与控制
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5 计量特性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计量特性见表1。
表1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计量特性
露点温度Td -90℃≤Td
<-70℃
-70℃≤Td
<-50℃
-50℃≤Td
<-20℃
-20℃≤Td
≤20℃
最大允许误差±0.8℃ ±0.6℃ ±0.4℃ ±0.3℃
露点温度
波动度
不超过0.2℃/30min
2
JJF2192—2025
表1 (续)
湿气流量1L/min~10L/min,最大允许误差:±10%
注:
1 不同的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湿气流量范围可能不同;
2 以上指标不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
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6.1.1 温度:10℃~30℃;
6.1.2 相对湿度:<80%;
6.1.3 气压:波动不超过200Pa/h。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2.1 精密露点仪:一级,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精密露点仪技术要求
露点温度Td -90℃≤Td<
-70℃
-70℃≤Td<
-50℃
-50℃≤Td<
-20℃
-20℃≤Td≤
20℃
最大允许误差±0.4℃ ±0.3℃ ±0.2℃ ±0.15℃
6.2.2 气体质量流量计
气体质量流量计的测量范围覆盖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流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为
±2%FS。
6.2.3 压力计
压力计的测量范围应满足当地大气压要求,最大允许误差为±50Pa。
6.2.4 气路系统及放空管
当校准露点温度范围在-70℃~20℃之间时,气体管路系统的连接管可选择不锈
钢管或壁厚不小于1mm 的聚四氟乙烯管,管路接头选择卡套接头或VCR接头。当校
准露点温度低于-70 ℃时,气体管路系统的连接管应采用内壁电解抛光的不锈钢管,
所有气体管路接头均采用金属面密封(VCR)接头。
精密露点仪的气体出口放空时,需接一根长度不短于1m、内径不小于4mm 的放
空管。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 校准前的准备
选用材质符合要求的气体连接管和管路接头连接气路系统,并确保气体管路的气密
性;检查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外观与功能是否正常。校准过程在常压下进行,检查湿气
的流量是否满足精密露点仪的要求。
7.2 湿气流量
7.2.1 校准过程
3
JJF2192—2025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流量的校准,一般选择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流量范围上下限。根据
用户需求,也可以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流量范围内其他流量值。流量校准可以和露点
温度示值误差校准同步进行。
图2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流量校准连接图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流量校准按照图2连接管路,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流量设定
在校准点,达到平衡后,记录数据。数据记录顺序为:先记录标准流量计的流量值,再
记录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流量值。每隔2 min按同样顺序记录一组数据,累计记录
3次。调到下一个校准点,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流量校准点全部记录完毕。
7.2.2 结果处理
按公式(1)计算每个流量校准点的示值误差E。
E =
Fc-Fs
Ffull
×100% (1)
式中:
Fc———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3次流量示值的平均值,L/min;
Fs———气体质量流量计3次流量示值的平均值,L/min;
Ffull———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流量计的量程上限,L/min。
7.3 露点温度示值误差
7.3.1 气路的连接方式
将被校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和精密露点仪按照图3进行管路连接。
图3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露点温度校准连接图
7.3.2 校准点的选择
在一个流量点(建议1L/min)下露点温度的校准点不能少于3个。校准顺序为从
低湿到高湿,逐点进行校准(露点温度间隔一般为10℃)。也可按用户要求选择其他流
量和露点温度校准点。
7.3.3 校准过程
a)用管路连接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和精密露点仪的气路系统,将露点仪的湿气流量
调节至所要求的工作范围。
b)当精密露点仪的测量室出口放空大气时,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露点温度值应换
算到大气压下的露点温度值。当精密露点仪的测量室出口接抽气泵时,应使用压力计测
4
JJF2192—2025
量其压力,并将精密露点仪露点温度值修正到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测量压力下的露点温度
值。压力露点温度与常压露点温度的换算见附录A。
c)一般常用的载气为干燥的氮气或干燥的压缩空气。校准前先用载气吹扫管路,
吹扫时间根据使用的管材和测量的露点温度从30min到24h以上不等,露点温度越低
吹扫时间应越长,建议吹扫时间见表3。
表3 露点温度与吹扫时间对应表
露点温度吹扫时间
-90℃≤Td<-70℃ ≥24h
-70℃≤Td<-50℃ ≥12h
-50℃≤Td<-20℃ ≥3h
-20℃≤Td≤20℃ ≥30min
d)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露点温度设定在校准点,设备达到稳定状态后开始记录数
据。先记录精密露点仪的露点温度值,再记录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露点温度值,每隔
