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595-2025 塑料 聚丙烯树脂鱼眼测试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G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595—2025
代替GB/T6595—1986
塑料 聚丙烯树脂鱼眼测试方法
Plastics—Testmethodforfisheyecountofpolypropyleneresin
2025-01-24发布2025-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代替GB/T6595—1986《聚丙烯树脂“鱼眼”测试方法》,与GB/T6595—1986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范围(见第1章);
b)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c) 增加了动态图像分析法(见第5章),原方法命名为投影仪法(见第4章);
d) 更改了精密度的描述(见第6章,1986年版的第7章);
e) 更改了试验报告(见第7章,1986年版的第8章);
f) 更改了薄膜的制备方法和要求(见附录A,1986年版的附录A);
g) 增加了动态图像分析法的核查方法(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
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北京中创科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
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沙特基础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超先、蔡春飞、邓燕霞、崔广洪、王莉、张耀月、陈湘、宋跃强、温瑞梅、徐拓、
王学峰、赵杰、崔胜明、张凤波。
本文件于198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
GB/T6595—2025
塑料 聚丙烯树脂鱼眼测试方法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相关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使用投影仪和标准孔板测试聚丙烯树脂薄膜试样中的鱼眼方法,规定了在聚丙烯树
脂薄膜制备过程中使用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检测连续匀速运动状态下鱼眼的技术要求以及检测结果的表
示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流延法制备薄膜试样并测试聚丙烯树脂鱼眼(方法A 投影仪法),以及在薄膜制
备过程中检测聚丙烯树脂鱼眼(方法B:动态图像分析法),聚丙烯树脂薄膜为透明或半透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鱼眼 fisheye
未与周围材料充分融合的球状小粒。
注1:聚丙烯薄膜中的鱼眼为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形成的圆球或椭球状物。
注2:鱼眼有时亦称为“晶点”。
3.2
图像采集 imageacquisition
通过图像传感器对图像进行采集,将图像信息转变成系统可识别的图像数据,并用于显示和分析。
3.3
图像分析 imageanalysis
对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数字或逻辑结果的过程。
3.4
像素 pixel
由一个数字序列表示的图像中的一个最小单位。
3.5
像素有效尺寸 pixeleffectivesize
图像采集系统的每个像素对应的被测物实际尺寸。
1
GB/T6595—2025
注1:以微米(μm)为单位。
注2:像素有效尺寸由传感器的物理像素尺寸和光学系统的放大倍率决定,其数值越小表示测量精度越高。
3.6
传感器分辨率 sensorresolution
传感器上像素的绝对数量。
