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SHS 03-2024 天竺葵籽播穴盘苗生产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团体标准《T/SSHS 032024 天竺葵籽播穴盘苗生产技术规程》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基本信息
- 名称:天竺葵籽播穴盘苗生产技术规程
- 发布与实施日期:2025年3月24日
- 归口单位:上海市园艺学会
- 起草单位:上海源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
- 适用范围:设施条件下天竺葵穴盘苗的规模化生产(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
二、核心生产技术流程
1. 播前准备
- 环境要求:夜温≥15℃,光照强度30000–60000 lx。
- 种子:包衣种或裸种。
- 穴盘规格:200孔穴盘。
- 基质配方:
- 进口草炭:珍珠岩=4:1
- pH 5.5–6.5,EC值<0.8 mS/cm
- 湿度60–70%,纤维长度0–10 mm。
- 设备:滚筒式播种机。
2. 播种操作
- 穴盘侧边粘贴生产标签。
- 基质填充后压穴(深度0.5–0.8 cm)。
- 播种后覆盖薄层蛭石,喷淋至水分达穴孔1/2–2/3深度。
- 当天移入催芽室(无光,温度22–28℃,湿度≥95%)。
3. 播后管理
- 胚根出现至子叶平展:
- 移入温室,前3天保持催芽室温湿度。
- 真叶出现后施水溶性复合肥(EC 0.8–1.0 mS/cm,每周2–3次)。
- 播种10–15天后交替施用平衡肥(每周1次)。
- 一对真叶至四叶一心:
- 降温至18–20℃,光照40000–60000 lx。
- 水溶性复合肥(EC 1.2–1.5 mS/cm)与平衡肥交替使用。
- 加强通风,高温(>32℃)时遮阴。
- 出圃前炼苗:
- 降低温湿度(昼温16–18℃,夜温12℃,湿度50–70%)。
- 施用低氮复合肥(EC 1.5 mS/cm)。
4. 病虫害防控
- 主要病害:
- 细菌性叶斑病:喷施春雷霉素800–1000倍液。
- 炭疽病/根腐病:喷施精甲霜灵+嘧菌酯1500倍液。
- 灰霉病:喷施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异菌脲+啶酰菌胺。
- 主要虫害:
- 白粉虱:喷施噻虫嗪3000倍液。
- 蚜虫:喷施吡虫啉1000倍液或氟啶虫酰胺3000倍液。
- 预防措施:
- 出催芽室后7–10天喷百菌清750倍液。
- 出圃前喷嘧菌酯+精甲霜灵1500倍液。
5. 出圃标准
- 质量要求:
- 株高3–7 cm,节间高<2 cm,叶柄长<2.5 cm。
- 四叶一心,叶片舒展健康,根系发达成团。
- 空穴率<2.5%,无病虫害、老叶黄化或花苞。
- 包装与运输:
- 专用苗箱(55×55×30 cm)加隔板。
- 标签注明生产批号、单位、日期等信息。
- 运输温度15–25℃,基质湿度40–60%,时长≤48小时。
三、附录关键内容
- 附录A(肥料配方)
- 水溶性复合肥:15-0-15+15 CaO(含硝态氮13.4%、钙15.4%及微量元素)。
- 平衡肥:20-10-20+1MgO+TE(含铵态氮8%、磷10%及微量元素)。
- 附录B(病虫害防治)
- 详列病害(细菌性叶斑病、炭疽病等)与虫害(白粉虱、蚜虫)的发病条件、症状及专用药剂。
四、其他重要信息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GB/T 8321.1~8321.10(农药使用准则)
- NY/T 1656.6-2008(种苗检验规范)。
- 首期执行单位:涵盖上海、浙江、云南等8家种苗企业。
总结要点
该标准系统规范了天竺葵穴盘苗从播种到出圃的全流程,核心聚焦:
- 环境精准控制(温湿度、光照分阶段管理);
- 水肥精细化管理(肥料配方、EC值、施用频次);
- 病虫害防治(针对性药剂及预防节点);
- 量化出圃标准(形态指标、包装运输要求)。
适用于规模化生产场景,兼具技术指导性与质量控制强制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