2min按同样顺序记录一组数据,累计记录6次。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稳定时间以说明书为依据,如说明书中未给出,一般按以下原
则执行:露点温度达到设定值,在30min内双向波动或单方向变化量小于0.20℃,开
始记录数据,如大于0.20℃,可按实际情况延长30min,露点温度达到设定值至开始
记录数据所等待的时间不超过60min。
e)调到下一个校准点,重复d),直到所有露点温度校准点全部记录完毕。
f)记录湿气设定流量。
7.3.4 结果处理
根据公式(2)计算每个露点温度校准点的示值误差ΔTd。
ΔTd =Td -T'd(2)
式中:
Td———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6次露点温度示值的平均值,℃;
T'd———精密露点仪修正后的6次露点温度示值的平均值,℃。
7.4 露点温度波动度
7.4.1 校准点的选择
一般选择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实际工作露点温度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也可按用户要求
选择其他露点温度校准点。
7.4.2 校准过程
a)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露点温度设定在校准点,设备达到稳定状态后开始记录数
据。每隔2min记录精密露点仪的露点温度,共记录16次。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稳定时间以说明书为依据,如说明书中未给出,一般按以下原
则执行:露点温度达到设定值,稳定30min后开始记录数据,如未稳定,可按实际情
况延长30min,露点温度达到设定值至开始记录数据所等待的时间不超过60min。
b)调到下一个校准点,重复a),直到所有露点温度校准点全部校准完毕。
5
JJF2192—2025
c)记录设定湿气流量。
7.4.3 结果处理
根据公式(3)计算每个露点温度校准点的波动度ΔTd,w。
ΔTd,w=Td,max-Td,min (3)
式中:
Td,max———30min内实测的最高露点温度值,℃;
Td,min———30min内实测的最低露点温度值,℃。
8 校准结果的表达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
接收日期;
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k)校准环境的描述;
l)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m)对校准规范偏离的说明(若有);
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
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9 复校时间间隔
仪器的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年。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
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
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如果对仪器的检测数据有怀疑或仪器更换主要部件及修理后,应对
仪器重新校准。
6
JJF2192—2025
附录A
不同压力下露点温度修正计算
本附录引用JJG499—2021《精密露点仪检定规程》附录B中的内容。
湿气在不产生相变条件下,从压力p'状态变到压力p 状态,露点温度从T'd 变到
Td,不同压力下的露点温度可按公式(A.1)计算:
es(Td)=
f(p',T'd)×es(T'd)
f(p,Td) ×p
p' (A.1)
式中:
f———被测气体增值系数,为被测气体温度与压力的函数;
Td———压力p 状态下被测气体露点温度,℃;
T'd———压力p'状态下被测气体露点温度,℃;
p———被测气体终态压力,Pa;
p'———被测气体初态压力,Pa;
es———纯水面或冰面饱和水蒸气压,为温度的函数,Pa。
通过测量被测气体初态压力,终态压力以及被测气体的初始露点温度,由
式(A.1)可以得到es(Td)值,查饱和水蒸气压力表可以得到终态压力p 状态下露点
温度值Td,反之亦然。
计算示例:
在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时,经测定精密露点仪测量室内压力为101.12kPa,被检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测量室内压力为103.30kPa,精密露点仪露点温度值为-31.43℃。将
精密露点仪露点值修正到被检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测量压力下的露点值的方法如下:初态
压力p'=101.12kPa;终态压力p=103.30kPa;初态露点温度T'd=-31.43℃,查饱和
水蒸气压表可得到:es (T'd)=32.7164Pa。由于初、终态压力变化很小,相应增值系
数的变化可忽略,即f (p',T'd)=f (p,Td)。
将以上各参数代入式(A.1),得到es (Td)=33.4217Pa,查饱和水蒸气压力表
得到:终态露点温度Td=-31.23℃。
7
JJF2192—2025
附录B
校准原始记录格式
原始记录编号: 委托单位: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出厂编号: 制造厂:
校准地址: 校准日期:
环境温度: ℃ 环境相对湿度: % 气压: kPa至kPa
证书编号: 校准员: 核验员:
校准依据、标准器信息:
校准依据
名称编号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
误差/测量不确定度
证书编号有效日期
B.1 湿气流量
流量校准点
L/min 序号
标准流量计流量值Fs
L/min
发生器流量值Fc
L/min
123
平均值
发生器流量计的量程
示值误差
B.2 露点温度示值误差
湿气设定流量: L/min
露点温度校准点
℃ 序号
标准器露点温度值
℃
发生器露点温度示值
℃
1234
8
JJF2192—2025
表(续)
露点温度校准点
℃ 序号
标准器露点温度值
℃
发生器露点温度示值
℃
56
平均值
示值误差
第×页共×页
B.3 露点温度波动度
露点温度校准点
℃ 序号
标准器露点温度值
℃
发生器露点温度示值
℃
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露点温度波动度
℃/30min
第×页共×页
9
JJF2192—2025
附录C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供参考)
1. 露点温度示值误差校准结果
流量设定值: L/min
露点温度
校准点
℃
标准器
露点温度
℃
发生器
露点温度
℃
发生器露点温度
示值误差
℃