注:传感器分辨率以像素为单位。
3.7
光学系统分辨率 opticalsystemresolution
描述成像系统解析被成像物体细节的能力。
注1:以微米(μm)/像素为单位。
注2:光学系统分辨率与系统所有影响因素相关,如传感器分辨率和光学系统的放大倍率等。
3.8
灰度级数 greylevel
与像素相关联的代表亮度从黑到白的值。
注1:动态图像法大多采用8bit照相机,其灰度级数范围为0~255,0表示黑色,255表示白色。
注2:灰度级数也称为灰阶、灰度级、灰度值。
3.9
背景灰度级数 matrixgraylevel
图像采集时用于控制薄膜基体的亮度而设定的图像中各像素的平均灰度级数。
注:不同的背景灰度级数会导致测试结果之间存在差异。
3.10
检测限值 detectionlimitvalue
图像分析时区分鱼眼和薄膜基体而设定的灰度级数,用于鱼眼的识别和测量。
注1:不同的检测限值会导致检测结果之间存在差异。
注2:检测限值也称检测阈值或敏感度。
3.11
等效圆直径 equivalentcirclediameter
与鱼眼数字图像面积相同的圆的直径。
4 投影仪法(方法A)
4.1 仪器
4.1.1 投影仪
投影仪放大倍率不小于8倍,观察板的尺寸不小于200mm×200mm。
4.1.2 投影区域
投影区域为屏幕或其他适宜的平面物,其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无污染。投影区域与水平面垂直。
4.1.3 标准孔板
标准孔板的材质为有机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规格为230mm×230mm×3mm,有3个标准孔,孔
径分别为ϕ0.8mm、ϕ0.4mm 和ϕ0.2mm,具有光滑的边缘,孔径距离约12mm,孔大致位于板的中心。
4.2 试样制备
4.2.1 按照附录A 的要求采用流延法制备聚丙烯薄膜。
2
GB/T6595—2025
4.2.2 在薄膜试样的膜卷端点1m 处开始截取试样,共截取3个试样,每个试样间距为5m,试样应平
整、无折皱。
4.2.3 每个试样由4层尺寸不小于250mm×250mm,厚度为0.030mm±0.005mm 的薄膜组成,在
一个角上把4层薄膜固定。
4.2.4 每层薄膜的测试尺寸为190mm×200mm,4层薄膜的测试总面积为1520cm2。
4.2.5 测试部分距离薄膜边缘30mm 以上,当薄膜宽度不够时,可增加薄膜长度方向的测试尺寸,保证
总测试面积为1520cm2。
4.3 准备工作
4.3.1 准备好投影区域。
4.3.2 在投影仪的观察板上,画一个190mm×200mm 或等面积的长方形。观察板长度不够时,可在
测试时将长方形画在叠放好的薄膜上,或用其他有效方法保证薄膜测试区域和面积。
4.3.3 调节投影仪到合适的放大倍数,投影光线应垂直于投影区域。
4.3.4 试验在光线较弱的室内进行。
4.4 测试步骤
4.4.1 把4层薄膜叠放在投影仪的观察板上,使试样测试部位置于长方形内。
4.4.2 将标准孔板放在试样上。
4.4.3 调整投影仪焦距,使标准孔板的图像清晰地投影到投影区域上。
4.4.4 观察投影区域长方形内鱼眼与不同标准孔径的影像,对照鱼眼最大直径(不包括鱼眼以外的线
状部分)与标准孔径两者的投影影像,根据表1确定鱼眼尺寸。鱼眼应区别于灰尘、碳粒、棉线等杂质。
为准确检测可把长方形分为更小的区域,然后报告各区域的不同尺寸鱼眼数目总和。
表1 鱼眼尺寸与标准孔径对照表
鱼眼尺寸/mm 对照标准孔径范围/mm
0.8 ≥ϕ0.8
0.4 ≥ϕ0.4,<ϕ0.8
0.2 ≥ϕ0.2,<ϕ0.4
4.4.5 重复步骤4.4.1~4.4.4,分别测试另2个试样。
4.5 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每个尺寸的鱼眼数目均以3个试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及范围表示,按照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
后一位,单位为个/1520cm2。
5 动态图像分析法(方法B)
5.1 检测系统
5.1.1 检测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光源、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分析系统等组成,见图1。采用透射光式检测方法,图像采集系统
