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AA 003-2025 园区办公场景 WLAN 性能及体验技术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T/WAA 0032025 标准文档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文档核心: T/WAA 0032025 标准规定了适用于园区办公环境的无线局域网 (WLAN) 设备和网络在基础性能(设备能力)和典型业务性能(用户体验)方面的技术要求。它旨在指导园区无线路由器(AP)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测试,确保其能满足现代办公场景的需求。
主要组成部分:
- 前言 (Preface):
- 说明文件依据 GB/T 1.1-2020 起草。
- 声明替代 T/WAA 003-2023 版本。
- 列出主要技术变更(共 7 项,a-g),主要集中在并发吞吐要求(6.2.2)和多业务并发测试指标(7.1.2)的提升或调整上。
- 指出由 WAA 标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WAA 拥有版权。
- 提示可能存在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 列出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多家知名通信、测试、认证机构)。
- 范围 (Scope):
- 明确标准规定了园区办公设备(特指园区办公环境使用的无线路由器)的 WLAN 性能和体验技术要求。
- 适用范围:园区无线路由器的设计、开发、生产及测试。
- 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
- 定义了文档中使用的关键概念,如:
- 场景 (Scene): 泛指系统(终端、网络、环境、服务器、用户)和系统运行(交互条件)。
- 园区 (Campus): 泛指企业、校园、政务机构、商业区域等有管理边界的区域。
- 基础性能 (Basic Performance): 评估网络的基础参数(如带宽、连接能力、覆盖、时延等),支撑业务性能评估。
- 业务性能 (Service Performance): 评估网络承载多种业务组合时的性能参数,关注用户体验(如卡顿、延迟)或机器交互要求。
- 测试床 (Testbed): 模拟真实网络环境的综合系统(终端、网络、环境)。
- 场景模型 (Scene Model): 为模拟特定环境而定义的要素集合(终端、网络、环境、设备要求),用于配置测试床。
- 时延 (Latency)、丢包率 (Packet Loss Ratio)、业务并发 (Concurrency)、带宽 (Channel Bandwidth)、干扰 (Interference) 等关键性能指标。
- 定义了文档中使用的关键概念,如:
- 缩略语 (Abbreviations):
- 列出了文档中使用的大量技术缩略语及其全称(如 WLAN, AP, STA, MU-MIMO, KPI, KQI, TCP, UDP, RTT, RSSI, WPA, WAPI 等)。
- 园区办公网络性能要求概述 (Overview):
- 5.1 承载业务 KQI 概述:
- 园区网需承载语音、视频、网页、上传/下载、视频会议、手游、投屏等业务。
- 影响用户体验(KQI)的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是:最小带宽、最大时延与时延抖动、最大丢包率。
- 图1 展示了业务 KQI 与网络 KPI 的关系。
- 5.2 设备基础性能要求概述:
- 定义了保障 WLAN 业务体验的六项通用网络基础性能参数:带宽 (Bandwidth)、连接 (Connection)、覆盖 (Coverage)、漫游 (Roaming)、时延 (Latency)、安全 (Security)。
- 图2 展示了这六项基础性能参数。
- 5.3 典型业务性能要求概述:
- 通过构造典型业务场景模型,评估设备在多业务并发下的综合性能(带宽、时延、抖动、丢包)。
- 5.1 承载业务 KQI 概述:
- 园区办公网络设备基础性能要求 (Basic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 6.1 带宽 (Bandwidth):
- 参数定义: 用户能获取的最大性能参数,影响高带宽业务体验。
- 场景模型:
- 模型1 (无干扰单频段单用户): 测量单一频段单用户极限吞吐。关键约束:无干扰、视距、单用户、TCP 1500B。 (图3)
