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376—2024
层状压缩木材
Sandwichcompressedwood
2024-02-07发布2024-06-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久盛地板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苏州大卫木业有限公
司、厦门市格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未来新实木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广东祥通供
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湖州市检验检测中心、华南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荣凤、王艳伟、张凯、何啸宇、蒋卫、陈智勇、叶新忠、李晓玲、虞华强、安鑫、
刘祥浩、伍艳梅、向娥琳、喻立春、孙龙祥、姜俊、叶家豪、涂登云。
Ⅰ
LY/T3376—2024
层状压缩木材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层状压缩木材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层状压缩木材的分类、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经物理软化、压缩和定型处理制得的密实化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检验和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27.4—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4部分:木材含水率测定
GB/T1927.9—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9部分:抗弯强度测定
GB/T1927.10—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抗弯弹性模量测定
GB/T1927.16—2022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16部分:顺纹抗剪强度测定
GB/T1927.19—2021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19部分:硬度测定
GB/T1927.21—2022 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 第21部分:握钉力测定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4823—2013 锯材缺陷
GB/T15036.1—2018 实木地板 第1部分:技术要求
GB/T19367—2022 人造板的尺寸测定
GB/T35913—2018 地采暖用实木地板技术要求
LY/T1788 木材性质术语
LY/T2718—2016 人造板剖面密度测定方法
LY/T3222—2020 木材及木基材料吸湿尺寸稳定性检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LY/T17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层状压缩木材 sandwichcompressedwood
实木通过软化、选择性定向压缩和定型处理,制成的具有疏密相间层状结构的密实化木材。
3.2
剖面密度 profiledensity
压缩木材厚度方向的密度分布。
图1为根据层状压缩木材的剖面密度分布定义的相关术语图解。
1
LY/T3376—2024
标引序号说明:
1———压缩层;
2———未压缩层;
3———压缩层位置;
4———压缩层厚度;
5———压缩层密度界线;
6———素材平均密度界线。
图1 层状压缩木材的剖面密度分布(中间层压缩实例)及相关术语图解
3.3
压缩层 compressedlayer
木材压缩后形成的平行于板面且密度高于未压缩层平均密度10%以上的连续高密度层。
3.4
未压缩层 uncompressedlayer
木材压缩后密度未出现变化的层。
3.5
压缩层位置 positionofthecompressedlayer
每个压缩层靠近表面侧的起始点距压缩木材表面的距离。
3.6
压缩层厚度 thicknessofthecompressedlayer
压缩层起始点到终止点的距离。
3.7
压缩层密度 densityofthecompressedlayer
压缩层的平均密度。
