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AA 015-2025 家庭场景 WLAN 单设备网络性能及体验技术要求(基于 IEEE 802.11be)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家庭场景WLAN单设备网络性能及体验技术要求(基于IEEE 802.11be)》标准文档的详细内容总结:
1. 范围
- 适用于家庭网关、无线路由器等单设备(支持IEEE 802.11be技术)。
- 规范设计、开发、生产及测试要求,需符合国家频谱、发射功率等监管要求。
2. 网络结构与设备组成
家庭网络结构
- 家庭网络段:终端至接入网用户侧接口。
- 接入网段:用户侧接口至局端设备网络侧接口。
- 城域网/骨干网段:局端至互联网服务器。
- 单设备类型:家庭网关、无线路由器(支持802.11be)。
3. 性能指标体系
六大基础性能
- 带宽:吞吐量要求(无干扰/干扰/多频并发场景)。
- 方向性:水平方向性能波动≤平均值的50%。
- 时延:分单向(OWD)和双向时延(RTT),覆盖不同业务负载场景。
- 覆盖:视距/穿墙场景的吞吐要求。
- 连接:最大接入用户数(32+)及多用户并发性能。
- 稳定性:12小时压力测试下的连接成功率、业务波动要求。
- 安全:防暴力破解、蹭网、协议攻击、中间人攻击(支持WPA3-SAE认证)。
4. 关键性能要求
带宽场景与指标
场景 | 配置 | 吞吐量要求 |
---|---|---|
无干扰单用户 | 5GHz 160MHz (2x2) | ≥1800 Mbps |
多频并发 | 2.4G 40MHz + 5G 160MHz | ≥2150 Mbps |
时变干扰 | 5GHz 160MHz (干扰源4个) | ≥960 Mbps |
MLO聚合 | 2.4G 20MHz + 5G 160MHz | ≥1950 Mbps |
邻居干扰(MRU打孔) | 5G 160MHz + 40MHz干扰 | ≥1350 Mbps |
时延要求
- 无干扰单用户:5GHz大包(1472B)时延≤4ms。
- 多用户并发:16用户时5G平均时延≤25ms(TP99≤50ms)。
- 干扰场景:MLO聚合下时延≤35ms(TP99≤70ms)。
覆盖要求
场景 | 2.4G 20MHz | 5G 160MHz | MLO聚合 |
---|---|---|---|
10m视距 | ≥150 Mbps | ≥1000 Mbps | ≥1150 Mbps |
10m+一堵墙 | ≥100 Mbps | ≥400 Mbps | ≥500 Mbps |
连接能力
- 最大接入数:单频≥32用户(宜支持64用户)。
- 16用户并发:5G 160MHz总吞吐≥950Mbps,单用户≥4Mbps。
稳定性
- 12小时测试:连接成功率≥90%,TCP业务波动≤60%,UDP时延≤20ms。
5. 业务体验场景与要求
三类家庭场景
- 小户型(≤90m²):三口之家,4终端并发(4K视频、游戏、视频会议等)。
- 中户型(≤120m²):五口之家,6终端并发(多房间业务)。
- 混合协议接入:16用户混合802.11n/ac/ax/be协议,含IoT/4K/云游戏等业务。
业务KQI要求
业务类型 | 平均时延 | 丢包率 | 卡顿次数 |
---|---|---|---|
手机游戏 | ≤60 ms | ≤0.1% | - |
4K视频 | ≤50 ms | ≤0.1% | 0次/5min |
云游戏(802.11be) | ≤8 ms | ≤0.05% | - |
IoT设备 | ≤30 ms | ≤0.05% | - |
6. 测试认证要求(附录A)
- 必测项:带宽(无干扰/干扰/MLO)、时延(多场景)、覆盖(视距/穿墙)、连接数(16/32用户)、稳定性(12h)。
- 业务场景必测:小/中户型4K视频、游戏、下载;混合协议各业务时延/丢包率。
7. 其他关键信息
- 干扰模型:时变干扰周期30秒(含TCP/UDP/突发流量组合)。
- 障碍物衰减参考(附录B):
- 240mm砖墙:2.4G衰减15dB,5G衰减25dB。
- 钢化玻璃:5G衰减10dB。
- 安全要求:支持WPA3-SAE认证,防暴力破解/蹭网/中间人攻击。
总结:本标准定义了基于802.11be的家庭单设备性能基线,涵盖带宽、时延、覆盖等6大指标,细化小/中户型及混合协议场景的业务体验要求,并为设备认证提供测试框架。核心目标为保障高密度、多业务并发下的用户体验(如8K视频、云游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