- 模型2 (无干扰多频段两用户并发): 测量多频段并发极限吞吐。关键约束:无干扰、视距、每频段一用户、TCP 1500B。 (图4)
- 模型3 (无干扰单频段 MU-MIMO): 测量单频段 3 用户 MU-MIMO 并发极限吞吐。关键约束:无干扰、视距、3用户、支持 MU-MIMO、TCP 1500B。 (图5)
- 性能要求 (表1, 2, 3): 详细规定了不同协议模式 (802.11ax)、AP/终端流数 (NSS)、频段 (2.4/5GHz)、带宽 (20/40/80/160MHz) 组合下的下行/上行吞吐量最低要求 (单位 Mbps)。区分必选项和可选项。
- 6.2 连接 (Connection):
- 参数定义: 体现网络连接物理世界的能力,关注并发用户数。基于 CSMA/CA 机制分析占空比模型。
- 场景模型:
- 模型 (单频段多用户并发吞吐): 测量单一频段下多用户(10/20/30)并发时的总吞吐和最小吞吐(公平性)。关键约束:无干扰、视距范围、多用户、TCP 1500B。 (图6)
- 性能要求 (表4): 规定了不同 AP 流数、终端流数、频段、带宽组合下,10/20/30 用户并发时的总吞吐量下限和最小吞吐量下限 (单位 Mbps)。区分必选项和可选项。
- 6.3 覆盖 (Coverage):
- 参数定义: 衡量信号随距离和障碍衰减后用户能获得的吞吐量。
- 场景模型:
- 模型1 (单用户无遮挡): 测量视距 10m/20m 下的下行吞吐。关键约束:无干扰、视距、单用户、TCP 1500B。 (图7)
- 模型2 (单用户穿墙): 测量视距 10m 穿一堵砖墙后的下行吞吐。关键约束:无干扰、穿墙、单用户、TCP 1500B。 (图8,附录A提供衰减参考)
- 性能要求 (表5): 规定了不同 AP 流数、终端流数、频段、带宽组合下,在 10m 视距、20m 视距、10m 视距+一堵墙 条件下的下行吞吐量最低要求 (单位 Mbps)。区分必选项和可选项。
- 6.4 漫游 (Roaming):
- 参数定义: 衡量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切换 AP 时保持业务连续性的能力,关注漫游期间最低吞吐量和平均吞吐量。
- 场景模型:
- 模型 (单用户双AP漫游): 测量终端在相距 12m 的两个 AP 间以 0.5m/s 反复移动时的吞吐量。关键约束:无干扰、视距、单用户、TCP 1500B、AP 功率 15dBm。 (图9)
- 性能要求 (表6): 规定了不同 AP 流数、终端流数、频段、带宽组合下的漫游最低吞吐量和平均吞吐量下限 (单位 Mbps)。区分必选项和可选项。
- 6.5 时延 (Latency):
- 参数定义: 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所需时间(发送、传播、排队、处理)。区分 RTT (TCP) 和 OWD (UDP)。
- 场景模型:
- 模型1 (无干扰单用户双向时延): 测量单用户不同流量大小下的时延。关键约束:无干扰、视距、单用户、1500B报文、80%负载。(图10)
- 模型2 (无干扰多用户并发双向时延): 测量15用户并发下的时延。关键约束:无干扰、视距、15用户、1500B报文、80%负载。(图11)
- 模型3 (干扰多用户并发双向时延): 测量存在特定干扰源(5GHz: -65~-70dBm@12Mbps/1500B, 2.4GHz: -65~-70dBm@6Mbps/1500B)时15用户并发下的时延。关键约束:有干扰、视距、15用户、1500B报文、80%负载。(图12)
- 性能要求 (表7, 8, 9):
- 表7 (无干扰单用户): 规定不同频段/带宽下的下行平均时延上限 (≤6ms)。
- 表8 (无干扰多用户): 规定不同频段/带宽/流量下的下行平均时延上限 (≤15ms) 和 TP99 时延上限 (≤20ms)。
- 表9 (有干扰多用户): 规定不同频段/带宽/流量下的下行平均时延上限 (≤40ms) 和 TP99 时延上限 (≤80ms)。
- 6.6 安全 (Security):
- 特性分类: 接入安全(认证/加密)、系统安全(本规范仅要求接入安全)。
- 接入安全要求 (表10): AP 必须支持 WPA, WPA2, WPA3, Portal 认证。WAPI 为可选支持。明确反对 WEP。
- 6.1 带宽 (Bandwidth):
- 园区办公网络典型业务性能要求 (Servic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 7.1 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 场景模型 (图13): AP 吸顶安装 (3m 高),间距 10-12m,RSSI≥-65dBm (95%区域)。5GHz@40MHz 同频 AP 间距建议 27m。业务包括办公(视频会议、网页、邮件)和非办公(视频、游戏、IM)。分 轻载 (40终端/30%并发) 和 重载 (80终端/30%并发)。
