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913—2025
海水淡化工程水足迹跟踪监测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water footprint monitoring of sea water desalination industry
2025 - 09 - 15发布
2025 - 10 - 15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DB37/T 4913—2025
1
海水淡化工程水足迹跟踪监测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海水淡化工程生产过程中水足迹跟踪监测的总体原则,提供了监测准备、编制方案、监测实施、数据应用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工程生产过程的水足迹监测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 168—2010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HJ/T 372—2007 水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442.3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HY/T 0289 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要求
HY/T 0396—2024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数据集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HY/T 0423 海水淡化系统水足迹评价通则
HY/T 0424—2024 海水淡化系统水足迹核算要求
DB37/T 4418—202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位布设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体原则 合理性
宜根据海水淡化工程实际生产情况,区分输入端与输出端,设定合理的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监测的数据对象,包含对水稀缺足迹和水劣化足迹进行核算与评价有重要贡献的数据,尽可能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 可操作性
跟踪监测数据宜满足进行水足迹核算的需要,以及海水淡化工艺、排放方式的不同,制定可行合理的监测方案,收集相应的监测数据。 统一性
DB37/T 4913—2025
2
宜采用相对一致的方案设置和监测活动方法,对监测数据获取位置、采集方法等进行充分记录和说明,便于进行水足迹评价和对比。
5 工作程序和目的
海水淡化工程水足迹跟踪监测程序和目的见表1。
表
1 海水淡化工程水足迹跟踪监测程序和目的
阶段
程序
目的
监测准备
生产工艺分析
确定具体的、有可比性的数据对象,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
确立系统边界
与进行评价的目的相一致,在不同的海水淡化工程进行监测活动时具有相同的系统边界
明确数据获取方式
获取定性信息和定量数据
编制方案
建立分析清单
确定具体的分析项目,各项目具有可量化性
编制方案
确定监测指标与分析方法,对监测活动进行步骤合理、总体协调的规范,相同指标采用同样的监测方法
监测实施
根据方案开展监测
对各监测指标数据进行收集,获取进行水足迹核算所需数据,在完成评价前对实施阶段各环节进行必要的验证
6 监测准备 明确数据对象
6.1.1
常用数据对象:
a)
输入端:原料水、能源、化学药剂、膜组件、化学清洗等;
b)
输出端:产品水、排放水。
6.1.2
采用反渗透法工艺进行生产的海水淡化工程,数据对象宜关注膜组件种类、使用数量、更换周期等。
6.1.3
采用低温多效法工艺进行生产的海水淡化工程,宜关注能源的来源、种类、用量,及高压蒸汽的品位、压强、温度、用量等。 确立系统边界
6.2.1
水足迹核算范围选择原料水入厂到产品水出厂的生产阶段,宜按照HY/T 0424—2024给出的系统边界要求。
6.2.2
系统边界宜仅考虑生产淡水过程中的取水、预处理、淡化、后处理等单元过程,不包括海水淡化工程的基础设施、设备建造、人员办公活动和联产过程中其他活动产生的水资源消耗等。 明确数据获取方式
6.3.1
数据获取宜按照生产环节的输入和输出单元过程进行分工,分别确认不同生产设施与生产单元位置,明确相关设施单元在生产过程的数据对象。
6.3.2
水稀缺足迹核算所需的数据,一般从核算需求出发,选择系统边界内具体的生产单元,对原料海水、能源及化学药剂、膜组件等耗材实际使用量进行调查统计。
6.3.3
水劣化足迹核算所需的数据,一般选择现场取样调查的方式,采用海水淡化生产线末端取样、
DB37/T 4913—2025
3
排放口取样、海上取样等方式,监测浓海水水质变化情况。
7 编制方案 建立分析清单
7.1.1
分析清单的建立,宜按照HY/T 0424—2024确定系统边界内与水相关的输入和输出两部分内容。
7.1.2
清单内容的数据和获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表2,调查统计一般采用问卷或填写采样单形式,由监测人员询问工程技术人员获取。
表
2 分析清单的数据和获取方式
数据内容
数据对象
数据清单
获取方式
输入
原料水
用量、水质情况
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能源
来源和种类及用量(电能);
底纹多效法使用的高压蒸汽的压强、温度、用量
调查统计
化学药剂
杀菌剂、絮凝剂、阻垢剂、清洗剂、pH调节等种类和用量
调查统计
膜组件
全部膜组件的数量、更换周期
调查统计
化学清洗
用水量;
换热管的清洗周期、用水量
调查统计
输出
产品水
产量、水质情况
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排放水
排放量、水质、排放方式
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7.1.3
采用工业联用浓盐水排放时如采用混合排放,宜经过分析识别混合水类型、水质、用量。 布设调查站位
7.2.1
设置合理的调查站位是方案编制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考虑的因素宜主要包括:
——
数据内容分析全面、具体,对相关对象的获取具有操作性;
——
对象数量适中,涵盖所有进行水足迹核算的关键要素;
——
取样位置和时间跨度合理。
7.2.2
宜根据评价需求和工作基础,明确开展厂内和厂外监测的站位位置、监测指标、使用设备的种类等。
