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497-2025 枣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99阅读模式

LY/T 1497-2025 枣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2025‑07‑21 发布2025‑11‑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Chinese jujube

LY/T 1497—2025

代替LY/T 1920—2010、LY/T 1497—2017 等

 

目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3

4. 1 收集……………………………………………………………………………………………………3

4. 2 保存……………………………………………………………………………………………………3

4. 3 评价……………………………………………………………………………………………………4

5 良种选育……………………………………………………………………………………………………6

5. 1 引种……………………………………………………………………………………………………6

5. 2 选种……………………………………………………………………………………………………6

5. 3 杂交育种………………………………………………………………………………………………6

5. 4 多倍体诱变育种………………………………………………………………………………………7

5. 5 复选……………………………………………………………………………………………………7

5. 6 决选……………………………………………………………………………………………………7

5. 7 区域试验………………………………………………………………………………………………7

5. 8 生态适应性评价………………………………………………………………………………………8

6 良种苗木繁育………………………………………………………………………………………………8

6. 1 露地嫁接育苗…………………………………………………………………………………………8

6. 2 容器苗培育……………………………………………………………………………………………9

6. 3 苗木出圃………………………………………………………………………………………………10

6. 4 苗木分级标准与检测…………………………………………………………………………………10

7 露地枣栽培…………………………………………………………………………………………………11

7. 1 枣园类型………………………………………………………………………………………………11

7. 2 枣园营建………………………………………………………………………………………………11

7. 3 栽培管理………………………………………………………………………………………………12

8 鲜食枣设施栽培……………………………………………………………………………………………13

8. 1 设施类型………………………………………………………………………………………………13

8. 2 枣园营建………………………………………………………………………………………………14

8. 3 栽培管理………………………………………………………………………………………………14

8. 4 树体管理………………………………………………………………………………………………15

9 优质丰产指标体系与检测方法……………………………………………………………………………15

9. 1 丰产园标准……………………………………………………………………………………………15

9. 2 品质检测………………………………………………………………………………………………16

LY/T 1497—2025

10 主要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防控……………………………………………………………………………16

11 果实采收及采后处理……………………………………………………………………………………16

11. 1 采收…………………………………………………………………………………………………16

11. 2 鲜食枣采后处理……………………………………………………………………………………17

11. 3 制干用枣采后处理…………………………………………………………………………………18

12 枣果质量和安全标准……………………………………………………………………………………18

12. 1 感官要求……………………………………………………………………………………………18

12. 2 安全性要求…………………………………………………………………………………………19

12. 3 质量指标……………………………………………………………………………………………19

12. 4 检验方法……………………………………………………………………………………………20

附录A(资料性) 枣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表…………………………………………………………………21

附录B(资料性) 部分审(认)定的枣良种…………………………………………………………………23

附录C(资料性) 枣头形树形整形过程和修剪要点………………………………………………………26

附录D(资料性) 枣树主要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防控方法…………………………………………………2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LY/T 1920—2010《梨枣》、LY/T 1497—2017《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LY/T 1780—

2018《干制红枣质量等级》、LY/T 2535—2015《南方鲜食枣栽培技术规程》、LY/T 2825—2017《枣栽培技

术规程》。与LY/T 1920—2010、LY/T 1497—2017、LY/T 1780—2018、LY/T 2535—2015、LY/T 2825—

2017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LY/T 2535—2015、LY/T 1497—2017和LY/T 2825—2017(见6. 1,7. 2~7. 3,LY/T 2535—

2015 的第6、9、11 章,LY/T 1497—2017 的第5~7 章,LY/T 2825—2017 的第5、6 章);

b) 更改了LY/T 1920—2010、LY/T 1964—2011 和LY/T 1780—2018(见12. 1~12. 3,LY/T 1920—

2010 的第3 章,LY/T 1780—2018 的第4 章);

c) 增加了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内容(见4. 1~4. 3);

d) 增加了良种生态适应性评价(见5. 8);

e) 苗木分级标准中,降低了苗木高度标准,提高了直径标准(见6. 4. 1,LY/T 1497—2017 的第5 章);

f) 增加了容器苗培育(见6. 2);

g) 更改了丰产园标准(见9. 1,LY/T 1497—2017 的第4 章);

h) 增加了枣疯病、缩果病、绿盲蝽蟓、皮暗斑螟等枣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技术(见附录E);

i) 增加了鲜食枣设施栽培(见8. 1~8. 4);

j) 更改了鲜枣气调贮藏条件(见11. 2. 2. 2,LY/T 1920—2010 的第7 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新疆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石家庄海关、中国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果树所、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黄骅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太原海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好想你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沧州永成枣业种植有限公司、塔里木大学、沾化冬枣研究所、大荔

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大荔县设施发展中心、滦州市农业农村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孟军、刘平、李登科、史彦江、李新岗、王玖瑞、赵智慧、赵锦、刘志国、王朝华、

陈幸良、庞晓明、王永康、张琼、潘青华、冯宝山、党海燕、祁业凤、郭强、韩寿坤、赵璇、吴正保、王立新、

赵爱玲、周爱英、黄建、代丽、宋锋惠、杨猛、王森、孙晓瑞、任海燕、王振亮、贾彦丽、陈慧升、闫芬芬、

薛晓芳、苏万龙、李莉、刘丽、石美娟、李毅、李宪松、郑险峰、石倩倩、赵艺、郭文侠、于洪长、敖常伟、

王丽丽、杨芳媛、岳华峰。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0年首次发布为LY/T 1920—2010,LY/T 2535—2015,LY/T 1497—2017,LY/T 2825—2017,

LY/T 1780—2018(均为发布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LY/T 1497—2025