3.8
回复量 recoverythickness
压缩木材经过吸湿平衡处理后,因压缩变形回复而产生的厚度增加量。
4 分类
4.1 按压缩层位置分类
按照压缩层位置分为四大类,图2为按压缩层位置分类的压缩木材结构示意图。
2
LY/T3376—2024
———表层压缩木材:压缩层形成于木材表面。包括单表层压缩木材和双表层压缩木材。
———中间层压缩木材:压缩层形成于表面和中心之间。
———中心层压缩木材:压缩层形成于木材厚度方向的中心层面。
———复合型压缩木材:压缩层同时形成于表面、中间和中心的多个位置。
标引序号说明:
1———压缩层;
2———未压缩层。
图2 按压缩层位置分类的压缩木材结构示意图
4.2 按压缩层层数分类
按照压缩层层数分为三大类,图3为按压缩层层数分类的压缩木材结构示意图。
———单层压缩木材:形成一个压缩层的层状压缩木材。
———双层压缩木材:形成两个压缩层的层状压缩木材。
———多层压缩木材:形成两个以上压缩层的层状压缩木材。
标引序号说明:
1———压缩层;
2———未压缩层。
图3 按压缩层层数分类的压缩木材结构示意图
3
LY/T3376—2024
4.3 按应用分类
分为地板用层状压缩木材、家具用层状压缩木材、墙板用层状压缩木材。
5 要求
5.1 外观质量
层状压缩木材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有特殊要求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表1 外观质量要求
名称
正面
优等品合格品
背面
活节不准许直径≤10mm,且数量≤10个不限
死节不准许
腐朽不准许初腐准许
虫眼不准许直径≤3mm,且少于15个
表面裂纹
裂纹长度小于公称长度的15%,
宽度≤0.5mm,条数少于2条
裂纹长度小于公称长度的20%,
宽度≤1.0mm,条数少于3条
裂纹长度小于公称长度的20%,
宽度≤2.0mm,条数少于3条
端部裂纹不准许
缺棱不准许
树脂囊不准许不限
髓心不准许
翘曲度宽度方向的翘曲度≤0.20%,长度方向的翘曲度≤1.00%
5.2 尺寸偏差
层状压缩木材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尺寸偏差要求
单位为毫米
项目尺寸范围偏差要求
长度偏差≤1220 公称长度与每个测量值之差绝对值≤3.0
≥1220 公称长度与每个测量值之差绝对值≤5.0
宽度偏差≤120 公称宽度与平均宽度之差绝对值≤0.5,宽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1.0
≥120 公称宽度与平均宽度之差绝对值≤1.0,宽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0
厚度偏差≤20 公称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绝对值≤0.3,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0.6
≥20 公称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绝对值≤0.4,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0.8
5.3 物理力学性能
5.3.1 地板用层状压缩木材
5.3.1.1 地板用层状压缩木材应使用表层压缩木材或复合型压缩木材。
4
LY/T3376—2024
5.3.1.2 地板用层状压缩木材的压缩层层数为单层、双层或多层。
5.3.1.3 实木地板用层状压缩木材在满足表3所列基本性能要求前提下,应符合表3中实木地板对压
缩层密度、压缩层位置、压缩层层数和压缩层厚度的要求。
5.3.1.4 地采暖用实木地板在满足实木地板用层状压缩木材要求前提下,应符合表3中耐热尺寸稳定
性和耐湿尺寸稳定性的要求。
5.3.2 家具用层状压缩木材
5.3.2.1 家具用层状压缩木材应使用表层压缩木材、中间层压缩木材、中心层压缩木材或复合型压缩
木材。
5.3.2.2 家具用层状压缩木材在满足表3所列基本性能要求前提下,应符合表3中家具用层状压缩木
材力学性能的要求。
5.3.3 墙板用层状压缩木材
墙板用层状压缩木材应满足表3所列基本性能要求。
表3 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应用分类项目单位要求
基本性能
含水率%
4.5≤含水率≤我国各使用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
同批试样间的平均含水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0,
且同一板内含水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5
回复量mm ≤0.8