- 性能要求 (表11): 规定在 5GHz@40MHz 下,针对多种混合业务并发场景的严格性能指标:
- 轻载 - 3 FTP下载: 总速率要求 (≥300/350/400 Mbps 对应 2/4/8流 AP)。
- 轻载 - 15视频会议 + 3 FTP下载: RTT 平均时延 (≤200ms), 大时延占比 (RTT>1000ms ≤3%), 丢包率 (≤3%), FTP 总速率 (≥150 Mbps)。
- 重载 - 10 FTP下载: 总速率要求 (≥250/300/350 Mbps 对应 2/4/8流 AP)。
- 重载 - 30视频会议 + 3 FTP下载: RTT 平均时延 (≤200ms), 大时延占比 (≤3%), 丢包率 (≤3%), FTP 总速率 (≥100 Mbps)。
- 同频干扰 - 每AP 7视频会议 + 3 FTP下载 (AP间距24m): RTT 平均时延 (≤200ms), 大时延占比 (≤3%), 丢包率 (≤3%), FTP 总速率 (≥330/400/450 Mbps 对应 2/4/8流 AP)。
- 7.2 移动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 场景模型 (图14): AP 吸顶安装,间距 10-12m,RSSI≥-65dBm,单 AP 接入 40 终端 (30% 并发)。终端在 AP 间移动。业务类似 7.1。
- 性能要求 (表12): 规定在 5GHz@40MHz 下,针对 2个AP间距12m, 每AP 15视频会议 + 1移动FTP下载 (0.5m/s) 场景的性能指标:
- RTT 平均时延 (≤200ms)。
- 大时延占比 (RTT>1000ms ≤3%)。
- 丢包率 (≤3%)。
- 移动 FTP 下载速率 (≥100 Mbps)。
- 7.3 重载视频业务并发接入业务性能要求:
- 场景模型 (图15): AP 吸顶安装,间距 15-18m,RSSI≥-65dBm,单 AP 接入 60 终端 (50% 并发)。典型区域:食堂。业务以网页、直播、高清视频、IM 为主。
- 性能要求 (表13): 规定在 5GHz@40MHz 下,针对 单射频下视频业务最大接入数 的性能指标:
- RTT 平均时延 (≤200ms)。
- 大时延占比 (RTT>1000ms ≤0.5%)。
- 丢包率 (≤3%)。
- 视频接入终端数 (≥30)。
- 7.1 多用户并发办公业务性能要求:
- 附录 (Appendices):
- 附录 A (资料性): 常见障碍物信号衰减参考值 (表A.1): 提供砖墙、混凝土、玻璃、木门等常见障碍物在不同厚度下对 2.4GHz 和 5GHz 信号的典型衰减值 (dB)。
- 附录 B (资料性): 园区办公场景常见业务及业务占比 (表B.1): 列出高清视频、视频会议、投屏、邮件、网页、游戏、IM、VoIP 等业务在办公室不同区域(高密办公区、普通办公区、会议室、休闲区、展厅、餐厅、其他)的典型单业务基线速率 (Mbps) 和业务流量占比 (%)。
-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Wi-Fi Alliance WPA3™ Specification Version 3.1
- [2] GB 15629.11-2003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涉及 WAPI)
核心要点提炼:
- 目标: 规范园区办公 WLAN 设备(无线路由器/AP)的性能和体验。
- 核心性能: 定义了 6 大基础性能指标(带宽、连接、覆盖、漫游、时延、安全)和 3 类典型业务场景性能(多用户并发办公、移动办公、重载视频)。
- 方法论: 基于场景模型定义测试条件和要求。
- 技术重点: 基于 IEEE 802.11ax (Wi-Fi 6) 技术,聚焦 5GHz 频段@40MHz 带宽作为主要评估场景(兼顾其他配置)。
- 严格要求: 对高并发下的吞吐量、时延(平均和 TP99)、丢包率、漫游性能、视频接入数等提出了具体且严格的量化指标。
- 安全: 强制要求支持 WPA, WPA2, WPA3, Portal 认证,淘汰 WEP。
- 实用性: 附录提供了障碍物衰减和业务占比等实际部署的参考数据。
- 版本更新: 相较于 2023 版,主要提升了并发能力(吞吐量)和调整了多业务混合测试的通过指标。
这份总结涵盖了标准文档的所有主要章节和关键内容,提供了对园区办公 WLAN 设备性能要求的全面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