1

LY/T 1497—2025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枣(Ziziphus jujuba Mill.)种质资源保存和鉴定评价、良种选育、苗木培育、露地栽培、

设施栽培、病虫防控、采后处理、质量安全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枣生产、流通的所有环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09.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5835 干制红枣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4071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22345 鲜枣质量等级

GB/T 38757 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规范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GH/T 1160 干制红枣贮存

LY/T 3008 经济林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NY/T 844 绿色食品温带水果

NY/T 2326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程枣

NY/T 2637 水果和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折射仪法

NY/T 2742 水果及制品可溶性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NY/T 2927 枣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枣头extension shoot

由主芽萌发形成的发育枝,是形成枣树骨架和结果枝组的主要枝条。一个完整的枣头由一次枝、二

次枝、枣股(结果母枝)和枣吊四种枝条及主芽和副芽两类芽构成。

2

LY/T 1497—2025

3. 2

一次枝primary shoot

由主芽形成的永久性枝,为枣头的主轴,是着生二次枝的枝条。

3. 3

二次枝secondary shoot

由一次枝上的副芽当年萌发形成的枝条。

注:又称结果基枝。其中绝大多数为永久性枝,是着生枣吊和枣股的主要枝条;通常一次枝基部发生的一、二个二次

枝,形似大的枣吊,为脱落性二次枝。

3. 4

枣吊bearing shoot

由副芽萌发形成的结果枝。

注:又称脱落性枝,主要着生在枣股和当年生的永久性二次枝各节位上,在枣树进入休眠期后自然脱落。

3. 5

萌芽期bud sprouting period

主芽萌发的时期。

注:即主芽鳞片膨大开裂、顶部微显绿色时的时期,通常以5% 的主芽萌发为标准。

3. 6

初花期primary‑blooming period

全树枣吊25% 零级花蕾(花序先端的花蕾)开放的时期。

3. 7

盛花期full‑blooming period

全树枣吊80% 零级花蕾开放的时期。

3. 8

末花期final‑blooming period

全树枣吊80% 花蕾开放的时期。

3. 9

白熟期white mature period

果皮褪绿发白到开始着红色前的时期。

3. 10

脆熟期crisp mature period

果皮开始着色至全部着色、果肉仍硬脆的时期。

3. 11

完熟期full mature period

果皮全部着色、色泽加深,果肉开始变软糖化的时期。

3. 12

果实生育期fruit growth period

从开始坐果至果实进入全红脆熟期所需的天数。

3. 13

鲜食品种cultivar for table

果实含水量高、进入白熟期后即变得口感酥脆、适合鲜食的品种。

3. 14

制干品种cultivar for dehydration

果实含水量低、口感较致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适合制干的品种。

3

LY/T 1497—2025

3. 15

制干率ratio of dried fruit

完熟期鲜枣经自然晾晒或人工干制,含水量达到GB/T 5835 规定时的重量占鲜枣重量的百分率。

3. 16

鲜枣耐贮性storability of fresh jujube fruit

鲜枣在适宜贮藏条件下保持鲜脆状态的能力。

注:通常是在温度-2 ℃~-1 ℃、相对湿度95% 以上的冷库中,将半红期鲜枣置于打孔保鲜膜袋中,调查可保持

90% 以上好果率的天数,分为不耐贮(<30 d)、中等(30 d~59 d)、耐贮(≥60 d)。

3. 17

干条枣dried immature fruit

由不成熟的鲜枣干制而成,果实干硬瘦小,果肉不饱满,质地坚硬,果皮颜色淡偏黄,缺乏光泽。

3. 18

破头枣fruit with cracking

枣果在生长期间因自然裂果或机械损伤而造成出现长达果皮1/10 以上的破口,且破口不霉烂的

果实。

3. 19

油头枣fruit with oiled spot

鲜枣在干制过程中由于翻动不匀,枣果上有的部位受温过高,使外皮变黑、肉色加深的果实。

4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

4. 1 收集

宜在果实成熟开展。对调查路线轨迹和采集点进行定位,填写枣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表(见附录A),

并进行图像采集。休眠期采集当年生枣头枝,剪成单芽后蜡封处理,冷凉环境保存备用。

4. 2 保存

4. 2. 1 种质圃建设

4. 2. 1. 1 圃址选择

圃址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

a) 位于资源多样性丰富及适宜生长发育的生态区;

b) 自然灾害较少;

c) 周围3 km 范围内无工业污染源,不是重大病虫害疫区;

d) 肥水条件较好且交通便利。

4. 2. 1. 2 种质圃规划

建设规模据种质保存数量和栽植密度而定。种质圃应设置保存圃、隔离检疫观察圃、鉴定圃等功能

圃,以建设保存圃为主。应配套田间工作室、农机具及材料库、排灌系统、防护围栏、机耕道路及监控等设

施设备。

4. 2. 2 入圃保存

入圃材料应是根蘖苗、嫁接苗、组培苗或接穗。接穗入圃宜选直径2 cm 的枝干进行嫁接。每份种质

4

LY/T 1497—2025

保存3 株~6 株,按种质原产地、特征特性或用途等安排栽植顺序,并绘制定植图。

4. 3 评价

4. 3. 1 样本采集、鉴定技术要求

除特殊情况外,应在4 a 生以上或高接2 a 后正常生长结果的植株上采集样本,样本至少3 株。在同

地点至少进行3 a~4 a 鉴定。

4. 3. 2 评价性状

种质的评价性状见表1。

表1 种质的评价性状

类别

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和

物候期

果实特性

其他

评价性状

树形、树姿、枣头长度和粗度、枣头节间长度、一次枝色泽、二次枝弯曲度和长度、枣头针刺状况、枣吊长

度、叶形、叶片长度和宽度、花序花朵数、花径大小等

生长势、成枝力、花粉萌发率、吊果率、生理落果程度、丰产性、萌芽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果实白

