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510-202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光信号装置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对 GB 17510-202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光信号装置》国家标准的详细总结,核心内容按技术模块分类整理:
一、标准定位与适用范围
- 替代关系
替代 GB 17510-2008,适用于 L₁~L₅ 类车辆的前位灯、后位灯、制动灯、转向灯、倒车灯及后牌照板照明装置的设计、制造和验收。 - 主要更新
修订 13 项关键技术(如型式判定规则、发光徽标要求、互存灯系统等),首次引入倒车灯、红外辐射发生器、"D型灯"等新概念。
二、关键术语定义
- 光信号装置:向其他道路使用者传递车辆存在或状态变化的发光单元(含单灯或组合系统)。
- 同一型式判定:基于制造商、型号、光源特性(数量/类型/原理)、光学元件结构及装置类别五要素判定。
- "D型灯":特殊配光性能的转向灯(最大光强限值为普通灯的 50%)。
三、核心性能要求
1. 通用规范
- 结构可靠性:需耐受正常振动(5.1.1)。
- 发光徽标:
- 仅限车辆制造商商标/车型徽标(5.1.2b);
- 制动灯/转向灯禁止使用(5.1.2a);
- 不点亮时仍需满足光度/色度要求(5.1.2c)。
- 光源管理:
- 可更换光源需符合 UN R37/R128(5.5.1.2);
- 不可更换光源需防误装,且与可更换光源互斥(5.5.2.2)。
2. 专项功能要求
- 前/后位灯与制动灯混合:
- 共用光源时需多光源并联或配置故障监测(5.2.1);
- H-H线向下 5° 内最大光强 ≤60 cd(表 1 脚注)。
- 转向灯分类与间距:
类别 与前灯最小间距 11类 ≥75 mm 11a类 ≥40 mm 11b类 ≥20 mm 11c类 无要求 - 顺序开启转向灯:
- 点亮过程 ≤200 ms,由内向外单向渐变(5.3.2a-b);
- 透光面垂直方向禁止振荡(5.3.2c);
- 相邻透光面间隔 ≤50 mm(5.3.2d)。
- 后牌照板照明:
- 禁止向后直射红光(5.4.2);
- 牌照面亮度 ≥2 cd/m²,均匀性满足公式(6.2)。
3. 配光性能
- 配光角度范围:
(具体角度范围见表 A.1,例如成对后位灯水平角 20°/80°)
- 光强限值:
功能 基准轴最小光强 (cd) 最大光强 (cd) 前位灯 0.4 140 (D型灯:70) 制动灯 40 260 (D型灯:130) 11c转向灯 400 1200 倒车灯* 80 8000 (-5°以下) (*注:倒车灯分三区光强上限,见表 2) - 光强均匀性:相邻方向光强比 ≥50%(6.1.3)。
- 互存灯系统:可移动部件上允许内侧光强暂不达标(6.3.2)。
4. 光源失效容错
- 多光源单灯任一失效时需满足:
a) 光强仍达标;或
b) 车辆配失效指示器;或
c) 全灯熄灭(6.4)。
四、试验方法
- 测试环境:
- 暗室温度 23°C±5°C,湿度 ≤80%(7.1.2);
- 照度计/亮度计需一级精度(7.1.4)。
- 电源要求:
- 不可更换光源:按车载电压或指定电压测试(7.2.1);
- 可更换光源:修正光通量偏差 ≤5%(7.2.2.1)。
- 转向灯测试:
- 闪烁频率 1.5Hz±0.5Hz,脉冲 >0.3s(7.2.3.1)。
- 温升试验:
- 倒车灯测 1min/10min 光衰(7.2.5.1);
- 其他灯测 1min/30min 光衰(7.2.5.2)。
- 色度检测:
- 在 HV 点测量,配光角外不得有明显色变(7.2.6)。
五、检验规则
- 型式检验:
- 需提供图纸、技术说明书及 2 只样品(8.1.1);
- 含光源类型(UN R37/R128)、电控器参数等(8.1.1.2)。
- 生产一致性:
- 随机抽样数量等同型式检验(8.2.1);
- 光强允许公差:最小值 ≥80% 标准值,最大值 ≤120%(8.2.3)。
六、实施时间表
- 新申请产品:标准生效日立即执行(9.1)。
- 已获批准产品:
- 常规条款:生效后第 7 个月执行;
- 发光徽标条款:生效后第 25 个月执行(9.2)。
附:核心图表索引
- 配光角度范围:图 A.1 + 表 A.1
- 光强分布网格图:图 B.1(转向灯/制动灯)
- 倒车灯分区限值:图 B.2
- 牌照板测试点布局:图 B.3(9 点检测法)
本总结覆盖标准全部技术要点,突出新旧版差异及关键限值,便于快速掌握核心要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