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4144-2025 暴雨灾害普查与风险评估区划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辽宁省暴雨灾害普查与风险评估区划标准(DB21/T 4144-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辽宁省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开展暴雨灾害的普查、风险评估及风险区划工作。
- 覆盖暴雨灾害全流程管理,包括数据收集、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和风险等级划分。
2. 术语与定义
- 关键概念:
- 降雨过程:日降雨量≥0.1mm的全过程。
- 单站暴雨日:单站日降雨量≥50mm的降雨日。
- 暴雨孕灾环境:影响暴雨次生灾害(洪涝、内涝、地质灾害)的自然环境(如地形、河网密度)。
- 风险评估与区划:基于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等指标,估算风险并划分区域等级。
3. 资料收集要求
- 气象观测资料:
- 需连续30年以上数据,包括暴雨日数、最大小时/日降雨量、过程累积雨量等。
- 灾情资料:
- 乡镇级以上受灾人口、经济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 承灾体资料:
- 人口、GDP、农作物种植面积等社会经济数据。
4. 暴雨灾害普查
- 调查内容:
- 暴雨强度(最大小时/日降雨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站点信息。
- 附录A提供详细普查表格,包括:
- 气象站基本信息(表A.1)。
- 单站雨季降雨量多年平均值(表A.2)。
- 暴雨日数、大暴雨日数(表A.3-表A.4)。
- 不同重现期降雨极值(表A.5-表A.6)。
- 暴雨过程参数(表A.7)。
5. 暴雨灾害风险评估
5.1 危险性评估
- 暴雨过程强度指数(R):
- 指标:最大小时降雨量、最大日降雨量、过程累积降雨量、持续天数。
- 归一化处理(附录B)后加权(专家打分法或信息熵赋权法,附录C/D)。
- 等级划分:I级(极端事件)至IV级(一般性),基于百分位数法(附录E)。
- 孕灾环境影响系数(F):
- 考虑地形因子、河网密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加权计算。
- 致灾危险性指数(H):
- 公式:H=(1+F)×RH = (1 + F) \times RH=(1+F)×R,按百分位数划分为高(I级)至低(IV级)。
5.2 承灾体评估
- 暴露度(E):
- 人口密度、地均GDP等,公式:E=N/SE = N/SE=N/S(N为承灾体数量,S为面积)。
- 脆弱性(V):
- 受灾人口比例、经济损失占比等,公式:V=L/NV = L/NV=L/N。
5.3 风险评估模型
- 综合风险指数(MDRI):
- 公式:MDRI=Hwe×Ewh×Vws\text{MDRI} = H^{w_e} \times E^{w_h} \times V^{w_s}MDRI=Hwe×Ewh×Vws,权重由专家打分或信息熵法确定。
6. 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 等级划分:
- 采用百分位数法将风险指数分为5级(I级高风险至V级低风险),对应不同防灾策略。
- 区划方法:
- 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综合结果。
7. 附录支持
- 附录A:暴雨普查表格模板。
- 附录B:归一化处理方法(消除量纲差异)。
- 附录C/D:权重确定方法(专家打分法、信息熵赋权法)。
- 附录E:百分位数法计算步骤(用于等级划分)。
8. 实施与反馈
- 标准发布后接受社会意见反馈,归口单位为辽宁省气象局,起草单位为省气候中心。
- 强调数据质量、多部门协作及动态更新,确保评估结果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创新点
- 多指标融合:结合气象、地理、社会经济数据,全面评估风险。
- 动态权重分配:通过专家经验与客观数据(信息熵)结合,提升模型可靠性。
- 操作性强的附录:提供标准化表格和计算方法,便于基层实施。
应用价值
- 为辽宁省暴雨灾害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应急预案制定、资源调配和区域规划,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