熟期、果实脆熟期、果实完熟期、果实生育期、落叶期等

单果重、果实形状、果实纵径和横径、果实颜色、果皮厚度、果肉质地、鲜枣可食率、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

量、鲜枣可溶性糖含量、鲜枣可滴定酸含量、鲜枣维生素C(Vc,抗坏血酸)含量、鲜枣制干率、干枣可食

率、干枣色泽、干枣果肉饱满度、干枣可溶性糖含量等

果实用途、抗裂果性、缩果病抗性、枣疯病抗性、冻害发生情况

4. 3. 3 主要性状指标

4. 3. 3. 1 优良种质指标

优良种质指标见表2。

表2 优良种质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注:鲜枣指脆熟期枣果。小枣类,指鲜枣平均单果重<10 g 的枣品种;大枣类,指鲜枣平均单果重≥10 g 的枣品种。

性状

丰产性(鲜枣)

吊果率

果实整齐度

果肉质地(鲜食)

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鲜枣可食率

鲜枣耐贮性

制干率

干枣可溶性糖含量

抗裂果性

缩果病抗性

枣疯病抗性

指标

≥1.8 kg/m2 (按每m2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小枣类≥100.0%,大枣类≥80.0%

整齐(变异系数<20.0%)

鲜食种质:酥脆

≥28.0%

≥96.0%

≥60 d(-2 ℃~-1 ℃、相对湿度95% 以上,打孔保鲜膜袋)

制干种质≥55.0%

制干种质≥68.0%

裂果率<20.0%

病果率<10.0%

感病率<10.0%

5

LY/T 1497—2025

4. 3. 3. 2 特异种质指标

特异种质指标见表3。

表3 特异种质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注:表中提供的参照种质是为了方便比较,不代表全部参照种质,也不代表对该种质的推荐。

性状

二次枝弯曲程度

花粉量

丰产性

果实生育期

单果重

果实形状

萼片状态

枣核状态

含仁率

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鲜枣可滴定酸含量

鲜枣维生素C 含量

制干率

抗裂果性

缩果病抗性

枣疯病抗性

指标(参照种质)

大(如龙枣)

无(如雨虹、早脆王)

≥2.5 kg/m2 (按每m2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90 d 或≥120 d

≥30.0 g

特异(如磨盘枣、茶壶枣)

宿存(如柿顶枣)

残核或无核(如无核小枣)

≥90.0%

≥32.0%

≥1.0%

≥600 mg/100 g

≥60.0%

裂果率<5.0%

病果率<5.0%

感病率<5.0%

4. 3. 4 主要性状测定方法

4. 3. 4. 1 成枝力

调查1 年生枣头第二年萌发新枝的能力,一次枝和二次枝分别调查,求平均值。一次枝成枝力(%)=

萌发新枣头数量/一次枝主芽总数×100%;二次枝成枝力(%)=二次枝萌发新枣头数量/二次枝主芽总

数×100%。

4. 3. 4. 2 枣疯病抗性

在枣疯病植株上嫁接检测种质健康接穗,第2 年调查表现枣疯病症状的比例。根据比例大小分为高

抗(<5%)、抗(5%~10%)、中抗(10%~30%)、易感(30%~50%)和高感(≥50%)。

4. 3. 4. 3 其他性状

其他性状测定方法参考NY/T 2326 和NY/T 2927。

4. 3. 5 优良和特异种质的判定

优良鲜食种质除应同时符合表2 中丰产性、果肉质地、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 项指标外,还应符合

6

LY/T 1497—2025

表2 中其他至少1 项指标。

优良制干种质除应同时符合表2 中丰产性、制干率、干枣可溶性糖含量指标外,还应符合表2 中其他

至少1 项指标。

特异种质符合表3 中任何1 项指标。

5 良种选育

5. 1 引种

从立地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引进良种,应进行试种。部分审(认)定的良种见附录B。苗木

需试种5 株~10 株,大树高接需3 株~5 株。对良种物候期、早果性、丰产性、果实品质、抗性等进行连续

3 a~4 a 评价,表现良好的进行区域试验。

注:早果性指当年生新枣头的结果能力,用吊果率(平均每枣吊的果实数量)表示。

5. 2 选种

5. 2. 1 株系选优

对从地方资源中发现的优异资源进行2 a~4 a 的评价,评价指标见5. 1,符合育种目标的可确定为优

良单株。

5. 2. 2 芽变选种

对从优良品种中发现的芽变评价2 a~4 a,评价指标见5. 1,并与原良种对比,芽变性状稳定,具有显

著优势且其他性状无劣变的可确定为优良单株。

5. 2. 3 实生选种

采集自然授粉的枣果,冷藏后剥取种仁、催芽、播种。对实生后代结果后连续进行3 a~4 a 评价,评价

指标见5. 1。符合育种目标的可确定为优良单株。

5. 3 杂交育种

5. 3. 1 亲本选择

选择杂交亲和性好、重要育种目标性状互补性强的父本和母本,其中母本要求含仁率高、父本花粉量

大且花粉活力高。

5. 3. 2 控制杂交

在第一朵花开放之前,将父、母本用40 目~100 目白色纱网罩住,网内放养蜜蜂进行授粉。

5. 3. 3 杂种鉴定

采集枣果,冷藏后剥取种仁、催芽、播种。对实生后代利用SSR 等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杂种鉴定。

