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SESB 14-2025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多重PCR 检测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对团体标准 T/SSESB 14-2025《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多重PCR检测方法》 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核心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利用环境DNA(eDNA)结合多重PCR技术检测12种水生入侵动物的方法,包括:
- 罗非鱼属:齐氏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
- 太阳鱼属:蓝鳃太阳鱼、绿太阳鱼
- 海鞘类:欧洲海鞘、玻璃海鞘、二段海鞘、皱瘤海鞘、柄海鞘
适用范围:湖泊、水库、河流、河口、海洋、海洋牧场、养殖塘等水域的入侵物种监测。
二、关键技术原理
- 环境DNA(eDNA)
- 定义:环境介质(水、沉积物等)中脱落的生物遗传物质(细胞、分泌物、残骸等释放的DNA片段)。
- 提取流程:水样过滤→DNA富集(推荐CTAB法或商用试剂盒)→纯化保存。
- 多重PCR技术
-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特异性引物,同时扩增多个靶标基因片段(表1)。
- 海鞘类检测使用简并引物(含简并碱基如R/Y/S),兼容种内序列变异。
三、核心检测流程
1. 采样与前处理
- 按《HJ1295》《HJ1296》布点,依《DB32/T 4539-2023》采集水样。
- 水样过滤:≥500mL水样经0.45μm滤膜真空抽滤,同步设置阴性对照(灭菌水)。
2. DNA提取与质控
- 推荐方法:CTAB裂解→氯仿分离→异丙醇沉淀→乙醇洗涤→TE缓冲液溶解。
- 质控要求:
- 浓度≥1ng/μL,A260/A280=1.7~2.0(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 分装保存于≤-20℃,避免反复冻融。
3. 多重PCR扩增
- 引物设计(详见表1):
- 罗非鱼:4对引物(靶向16S ribosomal、ND1-tRNA-Ile、COXI、D-loop)。
- 太阳鱼:3对引物(均靶向D-loop区域)。
- 海鞘:3对简并引物(靶向16S ribosomal、COXI、CYTB)。
- 反应体系(50μL):
- 罗非鱼:4对引物各1μL + 模板DNA 10μL + 预混液25μL。
- 海鞘:梯度引物用量(COXI/CYTB引物2.5μL,16S引物0.5μL)。
- 扩增程序:
- 罗非鱼/太阳鱼:95℃预变性5min → 40循环(95℃ 30s → 56.6℃ 90s → 72℃ 30s)→ 68℃延伸10min。
- 海鞘:两阶段扩增(退火温度45℃→50℃)。
4. 结果确认
- 凝胶电泳:1~2%琼脂糖凝胶检测目标条带(阴性对照无条带,阳性对照有条带)。
- 测序验证:纯化PCR产物→高通量测序→比对附录A的参考序列确认物种。
四、质量控制与保证
- 对照设置:
- 阴性对照:采样、DNA提取、PCR阶段均设≥3个无菌水对照。
- 阳性对照:已知入侵物种基因组DNA混合物(每批PCR实验1个)。
- 平行样品:每个点位≥3个生物重复,PCR阶段≥3个技术重复。
- 防污染措施:
- 实验器具高温灭菌,操作在超净台进行。
- 水样采集避免交叉污染,滤膜独立包装。
五、废弃物处理
- 生物废弃物需高压灭菌/化学灭活(含氯消毒剂500mg/L)。
- 含核酸染料的废胶/废液单独收集,按《GB19489》《SN/T4835》处理。
六、附录关键信息(资料性附录A)
- 提供12种入侵物种的基因扩增靶标参考序列(如16S、COXI、D-loop等),用于测序结果比对和物种判定。
示例:齐氏罗非鱼D-loop序列GAATTGCATAACTGATATCAAGAGCATAAGATT...
七、知识产权声明
- 涉及3项专利(上海海洋大学2项、中国海洋大学1项),涉及罗非鱼、太阳鱼、海鞘的引物及试剂盒。
- 专利权人承诺无歧视专利授权,联系方式见标准前言。
八、归口与起草单位
- 提出与归口: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
- 主要起草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8家机构。
- 主要起草人:李晨虹、王玮、戚亿利等12人。
总结
该标准建立了高效、特异的水生入侵物种eDNA检测体系,通过多重PCR实现多物种同步筛查,强调全流程质控与生物安全,为水域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适用于环境监测、渔业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