扩展不确定度
U (k=2)
℃
2. 露点温度波动度校准结果
露点温度校准点
℃
露点温度波动度
℃/30min
3. 湿气流量校准结果
发生器流量计量程: L/min
标准流量值
L/min
发生器流量示值
L/min
发生器流量示值误差
L/min
10
JJF2192—2025
附录D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露点温度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D.1 概述
D.1.1 被校对象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露点温度分辨力为0.01 ℃,露点温度测量范围为-90 ℃~
20℃,最大允许误差参照表1。
D.1.2 测量标准
一级精密露点仪,露点温度分辨力为0.01 ℃,测量范围为-90 ℃~20 ℃,最大
允许误差参照表2。
D.1.3 校准方法
按照本规范中对低霜点湿度发生器露点温度示值误差的校准要求,将低霜点湿度发
生器和精密露点仪按照图3要求连接管路,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湿气流量调节至
1L/min。采用干燥的氮气进行管路吹扫完成后,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露点温度设定
在校准点。低霜点湿度发生器达到平衡后,先记录精密露点仪的露点温度值,再记录低
霜点湿度发生器的露点温度值。每隔2min按同样顺序记录一组数据,累计记录6次。
按公式(D.1)计算每个露点温度校准点的示值误差。
D.2 测量模型
测量模型为
ΔTd=Td-T'd (D.1)
式中:
ΔTd———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露点温度示值误差,℃;
Td———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6次露点温度示值的平均值,℃;
T'd———精密露点仪修正后的6次露点温度示值的平均值,℃。
D.3 灵敏系数及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由公式(D.1)可以得到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分别为:
c1=∂ΔTd
∂Td =1,c2=∂ΔTd
∂T'd
=-1
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由不确定度传播律,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
uc(ΔTd)= [c1·u(Td)]2 + [c2·u(T'd)]2 = [u(Td)]2 + [u(T'd)]2 (D.2)
式中,uc (ΔTd)、u (Td)、u (T'd)分别是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示值误差的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和标准精密露点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D.4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影响ΔTd 的因素主要由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标准器精密露点仪引入。
D.4.1 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源于示值分辨力、重复
性、波动度和管路密封和渗透。
11
JJF2192—2025
D.4.2 标准器精密露点仪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源于最大允许误差(或修正值)
和自身稳定性。
D.5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D.5.1 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Td)
D.5.1.1 示值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
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分辨力为0.01℃,假设其为均匀分布,取k= 3,则:
u1= (0.01℃/2)/3=0.003℃。
D.5.1.2 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
采用精密露点仪在各种条件均不改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对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在
-90℃、-70℃、-50℃、-20℃、20℃点分别进行校准,每个校准点均测量6次
(即n=6),数据见表D.1。可计算得到每个露点温度校准点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
s,则:u2=s/n =s/6。以20 ℃测量点为例,s 为0.010 ℃,则在20 ℃时u2=s/
n =0.010℃/6=0.004 ℃。不同露点温度下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 列于
表D.2。
表D.1 不同露点温度下重复性测量数据
露点温度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90℃ -90.01℃ -90.02℃ -90.01℃ -90.03℃ -90.01℃ -90.05℃
-70℃ -70.03℃ -70.04℃ -70.01℃ -70.01℃ -70.04℃ -70.01℃
-50℃ -50.03℃ -50.00℃ -50.01℃ -50.02℃ -50.00℃ -50.01℃
-20℃ -20.01℃ -20.03℃ -20.01℃ -20.03℃ -20.02℃ -20.01℃
20℃ 20.01℃ 20.03℃ 20.03℃ 20.04℃ 20.03℃ 20.02℃
表D.2 不同露点温度下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
露点温度/℃ -90 -70 -50 -20 20
u2/℃ 0.007 0.006 0.005 0.004 0.004
D.5.1.3 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波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
低霜点湿度发生器产生的恒湿气流有一定的波动度,整个校准过程中要求小于
0.20℃,每记录一组(标准精密露点仪与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数据的间隔很短,