7.2.3
站位布设宜尽可能采用一致的设置方法。
7.2.4
厂外监测站位布设宜按照DB37/T 4418—2021关于布设的总体原则要求,一般设置监测站位6 个~8个,其中2个~3个监测站位位于排水口影响范围内;在浓盐水排放管口附近设主断面,在主断面外侧设辅助断面。
8 监测实施 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宜涵盖HY/T 0289规定的水质指标。 厂内监测
DB37/T 4913—2025
4
在取水端口以及预处理、淡化、后处理等淡化工程车间运行装置的取排水点进行采样为宜。水温、pH等指标宜现场测量。 厂外监测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能反映监测方案所需的水质情况,满足水质分析的要求。采样器具可选用聚乙烯、不锈钢、聚四氟乙烯等材质,样品容器可选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等材质。 时间跨度与频率
8.4.1
宜按照季节开展厂外监测,监测频率不少于1次/季。
8.4.2
可根据生产情况开展厂内监测,在满负荷运行前后开展加密监测。 样品采集
8.5.1
宜采用HJ 442.3给出的要求,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能反映监测方案所需的水质情况,满足水质分析的要求。
8.5.2
样品采集方式可通过人工或自动采样,自动采样时所用的水质自动采样器宜按照HJ/T 372—2007中关于自动采样的要求。 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
8.6.1
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宜优先选用HY/T 0289中规定的方法,也可选用表3给出的其他分析方法。
8.6.2
选用8.6.1规定以外的其他分析方法的,宜按照HJ 168—2010的要求进行方法确认和验证。所选用分析方法的测定下限低于HY/T 0289的污染物排放限值。
8.6.3
监测活动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是必要的,宜按照HY/T 0396—2024给出的关于质量控制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监测活动的质量控制要求。
8.6.4
对便携手持监测设备,宜在开展监测前24 h内使用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校准校验。
8.6.5
适当的维护可以确保设备稳定运行,获得稳定有效的数据,减少异常数据产生,宜定期开展校验校准,判断设备运行状况,按时更换设备易耗易损零部件。
表
3 常见分析方法
指标
分析方法
参考标准
水温
表层水温表法
GB 17378.4
水温观测
GB/T 12763.2
盐度
盐度计法
GB 17378.4
盐度测量
GB/T 12763.2
深度
水深测量
GB/T 12763.2
水色
比色法
GB 17378.4
海水透明度、水色和海发光观测
GB/T 12763.2
透明度
透明圆盘法
GB 17378.4
海水透明度、水色和海发光观测
GB/T 12763.2
海流
海流观测
GB/T 12763.2
海浪
海浪观测
GB/T 12763.2
DB37/T 4913—2025
5
表3 常见分析方法(续)
指标
分析方法
参考标准
pH
pH计法
GB 17378.4
pH计法
GB/T 12763.4
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HJ 7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HY/T 19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11
铝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700
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23837
铜、铬、镍、锰
铜、铅、锌、镉、铬、镍、砷、锰、铍、钴、铊同步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Y/T 147.1
铜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铬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镍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总磷
流动分析法
HY/T 147.1
过硫酸钾氧化法
GB 17378.4
9 数据应用 水足迹核算与评价
数据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工程或系统的水足迹核算、评价。核算方法宜按照HY/T 0424—2024给出的核算方法和报告要求,评价方法宜参照HY/T 0423。 预测与预警
监测数据与季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监测数据可以探索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制定相应的预警策略,这对于发现潜在风险是有帮助的。 共享与优化
宜考虑数据共享和优化的可能性。利用监测数据建立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DB37/T 4913—2025
6
参考文献
[1] GB 11911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3] GB/T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 第4部分: 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4]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5] GB/T 23837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铝离子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6] HJ 700 水质 65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7] HY/T 147.1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第1部分:海水
[8] HY/T 191 海水冷却水中铁的测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