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SSC 013-2025 基于HYDRUS-1D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包气带衰减因子估算技术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对《基于HYDRUS-1D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包气带衰减因子估算技术指南》(T/SSSC 013-2025)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1. 标准定位与适用范围
- 目的:规范基于HYDRUS-1D模型模拟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垂直运移过程,计算包气带衰减因子(AF),服务于土壤-地下水系统风险评价及土壤污染物安全阈值推导。
- 适用对象:
- 需满足污染物在包气带内达到浓度动态平衡(4.1条);
- 仅考虑淋溶过程,忽略地下水稀释扩散(4.2条)。
2. 核心概念定义
- 包气带衰减因子(AF)(3.1条):
土壤表层孔隙水污染物浓度(C_e
,mg/L)与包气带下层土壤溶液平衡浓度(C_d
,mg/L)的比值,即AF = C_e / C_d
(无量纲)。
3. 技术框架(5章 & 图1)
流程分为四步:
- 数据收集(第6章)
- 概念模型构建(第7章)
- 包气带污染物运移模拟(第8章)
- 衰减因子计算(第9章)
4. 关键操作流程
(1) 数据收集(第6章)
- 数据类型与来源:
类别 参数示例 来源 勘察测定数据 土壤剖面、包气带深度、土壤持水量、饱和导水率、污染物浓度 GB/T 50123、HJ 25.1/25.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采样检测 地理空间数据 点位坐标、地形地貌 地理空间数据集插值推算 站点监测数据 降水量、蒸腾量、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 气象站点或数据产品 其他资料数据 污染物理化性质(扩散系数、Henry常数)、模型参数(吸附系数Kd) PubChem/NIST数据库、文献、HYDRUS-1D默认参数 - 预处理要求:清洗异常值/缺失值,转换数据格式以满足模型输入。
(2) 概念模型构建(第7章)
- 空间离散化:
- 垂直分层:地表(Z=0)→ 潜水层,按土层性质划分(0-0.5m细分,0.5-6m间隔≤2m)。
- 单层内需土质均匀(图2)。
- 时间离散化:
步长需满足稳定性条件:\left| \frac{v_z \cdot dt_{\text{HYDRUS-1D}}}{dz_{\min}} \right| \leq 1
其中
v_z
= 溶质垂向速率,dz_{\min}
= 最薄土层厚度。
(3) HYDRUS-1D模拟(第8章)
- 参数设置:
- 水流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细质地土壤);
- 关键参数:残余/饱和持水量(Qr/Qs)、饱和导水率(Ks)、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参数(α, n)等(附录A);
- 溶质运移:平衡模型,需输入纵向弥散系数、吸附系数(Kd)、扩散系数等;
- 边界条件:上边界(通量边界)、下边界(零梯度)、初始浓度(实测值)。
- 模拟输出:包气带下层平衡浓度
C_d
(8.3条)。
(4) 衰减因子计算(第9章)
- 直接由公式计算:
AF = \frac{C_e}{C_d}
C_e
= 表层孔隙水浓度(实测),C_d
= 模拟所得下层平衡浓度。
5. 参数获取方法(附录A)
- 土壤水力参数(如Qr, Qs, Ks):
- 优先实测(GB/T 50123);
- 或使用HYDRUS-1D内嵌Rosetta模型预测。
- 吸附系数(Kd):实验室批量实验拟合(Freundlich/Langmuir模型)。
- 扩散系数:PubChem、NIST等数据库获取。
- 气象数据:站点监测或标准化数据产品。
6.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包括土壤/地下水监测标准(HJ 164、HJ 166)、风险评估导则(HJ 25.3)、污染物采样规范(HJ 1019)等12项文件(第2章)。
7. 注意事项
- 模型局限性:仅适用于一维垂向运移,忽略水平扩散。
- 数据质量要求:参数敏感性高,需确保数据精确完备(6.1条)。
- 平衡状态验证:模拟时间需足够长(通常≥10年)以保证浓度平衡(8.3条)。
总结
该标准系统整合了数据采集→模型构建→模拟→计算全流程,核心是通过HYDRUS-1D量化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垂向衰减程度(AF),为有机污染场地的地下水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操作中需严格遵循参数获取规范,并验证模型收敛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