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AA 013-2025 园区办公场景 WLAN 性能及体验技术要求(基于 IEEE 802.11be)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ICS 35.110
CCS M36/L78
WAA
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团体标准
T/WAA 013—2025
园区办公场景WLAN 性能及体验技术要求
(基于IEEE 802.11b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mpus office scenario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performance and experience
(Based on IEEE 802.11be)
2025 -02 - 05 发布 2025 - 02- 05 实施
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 发布
代替T/WAA 013-2024
T/WAA 013—2025
I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3 术语和定义 .......................................................................... 4
场景 scene ...................................................................... 4
园区 campus ..................................................................... 4
基础性能 basic performance ...................................................... 4
业务性能 service performance .................................................... 4
测试床 testbed .................................................................. 4
场景模型 scene model ............................................................ 4
时延 latency .................................................................... 5
丢包率 packet loss ratio ........................................................ 5
业务并发 concurrency ............................................................ 5
带宽 channel bandwidth ......................................................... 5
干扰 interference .............................................................. 5
4 缩略语 .............................................................................. 5
5 园区办公网络性能要求概述 ............................................................ 6
园区办公网络承载的业务KQI 概述 .................................................. 6
园区办公网络设备基础性能要求测试环境概述 ........................................ 7
园区办公网络典型业务性能要求概述 ................................................ 7
园区办公网络测试设备和协议版本要求 .............................................. 7
6 园区办公网络设备基础性能要求 ........................................................ 8
带宽 ............................................................................ 8
6.1.1 带宽参数和场景模型 .......................................................... 8
6.1.2 带宽要求 ................................................................... 10
连接 ........................................................................... 11
6.2.1 连接参数和场景模型 ......................................................... 11
6.2.2 连接要求 ................................................................... 12
覆盖 ........................................................................... 12
6.3.1 覆盖参数和场景模型 ......................................................... 12
6.3.2 覆盖要求 ................................................................... 14
漫游 ........................................................................... 15
6.4.1 漫游参数和场景模型 ......................................................... 15
6.4.2 漫游要求 ................................................................... 15
时延 ........................................................................... 16
6.5.1 时延参数和场景模型 ......................................................... 16
6.5.2 时延要求 ................................................................... 18
安全 ........................................................................... 19
6.6.1 安全特性和网络安全防护 ..................................................... 19
6.6.2 安全要求 ................................................................... 19
7 园区办公网络典型业务性能要求 ....................................................... 19
