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N 77
团体标准
T/NAIA 0356—2024
危险废物鉴别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of hazardous waste identification reporter
2024-12-25发布2025-01-01实施
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 发布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鉴别报告编制流程 ........................................................................................................................2
6 鉴别报告编制内容 ........................................................................................................................3
7 鉴别报告格式 ...............................................................................................................................4
附录A(规范性)危险废物鉴别方案编制框架 .................................................................................5
附录B(规范性)危险废物鉴别报告编制框架 .................................................................................6
参考文献 ...........................................................................................................................................8
I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宁夏华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梅、田林锋、丁婧、王鹏新、赵士杰、张院萍、武婉茹、田金、贾艳、张小飞。
T/NAIA 0356—2024
1
危险废物鉴别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危险废物鉴别报告基本要求、编制内容、工作流程和鉴别报告编制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产生的固体废物开展危险废物鉴别时,编制危险废物鉴别报告,涉及司法案例的危险废物鉴别除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中的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4330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GB 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
GB 5085.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
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GB 5085.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
GB 5085.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
GB 5085.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GB 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T 299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
HJ 8.2 生态环境档案管理规范 生态环境监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体废物 solid wastes
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或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来源:GB 5085.7-2019, 3.1]
T/NAIA 0356—2024
2
3.2
危险废物 hazardous waste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来源:GB 5085.7-2019, 3.2]
3.3
危险特性 hazard characteristics
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有害影响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
3.4
固体废物鉴别 solid wastes identification
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来源:GB 34330-2017, 3.2]
3.5
危险废物鉴别 hazardous waste identification
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按照GB 5085.1-GB 5085.6和HJ 298,判断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明确该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的过程。
4 基本要求
4.1 危险废物鉴别报告应信息齐全准确、内容真实可靠、判定客观严谨,结论清晰明确。
4.2 危险废物鉴别单位对鉴别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全面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负责。
4.3 危险废物鉴别委托方应提供开展鉴别工作所必要的基础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全面性负责。
4.4 鉴别完成后,鉴别委托方应将危险废物鉴别报告和鉴别方案、采样记录和检测报告等资料上传至国家危险废物鉴别信息公开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
4.5 鉴别报告及相关档案资料保存参照HJ 8.2执行。
5 鉴别报告编制流程
5.1 成立编制组
接受鉴别委托方委托后,危险废物鉴别单位成立鉴别报告编制组,明确责任和分工。
5.2 现场踏勘
鉴别单位应结合鉴别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现场调查鉴别对象的产生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鉴别对象相关行业类别、原辅材料、产品和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及工况、产生环节、产生数量及台账、处理处置现状、贮存等情况。
