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674—202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火针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uricular fire needle
2025 - 05 - 26发布
2025 - 08 - 26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服务机构及人员要求 ................................................................. 1
5 操作步骤与要求 ..................................................................... 1
6 适应症 ............................................................................. 3
7 禁忌 ............................................................................... 3
8 注意事项 ........................................................................... 3
附录A(规范性) 耳穴诊治的选穴原则与方法 ............................................. 4
附录B(资料性) 耳穴火针临床适应症 ................................................... 5
参考文献 .............................................................................. 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3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佛山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佛山禅城永安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继洪、钟伟泉、黎焕杰、黄泳、张子丽、吴伟凡、张年、徐丽华、罗树雄、游敏玲、詹文英、唐虹、郑衍庆、叶焕卿、徐光镇、苏健斌、李昕倩、郑美鸿、赵阳、董承烜、许艺燕、严绮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耳穴火针的操作技术的定义、操作者的要求、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禁忌与异常情况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耳穴火针的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734 耳穴名称与定位
GB/T 21709.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3部分:耳针
GB/T 21709.12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2部分:火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耳穴火针 auricular fire needle
将平头火针针尖烧红,迅速对耳部穴位进行点刺治疗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4 服务机构及人员要求
服务机构要求如下:
——
具有进行中医药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
——
配备耳穴火针操作工具;
——
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
人员要求如下:
——
有资质的耳穴火针技术相关机构人员及相关医疗从业人员;
——
接受过耳穴火针技术的规范培训,能熟练操作耳穴火针;
——
掌握耳穴火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掌握其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5 操作步骤与要求 施术前准备
5.1.1 针具选择
DB44/T 2674—2025
2
耳穴火针针具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耳穴火针针具采用平头火针,规格为φ0.75 mm~0.85 mm;针体长度80 mm~90 mm。
b)
耳穴火针结构包括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其结构应符合GB/T 21709.12 的规定。
c)
耳穴火针材质应采用含钨合金制成,具有耐高温、硬度高、不易变形、加热均匀的特点,针柄运用铜丝盘龙设计,具有隔热不烫手的特点。
5.1.2 耳穴选择
5.1.2.1
耳穴的选择,可根据视诊、触压法、电测法等选取敏感穴位,1次不宜选取超过5个穴位。
5.1.2.2
耳穴诊治的选穴原则与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5.1.2.3
耳穴的名称与定位应按GB/T 13734规定执行。
5.1.3 体位选择
体位选择具体要求应按GB/T 21709.12及GB/T 21709.3的规定执行。
5.1.4 环境要求
环境具体要求应按GB/T 21709.12及GB/T 21709.3的规定执行。
5.1.5 消毒
5.1.5.1 医者消毒
医者消毒具体要求应按GB/T 21709.12及GB/T 21709.3的规定执行。
5.1.5.2 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具体要求应按GB/T 21709.12及GB/T 21709.3的规定执行。
5.1.5.3 火针针具消毒
火针针具消毒具体要求应按GB/T 21709.12及GB/T 21709.3的规定执行。 操作方法与要求
5.2.1 操作方法
5.2.1.1 暴露施术位置
医者在施术处进行常规消毒后柔和用力把耳郭稍向外拉,以充分暴露需要点灼的耳穴之位置,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执笔样持住火针柄的上1/3处。
5.2.1.2 点灼耳穴
将针尖置于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通红或者发白后迅速准确地点在相应的耳穴皮肤上,点灼时针尖须与耳穴皮肤垂直,每次点灼1下。快落快起,1个起落≤0.5 s,避免停留过长时间。刺入深度1 mm~ 2 mm,不伤及皮肤基底层,接触皮肤时或可听到清脆“啪”声音,迅即起针,耳穴留下一灰白色小点即可,避免针至耳软骨。
5.2.2 频率及疗程
DB44/T 2674—2025
3
每1周1次,双耳交替,1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若灼点尚未完全脱痂可更换穴位或延期再点。 施术后处理
耳穴火针施术后处理具体如下:
a)
施术后在施术处外涂酒精或碘伏以防感染,嘱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休息5 min~10 min,以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b)
治疗结束后72 h内,建议患者忌食酸、辣味等刺激性食物、忌食煎炸、油腻、难消化等发物。
c)
运用火针点灼耳穴后,嘱患者1 d~3 d保持创面干燥,不可沾水,否则容易感染。
d)
火针点灼后穴位会留点状灰色干痂,1周后自然脱痂,不影响外观。
6 适应症
耳穴火针疗法适用于皮肤病、痛症、消化系统、轻中度焦虑抑郁等疾病,见附录B。
7 禁忌
禁忌具体要求应按GB/T 21709.12及GB/T 21709.3的规定执行。
8 注意事项
瘢痕体质患者术后易留瘢痕,术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瘢痕问题,并征得患者同意。
紧张、疲劳、虚弱患者宜卧位针刺,刺激量宜轻,以防晕针。
若出现晕针、感染等不良情况时,应按照GB/T 21709.20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因治疗过程中的烧灼及疼痛,对于无法耐受的患者,建议在受施区域,预先涂抹经皮肤吸收的局部麻醉药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以减少疼痛。
DB44/T 2674—2025
4
A
A
附录A (规范性) 耳穴诊治的选穴原则与方法
A.1 选穴原则
A.1.1 找出穴位阳性反应点
阳性反应点(包括耳穴电阻下降,耳穴颜色、形态改变、血络的充盈程度、局部皮肤的脱屑或组织增生,丘疹等改变)为病变部位或与相关脏腑失调引起局部的病变,可辅助诊断病症部位。
A.1.2 判断病症变化
根据耳穴阳性反应点的表现辅助判断病症变化。急性病症时,耳穴以痛阈减低和电阻减低为主; 慢性疾病时,以变色、变形为主。
A.2 耳穴治疗的选穴方法
A.2.1
按相应部位或脏腑选穴:选择所要治疗保健的部位或脏腑在耳郭的相应穴位。如干预面部痤疮, 可选耳穴“面”,干预皮肤湿疹时,可选耳穴“三焦”“肺”“脾”等。
A.2.2
按中医理论选穴:选择与保健部位相关联脏腑在耳郭的相应穴位。如干预面部双颞侧痤疮,可选耳穴“肝”“胆”等。
A.2.3
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概念命名,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月经不调可选耳穴“内分泌”等。
A.2.4
按经验选穴:根据实践经验,可选用有效耳穴。如调节睡眠可选耳穴“神门”,退热、降压可选耳穴“耳尖”。
A.2.5
按阳性反应点选穴:根据脏腑在体表一定部位所呈现的反应点选取耳穴,如丘疹、结节状物、暗红点、压痛点等。如脾胃虚弱在耳穴“脾”“胃”区可出现阳性反应点,便可直接选穴。
DB44/T 2674—2025
5
B
B
附录B (资料性) 耳穴火针临床适应症
B.1 痛症
痹病、筋伤病等,包括但不限于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类关节病等。
B.2 皮肤病
带状疱疹、湿疹、痤疮、睑黄疣、汗管瘤、斑、疹等。
B.3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眩晕、失眠、轻中度焦虑及抑郁等。
B.4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B.5 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B.6 内分泌、风湿免疫系病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
DB44/T 2674—2025
6
参考文献
[1] T/CACM 1088-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
DB44/T 2674—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