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418-2025 城乡规划建设用地遥感动态监测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城乡规划建设用地遥感动态监测规程》(DB12/T 1418-2025)是天津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城乡规划建设用地的遥感动态监测流程。以下为详细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天津市城乡规划建设用地的动态监测,涵盖数据获取、标准化处理、解译及成果管理。
- 重点监测对象:现状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拆迁用地、填海造陆用地、待建用地、在建用地等。
二、规范性引用
- 主要引用标准: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三、术语定义
- 现状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已建成或完成地基(±0.00以上)的土地。
- 拆迁用地:原有建筑拆除后未建设的场地。
- 填海造陆用地:通过人工技术将海域转为陆地的土地。
- 待建用地:已围栏封闭但未动土的土地。
- 在建用地:正在建设未投入使用的土地。
- 影像解译:基于遥感影像识别技术,结合基础资料判读用地边界和类别。
四、技术要点
1. 空间参考系
- 坐标系:2000天津城市坐标系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 高程系:1972年天津大沽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
- 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
2. 精度要求
- 用地边界及定位点采集误差≤5像素。
- 分类深度需符合附录A(城乡)、B(城市)、C(村庄)的用地分类标准。
3. 监测周期
- 全市域:每年至少一次。
- 重点地区:可半年或每季度一次。
五、作业流程
- 数据准备:DOM(分辨率<1.0m)、1:2000地形图、规划资料(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红线等)。
- 内业解译:
- 基于影像特征(光谱、形状、纹理)和地形图注记划分用地边界。
- 规则:独立闭合、同类用地综合(间距<10像素)、主体类别优先。
- 外业调查:对内业无法判读的图斑进行现场踏勘,拍照记录并分类。
- 成果制作:生成*.shp或*.gdb格式数据,属性字段包括用地类别、影像时间、变化信息等。
- 分析评价:
- 现状分析:统计用地规模、结构比例、道路通达性。
- 变化分析:对比历史数据,评估用地变化与规划一致性。
- 质量检查:内业检查与外业核查结合,确保数据准确性。
六、分类体系
1. 城乡规划建设用地(附录A)
- 大类:城乡居民点用地(H1)、区域交通设施(H2)、区域公用设施(H3)、特殊用地(H4)、采矿用地(H5)、其他建设用地(H9)。
- 其他建设用地:包括在建(H91)、待建(H92)、拆迁(H93)、填海造陆(H94)。
2. 城市建设用地(附录B)
- 大类:居住(R)、公共管理与服务(A)、商业服务业(B)、工业(M)、物流仓储(W)、道路与交通(S)、公用设施(U)、绿地与广场(G)。
- 细分:如居住用地分一类(R1)、二类(R2)、三类(R3)住宅及服务设施。
3. 村庄建设用地(附录C)
- 大类:村民住宅(V1)、公共服务(V2)、产业(V3)、基础设施(V4)、其他(V9)。
- 细分:如产业用地含商业服务(V31)与生产仓储(V32)。
七、成果要求
- 数据成果:
- 格式:.shp或.gdb。
- 属性字段:用地类别、影像时间、变化标识等。
- 监测报告:
- 内容:用地规模、空间布局、结构分析、专项用地(如填海造陆)及变化统计。
- 面积单位:统一采用公顷(hm²)。
八、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城乡用地分类代码表(如H1为城乡居民点,H21为铁路用地)。
- 附录B:城市用地详细分类(如R11为一类居住住宅用地,B41为加油加气站用地)。
- 附录C:村庄用地分类(如V11为纯住宅,V32为生产仓储用地)。
九、应用价值
- 为天津市城乡规划提供动态监测技术支持,助力用地合规性审查、规划实施评估及国土空间治理。
- 通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结合,提升监测效率与精度,服务于城市更新、生态保护及乡村振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