5.3 编制鉴别方案
根据现场踏勘获取的基本信息,编制危险废物鉴别方案,鉴别方案编制框架参见附录A。
T/NAIA 0356—2024
3
5.4 鉴别方案论证
鉴别单位组织相关行业、固体废物管理、检测分析等领域专家对鉴别方案进行论证,并出具书面论证意见。
5.5 样品采集和检测
鉴别单位按照鉴别方案开展采样和检测工作。
5.6 鉴别报告编制
鉴别报告编制框架参见附录B。
6 鉴别报告编制内容
6.1 摘要
简要概述鉴别委托方基本情况,鉴别对象,危险特性检测分析结果,鉴别结论。
6.2基本情况
6.2.1 项目概况
阐述项目地理位置、行业类别、经营范围、原辅材料、产品与生产规模、项目环境管理等情况。
6.2.2 鉴别目的
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排污许可证等材料,应描述鉴别对象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鉴别需求和必要性等内容。
6.2.3 技术路线
按照GB 34330、GB 5085.7、HJ 298的规定,应阐述程序及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方法等,绘制鉴别技术路线图。
6.2.4 鉴别对象概况
应包括鉴别对象产生过程描述、与鉴别对象相关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及特征污染物分析、产生数量及台账、处理处置现状、贮存等情况介绍。
6.2.5固体废物属性判断
依据GB 34330判断鉴别对象是否属于固体废物,属于固体废物,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排除管理清单》确定鉴别对象是否列入,未列入的,应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6.2.6 鉴别过程质量控制
阐述保证鉴别全过程判断依据充分、采样检测规范以及鉴别报告质量应符合4.1条要求,并附相应支撑材料。
6.3 工作过程
6.3.1 简述鉴别方案
简要介绍鉴别方案的编制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鉴别对象的固体废物属性、危险特性识别和筛选、采样和检测工作方案以及检测结果的判断标准和方法。
6.3.2 鉴别方案论证
T/NAIA 0356—2024
4
应阐述鉴别方案专家论证意见以及修改采纳情况。
6.3.3 采样过程
阐述采样期间产生鉴别对象工序的工况或现状,应列出采样日期、位置、个数、份样量、方法等信息和关键环节图片。
6.3.4样品流转
阐述样品流转过程,应包括样品包装、保存、运输、交接等质控措施。
6.3.5 检测过程
阐述样品检测过程,应列出检测的危险特性项目,表述检测方法、检出限、检测结果,涉及毒性物质含量计算时,应列明依据及计算结果。
6.4 综合分析
6.4.1 结合原辅材料及危险特性分析结果,依据GB 5085.2 ~GB5085.7 和HJ 298 的规定,对鉴别对象是否属于危险废物作出判断,提出后续环境管理建议。
6.4.2 根据分析结果,依据HJ 298 对鉴别对象具有何种危险特性进行判断。
7 鉴别报告格式
7.1 封面
包括鉴别报告编号、名称、委托单位名称、鉴别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日期。
7.2签字页
应由鉴别技术负责人、编制人员签字,并加盖鉴别单位公章或法人单位公章。
7.3 目次
内容及次序如下:
—签字页;
—章节编号、标题;
—带有标题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7.4 排版要求
鉴别报告亦使用A4版面印刷,正文采用4号仿宋字体(其中数字、字母采用Time New Roman 字体)。行间距1.5倍,两端对齐。图表排版以清楚、整齐为宜,图名和表名采用小4号黑体字体。
T/NAIA 0356—2024
5
附录A
(规范性)
危险废物鉴别方案编制框架
A.1前言
A.1.1 项目概况
A.1.2 鉴别对象
A.1.3 鉴别目的
A.1.4鉴别依据及技术路线
A.2 固体废物产生过程及污染物分析
A.2.1 固体废物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及特征污染物分析
A.2.2 固体废物鉴别对象产生过程
A.3 固体废物属性判断
A.3.1 固体废物判断及依据
A.3.2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和依据
A.4 危险特性识别和筛选
A.4.1 现场踏勘和初筛样品采集
A.4.2 腐蚀性初筛和识别依据
A.4.3 毒性初筛和识别依据
A.4.4 易燃性初筛和识别依据
A.4.5 反应性初筛和识别依据
A.4.6 感染性初筛和识别依据
A.4.7 定性分析
A.4.8 危险特性初筛和筛选小结
A.5 采样工作方案
A.5.1 采样技术方案
A.5.2 采样组织方案
A.5.3 质量控制方案
A.6.检测工作方案
A.6.1 检测技术方案
A.6.2 检测组织方案
A.6.3 质量控制方案
A.7 检测结果的判断标准和判断方法
T/NAIA 0356—2024
6
附录B
(规范性)
危险废物鉴别报告编制框架
B.1摘要
B.2 前言
B.2.1 鉴别委托方情况
B.2.2 鉴别目的
B.2.3 鉴别范围
B.2.4 鉴别程序
B.2.5 技术路线
B.2.6 判定依据及规则
B.3鉴别对象概况
B.4 固体废物属性判定
B.5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定
B.6 固体废物危险特征初筛回顾
B.6.1简述鉴别初筛方案
B.6.2鉴别方案论证及修改情况
B.6.3 污染因子筛选及确定
B.7 详筛鉴别工作方案
B.7.1鉴别检测项目
B.7.2 评价标准
B.7.3 采样方法
B.7.4 分析方法
B.7.5 制样方法
B.8 质量控制
B.8.1 采样质量控制
B.8.2 制样质量控制
B.8.3 样品分析质量控制
B.9 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B.9.1 腐蚀性检测结果
B.9.2 浸出毒性检测结果
B.9.3 毒性物质含量检测结果
B.9.3 反应性检测结果
B 10 结论及建议
B 11 附件
T/NAIA 0356—2024
7
B.11.1 委托书
B.11.2 承诺书
B.11.3鉴别方案及其技术论证意见
B.11.4现场踏勘记录
B.11.5鉴别采样期间装置运行负荷
B.11.6现场采样记录表
B.11.7鉴别监测报告
B.11.8 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资质
B.11.9 鉴别过程相关影像资料
B.11.10其他相关资料
T/NAIA 0356—2024
8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次修订.2020.04.29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21)
[3]
生态环境部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版)》
[4]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通知》(2021)
[5]生态环境部.《危险废物排除管理清单(2021年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