的照相机和光源分别置于被测薄膜平面的两侧。图像采集系统输出背景灰度级数固定的图像数据,图
像分析系统依据检测限值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检测结果。
3
GB/T6595—2025
图1 薄膜外观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5.1.2 光源
光源的发光体发光均匀、稳定,亮度可调。光源发出的光能覆盖薄膜检测区域,并且强度分布均匀。
注: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鱼眼和薄膜基体接触的边缘部分的光学外观将受到影响,最终将影响鱼眼尺寸的检测。
5.1.3 图像采集系统
图像采集方向与薄膜加工方向垂直,使用线扫描照相机或其他数字(码)图像信息采集设备采集透
过薄膜的光信号,将光信号转换成图像数据输入图像分析系统。
检测系统应关注强光照射和其他光线干扰,图像采集过程中外界光照环境无明显变化。
垂直于薄膜加工方向(横向)和薄膜加工方向(纵向)的光学系统分辨率应保证像素有效尺寸不大于
25μm。垂直于薄膜加工方向分辨率取决于照相机检测宽度和照相机传感器分辨率,薄膜加工方向分
辨率取决于薄膜牵引速度、照相机等图像采集设备的扫描频率。两个方向的分辨率应保持一致,以保证
采集到的图像无畸变,核查方法按照附录B执行。
注:薄膜牵引速度与扫描频率不匹配会导致图像出现系统性畸变,该速度的波动会导致图像出现偶然性畸变。
以检测宽度100mm 为例:
———传感器分辨率:不低于4096像素;
———扫描频率:可调;
———照相机景深:不小于2mm。
照相机与薄膜的距离应确保照相机对焦准确,照相机镜头、薄膜宽度以及光源的几何中心对齐,照
相机传感器长度方向与薄膜加工方向垂直。
图像采集系统接收照相机传输来的数字化图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
5.1.4 图像处理系统
计算机接收图像数据并进行图像分析、尺寸测量和结果计算。
图像处理系统能识别不属于鱼眼的图像。
按附录B核查测量的鱼眼尺寸是否准确。
5.2 试验步骤
5.2.1 背景灰度级数的设定
根据仪器制造商的建议,结合实际检测条件和测试结果设定背景灰度级数。
注:背景灰度级数通常为170(8bit照相机)。
5.2.2 检测限值的设定
绘制不同检测限值与鱼眼数量关系曲线图,曲线的拐点处对应的值即为薄膜的检测限值。也可使
用其他有效的方法确定该值,或根据仪器制造商的建议设定。
注:检测限值通常为85(8bit照相机)。
4
GB/T6595—2025
5.2.3 薄膜的制备
按附录A 制备薄膜。
5.2.4 薄膜的检测
待物料充分置换并且薄膜达到5.2.3的要求后,开始图像采集和分析。
检测区域边缘与薄膜边缘距离不小于30mm。
鱼眼的尺寸以等效圆直径表示,尺寸推荐使用ϕ0.8mm、ϕ0.4mm 和ϕ0.2mm(与方法A 一致),也
可选用其他尺寸。
薄膜检测单元为1m2,连续检测的总面积不小于5m2,检测结束后系统停止采集数据并输出结
果,同时保存鱼眼的图像数据。
5.3 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每个尺寸的鱼眼数目以5次连续检测的平均值表示,按照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单位
为个/m2。
6 精密度
鱼眼测试受到薄膜制样条件,鱼眼检测设备、检测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尚无准确的精密度试验数
据,将在下次修订时增加有关精密度的内容。
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a) 注明引用本文件;
b) 所使用的测试方法(方法A 或方法B);
c) 样品名称;
d) 薄膜制备条件,包括熔体温度、冷辊温度、薄膜牵引速度;
e) 薄膜厚度;
f) 检测的薄膜尺寸和面积;
g) 传感器分辨率(方法B);
h) 检测宽度(方法B);
i) 光学系统分辨率(方法B);
j) 光源类型和亮度,包括平行光、会聚光、发散光、干涉光等(方法B);
k) 背景灰度级数(方法B);
l) 检测限值(方法B);
m) 检测结果;
n) 检测日期。
5
GB/T6595—2025
附 录 A
(规范性)
流延法聚丙烯树脂鱼眼薄膜试样制备要求
