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2431—2025
虹鳟发眼卵孵化技术规范
2025 - 06 - 30 发布 2025 - 08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长安、马苗苗、王天祥、简生龙、王明柱、李柯懋、李鸿雁、赵娟、王振吉、
李鲜存、蔡亮山、刘筱波、苏宏、申丹、吕占芳、牛锦山、任文梅。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DB63/T 2431—2025
1
虹鳟发眼卵孵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虹鳟发眼卵孵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孵化准备、孵化和疫病防控等技术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虹鳟发眼卵孵化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32758 海水鱼类鱼卵、苗种计数方法
SC/T 7015 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SC/T 7103 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DB63/T 2170 鲑鳟鱼养殖无规定疫病苗种场管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发眼卵
虹鳟受精卵发育过程中,透过卵膜可见胚胎出现黑色眼点。
3.2
仔鱼
虹鳟发眼卵从破膜到卵黄囊完全吸收阶段的鱼苗。
3.3
孵化积温
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通常用时间和胚胎发育过程中最低发育温度的乘积来表
示。
4 环境条件
4.1 水质
DB63/T 2431—2025
2
水质应符合GB 11607。
4.2 水温
水温6℃~14℃。每日升温≤1℃为宜。
4.3 溶解氧
孵化盘出水口溶解氧6 mg/L~9 mg/L。
4.4 光照
孵化过程中应避光。
5 孵化准备
5.1 设备检修
孵化前,对孵化及温控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5.2 消毒
孵化室、循环水处理系统、孵化工器具等消毒,按DB63/T 2170执行。
5.3 设备调试
孵化前启动孵化设施,调整每平方米孵化盘进水量保持在11 L/min~17 L/min、水温6℃,出水口溶
解氧6 mg/L~9 mg/L。
6 孵化
6.1 发眼卵进场
6.1.1 调温
在孵化室内,将温度计轻轻放入盛卵箱,测定发眼卵温度,待盛卵箱内卵的温度与孵化盘水温温差
<2℃,并做好测温记录。
6.1.2 抽样计数
采用重量计数法,调温时随机称取5 g~10 g发眼卵进行计数,抽样3次,算出平均克卵数(粒/g),
并做好记录。
6.1.3 发眼卵消毒
按DB63/T 2170执行。
6.2 装盘
发眼卵消毒后,孵化密度按5万粒/m2为宜,带水放入孵化盘,使其均匀分布。
6.3 孵化管理
DB63/T 2431—2025
3
6.3.1 破膜前管理
按下列要求进行:
——待发眼卵孵化3 d后,将水温由6℃逐步升至8℃;
——每天及时拣出死卵,并保持发眼卵分布均匀;
——每天做好水温、溶解氧、进水流量及死卵记录。
6.3.2 破膜期管理
按下列步骤进行:
——发眼卵开始陆续破膜(孵化积温约为320℃·d)时,调节水温逐步升至10℃,每平方米孵化盘
水流量调整为13 L/min~20 L/min;
——仔鱼开始上浮(孵化积温约为450℃·d)时,调节水温逐步升至12℃;
——卵黄囊剩余1/3 时,将全部仔鱼转入鱼苗培育缸(槽);
——仔鱼全部平游后进行计数,方法按GB/T 32758 执行;
——破膜期间,每天及时拣出卵壳、死卵、死苗,并做好记录;
——仔鱼转出后,对孵化室、工器具等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7 疫病防控
按下列要求进行:
——发眼卵运输箱、死卵、死苗等按SC/T 7015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人员、设施、工具、养殖等疫病防控按DB63/T 2170执行;
——发眼卵、仔鱼疫病监测抽样按SC/T 7103执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