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SESB 13-2025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RPA快速检测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团体标准《T/SSESB 13-2025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RPA快速检测方法》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况
- 标准编号:T/SSESB 13-2025
- 名称: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RPA快速检测方法
- 发布日期与实施日期:2025年4月25日
- 发布机构: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
- 适用范围:
适用于湖泊、水库、河流、河口、海洋、海洋牧场、养殖塘等水域中以下4种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快速检测:- 红耳彩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
- 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
-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二、核心技术原理
- 环境DNA(eDNA)技术:
- 通过采集水体样本,捕获生物脱落的DNA片段(如细胞、分泌物等)。
-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
- 恒温(38℃)下快速扩增目标DNA,无需传统PCR的热循环设备。
- 侧流层析试纸条(LFD)检测:
- 探针标记FAM荧光基团和生物素,扩增产物与胶体金标记抗体结合,通过试纸条T线(检测线)和C线(质控线)显色判定结果。
三、关键检测流程
1. 水样采集与处理
- 采样要求:
- 依据《HJ1295》《HJ1296》《DB32/T 4539-2023》布设监测点位。
- 过滤:
- 使用0.45μm混合纤维素酯膜真空抽滤≥500mL水样,同步设置阴性对照。
2. DNA提取
- 试剂:蛋白酶K + Chelex-100树脂悬浮液。
- 步骤:
剪碎滤膜 → 加Chelex-100和蛋白酶K → 56℃孵育10分钟 → 99℃灭活10分钟 → 离心取上清。
3. RPA扩增
- 反应体系(50μL):
组分 体积 荧光基础缓冲液 29.4μL 无菌无酶水 11.5μL 上下游引物(10μM) 各2μL 探针(10μM) 0.6μL 氯化镁溶液(10μM) 2.5μL DNA模板 2μL - 反应条件:
38℃金属浴中孵育4分钟 → 涡旋离心 → 继续38℃孵育8分钟。
4. LFD检测
- 取10μL扩增产物稀释至200μL → 点样50μL于试纸条 → 5分钟内观察结果。
四、结果判定标准
- 阳性:T线(检测线)和C线(质控线)均显红色条带(3个重复中≥2个成立)。
- 阴性:仅C线显色。
- 无效:C线无条带(需重检)。
五、质量控制要求
- 对照设置:
- 阴性对照:无菌无酶水(≥3个)。
- 阳性对照:已知目标物种DNA(≥1个)。
- 平行样品:
- 每个检测点设≥3个生物重复,RPA扩增≥3个技术重复。
- 防污染措施:
- 采样、运输、保存按《DB32/T4539-2023》执行,防止交叉污染。
六、专利声明
- 涉及专利:
- 上海海洋大学(3项):巴西龟、齐氏罗非鱼、食蚊鱼的RPA检测专利。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1项):塔玛亚历山大藻检测专利。
- 专利许可:专利权人承诺以合理条件授权使用。
七、附录信息
- 附录A:提供4种入侵物种的基因扩增靶标序列(来源GenBank):
- 红耳彩龟(线粒体ND5-ND6区)、食蚊鱼(线粒体COX2/tRNA区)、齐氏罗非鱼(线粒体CYTB区)、塔玛亚历山大藻(核糖体ITS区)。
八、其他要求
- 废弃物处理:
- 按《GB 19489》《SN/T4835》进行高压灭菌或化学灭活。
- 引用标准:
包括《GB/T 1.1-2020》《HJ 624-2011》《SF/Z JD0105008-2018》等16项规范性文件。
总结:该标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水生入侵物种eDNA-RPA-LFD现场快速检测方案,覆盖从采样到结果判定的全流程,强调质量控制与专利合规性,适用于各类水域的生态监测与入侵物种防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