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 19
T/WAA 013—2025
II
7.1.1 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场景模型 ................................................. 19
7.1.2 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 20
移动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 21
7.2.1 移动办公业务场景模型 ....................................................... 21
7.2.2 移动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 21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业务性能要求 ............................................... 22
7.3.1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业务场景模型 ........................................... 22
7.3.2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业务性能要求 ........................................... 22
附录A (规范性) 园区办公用无线局域网性能技术要求-IEEE 802.11be 测试项内容说明 .. 23
A.1 园区办公用无线局域网性能技术要求-IEEE 802.11be 可选/必选设置要求 ............... 23
附录B (资料性) 常见障碍物信号衰减参考值 ....................................... 25
B.1 常见障碍物信号衰减参考值 ....................................................... 25
附录C (资料性) 园区办公场景常见业务及业务占比 ................................. 26
C.1 园区办公场景常见业务与占比 ..................................................... 26
附录D (资料性) 园区办公用无线局域网性能技术要求-IEEE 802.11be 新增内容说明 .... 27
D.1 园区办公场景WLAN 性能技术规范中新增IEEE 802.11be 适用场景模型定义和对应技术要求 . 27
参考文献 ....................................................................... 28
T/WAA 013—2025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标准代替T/WAA 013-2024《园区办公场景WLAN性能技术规范》,与T/WAA 013-2024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业务测试中多重载视频业务丢包率通过值要求(见7.3.2);
b) 添加规范性附录A,标识测试项可选/必选指示;(见附录A)
本文件由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标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拥有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
术标准化研究院、思博伦通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灿芯技术(深圳)
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
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季晨荷、陈洁、袁立权、徐悦、范大卫、吕茂盛、施文、李培、雷根、马頔
、江韦、孙莉、曲雅江、徐子超、李中正、樊智超、王雅斌、李健、汪小波。
T/WAA 013—2025
4
园区办公场景WLAN 性能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园区办公设备无线局域网性能及体验的技术要求,本文件园区办公设备仅包括园区
办公使用环境下的无线路由器。
本文件适用于园区无线路由器的设计、开发、生产及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EEE Std. 802.11-2020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场景 scene
本文中使用“场景”泛指系统和系统运行。系统包括终端、网络、无线传播环境、服务器、使用人
等。系统运行包括子系统和部件在具体使用中的交互条件,包括各种影响网络性能和业务性能的要素,
比如手机与无线路由器距离3m、用户参加视频会议等。
园区 campus
本文中使用“园区”泛指企业或者机构,包括企业、校园、政务机构、商业区域等具有管理边界的
区域。园区具有内部网络,使企业或者机构的各项业务运作更有效率。
基础性能 basic performance
网络使用者使用网络过程中,对网络性能的基础评估参数,例如带宽、接入终端连接能力、覆盖、
时延等指标,大部分指标是对设备的要求,也有部分指标是组网要求,例如漫游能力。网络基础性能要
求可以支撑业务性能要求的评估。
业务性能 service performance
从使用网络的应用出发,评估网络对多业务使用网络的性能参数。多业务明确使用网络的业务类型、
业务数量以及各业务类型的占比,与典型组网模型,模拟贴近用户实际使用环境,评估网络对应用体验
的支撑能力。性能要求包括人对交互式系统的体验(包括不限于视频卡顿、语音延迟、操作延迟等),
也包括机器与机器交互要求(比如工业领域机器人控制要求的处理延时)。
测试床 testbed
由终端、网络和无线传播环境等要素构成,用于模拟用户使用的网络环境,可以修改环境参数、网
络参数和终端参数完成设备、网络、业务的性能测试的综合系统。
场景模型 scene model
T/WAA 013—2025
5
为了模拟用户使用的网络环境,提出的终端、网络、无线传播环境等用户使用环境要素和设备要求
的集合,用以配置测试床,构建性能测试的综合系统。不同的网络基础性能要求和业务性能要求可能使
用不同的场景模型,以反应被测设备不同的实际使用环境。
时延 latency
针对不同业务网络需要保障的端到端时延。
丢包率 packet loss ratio
未发送成功报文个数占总报文个数的比例。
业务并发 concurrency
同一时间段内实际接入网络的用户同时使用网络或者业务。
带宽 channel bandwidth
不同频段20MHz、40MHz、80MHz、160MHz,应遵从使用国家频谱划分要求
注1:2.4GHz泛指设备使用国家允许无线局域网使用的2.4GHz频段频谱,每个国家规定可以使用的频谱不尽相同,设
备需遵从使用国家对应射频技术要求以及干扰规避技术要求(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无线局域网使用的2.4GHz频段
频率范围:2400MHz-2483.5MHz)
注2:5Ghz泛指设备使用国家允许无线局域网使用的5GHz频段频谱,每个国家规定可以使用的频谱不尽相同,设备需
遵从使用国家对应射频技术要求以及干扰规避技术要求(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无线局域网使用5GHz频段频率范围:
5150MHz-5350MHz、5725MHz-5850MHz)
干扰 interference