估计u3=0.03℃。
D.5.1.4 管路密封和渗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
周围环境中的水汽主要通过管路、零件、阀等渗透进入发生器的输出管路。通过试
验对比发现,在低露点温度范围,管路密封和渗透对露点温度结果影响较大,当露点温
度低于-60℃时,影响更明显。本次校准时,气体输出管路采用不锈钢管,不同露点
温度时不锈钢管路密封和渗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列于表D.3。
12
JJF2192—2025
表D.3 管路密封和渗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
露点温度/℃ -90 -70 -50 -20 20
u4/℃ 0.10 0.05 0.02 0.003 0
u1 和u2 两者取大,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Td)= u22 +u23 +u24
D.5.2 标准器精密露点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T'd)
D.5.2.1 精密露点仪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5
标准器精密露点仪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采用精密露点仪的
最大允许误差进行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另外一种是采用精密露点仪代入的修正值的不
确定度(由溯源证书获得)进行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本附录采用两种方法分别评定了
标准器精密露点仪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结果分别列于表D.4和表D.5。
表D.4 采用精密露点仪的最大允许误差评定的u5
露点温度/℃ -90 -70 -50 -20 20
最大允许误差/℃ ±0.40 ±0.30 ±0.20 ±0.15 ±0.15
区间半宽度/℃ 0.4 0.3 0.2 0.15 0.15
概率分布及k 值可假设为均匀分布,取k= 3
采用最大允许误差
评定的u5/℃ 0.23 0.17 0.12 0.09 0.09
表D.5 采用精密露点仪修正值的不确定度评定的u5
露点温度/℃ -90 -70 -50 -20 20
溯源证书中给出的修正
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k=2)/℃
0.16 0.11 0.06 0.04 0.04
区间半宽度/℃ 0.16 0.11 0.06 0.04 0.04
概率分布及k 值可假设为近似正态分布,k=2
采用修正值的不确定度
评定的u5/℃ 0.08 0.06 0.03 0.02 0.02
D.5.2.2 精密露点仪自身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6
精密露点仪自身稳定性数据根据近几年溯源证书得到,可假设其为均匀分布,取
k= 3,则精密露点仪自身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列于表D.6。
13
JJF2192—2025
表D.6 精密露点仪自身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6
露点温度/℃ -90 -70 -50 -20 20
露点仪一年内的
稳定性/℃ 0.07 0.05 0.04 0.02 0.02
概率分布及k 值可假设为均匀分布,取k= 3
u6/℃ 0.04 0.03 0.02 0.01 0.01
标准器精密露点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T'd)= u25 +u26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见表D.7。
表D.7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灵敏系数
被校准低
霜点湿度
发生器
u1 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的分辨力0.003℃ 1
u2 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重复性见表D.2 1
u3 被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波动0.03℃ 1
u4 管路密封和渗透见表D.3 1
u5
精密露点仪的最大允许误差/
代入修正值
见表D.4和表D.5 -1
u6 精密露点仪自身稳定性见表D.6 -1
备注u1 和u2 取大
D.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一级精密露点仪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在不同露点温度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按
式(D.3)计算,精密露点仪分别采用最大允许误差和代入修正值两种方法评定的合成
标准不确定度结果列于表D.8。
uc= u2(Td)+u2(T'd) (D.3)
表D.8 不同露点温度下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露点温度-90℃≤Td<
-70℃
-70℃≤Td<
-50℃
-50℃≤Td<
-20℃
-20℃≤Td≤
20℃
合成标准
不确定度
uc/℃
精密露点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评定时
0.26 0.18 0.13 0.10
精密露点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采用修正值的不确定度评定时
0.14 0.09 0.05 0.04
14
JJF2192—2025
D.7 扩展不确定度
取k=2,则扩展不确定度U =k·uc=2uc。一级精密露点仪校准低霜点湿度发生
器在露点温度-90℃~20℃范围内的扩展不确定度列于表D.9。
表D.9 不同露点温度下的扩展不确定度
露点温度-90℃≤Td<
-70℃
-70℃≤Td<
-50℃
-50℃≤Td<
-20℃
-20℃≤Td≤
20℃
扩展不确定
度U (k=2)/℃
精密露点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采用最大允许误差评定时
0.52 0.36 0.26 0.20
精密露点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采用修正值的不确定度评定时
0.28 0.18 0.10 0.08
15
JJF2192—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