5. 3. 4 杂种评价

对获得的杂种进行连续3 a~4 a 评价,评价指标见5. 1。符合育种目标的可确定为优良单株。

7

LY/T 1497—2025

5. 4 多倍体诱变育种

5. 4. 1 亲本选择

选择早果、丰产、品质优良、抗裂果、抗缩果病、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或优系。

5. 4. 2 多倍体诱变方法

可于田间对愈伤组织、茎尖进行秋水仙素诱变。

a) 于5 月中旬到7 月初,选择健壮枝条进行截枝处理;然后立即用4 mg/L 苯基噻二唑基脲

(TDZ)+2 mg/L 硝酸银(AgNO3)处理截面形成层,并覆盖保湿;3 d~6 d 内用0. 05% 秋水仙素

(含2 mg/L 二甲基亚砜)处理形成层或愈伤组织12 h~14 h,并覆盖保湿。待再生芽长到2 cm~

3 cm 长时,去掉覆盖物。

b) 或于枣头旺盛分裂期,剥去新枣头的鳞片,利用0. 1%~0. 15% 秋水仙素处理18 h~30 h。

5. 4. 3 倍性鉴定

根据表型(多倍体叶片和果实显著变大变宽)、解剖学(多倍体叶片气孔显著变大)、DNA 含量、染色

体数目判断新种质的倍性。

5. 4. 4 多倍体评价

将多倍体材料进行高接,进行连续2 a~4 a 评价,评价指标见5. 1。符合育种目标的为优良单株。

5. 5 复选

将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的初选优良单株嫁接或高接3 株~5 株,以用途相同、熟期相近的当地主栽良种

为对照。对早果性,丰产性,果实成熟期,果实大小、可食率、质地、制干率,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

可滴定酸、Vc 含量,抗裂果和缩果能力等连续进行2 a~4 a 评价,选出具有特异性,综合性状显著优于对

照良种,且表现稳定的作为复选优系。对于制干品种和露地栽培鲜食品种,裂果和缩果病严重的,原则上

一票否决。

5. 6 决选

对复选优系进一步评价,每优系嫁接或高接5 株~8 株,以用途相同、熟期相近的1 个~2 个主栽良种

为对照。对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稳产性、果实大小、整齐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 含

量、质地、可食率、制干率、抗裂果和抗缩果能力、鲜枣耐贮性等连续进行2 a~4 a 多点评价,选出具有特异

性、综合性状显著优于对照良种,且表现稳定、一致的作为新品系,并命名。

综合性状特别突出的优良单株,复选和决选可一体化进行。

5. 7 区域试验

按照GB/T 14071、LY/T 3008 进行。选择至少3 个具有显著生态差异的县域,采用苗木定植或大树

高接方式,对优良品系进行系统评价。同一区试点每个品系至少5 株~8 株为一个试验小区,重复3 次(共

计15 株~24 株),以用途相同、熟期相近的当地主栽良种为对照。对物候期、植物学特性、早果性、丰产

性、果实大小、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 含量、口感、可食率、抗裂果和缩果能力、鲜枣

耐贮性等进行3 a~4 a 评价,提出优良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及配套栽培技术。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者,

可进入品种审定程序。

8

LY/T 1497—2025

5. 8 生态适应性评价

5. 8. 1 评价要求

5. 8. 1. 1 立地条件

土层厚度30 cm 以上、pH 5. 0~8. 5、总盐量低于0. 5%、年降雨量87 mm~2 000 mm、极端低温-25 ℃

以上、年平均温度5. 5 ℃~22 ℃、花期平均温度22 ℃~24 ℃、年日照时数1 100 h 以上、无霜期120 d 以

上的区域。

5. 8. 1. 2 测定周期

主要性状至少连续观测3 a~4 a。

5. 8. 2 评价指标及方法

5. 8. 2. 1 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

物候期(萌芽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落叶期)、生长特性(枣头长度、粗

度,成枝力)、经济学性状(吊果率、单果重、单株产量、果实整齐度、果实颜色、可食率、果皮厚度、果肉质

地、果肉汁液、果肉粗细、果实风味,制干率,干枣果肉饱满度、果皮褶皱程度)、营养指标(鲜枣可溶性固形

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 含量)、抗逆性(裂果率、缩果率、枣疯病抗性、冻害发

生率)。

5. 8. 2. 2 冻害发生率评价方法

于春季萌芽后,调查一年生枣头一次枝基部发生冻害的情况。用发生冻害枝条数量占调查枝条数量

的百分比表示,精确到0. 1%。

5. 8. 2. 3 其他指标评价方法

按4. 3. 4 执行。

6 良种苗木繁育

6. 1 露地嫁接育苗

6. 1. 1 苗圃地准备

选择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土层厚度50 cm 以上,pH 5. 0~8. 5,总盐量低于0. 3%,有灌溉条件且排水

良好,非重茬的壤土或沙壤土建圃。撒施腐熟的农家肥(用量3 000 kg/667 m2~5 000 kg/667 m2),撒施

后深耕25 cm~30 cm,作畦备用。南方多雨地区采用高畦,北方少雨地区采用平畦或凹畦。

6. 1. 2 砧木培育

6. 1. 2. 1 砧木选择

选用酸枣为砧木,也可用枣,南方和热带地区可用铜钱树和毛叶枣。采用充分成熟的砧木种仁进行

播种育苗,种子生活力应达85% 以上(按GB 2772 测试)。

9

LY/T 1497—2025

6. 1. 2. 2 播种时期与方法

春天地温10 ℃以上播种,播种前利用温水浸泡种子24 h,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播种,播种深度不超

过2 cm,播种量为1. 0 kg/667 m2~1. 5 kg/667 m2。

6. 1. 2. 3 播后管理

播后覆盖地膜;幼苗长出3 片~4 片真叶后破膜放风,宜在每天17:00 以后进行;苗高5 cm~10 cm 时

一次性间苗、定苗;50 cm~60 cm 高时摘心。及时灌溉防旱并随灌溉追肥,一般每灌水1 次追施氮肥及复

合肥10 kg/667 m2~15 kg/667 m2。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控。

