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433-2025 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天津市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12/T 1433-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 适用范围:天津市各级城市道路的慢行系统(人行、非机动车)设施设置,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 核心理念:慢行优先,保障行人、非机动车路权,遵循“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优先次序分配路权。
- 核心要求:
- 快速路辅路及其他道路须设置连续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 设施应系统化、连续化,与其他交通设施协调,采用合杆设计避免遮挡。
- 注重无障碍通行,避免人非共板设置干扰。
2. 路段慢行系统设计
人行交通系统
- 通行宽度:
- 人行道有效宽度≥1.5m(受限条件下),常规宽度按CJJ 37标准执行。
- 设施带内标志牌下缘距路面≥2.5m。
- 过街设施:
- 平面过街间距≤300m,主次干路需设人行横道信号灯。
- 路段过街需划人行横道线、停止线,中央分隔带设步道桩(间距1.3-1.5m)。
- 无信号灯控制时,设置预告标识、注意行人标志,辅以减速标线或突起路标。
- 隔离设施:
- 人流密集区设人行分隔栏杆(长度≥120m),天桥/地道附近≥200m。
- 建筑退线停车区设阻车桩(高度0.6-0.7m,间距1.3-1.5m)。
- 服务设施:
- 设施带集约化布局,步行街两端设阻车设施及步行标志。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 通行宽度:
- 单向非机动车道≥2.5m(一般道路)或3m(电动自行车比例高道路),双向≥4.5m或5.5m。
- 受限条件下有效宽度单向≥1.5m,双向≥3m。
- 标线与隔离:
- 非机动车道起点、交叉口等设路面标记(宽度≥1m),优先车道配专用标志。
- 主干路及设计速度>40km/h的次干路需设机非分隔栏杆(高度≥0.7m)。
- 停车与服务:
- 停车位结合轨交站点、广场设置,占用人行道时剩余宽度≥2m。
- 与机动车停车区之间设安全开门区(≥0.5m),公交站周边优先设实体站台(宽度≥1.5m)。
3. 平面交叉口慢行系统设计
一般要求
- 交叉口选型:优先采用平面过街,类型按CJJ 152标准。
- 宽度与视距: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宽度≥路段宽度,视距三角形内仅设交通安全设施。
人行交通
- 过街设施:
- 人行横道宽度≥3m(主干路≥5m,次干路≥4m),设置“车让人”标记。
- 双向六车道或横道长度>16m时设安全岛(宽度≥2m),配防撞设施。
- 信号与隔离:
- 大型路口可设错位/对角人行横道,配全绿相位或地面智慧信号灯。
- 交叉口人行道边设分隔栏杆(主干路90-120m,支路30-60m)。
非机动车交通
- 过街组织:
- 进口道宽度>4.5m时需渠化,左转采用一次或二次过街(设等候区/待转区)。
- 交叉口内非机动车道宽度≥3m,标线或彩色路面引导。
- 信号灯设置:主干路方向必设非机动车信号灯,次干路方向宜设。
交叉口空间优化
- 右转渠化岛:慎设,确需时需同步设计慢行通道及让行标志。
- 缘石半径:集中建设区宜小,可设减速角(实体隔离或彩色铺装)。
4. 附录与特殊场景
- 典型横断面:图示12-40m红线道路的设施布局(如机非分隔带、停车区位置)。
- 非机动车优先标志:附录B提供地面标记和标志尺寸(见图B.1-B.2)。
5. 核心参数与标准
- 关键数值:
- 人行分隔栏杆间距:1.3-1.5m。
- 非机动车停车区段长度≤20m,宽度1.5-2m。
- 公交站台宽度≥1.5m,非机动车道绕行后宽度≥2.5m。
- 引用标准:GB 14886(信号灯)、GB 50688(隔离设施)、CJJ/T 218(彩色路面)等。
总结:该标准系统性规定了天津市慢行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要求,强调路权分配与安全保障,覆盖路段、交叉口、公交站等多场景,注重细节(如隔离设施高度、标线间距)与特殊需求(如电动自行车道、无障碍设计),为城市绿色出行提供技术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