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4141-2025 文化数字化服务基本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4141-2025《文化数字化服务基本规范》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文化生产服务单位向文化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保护中心等)提供的文化数字化服务,涵盖数据采集、加工、传输、存储、关联、分发等全流程,同时规定了服务保障、安全要求及评价改进机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包括信息安全、数字化加工、版权管理、机房设计等30余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例如:
- GB/T 38548系列(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
- GB/T 22239-201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 GB/T 43807-2024(版权资产管理体系要求)
- WH/T 99.1-2023(非遗数字化资源采集规范)
3. 关键术语与定义
- 文化数字化:通过信息技术将文化资源(古籍、文物、非遗等)转化为数字内容,实现永久保存与高效传播。
- 文化机构:具有法人资格的文化事业单位或企业(如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
- 文化数字内容: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多媒体形式。
- 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支撑数据确权、交易、分发及监管的信息化系统,部署于国家/区域/省域中心。
4. 总则
- 基本原则:合法合规、尊重知识产权,建立服务制度与安全审核机制,保障技术先进性与可扩展性。
- 技术要求: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等先进技术,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 资源利用:注重环保,合理利用线下场景(文博场馆、社区广场等)与线上平台(云展览、云演艺)。
5. 组织与人员
- 组织要求:
- 需取得信息安全、保密资质及系统授权。
- 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项目专班责任制。
- 人员配置:
- 核心角色:项目经理(统筹管理)、扫描/摄影工程师(数据采集)、建模工程师(三维处理)、质检员(质量检查)等。
- 特殊岗位需持证上岗(如职业资格证书)。
6. 服务保障
- 服务场所:
- 线下场景:利用文博场馆、社区广场等搭建互动体验空间。
- 线上场景:发展云展览、定制消费等新业态,支持跨屏互动(数字电视、移动终端)。
- 设施设备:
- 机房:符合GB 50174、JR/T 0131的供电、制冷、消防标准,配备环境监控系统。
- 采集工具:平面扫描仪、多光谱设备、音频采集设备等,需支持灾备与安全隔离。
- 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功能:
- 用户管理、数据确权、交易分发、服务监管等9大系统模块。
- 统一服务接口(认证、数据同步、标识解析等)。
7. 服务内容与要求
- 前期调研:
- 调研机构历史、核心业务及数字化现状,评估技术适配性。
- 数据采集与加工:
- 流程:资源配置→设备调校→数据采集(摄影/扫描/录音)→质量检查→提交。
- 标准:
- 非遗采集遵循WH/T 99.1-2023。
- 音频支持PCM/Opus/Speex编码,三维建模需处理点云与纹理贴图。
- 数据编目与存储:
- 按GB/T 36309-2018分类编码,构建多形态(文字/音频/视频)、多领域(文旅/影视)关联。
- 元数据遵循Dublin Core、METS标准,确保可读性与互操作性。
- 数据分发:
- 通过国家文化专网、互联网平台及体验场所分发,对接移动终端。
- 衍生服务:
- 开发数字藏品、动漫游戏、夜间数字旅游等创新产品,注重正向价值引导。
8. 安全保障
- 信息安全:
- 符合GB/T 22239-2019三级等保,实施数据加密(国密算法)、脱敏及水印溯源。
- 定期漏洞扫描、备份与灾难恢复(GB/T 20988)。
- 网络安全:
- 防御端口扫描、木马攻击等,实现攻击溯源与态势可视化。
- 数据库防护与敏感数据隔离,禁止移动介质接入。
- 系统安全:
- 权限分级控制(角色管理),操作日志全程记录可追溯。
9. 评价与改进
- 评价指标:服务响应速度、数据质量、技术创新、安全合规性。
- 改进机制:定期客户满意度调查、项目回访,基于反馈优化流程与技术。
10. 实施意义
本文件为辽宁省文化数字化服务提供全流程标准化框架,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化资源高效利用及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助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落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