压缩层密度g/cm3 压缩层平均密度高于未压缩层平均密度10%以上
地板用
实木地板
压缩层密度g/cm3 上下表层≥0.6
压缩层位置mm ≤0.5
压缩层层数层单层、双层或多层
压缩层厚度mm 上下表层均≥1.0
地采暖用
实木地板
耐热尺寸稳定
性(收缩率)
长度方向% ≤0.2
宽度方向% ≤1.5
耐湿尺寸稳定
性(膨胀率)
长度方向% ≤0.2
宽度方向% ≤0.8
家具用
压缩面硬度MPa >38.0
顺纹抗剪强度MPa >5.0
握圆钉力N >300.0
抗弯强度MPa >70.0
抗弯弹性模量MPa >9000.0
墙板用
回复量mm
压缩层密度g/cm3
符合基本性能要求
5
LY/T3376—2024
6 检验方法
6.1 外观质量
6.1.1 在不影响检验的自然光或灯光条件下,通过目测或测量工具检验。
6.1.2 检验人员应有正常视力,对抽取样品逐块检验。
6.1.3 按照GB/T4823—2013规定进行检验,对照表1要求确定产品等级。
6.2 尺寸偏差
按照GB/T19367—2022中相关规定执行。
6.3 物理力学性能
6.3.1 试件制取、尺寸和数量
试件制取位置按图4的要求进行,试件尺寸和数量按表4的要求进行。当样品规格偏小,无法满足
试件尺寸和数量要求时,可继续从样本中抽取,直至能锯解出所要求的全部试件为止。
图4 物理力学性能检测试件制取示意图
表4 物理力学性能检测试件尺寸和数量
检验项目
试件尺寸/mm
长×宽厚
试件数量
块
编号备注
含水率20×20 板厚3 1
回复量20×20 板厚3 2
压缩层密度
压缩层位置
压缩层层数
压缩层厚度
50×50 板厚3 3 使用同一个试件
耐湿尺寸稳定性
(膨胀率) 200×60 板厚2 4中任意部位
耐热尺寸稳定性
(收缩率) 200×60 板厚2 4中任意部位
压缩面硬度50×50 50 1 4中任意部位
按照GB/T1927.19—2021 的规定,厚度
可以缩减,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
胶合的方式增加厚度
顺纹抗剪强度35×40 板厚1 4中任意部位
6
LY/T3376—2024
表4 物理力学性能检测试件尺寸和数量(续)
检验项目
试件尺寸/mm
长×宽厚
试件数量
块
编号备注
握圆钉力50×50 50 1 4中任意部位板厚小于50mm 时,需要胶合至50mm
抗弯弹性模量300×20 20 1 4中任意部位
抗弯强度300×20 20 1 4中任意部位
如使用同一个试件,应先测定抗弯弹性模
量。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胶合
的方式增加厚度,或者通过锯切减少厚度
6.3.2 检验方法
6.3.2.1 含水率
含水率平衡状态调试按LY/T3222—2020的规定执行。含水率测试按照GB/T1927.4—2021的
规定执行。
6.3.2.2 回复量
按附录A 的规定执行。
6.3.2.3 压缩层密度
按附录B的规定测定压缩木材的剖面密度,并绘制剖面密度分布曲线图,按照附录C的规定判定
压缩层,根据剖面密度分布曲线计算压缩层密度。
6.3.2.4 压缩层位置、层数和厚度
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6.3.2.5 耐热尺寸稳定性和耐湿尺寸稳定性
按照GB/T35913—2018中6.2.1和6.2.2的规定执行。
6.3.2.6 压缩面硬度
按照GB/T1927.19—2021的规定,检测压缩面的硬度。
6.3.2.7 顺纹抗剪强度
按照GB/T1927.16—2022的规定,检测受剪面垂直压缩面时的顺纹抗剪强度,见图5。
7
LY/T3376—2024
单位为毫米
标引序号说明:
1———压缩层;
2———未压缩层。
图5 抗剪试件受剪方向示意图
6.3.2.8 握圆钉力
按GB/T1927.21—2022的规定,检测垂直于压缩面的圆钉握钉力,见图6。
单位为毫米
标引序号说明:
1———压缩层;
2———未压缩层。
图6 握钉力试件钉钉方向示意图
6.3.2.9 抗弯弹性模量
按GB/T1927.10—2021规定的方法检测,检测用试件表面或内部应包含压缩层,见图7。
标引序号说明:
1———压缩层;
2———未压缩层。
图7 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试件及加载方向示意图
8
LY/T3376—2024
6.3.2.10 抗弯强度
按GB/T1927.9—2021规定的方法检测,试件表面或内部应包含压缩层,见图7。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
a) 外观质量检验;
b) 尺寸偏差检验;
c) 物理力学性能检验:包括含水率、回复量、压缩层密度。当用于实木地板时,应检验压缩层位
置、压缩层层数和压缩层厚度。当用于地采暖用实木地板时,应追加检验耐热尺寸稳定性和耐
湿尺寸稳定性;当用于实木家具时,应检验压缩面硬度、顺纹抗剪强度、握圆钉力、抗弯弹性模
量和抗弯强度。