由于一种或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其组合所产生的无用能量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收产生的影响,
其表现为性能下降、误解、或信息丢失,若减少或消除这种无用能量,则此后果可以减轻或避免。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
AE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P:接入点(Access Point)
CSMA/CA:带冲突避免的载波感应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CCMP:区块链密码锁链-信息真实性检查码协议(Counter Mode with CBC-MAC Protocol)
DoS: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
EAP:可扩展认证协议(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ESSID:服务区域认证(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
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GI: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
IFFT:快速傅立叶反变换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T/WAA 013—2025
6
KPI: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用于描述网络性能要求
KQI: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icator),用于描述业务体验的要求
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LO:多链路操作 (Multi-Link Operation)
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NSS:空间流数(Number of Spatial Streams)
OWD:单向时延(One-Way Delay)
OWE:机会无线加密(Opportunistic Wireless Encryption)
OPEN-SYS:开放系统 (Open System)
PEAP:防护扩展验证协议(Protected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PSK:预共享密钥(Pre-shared Key)
RTT:往返路程时间(Round Trip Time)
RSSI:接受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STA:终端(Station)
SAE:对等同步认证(Simultaneous Authentication of Equals)
SN:安全公告(Security Notice)
SSID: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P99:百分之99(Top 99 percentile)
TKIP: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Temporary Key Integrity Protocol)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WAPI: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
WEP:有限等效加密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PA:Wi-Fi保护访问(Wi-Fi Protect Access)
5 园区办公网络性能要求概述
园区办公网络承载的业务KQI 概述
园区办公网络需要承载的通用业务包括语音、互联网视频、网页浏览、上传/下载、视频会议、手
游、无线投屏等,多种业务在实际使用比例可以参考附录B。针对如上业务,影响用户的业务体验感知
的网络相关的KQI见图1。
T/WAA 013—2025
7
图1 园区办公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
园区办公使用环境下,业务KQI是指影响用户体验的用户可感知到的指标,如操作时长、卡顿占比
等,网络性能角度看,影响某个业务的KQI的网络KPI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参数:
a. 满足业务需要的最小带宽;
b. 满足业务需要的最小时延和时延抖动
c. 满足业务需要的最大丢包率;
园区办公网络设备基础性能要求测试环境概述
园区办公网络中,网络设备性能是构成网络服务的基础。对有经验的网络专家,可以根据网络设备
性能判断某个网络是否具备承载单个业务或多个业务组合的能力。本文件采用带宽、时延、覆盖、连接、
漫游及安全作为保障WLAN业务体验的六项通用网络性能参数,作为设备的基础要求,同时也作为专家评
定设备业务承载能力的参考,具体见图2。
图2 园区办公网络基础性能参数
园区办公网络典型业务性能要求概述
网络用户可能不了解网络通过哪些技术提供网络服务,对网络如何提供服务本文件明确了业务典
型使用场景,通过构造园区办公典型业务场景模型,评估某个无线路由器在多业务综合使用中网络的
带宽、时延、时延抖动和丢包率参数。
园区办公网络测试设备和协议版本要求
由于WLAN标准存在代际区分,指标性能参数也会存在代际的差距。因此园区办公用无线局域网性能
技术要求同时定义了IEEE 802.11ax-2021-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Amendment 1: Enhancements for High-Efficiency WLAN
(IEEE 802.11ax)和IEEE P802.11be ™ /D6.0 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Amendment 2: Enhancements for 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EHT)(IEEE 802.11be)两个版本的性能要求。如果性能要求符合IEEE 802.11ax时,所有STA默认配置
成IEEE 802.11ax版本对应测试要求。如果性能要求符合IEEE 802.11be时,所有STA默认配置成IEEE
802.11be版本对应测试要求。
漫游 安全
连接 覆盖
带宽 时延
园区办公
设备无线局域网
(WLAN)性能参数
T/WAA 013—2025
8
园区办公用无线局域网性能技术要求中的第六章节和第七章节,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场景模型定义
和对应技术要求均适用于IEEE 802.11ax和IEEE 802.11be版本。
6 园区办公网络设备基础性能要求
带宽
6.1.1 带宽参数和场景模型
6.1.1.1 带宽参数
带宽参数是指用户使用WLAN时能获取的最大性能参数。在园区办公使用场景下,带宽参数直接影响
了测速、数据下载、互联网视频、视频会议等带宽要求高的业务的体验。
WLAN设备接口的带宽参数主要是测量WLAN设备接口的最大吞吐量,场景模型定义如下。
6.1.1.2 带宽场景模型1:无干扰单频段单用户
无干扰条件下,单用户近距离接入到AP的单一频段(2.4GHz/5GHz),获取单一频段的最大吞吐量。
场景模型见图3。该模型主要测量AP工作在无干扰空口条件下的TCP业务承载能力,为测试出极限TCP业
务承载能力,空口条件有如下约束:
a. 环境中无其它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和非