A.1 流延膜机的技术要求
流延膜机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 螺杆长径比:不小于25;
b) 口模宽度:不小于250mm;
c) 口模狭缝间隙:0.3mm~0.4mm。
也可使用经相关方商定的技术要求。
A.2 流延膜的制备条件
流延膜的制备参考条件见表A.1,也可使用经相关方商定的条件。
表A.1 流延膜制备条件
材料熔体温度/℃ 冷却辊温度/℃ 牵引速度/(m/min)
MFR≤10.0g/10min 240±5 26±2 8.0
MFR>10.0g/10min 200±5 40±2 8.0
注:MFR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试条件为温度230℃,负荷2.16kg。
A.3 流延膜制备前材料的处理
薄膜制备前,试验材料通常不进行预处理。
A.4 流延膜制备的要求
流延膜制备要求如下:
a) 流延膜机的膜头内应清洁、无明显杂质;
b) 用待检样品充分置换料筒和机头内残料;
c) 流延膜制备过程中不使用风刀及过滤网;
d) 薄膜测试区域上下波动幅度不大于2mm;
e) 薄膜制备过程应连续稳定。
A.5 薄膜的要求
薄膜表面平整、厚度均匀、无折痕和其他机械条纹。
薄膜厚度为0.030mm±0.005mm。
6
GB/T6595—2025
附 录 B
(规范性)
动态图像分析法的核查方法
B.1 方法概述
B.1.1 畸变核查
使用畸变核查标准圆卡对图像采集系统进行核查,畸变核查图像的示意图见图B.1。系统测量两
个相互垂直方向的最大像素数量,通过计算两个方向最大像素数量差异,判断系统是否存在畸变。
a) 无畸变b) 有畸变
图B.1 畸变核查图像示意图
B.1.2 尺寸核查
使用尺寸核查标准圆卡对图像采集系统进行核查,图像分析系统用等效圆法计算尺寸核查标准圆
的直径,判断系统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B.2 标准圆卡
B.2.1 畸变核查标准圆卡
畸变核查标准圆卡为高透明薄片,薄片上有印刷或其他加工方法制备的标准圆,标准圆图像的边缘
清晰锐利。标准圆的直径为ϕ20mm 或其他适宜的直径,其直径的允许偏差为±5‰。
B.2.2 尺寸核查标准圆卡
尺寸核查标准圆卡的材质和B.2.1相同,标准圆卡上有直径分别为ϕ0.8mm、ϕ0.4mm 和ϕ0.2mm
的标准圆,其直径的允许偏差为±5%。
B.3 操作步骤
B.3.1 畸变核查
B.3.1.1 使薄膜匀速通过薄膜外观检测系统。
B.3.1.2 将畸变核查标准圆卡放置在邻近图像采集系统的薄膜表面,在聚丙烯薄膜鱼眼相同检测条件
下采集3个直径的标准圆图像,重复采集5次为一组。
B.3.1.3 使用检测系统或其他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图像采集系统获得的标准圆图像的像素数量,分别测
7
GB/T6595—2025
量薄膜加工方向以及垂直于薄膜加工方向标准圆的最大像素数量,用公式(B.1)计算单次的畸变偏差。
DV =|D m -Dp|
Dp
×100 …………………………(B.1)
式中:
DV ———畸变偏差,%;
D m ———薄膜加工方向的最大像素数量,像素;
Dp ———垂直于薄膜加工方向的最大像素数量,像素。
B.3.1.4 一组内每次畸变偏差不应大于2%,否则重复B.3.1.2~B.3.1.3。
B.3.1.5 如果3组畸变核查均未满足要求,则应重新调校仪器。
B.3.2 尺寸核查
B.3.2.1 使薄膜匀速通过薄膜外观检测系统。
B.3.2.2 将尺寸核查标准圆卡放置在邻近图像采集系统的薄膜表面,在聚丙烯薄膜鱼眼相同检测条件
下采集标准圆图像,重复采集5次为一组。
B.3.2.3 查看各标准圆尺寸的检测结果,用公式(B.2)计算各标准圆的尺寸偏差平均值。
MV =|Sa -St|
Sa
×100 …………………………(B.2)
式中:
MV ———尺寸偏差平均值,%;
Sa ———标准圆的实际尺寸,单位为毫米(mm);
St ———标准圆的检测尺寸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B.3.2.4 一组内各标准圆检测结果的尺寸偏差平均值应不大于5%。否则,重复B.3.2.2和B.3.2.3。
B.3.2.5 如果3组尺寸核查均未满足要求,则应重新调校仪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