7.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包括出厂检验的全部项目。正常生产时,每半年检验不少于1次;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
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或转产时;
b) 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或生产工艺变动对产品质量有影响时;
c) 停产超过6个月,恢复生产时;
d) 市场监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3 组批与抽样
7.3.1 组批
层状压缩木材质量检验,应在同一批次、同一规格、同一类产品中按规定抽取试样,并对所抽取试样
逐一检验。
7.3.2 外观质量检验
采用GB/T2828.1—2012中的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检验水平Ⅱ,接收质量限(AQL)为4.0。抽
样方案见表5。
表5 外观质量检验抽样方案
单位为块
批量范围样本样本量累计样本量接收数拒收数
≤25 第一3 3 0 1
26~90
第一8 8 0 2
第二8 16 1 2
91~150
第一13 13 0 3
第二13 26 3 4
9
LY/T3376—2024
表5 外观质量检验抽样方案(续)
单位为块
批量范围样本样本量累计样本量接收数拒收数
151~280
第一20 20 1 3
第二20 40 4 5
281~500
第一32 32 2 5
第二32 64 6 7
501~1200
第一50 50 3 6
第二50 100 9 10
1201~3200
第一80 80 5 9
第二80 160 12 13
3201~10000
第一125 125 7 11
第二125 250 18 19
注:检验批大于10000块时按另批处理。
7.3.3 尺寸偏差检验
采用GB/T2828.1—2012 中的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检验水平为Ⅰ,接收质量限(AQL)为
4.0,抽样方案见表6。
表6 尺寸偏差检验抽样方案
单位为块
批量范围样本样本量累计样本量接收数拒收数
≤90 第一3 3 0 1
91~280
第一8 8 0 2
第二8 16 1 2
281~500
第一13 13 0 3
第二13 26 3 4
501~1200
第一20 20 1 3
第二20 40 4 5
1201~3200
第一32 32 2 5
第二32 64 6 7
3201~10000
第一50 50 3 6
第二50 100 9 10
注:检验批大于10000块时按另批处理。
10
LY/T3376—2024
7.3.4 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7.3.4.1 抽样方案
物理力学性能抽样方案见表7。在初检和复检试样中,任意3块样品组成1组。任意1组初检样
品检验结果中某项指标不合格时,允许进行1次复检;复检时,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对不合格项
目进行复检;复检后全部合格,判定为合格;若有1项不合格,判定为不合格。
表7 物理力学性能检验抽样方案
单位为块
提交检验批的成品板数量初检抽样数量复检抽样数量
≤1000 3 6
≥1001 6 12
注:如样品规格小,按以上方案抽样的样品不能满足检验要求时,需增加抽样数量。
7.3.4.2 检验结果的判断
物理力学性能判定原则按相应产品的要求进行。
7.4 综合判定
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含水率、压缩层密度、压缩层位置、压缩层厚度、回复量、耐热尺寸稳定
性和耐湿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均应符合相应类别产品的性能要求,否则应降等或判为不合格产品。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产品入库前,应在产品包装上或在产品适当的部位标记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木材
名称及拉丁名、执行标准编号、数量、生产日期或批次编号等。标志要求亦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木材名称应符合GB/T15036.1—2018中5.5的规定,并标注层状压缩木材。
8.2 包装
产品出厂时,应按类别、规格、等级等分别包装,并放置产品检验合格证或检测报告。包装应做到产
品免受磕碰、划痕和污损,并有防潮、防晒等标记。
8.3 运输和贮存