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b. 终端与AP间无其他障碍物,AP吸顶安装,高3m,终端在AP正下方;
c.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d. 接入用户数为1个;
e. TCP业务流的报文长度使用1500Byte。
图3 单频段单用户性能场景模型
6.1.1.3 带宽场景模型2:无干扰多频段两用户并发
无干扰条件下,两用户并发接入AP的多个频段时,获取多频段并发最大吞吐量。场景模型见图4,
AP支持2.4GHz/5GHz并发,主要测量在多频段并发时TCP业务的承载能力,为测试出多频并发模型下的极
限TCP业务承载能力,空口条件有如下约束:
a. 环境中无其他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和
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b. 终端与AP间无其他障碍物,AP吸顶安装,高3m,终端在AP下方1m范围内;
c.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T/WAA 013—2025
9
d. 接入用户数与AP支持的频段数相同,如双频AP每射频各接入1个用户;
e. TCP业务流的报文长度使用1500Byte。
图4 多频段两用户并发性能场景模型
6.1.1.4 带宽场景模型3:无干扰单频段MU-MIMO
无干扰条件下,2用户近距离接入到AP的单一频段(5GHz),获取单一频段的最大MU-MIMO吞吐量。
场景模型见图5,AP支持MU-MIMO并发能力,主要测量AP工作在无干扰空口条件下的2用户MU-MIMO并发时
TCP业务承载能力,为测试出极限TCP业务承载能力,空口条件有如下约束:
a. 环境中无其他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和非
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b. 终端与AP间无其他障碍物,AP吸顶安装,高3m,终端在AP下方1m范围内;
c.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支持MU-MIMO;
d. 单射频接入用户数为2个;
e. TCP业务流的报文长度使用1500Byte。
图5 单频段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性能场景模型
6.1.1.5 带宽场景模型4:无干扰单用户MLO
无干扰条件下,单用户支持MLO能力,接入AP的多个频段时,获取多频段协同并发最大吞吐量。场
景模型见图6,AP支持MLO能力,主要测量在MLO能力协同并发时TCP业务的承载能力,为测试出多频并发
模型下的极限TCP业务承载能力,空口条件有如下约束:
a. 环境中无其他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和
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T/WAA 013—2025
10
b. 终端与AP间无其他障碍物,AP吸顶安装,高3m,终端在AP下方1m范围内;
c.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d. 接入用户数为1个;
e. TCP业务流的报文长度使用1500Byte。
本场景模型适用于IEEE 802.11be。
图6 单用户MLO 性能场景模型
6.1.2 带宽要求
无干扰单频段单用户场景模型(见6.1.1.2)下带宽要求见表1:
表1 单频段单用户极限性能要求
终端流数(NSS) 频段(GHz) 带宽(MHz) 下行吞吐量要求
(Mbps)
上行吞吐量要求
(Mbps)
2 2.4 20 ≥260 ≥260
2 2.4 40 ≥520 ≥520
2 5 40 ≥520 ≥520
2 5 80 ≥1040 ≥1040
2 5 160 ≥2000 ≥2000
无干扰多频段两用户并发场景模型(对应6.2.1.3)下带宽要求见表2:
表2 多频段两用户并发极限性能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1
(GHz)
带宽1
(MHz)
频段2
(GHz)
带宽2
(MHz)
下行吞吐量要
求(Mbps)
上行吞吐量要
求(Mbps)
2 2.4 20 5 20 ≥520 ≥520
2 2.4 20 5 40 ≥780 ≥780
2 2.4 40 5 80 ≥1520 ≥1520
2 2.4 40 5 160 ≥2520 ≥2520
无干扰单频段MU-MIMO场景模型(见6.1.1.4)带宽要求见表3:
表3 单频段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极限性能要求
接入点(AP)流
数(NSS)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MHz) 下行吞吐量要求
(Mbps)
4 2 5 40 ≥570
T/WAA 013—2025
11
4 2 5 80 ≥1100
无干扰单用户MLO场景模型(见6.1.1.5)带宽要求见表4(适用于IEEE 802.11be):
表4 单用户MLO 带宽性能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MHz) 频段(GHz) 带宽(MHz) 下行吞吐量要求
(Mbps)
2 2.4 20 5 40 ≥780
2 2.4 40 5 80 ≥1520
2 5 40 5 40 ≥1080
2 5 80 5 160 ≥3000
连接
6.2.1 连接参数和场景模型
6.2.1.1 连接参数
业务并发是园区办公网络的特点,连接体现了网络与物理世界的结合程度,其参数为连接用户数
(同时接入的用户数)和并发用户数(同时有业务的用户数)。WLAN占空比理论模型如公式(1):
CBPS
n
Tnrate
Duty Cycle 1
Nss* N S GI
(占空比)=
( *R)*(1/(T +T ))
(1)
式中:
NSS ——空间流数;
NCBPS ——每个OFDM symbol中的总编码;
R ——码率;
TGI ——GI长度;
TS ——symbol(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长度;
Tnrate ——终端实际速率。
并发用户数越多,空口占用率越高,竞争冲突加剧,业务体验变差,基于业务并发用户的数量来定
义连接参数的设备场景模型。
6.2.1.2 连接场景模型1:单频段多用户并发吞吐
无干扰条件下,10/20/30个用户接入到AP的单一频段(5GHz),获取的单一频段的并发总吞吐和最
小吞吐量。
不同终端承载不同流量的业务,基于公式(1)(见6.2.1.1),当终端的业务流量增大时,空口的
利用率随之增大,竞争冲突加剧,业务体验变差,此处使用多用户并发的最大吞吐量来衡量AP在多用户
并发业务时的业务调度能力。场景模型如图7所示。
T/WAA 013—2025
12
图7 单频段多用户并发吞吐场景模型
该场景模型多个终端并发接入到AP上,通过不限速的TCP流测量在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的情况下摸
高系统能支持的最大用户数,评估AP的并发性能和多用户并发调度的公平性。场景模型下关键约束和条
件定义如下:
a. 每个终端与AP间的空口条件一致,AP吸顶安装,高3m,终端在AP下方直径10m范围内。
b.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c. TCP业务流的报文长度使用1500Byte。
6.2.2 连接要求
按照连接场景模型(见6.2.1.2),对被测设备连接性能的要求见表5:
表5 单频段多用户并发吞吐性能要求
接入点(AP)
流数(NSS)
终端流数
(NSS)
频段
(GHz)
带宽
(MHz)
10用户并发
总吞吐/ 最小吞
吐
20用户并发
总吞吐/ 最小吞
吐
30用户并发
总吞吐/最小吞吐
2 2 5 40 ≥330/16 ≥310/7 ≥260/4
2 2 5 80 ≥660/33 ≥620/15 ≥520/8