6. 1. 3 嫁接苗培育

6. 1. 3. 1 良种选择

优先选择适于当地发展的地方品种或通过省、国家审定(认定)的良种(见附录B)。

6. 1. 3. 2 接穗采集与处理

一般在休眠季采集一年生枣头或粗壮二次枝,要求芽体饱满、生长充实、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每个

接穗留一个饱满芽,95 ℃~100 ℃蘸蜡、摊凉、装入塑料袋,置于冷凉环境贮藏备用。

6. 1. 3. 3 嫁接时期与方法

枝接宜在砧木春季萌芽前后进行,芽接宜在生长季进行。春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生长季采用带木

质部芽接法。

6. 1. 3. 4 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3 周~4 周检查成活情况并及时除萌。当苗高30 cm 左右进行灌水,随灌溉追施氮肥

10 kg/667 m2~15 kg/667 m2;苗高每增加30 cm,灌水时追施氮肥量增加5 kg,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苗

高达到80 cm 左右时摘心。重点防治枣瘿蚊、红蜘蛛、枣锈病等病虫害。

6. 2 容器苗培育

6. 2. 1 育苗容器和基质选择

容器宜选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袋,直径25 cm~30 cm ,高度25 cm 左右。基质选用蚯蚓粪∶园土∶

蛭石=1∶1∶2(体积比),基质混合的同时,将控释肥一次性混施于基质中。

6. 2. 2 苗床准备

根据容器直径做成宽1. 0 m~1. 2 m、深15 cm~25 cm 的育苗床,苗床之间留40 cm~50 cm 的作业

道。苗床底部整平踏实,铺黑色防草地布,然后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整齐排列到苗床上,等待播种。

6. 2. 3 酸枣砧木培育

酸枣种子采集、处理与检验、播种时间和播种前种子处理见6. 1. 2。播种采用人工点播,每袋点播已

催芽的酸枣种子2 粒~3 粒,播种深度1 cm~2 cm。播后覆盖地膜,幼苗长出1 片~2 片真叶后撤地膜。灌

溉、病虫害防治、间苗等参照6. 1. 2。

10

LY/T 1497—2025

6. 2. 4 嫁接苗培育

按6. 1. 3 执行。

6. 3 苗木出圃

6. 3. 1 出圃规格

苗木达一、二级苗标准(见表4)后方可出圃。

6. 3. 2 出圃时间

枣树进入休眠期后至土壤封冻前或土壤解冻后到发芽前苗木出圃。出圃苗木要严防风吹、日晒、

失水。

6. 3. 3 起苗要求

根系基本完整,枝皮无损伤,解除绑缚嫁接口的塑料膜。出圃苗木要严防风吹日晒、根系失水。

6. 3. 4 苗木包装

按品种和等级,每捆25 株或50 株,根部蘸泥浆后装入带有内衬的编织袋或塑料袋,包装内外各放一

标签,注明品种、等级、株数、产地、出圃日期等。

6. 3. 5 苗木运输

包装好的苗木装车后覆盖、保湿、运输。到达目的地后置于阴凉避光处存放并及时栽种。长期放置

的,把苗木集中起来,根部埋藏在湿润的土壤中进行假植或在冷库中贮藏。

6. 4 苗木分级标准与检测

6. 4. 1 苗木分级标准

苗木分级标准见表4。

表4 苗木分级标准

级别

一级苗

二级苗

苗高/m

≥0.8

≥0.8

地径/cm

≥1.5

1.0~1.5

根系状况

长≥5 cm 一级侧根≥20 条,其中直径≥2 mm、长≥20 cm 的侧根6 条以上

长≥5 cm 一级侧根≥15 条,其中直径≥1.5 mm、长≥15 cm 的侧根6 条以上

6. 4. 2 检测内容

包括苗木的等级、数量、检疫性病虫、失水情况以及嫁接苗接口的愈合情况,并结合表型检测品种

纯度。

6. 4. 3 苗木要求

品种纯正、无检疫性病虫,茎干挺直、芽体饱满、生长充实,无机械损伤、根系基本完整,嫁接口愈合

良好。

11

LY/T 1497—2025

7 露地枣栽培

7. 1 枣园类型

7. 1. 1 植苗建园

选用一、二级良种壮苗,按照规划的株行距进行栽植建园。

7. 1. 2 直播建园

有充足灌溉条件的灌溉枣园或酸枣仁播种期降雨充分的雨养枣园,利用酸枣仁直播培育砧木,播种

密度可采取计划密植、渐疏到永久株行距。第二年嫁接优良品种建园。

7. 1. 3 改接建园

坡度小于25°、密度较大、且分布比较均匀的野生酸枣林,间伐过密株,改接优良品种建园。也可在原

有枣品种上高接建园。

7. 2 枣园营建

7. 2. 1 园地选择与规划

7. 2. 1. 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8. 5 ℃以上,冬季最低气温≥-25 ℃。

7. 2. 1. 2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50 cm 以上、pH 5. 5~8. 5、总盐量低于0. 3% 的地块为宜。

7. 2. 1. 3 园地规划

依据面积大小和地形地貌特点,规划道路、水渠及灌溉和排水系统。干旱风沙区,枣园四周需营建防

护林带。

7. 2. 1. 4 整地

建园前一年秋季,深翻土壤30 cm 以上,翌年土壤解冻后进行土地平整。

7. 2. 1. 5 株行距

根据枣园类型、品种特性、立地条件、机械化程度而定。间作枣园株行距以(1 m~3 m)×(6 m~15 m)