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平整码放,防止污损,不应受潮、淋雨和暴晒。贮存时应按类别、规格分
别码放,每垛应有相应的标记。
11
LY/T3376—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回复量检测方法
A.1 试样制作
试按LY/T3222—2020的规定执行。
A.2 试样绝干及含水率平衡调试方法
按LY/T3222—2020的规定执行。
A.3 试验方法
将试样置入温度为(103±1)℃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绝干,并测量试样的绝干质量(m0)和厚度
(d0),之后将试样置入温度为(40±1)℃、相对湿度为(90±3)%的恒温恒湿环境中,放置至含水率平衡
状态后,测量试样的质量(ms)和厚度(ds),之后再次将试样置入温度为(103±1)℃的鼓风干燥箱中干
燥至绝干,测量试样的绝干质量(mr)和厚度(dr)。
A.4 回复量计算方法
按照公式(A.1)计算压缩木材的回复量,精确至0.01mm。
SRT=dr-d0 …………………………(A.1)
式中:
SRT———回复量,单位为毫米(mm);
dr ———吸湿后再绝干厚度,单位为毫米(mm);
d0 ———压缩后的绝干厚度,单位为毫米(mm)。
12
LY/T3376—2024
附 录 B
(规范性)
剖面密度测定方法
B.1 测量仪器
B.1.1 千分尺,精度为0.01mm。
B.1.2 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B.1.3 天平,精度为0.001g。
B.1.4 X射线剖面密度仪,密度测量范围:0.1g/cm3~2.0g/cm3,精度为0.001g/cm3。
B.2 试样尺寸
50mm(L)×50mm(T)×板厚。L 和T 分别为顺纹方向和宽度方向。
B.3 试样截取方法和数量
在每块检测用样品上按照图B.1的取样方法,以样品宽度中心线为试样宽度方向的中心,在样品长
度方向的两端和中心部位共截取3个试样。
单位为毫米
图B.1 取样方法示意图
B.4 试验方法
B.4.1 含水率调整
截取的试样需置于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为(65±3)%的恒温恒湿环境中,放置到LY/T3222—
2020规定的含水率平衡状态。
B.4.2 尺寸和质量测量
测量含水率调整后试样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测定试样质量。
B.4.3 剖面密度测定
按照LY/T2718—2016中5.2.2的规定执行。
B.4.4 剖面密度分布曲线图绘制
根据剖面密度测量结果,以板材厚度方向测定结果为横坐标、密度为纵坐标,绘制层状压缩木材的
剖面密度分布曲线图。图1为层状压缩木材剖面密度分布曲线图实例。
13
LY/T3376—2024
附 录 C
(规范性)
压缩层的测定
C.1 压缩层的判定
C.1.1 压缩层判定方法有2种,分别为剖面密度分析法和横切面目测观察法。压缩层判定时,可选用
2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进行判断。
C.1.2 剖面密度分析法:根据剖面密度测定结果,计算密度高于未压缩层平均密度10%以上的连续高
密度层,即为压缩层。
C.1.3 横切面目测观察法:锯解出压缩木材的横切面,用目数不低于P120的砂纸或砂布将横切面打磨
至表面光滑后,用肉眼观察。在横切面上平行于板材表面,且颜色呈较深的带状层为压缩层。
C.2 未压缩层的判断
C.2.1 根据剖面密度测定结果,计算出压缩木材中密度没有变化的连续层,即为未压缩层。
C.2.2 横切面目上,颜色呈较浅的带状层为未压缩层。
C.3 压缩层密度
根据剖面密度测定结果确定压缩层的范围后,计算压缩层的平均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
(g/cm3)。以单块样品3个检测试样(图B.1)的平均值表示样品的压缩层密度。
C.4 压缩层位置
根据剖面密度测定结果确定压缩层的范围后,计算压缩层靠近表面侧的起始点距木材表面的距
离,单位为毫米(mm)。以单块样品3个检测试样(图B.1)的平均值表示样品的压缩层位置。
C.5 压缩层层数
C.5.1 根据剖面密度测定结果确定压缩层后,统计压缩层的数量。
C.5.2 根据横切面目测观察结果,统计压缩层的数量。
C.6 压缩层厚度
根据剖面密度测定结果确定压缩层的范围后,计算连续高密度层起始点到终止点间的距离,单位为
毫米(mm)。以单块样品3个检测试样(图B.1)的平均值表示样品的压缩层厚度。
C.7 压缩层精度
厚度和距离的测量精度为0.01mm,密度的测定精度为0.001g/cm3。
14
LY/T3376—20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