2 2 5 160 ≥1280/64 ≥1200/30 ≥1000/16
4 2 5 40 ≥415/20 ≥360/9 ≥310/5
4 2 5 80 ≥830/41 ≥720/18 ≥620/10
4 2 5 160 ≥1600/80 ≥1400/35 ≥1200/20
覆盖
6.3.1 覆盖参数和场景模型
6.3.1.1 覆盖参数
在园区办公WLAN部署中,每个AP覆盖一定的空间,WLAN信号随着距离的拉远或墙体的遮挡而衰减,
用户获取到的吞吐量随之降低,不同的空间距离体验不同。
6.3.1.2 覆盖场景模型1:单用户10m/20m 无遮挡
无干扰条件下,单用户无遮挡接入视距10m的AP,获取的最大下行吞吐量。场景模型见图8,用来评
估AP在视距下远距离的业务性能,有如下约束:
a. 环境中无其他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和非
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T/WAA 013—2025
13
b. 终端与AP间无其他障碍物,AP吸顶安装,高3m,视距距离10/20m;
c.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d. TCP业务流的报文长度使用1500Byte。
图8 单用户10/20m 无遮挡性能场景模型
6.3.1.3 覆盖场景模型2:单用户穿墙
无干扰条件下,单用户穿墙接入视距10m的AP,获取的最大下行吞吐量。场景模型见图9,用来评估
AP的穿墙能力,有如下约束:
a. 环境中无其他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和非
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b. 终端与AP间无其他障碍物,AP吸顶安装,高3m,视距距离10m,间隔一堵砖墙,厚度120mm(厚
度120mm的墙体2.4GHz频段衰减值约为10dB,5GHz频段衰减值约为20dB,障碍物衰减值应按附录A设定);
c.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d. TCP业务流的报文长度使用1500Byte。
图9 单用户10m 视距穿墙性能场景模型
6.3.1.4 覆盖场景模型3:单用户5m 无遮挡
无干扰条件下,单用户无遮挡接入视距5m的AP,获取的最大下行吞吐量。场景模型见图10,用来评
估AP在视距下远距离的业务性能,有如下约束:
T/WAA 013—2025
14
e. 环境中无其他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和非
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f. 终端与AP间无其他障碍物,AP吸顶安装,高3m,视距距离5m;
g.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h. TCP业务流的报文长度使用1500Byte。
本场景模型适用于IEEE 802.11be。
图10 单用户5m 无遮挡性能场景模型
6.3.2 覆盖要求
按照覆盖的距离和覆盖方向,单用户10m/20m无遮挡场景模型和单用户穿墙模型场景(对应6.3.1.2
和6.3.1.3)下对覆盖性能的要求见表6:
表6 单用户10m/20m 无遮挡场景和单用户穿墙场景覆盖性能要求
接入点(AP)
流数
(NSS)
终端流
数
(NSS)
频段(GHz) 带宽
(MHz)
10m 视距覆盖
下行吞吐
20m 视距覆盖
下行吞吐
10m视距+一堵墙覆盖
下行吞吐
2 2 2.4 20 ≥230 ≥195 ≥130
2 2 2.4 40 ≥430 ≥350 ≥230
2 2 5 40 ≥390 ≥310 ≥180
2 2 5 80 ≥720 ≥540 ≥270
2 2 5 160 ≥1300 ≥970 ≥340
4 2 2.4 20 ≥260 ≥215 ≥150
4 2 2.4 40 ≥460 ≥390 ≥260
4 2 5 40 ≥430 ≥350 ≥220
4 2 5 80 ≥810 ≥650 ≥380
4 2 5 160 ≥1440 ≥1080 ≥540
按照覆盖的距离和覆盖方向,单用户5m无遮挡场景模型(对应6.3.1.4)下对覆盖性能的要求见表
7(适用于IEEE 802.11be):
表7 单用户5m 无遮挡场景覆盖性能要求
接入点(AP)流数
(NSS)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MHz) 5m 视距覆盖下行
吞吐
2 2 5 80 ≥900
2 2 5 160 ≥1620
T/WAA 013—2025
15
接入点(AP)流数
(NSS)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MHz) 5m 视距覆盖下行
吞吐
4 2 5 80 ≥970
4 2 5 160 ≥1800
漫游
6.4.1 漫游参数和场景模型
6.4.1.1 漫游参数
用户需要在园区内部不同区域间移动办公的同时保持网络业务不中断,例如参加视频会议的同时
在不同位置移动。WLAN的漫游参数主要是测量漫游过程中WLAN接口的最小吞吐量和平均吞吐量。
6.4.1.2 漫游场景模型1:单用户双AP 漫游
无干扰条件下,单用户在两个AP之间来回漫游过程中,获取的最低吞吐量和平均吞吐量。场景模型
见图11。终端在两个AP之间来回移动,通过不限速的TCP业务流量测量在终端漫游过程中的最低吞吐量
和平均吞吐量,评估AP牵引终端漫游的时机和终端漫游的时长的合理性,此场景模型下约束和条件定义
如下:
a. 环境中无其他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和非
WLAN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b. 终端与AP间无其他障碍物,AP吸顶安装,高3m,AP的发射功率配置成15dBm,终端以0.5m/s的
速度在两个AP之间反复移动漫游;
c.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d. TCP业务流的报文长度使用1500Byte。
图11 漫游性能场景模型
6.4.2 漫游要求
设备在园区办公使用中,对漫游性能要求见表8:
表8 漫游性能要求
接入点(AP)
流数(NSS)
终端流数
(NSS)
频段
(GHz)
带宽
(MHz)
漫游最低吞吐 漫游平均吞吐
2 2 2.4 20 ≥20 ≥120
2 2 2.4 40 ≥35 ≥210
2 2 5 40 ≥35 ≥210
2 2 5 80 ≥60 ≥350
2 2 5 160 ≥100 ≥610
4 2 2.4 20 ≥25 ≥140
4 2 2.4 40 ≥40 ≥240
4 2 5 40 ≥40 ≥240
T/WAA 013—2025
16
接入点(AP)
流数(NSS)
终端流数
(NSS)
频段
(GHz)
带宽
(MHz)
漫游最低吞吐 漫游平均吞吐
4 2 5 80 ≥70 ≥400
4 2 5 160 ≥120 ≥660
时延
6.5.1 时延参数和场景模型
6.5.1.1 时延参数
时延参数是指分布式应用之间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
队时延和处理时延。WLAN的时延参数,主要应用是用户在使用视频会议、在线实时流媒体、游戏等实时
性要求较强的业务时,对WLAN网络时延要求较高。
传统时延测量中,主要包含两种时延参数,一种是往返路程时间(RTT),另外一种是单向时延(OWD),
不同时延参数应用于不同业务类型,对于TCP业务交互的时延,一般使用往RTT来评估,对于UDP业务交
互的时延,一般使用OWD评估。
针对常见的业务,存在上下行交互的,建议使用RTT进行度量,评估用户感知到的业务体验快慢。
基于不同业务类型、数据包大小、空口并发条件,为时延参数定义场景模型数。
6.5.1.2 时延场景模型1:无干扰单用户双向时延
a. 无干扰条件下,单用户承载不同流量、字节大小业务的双向时延。场景模型见图12,需要满足
如下设定:
b. 针对园区WLAN,时延参数是指AP 的LAN 侧到终端侧的时延(AP 屏蔽上行接口,使用用户侧的