为宜,密植枣园株行距以(1 m~2 m)×(3. 5 m~4. 5 m)为宜,计划密植枣园株行距以(0. 5 m~1 m)×

(1 m~2 m)为宜。

7. 2. 2 建园技术

7. 2. 2. 1 定植嫁接苗建园

北方以春栽为宜,南方春栽和秋栽均可;容器苗在整个生长季均可栽植。平原区采用南北行向栽植,

12

LY/T 1497—2025

山区或丘陵山坡沿等高线栽植。栽植前,对长度≥25 cm 以上的根系进行修剪,提倡用生根粉蘸根处理

根系,再用5°Be 石硫合剂消毒20 min,临时假植待用。定植时,挖直径80 cm、深60 cm 以上的定植穴或宽

80 cm、深60 cm 的栽植沟,底部施基肥(施肥量3 m3/667 m2~5 m3/667 m2),再放15 cm 表土,并灌水,待

表土略干后栽植。及时灌透水,种植行内覆地膜。

7. 2. 2. 2 酸枣仁直播建园

采用机械覆地膜和点播一体化播种酸枣仁。幼苗高度达10 cm~15 cm 时进行间苗;翌年嫁接优良

品种,嫁接后及时除萌和摘心。具体参照6. 1。

7. 2. 2. 3 嫁接改造建园

野生酸枣嫁接改造建园,间伐过密株,清除多余的根蘖苗,补植过于稀疏的地方,保持适当的株行距

和作业道,嫁接品种建园。也可在枣树上进行高接建园。

7. 3 栽培管理

7. 3. 1 树体管理

7. 3. 1. 1 树形

宜采用枣头形、小冠疏层形等树形。

a) 枣头形:树高3. 0 m~3. 5 m、干高60 cm~80 cm,枣头一次枝形成的中心干曲折上升;中心干上

螺旋均匀分布10 个~15 个左右水平方向弯曲延伸(与中心干夹角80°~90°)、长度0. 5 m~

1. 25 m 的结果枝组,层间距30 cm~40 cm 以上(树形培养见附录D)。

b) 小冠疏层形:树高2. 5 m~3. 0 m,干高60 cm 左右,全树6 个~7 个主枝,分三层着生在中心干

上,第一层主枝3 个,主枝间的水平夹角120°,主枝与中心干的夹角70°,主枝长1. 0 m~1. 2 m。

第二层主枝2 个,层间距0. 8 m,主枝长0. 8 m~1. 0 m。第三层主枝1 个~2 个,层间距60 cm~

70 cm,主枝长60 cm,三层主枝间不能相互重叠,其余枝条培养结果枝组。

7. 3. 1. 2 修剪技术

宜采用回缩、短截、开张角度、疏枝、摘心等方法进行修剪。

a) 回缩:休眠期,剪除结果能力明显下降的多年生枝。

b) 短截:休眠期,对一年生枣头保留若干二次枝进行剪截。有空间时,可对保留的最上一个二次

枝,留1 节~2 节剪截,促发新的延长枝或结果枝组。

c) 开张角度:休眠期或生长季,采用撑枝、拉枝等方法,将骨干枝或结果枝组的角度调整到70°~90°。

d) 疏枝:休眠期或生长季,将层间多余的枝条或结果枝组上多余的新枣头从基部剪除。

e) 摘心:生长季节,新生枣头生长至半木质化时,对有生长空间的保留4 个~6 个二次枝剪截。

7. 3. 1. 3 保花保果

宜采用喷施坐果剂、开甲或环剥等技术保花保果。

a) 喷施坐果剂:于盛花期叶面喷施保花保果剂1 次~2 次。

b) 开甲或环割:对树势较旺的枣树,在盛花初期,用刀环剥或环割树干或骨干枝,深达木质部,提前

刮去处理部位的老树皮。环剥宽度控制在环剥处直径粗度的1/10~1/8(0. 3 cm~0. 8 cm)为

宜。注意防治皮暗斑螟(甲口虫)。

13

LY/T 1497—2025

7. 3. 2 土壤管理

7. 3. 2. 1 树下铺设园艺地布

树干两侧各铺设宽60 cm 左右的园艺地布,防草保墒。

7. 3. 2. 2 行间生草和种植绿肥

宜采用自然生草、种植绿肥等方法。

a) 行间自然生草高度达30 cm 左右时,刈割、粉碎、覆盖于地面。

b) 行间播种黑麦草、鼠茅草、白三叶等,高度达30 cm 时,及时刈割覆盖树盘。若间种油菜,待其敛

花时,翻压入土壤。

7. 3. 2. 3 基肥

秋季落叶后上冻前或春季解冻后萌芽前,沿树冠垂直投影外缘,挖40 cm~50 cm 深、30 cm~40 cm 宽

的施肥沟,将农家肥均匀撒入沟内,与表土混合填沟。

7. 3. 2. 4 追肥

土壤追肥以施用黄腐酸钾等冲施肥为宜,坐果前以氮肥为主,果实发育期以磷钾肥为主;展叶至采收

期,全年可叶面追肥3 次~5 次,间隔2 周/次~3 周/次,坐果前以氮肥为主,果实发育期以磷、钾为主,宜喷

施钙、铁、锌、硼、锰、镁等多元素肥及氨基酸肥、沼液等生物型叶面肥。

7. 3. 3 水分管理

7. 3. 3. 1 灌水时间

视降雨情况,于萌芽前、开花期、幼果发育期、果实膨大期、土壤封冻前灌水。

7. 3. 3. 2 灌水量

北方枣区一般年灌溉量为60 m3/667 m2~80 m3/667 m2。新疆南疆荒漠绿洲枣区的纯滴灌枣园年滴

灌量为420 m3/667 m2~480 m3/667 m2,除滴灌外,尚需漫灌萌芽水和冬灌水,年灌溉量150 m3/667 m2~

200 m3/667 m2。

8 鲜食枣设施栽培

8. 1 设施类型

8. 1. 1 日光温室

棚体长80 m 以上,跨度10 m 以上,高4. 5 m 以上,采用平地或半地下结构,配置滴灌、自动卷帘、增温

装置。行向同棚体方向。

8. 1. 2 冷棚

主要有棉被棚和普通冷棚。棚体高3. 5 m~4. 5 m,肩高1. 5 m~1. 8 m,跨度12 m~15 m,长80 m~

120 m,棚的四周和顶部可以通风,配置滴灌、自动卷帘与卷膜,增温和自动喷雾等设施。有条件的可采

14

LY/T 1497—2025

用连栋冷棚。

8. 1. 3 避雨棚

生产上多采用多行式避雨棚,3 行~5 行一棚,棚体顶高2. 5 m~3. 0 m,肩高1. 8 m~2. 0 m,跨度8 m~

12 m。有条件的可采用连栋避雨棚。

8. 2 枣园营建

8. 2. 1 园址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开阔、地面平整、土壤质地良好、交通便利、水电及排灌设施完善的园地。

8. 2. 2 施肥整地

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 m3/667 m2~10 m3/667 m2、生物菌肥80 kg/667 m2~100 kg/667 m2。深翻整

平,灌透水,晾墒后耙平整细。

8. 2. 3 定植

选择早果性强、品质优良的鲜食品种。采用一级苗木,苗木处理见7. 2. 2。

日光温室株行距(1. 0 m~1. 5 m)×(2. 0 m~2. 5 m);冷棚和避雨棚株行距(1. 0 m~2. 0 m)×(3. 0 m~

3. 5 m)。按行距开挖深、宽各60 cm 定植沟。定植后,及时松土覆膜保墒。

8. 3 栽培管理

8. 3. 1 升温时间

日光温室在最低气温稳定在-3 ℃以上时扣棚覆膜,冷棚在最低气温稳定在3 ℃以上时扣棚覆膜。

8. 3. 2 温湿度调控

按GB/T 38757 执行,并参照表5 进行设施棚内温度、湿度调控。

表5 鲜食枣不同物候期温湿度控制范围

物候期

覆膜后1 周

萌芽期

抽枝展叶期

花蕾形成期

盛花期

果实发育期

果实成熟期

温度/℃

白天

20~25

22~27

25~28

25~30

25~30

25~30

25~30

夜间

5~7

10~13

13~15

16~18

16~20

18~20

20~22

空气相对湿度/%

85~90

80~85

70~80

70~80

50~70

50~60

60~70

8. 3. 3 肥水管理

8. 3. 3. 1 基肥

基肥以腐熟农家肥、有机肥、微生物菌肥为主,配合施氮磷钾复合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基肥应在果实

15

LY/T 1497—2025

采收后至土壤封冻前施入,可采用条状沟或全园撒施。

8. 3. 3. 2 追肥

冲施肥、叶面肥以速效肥为主,多在萌芽期、花前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施入。根部施肥宜与灌溉