以太网口进行参数测试);
c. 环境中无其他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 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和
非WLAN 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d. 终端与AP 间无其他障碍物,AP 吸顶安装,高3m,终端在AP 下方直径1m 范围内;
e.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f. 测量时延的流量模型:1500Byte 字节报文大小 + 80%负载。
图12 单用户单向时延场景模型
6.5.1.3 时延场景模型2:无干扰多用户并发双向时延
T/WAA 013—2025
17
WLAN 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调度机制是带冲突避免的载波感应多路访问(CSMA/CA)机制, 随
着用户数的增加,时延参数将急剧劣化,因此多用户并发场景下的性能评估尤为重要。无干扰多用户并
发双向延场景模型见图13,设定要求如下:
a. 基于当前园区办公使用环境的用户数规模的调查统计,用户数并发数平均为12 个,多用
户并发时延参数的用户数建议为15 个用户。
b. 针对园区WLAN,时延参数是指AP 的局域网侧到终端侧的时延(AP 屏蔽上行接口,使用用
户侧的以太网口进行参数测试);
c. 环境中无其他同频段的干扰源,包含WLAN 无线保真干扰源(如其他网关或者路由器设备)
和非WLAN 无线保真干扰源(如蓝牙、无绳电话、微波炉设备等);
d. 终端与AP 间无其他障碍物,AP 吸顶安装,高3m,终端在AP 下方直径10m 范围内;
e.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f. 测量时延的业务流量模型:1500Byte 字节 + 15 用户并发 + 80%负载。
图13 多用户并发时延场景模型
6.5.1.4 时延场景模型3:干扰多用户并发双向时延
由于WLAN 空口被其他干扰信号占用,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丢包和重传,而重传会使业务时
延增加。干扰条件下多用户并发双向时延场景模型见图14,设定要求如下:
a. 基于当前园区办公通用使用环境的用户数规模的调查统计,当前园区办公使用环境下用户数
并发数平均为12 个,多用户并发时延参数模型的用户数建议为15 个用户。
b. 针对园区WLAN,时延参数是指AP 的局域网侧到终端侧的时延(AP 屏蔽上行接口,使用用户侧
的以太网口进行参数测试);
c. 终端与AP 间无其他障碍物,AP 吸顶安装,高3m,终端在AP 下方直径10m 范围内;
d. 测试终端支持收发天线数2;
e. 干扰源的定义:
1. 5GHz 频段:12Mbps@1500Byte 同频干扰业务流,干扰信号强度范围为-65dbm ~ -70dbm
2. 2.4GHz 频段:6Mbps@1500Byte 同频干扰业务流,干扰信号强度范围为-65dbm ~ -70dbm
f. 测量时延的业务流量模型:1500Byte 字节 + 15 用户并发 + 80%负载模型。
T/WAA 013—2025
18
图14 干扰条件下多用户并发时延场景模型
6.5.2 时延要求
在无干扰环境下,单用户不同业务流量大小的时延要求见表9:
表9 无干扰单用户时延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
(GHz)
带宽(MHz) 字节长度
(Byte)
流量大小(Mbps) 下行平均时延(ms)
2 2.4 20 1500 145 ≤6
2 2.4 40 1500 290 ≤6
2 5 40 1500 290 ≤6
2 5 80 1500 600 ≤6
2 5 160 1500 1200 ≤6
在无干扰环境下,多用户不同业务流量大小的时延要求见表10:
表10 无干扰多用户时延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
(GHz)
带宽
(MHz)
字节长度
(Byte)
流量大小(Mbps/
终端)
下行平均时
延
(ms)
TP99 时延
(ms)
2 2.4 20 1500 7 ≤15 ≤20
2 5 40 1500 14 ≤15 ≤20
2 5 80 1500 30 ≤15 ≤20
2 5 160 1500 60 ≤15 ≤20
在有干扰环境下,多用户并发不同业务流量大小的时延要求见表11:
表11 干扰时多用户时延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
(GHz)
带宽
(MHz)
字节长度
(Byte)
流量大小(Mbps/
终端)
下行平均时
延
(ms)
TP99时延
(ms)
2 2.4 20 1500 6 ≤40 ≤80
2 5 40 1500 12 ≤40 ≤80
2 5 80 1500 25 ≤40 ≤80
2 5 160 1500 50 ≤40 ≤80
T/WAA 013—2025
19
安全
6.6.1 安全特性和网络安全防护
WLA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时刻面临来自网络的攻击威胁。为抵御网络攻击,网络设备构建的安全机制
分为接入安全与系统安全。本规范仅对园区办公网络设备接入安全提出要求,分类如下:
a. 接入安全
当前园区办公网络支持的用户接入身份认证及数据加密有如下几种:
1) 支持有线等效保密(WEP)认证/加密
2) 支持终端配置混合加密,例如:Wi-Fi保护访问(WPA)系列+802.1X认证/加密方式。
注,WPA见参考文件[1]
3) 支持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WAPI)认证/加密方式
注,WAPI见参考文献[2]
4) 支持门户(PORTAL)认证(即WEB认证)
6.6.2 安全要求
AP支持安全技术要求如表1所示:
表12 安全接入要求
认证方式 是否必选
WPA 是
WPA2 是
WPA3 是
WAPI 否
Portal 是
7 园区办公网络典型业务性能要求
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7.1.1 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场景模型
多用户并发办公是园区办公的最典型的使用场景,选取用户业务并发最大的业务模型为测试评估
模型。多用户并发办公场景模型参考图15,AP吸顶安装,挂高3m,AP间距10~12m,95%的区域接收信号
强度指示(RSSI)≥-65dBm,5GHz频段+40MHz带宽组网下,同频AP间距27m,主要业务类型:
a. 无线办公:视频语音会议、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
b. 个人非办公业务:视频、游戏、即时通讯等。
T/WAA 013—2025
20
图15 多用户并发办公环境示意图
根据单设备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数量,可以分为轻载和重载三种情况:
A. 轻载:单设备接入40终端,并发率30%,典型业务包括3终端同时上传/下载、15终端同时视频
会议等。
B. 重载:单设备接入80终端,并发率30%,典型业务包括10终端同时上传/下载、30终端同时视频
会议等。
C. 重载:单设备接入80终端,并发率30%,典型业务包括25终端同时上传/下载、5终端同时视频
业务等。
7.1.2 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在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是园区办公的最常见模型,该场景模型并发业务的KPI体验要求见表13和表
14(表14适用于IEEE 802.11be):
表13 用户并发办公业务(A.轻载,B.重载)性能要求
网络要求 业务要求 参数项 接入点(AP)流
数(NSS)
参数
频段:5GHz
带宽:40MHz
终端流数:2
轻载:单射频下3终端同时文
件传输协议(FTP)下载
文件传输协议(FTP)下载
总速率(Mbps)
2 ≥360
4 ≥420
轻载:单射频下15终端视频会
议,3终端同时文件传输协议
(FTP)下载
往返路程时间(RTT)时延
平均值(ms)
-
≤200
大时延占比(往返路程时
间(RTT)时延超1000ms比
例)
-
≤3%
丢包率 - ≤3%
文件传输协议(FTP)下载
总速率(Mbps)
-
≥250
重载:单射频下10终端同时文
件传输协议(FTP)下载
文件传输协议(FTP)下载
总速率 (Mbps)
2 ≥300
4 ≥360
重载:单射频下30终端视频会
议,3终端同时文件传输协议
(FTP)下载
往返路程时间(RTT)时延
平均值(ms)
-
≤200
大时延占比(往返路程时
间(RTT)时延超1000ms比
例)
-
≤3%
丢包率 - ≤3%
文件传输协议(FTP)下载
总速率(Mbps)
-
≥150
往返路程时间(RTT)时延
平均值(ms)
-
≤200
T/WAA 013—2025
21
网络要求 业务要求 参数项 接入点(AP)流
数(NSS)
参数
同频AP间距24m,每个AP单射
频7终端视频会议,3终端同时
文件传输协议(FTP)下载
大时延占比(往返路程时
间(RTT)时延超1000ms比
例)
-
≤3%
丢包率 - ≤3%
文件传输协议(FTP)下载
总速率(Mbps)
2 ≥400
文件传输协议(FTP)下载
总速率(Mbps)
4 ≥480
表14 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C.重载)性能要求
网络要求 业务要求 参数项 参数
频段:5GHz
带宽:40MHz
终端流数:2
重载:单射频下5终端
视频会议,25终端同时
文件传输协议(FTP)上
传/下载
用户RTT平均时延 ≤200
大时延占比(RTT时延超1000ms比例) ≤3%
丢包率 ≤3%
文件传输协议(FTP )上传/下载总速率
(Mbps)
≥250
移动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7.2.1 移动办公业务场景模型
移动办公是办公的常见场景,比如接入视频或语音会议时从会议室1走到会议室2。本文件选取用户
业务并发最大的业务模型为测试评估环境,场景模型示意图见图16,AP吸顶安装,间距10~12m,95%的
区域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65dBm,4~5㎡/人,单设备接入40终端,并发率30%,终端在办公区
不同AP无盖范围内移动办公,主要业务类型:
a. 无线办公:视频语音会议、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
b. 个人非办公业务:视频、游戏、即时通讯等。
图16 移动办公环境示意图
7.2.2 移动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移动办公过程中,业务性能要求见表15:
表15 移动办公性能要求
网络要求 业务要求 参数项 接入点(AP)流
数(NSS)
参数
频段:5GHz
带宽:40MHz
两个AP间距12m,每个AP单射
频15终端视频会议,1终端文
往返路程时间(RTT)时延平
均值(ms)
-
≤200
T/WAA 013—2025
22
终端流数:2 件传输协议(FTP)下载且以
0.5m/s的速度在两个AP之间
反复移动漫
大时延占比(往返路程时间
(RTT)时延超1000ms比例)
-
≤3%
丢包率 - ≤3%
文件传输协议(FTP)下载速
率(Mbps)
-
≥120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业务性能要求
7.3.1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业务场景模型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的典型使用环境(比如食堂)用户数量大,同时使用同一种业务(比如观看
视频),需要网络提供大量带宽和低丢包率。本文件选取用户业务最大并发为业务模型,环境模型示意
图见图17,AP吸顶安装,间距15~18m,95%的区域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65dBm,4~5㎡/人,单
设备接入60个终端,并发率50%,主要业务类型:
a. 网页浏览、直播、高清视频与即时通信为主。
图17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环境模型
7.3.2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业务性能要求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业务性能要求见表16:
表16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业务性能要求
网络要求 业务要求 参数项 接入点(AP)流
数(NSS)
参数
频段:5GHz
带宽:40MHz
终端流数:2
单射频下视频最大接
入数
往返路程时间(RTT)时延平
均值(ms)
-
≤200
大时延占比(往返路程时间
(RTT)时延超1000ms比例)
-
≤0.5%
丢包率 - ≤3%
接入终端数 - ≥30
T/WAA 013—2025
23
附录A
(规范性)
园区办公用无线局域网性能技术要求-IEEE 802.11be 测试项内容说明
A.1 园区办公用无线局域网性能技术要求-IEEE 802.11be 可选/必选设置要求
具体内容详见表D.1。
表D.1 园区办公场景WLAN 性能技术规范-IEEE802.11be 可选/必选设置要求说明
章节 子章
节
分类
6 园
区办
公网
络设
备基
础性
能要
求
6.1.2
带宽
单频段单用户
极限性能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MHz) 下行吞吐
量要求
(Mbps)
上行吞吐
量要求
(Mbps)
是否
必选
2 2.4 20 ≥260 ≥260 否
2 2.4 40 ≥520 ≥520 否
2 5 40 ≥520 ≥520 是
2 5 80 ≥1040 ≥1040 是
2 5 160 ≥2000 ≥2000 是
多频段两用户
并发极限性能
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1
(GHz)
带宽1
(MHz)
频段2
(GHz)
带宽2
(MHz)
下行吞吐
量要求
(Mbps)
上行吞吐
量要求
(Mbps)
是否
必选
2 2.4 20 5 20 ≥520 ≥520 否
2 2.4 20 5 40 ≥780 ≥780 否
2 2.4 40 5 80 ≥1520 ≥1520 否
2 2.4 40 5 160 ≥2520 ≥2520 否
单频段多用户
多输入多输出
极限性能要求
接入点
(AP)流
数(NSS)
终端流数(NSS) 频段(GHz) 带宽(MHz) 下行吞吐
量要求
(Mbps)
是否
必选
4 2 5 40 ≥570 是
4 2 5 80 ≥1100 是
单用户MLO带
宽性能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MHz) 频段
(GHz)
带宽(MHz) 下行吞吐量要求(Mbps) 是否
必选
2 2.4 20 5 40 ≥780 是
2 2.4 40 5 80 ≥1520 是
2 5 40 5 40 ≥1080 是
2 5 80 5 160 ≥3000 是
6.2.2
连接
单频段多用户
并发吞吐性能
要求
接入点
(AP)流
数(NSS)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
(MHz)
10 用户并
发
总吞吐/最
小吞吐
20 用户并
发
总吞吐/最
小吞吐
30 用户并
发
总吞吐/最
小吞吐
是否
必选
2 2 5 40 ≥330/16 ≥310/7 ≥260/4 是
2 2 5 80 ≥660/33 ≥620/15 ≥520/8 是
2 2 5 160 ≥1280/64 ≥1200/30 ≥1000/16 是