同时进行。

8. 3. 3. 3 灌水与排水

水质标准应符合GB 5084 规定。结合秋施基肥,进行一次大水漫灌。生育期以滴灌、渗灌为主,每次

灌水量10 m³/667 m2~20 m³/667 m2。

多雨季节,一旦枣园积水,应立即排水防涝。

8. 4 树体管理

8. 4. 1 树形

8. 4. 1. 1 开心形

树高1. 5 m~2. 0 m,主干高80 cm,每株选留3 个~4 个主枝,主枝长度1. 2 m~1. 5 m。

8. 4. 1. 2 变则主干形

树高2. 0 m~2. 5 m,主干高40 cm~50 cm,每株选留7 个~9 个主枝,主枝长度1. 2 m~1. 5 m。

8. 4. 2 幼树期修剪

以培养树形为主,栽植后按树形定干,夏季采用摘心、抹芽、拉枝等方法,冬季采用短截、疏枝等

方法。

8. 4. 3 盛果期修剪

以培养结果枝组为主,冬剪采用疏枝、短截、回缩、拉枝等。生长期采用摘心、抹芽、拉枝等方法。

8. 4. 4 保花保果

盛花期喷15 mg/㎏ ~20 mg/㎏ 的赤霉素1 次~2 次,必要时2 d~3 d 后环剥,环剥时留1 个辅

养枝。

8. 4. 5 疏果

第一次生理落果后,进行疏果,在枣吊中上部留2 个~3 个果。

9 优质丰产指标体系与检测方法

9. 1 丰产园标准

9. 1. 1 不同类型枣园产量指标

依枣园类型不同,分为高产和超高产两套产量指标,见表6。

16

LY/T 1497—2025

表6 枣园丰产指标

单位:kg/667 m2

丰产级别

高产

超高产

注:产量指不同用途枣达到适宜采收期时的鲜枣产量。

灌溉枣园

800~1 000

1 000~1 500

旱地枣园

500~700

700~1 000

9. 1. 2 园相指标

缺株率低于5%,树体大小整齐一致,树体发育正常。

9. 2 品质检测

9. 2. 1 质量指标

见表7。

表7 质量指标

类别

外观品质

畸形果率

虫果率

病果率

制干率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按照NY/T 2637 的规定执行。

指标

成熟时鲜枣果实呈品种固有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5%

<5%

<10%

≥50%

制干品种果实完熟期含量达28% 以上,鲜食品种果实脆熟期达25% 以上

9. 2. 2 果品安全指标

按照NY/T 844 的规定执行。

9. 2. 3 检测取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

10 主要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防控

主要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防控技术见附录D。

11 果实采收及采后处理

11. 1 采收

11. 1. 1 采收时期

用于蜜枣加工的应在白熟期采收,用于制干的应在完熟期采收。用于直接消费和短期贮藏后销售的

17

LY/T 1497—2025

应在鲜食品质最佳的全红脆熟期采收,用于长期贮藏的鲜食枣果可在果柄端开始变红至半红期采收。

11. 1. 2 采收方法

11. 1. 2. 1 鲜食枣的采收

鲜食枣采收时要选择晴天露水干后并避开高温时段,根据成熟程度分批采收。要求采取人工带手套

采摘,尽量保留果柄,并剔除病虫果、畸形果、裂果、特小果。采收筐内须加衬垫,轻采、轻放、轻装、轻运。

采收后的枣果放置阴凉处,24 h 内入库或及时上市。

11. 1. 2. 2 制干用枣的采收

在完熟期采收。可采用机械采收;还可采用化学辅助采收,即采收前5 d~7 d 叶面喷布200 mg/kg~

300 mg/kg 的乙烯利促进果实脱落。

11. 2 鲜食枣采后处理

11. 2. 1 分级

按果实质量等级和成熟度(着色面积)进行分级,分级标准按照GB/T 22345 和表8~表10。

11. 2. 2 贮藏

11. 2. 2. 1 贮藏方式

贮藏用鲜枣应在采后24 h 内入库、预冷。根据不同品种枣果的耐贮性选择不同的贮藏条件、贮藏方

式和最长贮藏期限。机械冷藏或机械冷藏加打孔塑料袋包装适用于短期贮藏;自发气调贮藏适用于中期

贮藏;气调贮藏和冰温贮藏适用于长期贮藏。

11. 2. 2. 2 贮期管理

贮藏期间,应定时观测和记录贮藏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维持贮藏条件在规定的范围内。干枣冷藏

温度保持在-0. 5 ℃~1 ℃,相对湿度控制在60% 以下。鲜食枣冷藏温度保持在-1 ℃~2 ℃,相对湿度控

制在85%~95%;直销温度控制在4 ℃~5 ℃;保持冷藏库内气流畅通,适时通风换气或调整气体含量;气

调贮藏氧气浓度控制在2%~1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

11. 2. 2. 3 贮藏病害防治

鲜枣入库前要对贮藏库进行全面的清扫和消毒灭菌处理,消毒后要及时通风换气。消毒方法:用特

制的臭氧发生器放入库房内闭门产生臭氧,臭氧浓度不低于20 mg/m3,保持24 h,净化空气灭菌。或用

0. 5% 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冷库,密闭24 h。或将含有效氯不低于30% 的漂白粉配成10% 的溶液,按库容

40 mL/m3的用量喷雾,使用时注意防护,用后库房必须通风换气除味。

11. 2. 3 包装

包装及产品标签按照GB 7718 规定执行。

11. 2. 4 运输

鲜枣运输前应预冷,避免采后直接装箱运输导致的果实品质劣变。鲜枣中远距离运输必须采用冷

18

LY/T 1497—2025

链,运输温度应控制在2 ℃~5 ℃,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注意适时通风换气。鲜枣短距离运输的

鲜枣可不采用冷链运输,但交通工具需高效、平稳,并注意密封保湿。运输途中,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

味物品混装,包装应透气,堆码整齐牢固。

11. 3 制干用枣采后处理

11. 3. 1 制干方法

11. 3. 1. 1 烘烤法

拣去烂枣,将鲜枣清洗、分级后装入托盘,进行烘烤,可制成干枣和半干枣。

a) 干枣:首先把烘烤温度控制在40 ℃~45 ℃,烘12 h 左右,然后升温至55 ℃~60 ℃,烘8 h 左右。

注意排潮,湿度控制在50% 左右。完成后,将温度调成45 ℃继续进行干燥,小枣含水量不高于

28%,大枣含水量不高于25%。

b) 半干枣:对于适宜直接食用的干制枣,可将含水量控制在45% 左右。

11. 3. 1. 2 晾晒法

采用晾干法或晒干法。

a) 晾干法:拣去烂枣,依照干湿程度不同将枣果分开,可选择在通风室或遮阴棚内摊放晾干,枣果

铺成垄形,垄高约30 cm。根据通风情况,每天翻动2 次~3 次,直至小枣含水量不高于28%,大

枣含水量不高于25%。

b) 晒干法:可选择采摘外观和生理完全成熟的枣果均匀平铺晒干,晒至半干可进一步加厚,每天翻

动3 次~4 次,随时拣出腐烂果,夜间注意防露,白天继续晾晒,直至小枣含水量不高于28%,大

枣含水量不高于25%。含水量测定采用GB 5009. 3。

11. 3. 2 干枣分级和包装

干枣分级、包装及产品标签按照GB/T 5835 相关规定执行。

11. 3. 3 干枣贮藏

干枣贮藏按照GH/T 1160 相关规定执行。

11. 3. 4 干枣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避免与有毒、有异味或有害的物品混运。装卸、搬运时应轻拿轻放,

避免破坏包装材料。堆码应充分考虑包装的承压能力。运输过程中严禁烈日暴晒、雨淋。

12 枣果质量和安全标准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3.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8月9日 11:06: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1050.html
图书

LY/T 3273-2021 海州常山扦插繁殖技术规程

LY/T 3273-2021 海州常山扦插繁殖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图书

LY/T 3274-2021 木塑复合材料分级

LY/T 3274-2021 木塑复合材料分级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
图书

JB/T 14348-2022 饲料机械 斗式提升机 畚斗

JB/T 14348-2022 饲料机械 斗式提升机 畚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
图书

JB/T 14349-2022 饲料机械 斗式提升机 头轮

JB/T 14349-2022 饲料机械 斗式提升机 头轮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