4 2 5 40 ≥415/20 ≥360/9 ≥310/5 是
4 2 5 80 ≥830/41 ≥720/18 ≥620/10 是
4 2 5 160 ≥1600/80 ≥1400/35 ≥1200/20 是
6.3.2
覆盖
单用户
10m/20m无遮
挡场景和单用
户穿墙场景覆
盖性能要求
接入点
(AP)流
数
(NSS)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
(MHz)
10m视距覆
盖下行吞
吐
20m视距覆
盖下行吞
吐
10m视距+
一堵墙覆
盖下行吞
吐
是否
必选
2 2 2.4 20 ≥230 ≥195 ≥130 否
2 2 2.4 40 ≥430 ≥350 ≥230 否
2 2 5 40 ≥390 ≥310 ≥180 是
2 2 5 80 ≥720 ≥540 ≥270 是
2 2 5 160 ≥1300 ≥970 ≥340 是
4 2 2.4 20 ≥260 ≥215 ≥150 否
4 2 2.4 40 ≥460 ≥390 ≥260 否
4 2 5 40 ≥430 ≥350 ≥220 是
T/WAA 013—2025
24
4 2 5 80 ≥810 ≥650 ≥380 是
4 2 5 160 ≥1440 ≥1080 ≥540 是
单用户5m无遮
挡场景覆盖性
能要求
接入点
(AP)流
数
(NSS)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MHz) 5m视距覆
盖下行吞
吐
是否
必选
2 2 5 80 ≥900 是
2 2 5 160 ≥1620 是
4 2 5 80 ≥970 是
4 2 5 160 ≥1800 是
6.4.2
漫游
漫游性能要求
接入点
(AP)流
数(NSS)
终端流数(NSS) 频段
(GHz)
带宽(MHz) 漫游最低
吞吐
漫游平均
吞吐
是否
必选
2 2 2.4 20 ≥20 ≥120 否
2 2 2.4 40 ≥35 ≥210 否
2 2 5 40 ≥35 ≥21 是
2 2 5 80 ≥60 ≥350 是
2 2 5 160 ≥100 ≥610 是
4 2 2.4 20 ≥25 ≥140 否
4 2 2.4 40 ≥40 ≥240 否
4 2 5 40 ≥40 ≥240 是
4 2 5 80 ≥70 ≥400 是
4 2 5 160 ≥120 ≥660 是
6.5.2
时延
无干扰单用户
时延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
(MHz)
字节长度
(Byte)
流量大小
(Mbps)
下行平均
时延(ms)
是否
必选
2 2.4 20 1500 145 ≤6 是
2 2.4 40 1500 290 ≤6 否
2 5 40 1500 290 ≤6 是
2 5 80 1500 600 ≤6 否
2 5 160 1500 1200 ≤6 否
无干扰多用户
时延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MHz) 字节长度
(Byte)
流量大小
(Mbps/终
端)
下行平均
时延
(ms)
TP99时延
(ms)
是否
必选
2 2.4 20 1500 7 ≤15 ≤20 否
2 5 40 1500 14 ≤15 ≤20 是
2 5 80 1500 30 ≤15 ≤20 是
2 5 160 1500 60 ≤15 ≤20 是
干扰时多用户
时延要求
终端流数
(NSS)
频段(GHz) 带宽(MHz) 字节长度
(Byte)
流量大小
(Mbps/终
端)
下行平均
时延
(ms)
TP99时延
(ms)
是否
必选
2 2.4 20 1500 6 ≤40 ≤80 否
2 5 40 1500 12 ≤40 ≤80 是
2 5 80 1500 25 ≤40 ≤80 是
2 5 160 1500 50 ≤40 ≤80 是
7 园
区办
公网
络典
型业
务性
能要
求
7.1.2
多用
户并
发办
公
测试用例均为必选项
7.2.2
移动
办公
测试用例均为必选项
7.3.2
重载
视频
业务
并发
接入
测试用例均为必选项
T/WAA 013—2025
25
A
A
附录B (资料性)
常见障碍物信号衰减参考值
B.1 常见障碍物信号衰减参考值
如表A.1。
表A.1 常见障碍物信号衰减参考值
序号 典型障碍物 厚度(mm) 2.4GHz信号衰减(dB) 5GHz信号衰减(dB)
1 普通砖墙 120 10 20
2 加厚砖墙 240 15 25
3 混凝土 240 25 30
4 石棉 8 3 4
5 泡沫板 8 3 4
6 空心木 20 2 3
7 普通木门 40 3 4
8 实木门 40 10 15
9 普通玻璃 8 4 7
10 加厚玻璃 12 8 10
11 防弹玻璃 30 25 35
12 承重柱 500 25 30
13 卷帘门 10 15 20
14 钢板 80 30 35
15 电梯 80 30 35
T/WAA 013—2025
26
附录C
(资料性)
园区办公场景常见业务及业务占比
C.1 园区办公场景常见业务与占比
如表B.1。
表B.1 园区办公场景常见业务描述及业务占比
业务类型 单业务基线速
率
(Mbps)
办公室各业务占比
高密办
公区
普通办
公区
会议室 休闲区 展厅 餐厅 其他公
共区域
高清视频 16 10% 10% 0% 40% 0% 50% 20%
视频会议 4 30% 30% 0% 0% 0% 0% 0%
电子白板无线投屏 8 10% 10% 30% 0% 10% 0% 0%
电子邮件 16 10% 10% 30% 0% 30% 0% 10%
网页浏览 4 10% 10% 20% 20% 30% 20% 20%
游戏 1 0% 0% 0% 10% 0% 0% 20%
即时通讯 0.5 20% 20% 20% 20% 30% 20% 20%
VoIP 0.5 10% 10% 0% 10% 0% 10% 10%
T/WAA 013—2025
27
附录D
(资料性)
园区办公用无线局域网性能技术要求-IEEE 802.11be 新增内容说明
D.1 园区办公场景WLAN 性能技术规范中新增IEEE 802.11be 适用场景模型定义和对应技术要求
具体新增条目见表C.1。
表C.1 园区办公场景WLAN 性能技术规范-IEEE802.11be 新增内容说明
新增内容说明 定位
新增缩略语,MLO:多链路操作 (Multi-Link Operation) 4.缩略语
新增带宽场景模型,无干扰单用户MLO 6.1.1.5
新增带宽要求,单用户MLO带宽性能要求 表4
新增覆盖场景模型,单用户5m无遮挡 6.3.1.4
新增覆盖要求,单用户5m无遮挡场景覆盖性能要求 表7
新增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场景,C.重载 7.1.1
新增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性能要求,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C.重载)性能要求 表14
T/WAA 013—2025
28
参考文献
[1] Wi-Fi Alliance WPA3™ Specification Version 3.1
[2] GB 15629.11-2003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11部
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3] IEEE 802.11ax-2021 -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Amendment 1: Enhancements for High-Efficiency WLAN
[4] IEEE P802.11be™/D6.0 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Amendment 2: Enhancements for 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EHT)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