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SSC 014-2025 基于地下水安全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安全阈值推导技术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对《T/SSSC 014-2025 基于地下水安全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安全阈值推导技术指南》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标准定位与适用范围
- 定位
- 中国土壤学会团体标准,规范土壤有机污染物安全阈值推导方法。
- 核心目标:通过评估污染物对地下水的迁移风险,推导保护地下水安全的土壤污染阈值。
- 适用范围
- 限定污染物:固-液分配系数 Kd<20 的有机污染物(易迁移类)。
- 场景假设:
- 污染源位于土壤表层且无衰减。
- 土-水分配瞬间平衡。
- 非承压含水层,无非水相液体存在。
二、核心术语定义(关键参数)
- 土-水分配系数 (Ksw)
- 定义:污染物在土壤总浓度与水相浓度的比值(L/kg)。
- 计算公式: Ksw=ρbθws+Kd⋅ρb+H′⋅θas
- θws:孔隙水体积比;θas:孔隙空气体积比;ρb:土壤干容重;H′:亨利常数。
- 固-液分配系数 (Kd)
- 定义:污染物在土壤固相与水相的浓度比(L/kg)。
- 获取方式:
- 模型预测:基于机器学习(XGBoost),流程包括数据收集→筛选→预处理→建模→验证(附录A)。
- 实验测试:参照GB/T 31270.4进行吸附/解吸批量实验(附录B引用方法)。
- 包气带衰减因子 (AF)
- 定义:表层孔隙水与包气带下层污染物浓度的比值(无量纲)。
- 计算方法:直接引用标准 T/SSSC 013-2025(基于HYDRUS-1D模型模拟迁移衰减)。
- 地下水稀释因子 (DF)
- 定义:包气带淋滤液与地下水监测井浓度的比值(无量纲)。
- 计算公式: DF=1+I⋅LK⋅i⋅d
- K:含水层水力传导度(m/s);i:水力梯度;d:混合区深度(m);I:内渗率(m/s);L:污染源长度(m)。
- 推荐值:默认 DF=20(参照HJ 25.3-2019场地参数)。
三、安全阈值推导技术框架
流程分为四步(见图1):
- 土-水分配计算 → 2. 包气带衰减计算 → 3. 地下水稀释计算 → 4. 阈值整合推导。
最终阈值公式:
Cs=Cgw⋅Ksw⋅AF⋅DF
- Cs:土壤安全阈值(mg/kg);
- Cgw: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限值(mg/L,参照GB/T 14848-2017)。
四、关键技术方法细节
1. Kd 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附录A)
- 数据要求:
- 化学品描述符(Abraham参数、logKow、分子量等)。
- 土壤性质(有机碳含量、黏粒比例、pH等)。
- 实验条件(温度、固液比)。
- 模型构建:
- 使用XGBoost算法,经100次重复验证。
- 评价指标:R2、RMSE、MAE、解释方差。
- 模型解释:
- SHAP分析量化特征贡献(如土壤有机碳权重最高)。
- 应用域(AD)分析确保预测可靠性。
2. 参数计算依赖标准
- Kd 实验:参照 GB/T 31270.4 和附录B文献(如罗晓丽2008)。
- 场地监测:引用 HJ 25.1~25.3、HJ 164(调查/风险评估/地下水监测)。
- 包气带模拟:强制依赖 T/SSSC 013-2025。
五、限制条件与注意事项
- 数据质量要求:
- Kd 实验需满足 R2>0.96,土壤样品未受干扰。
- 机器学习输入数据需严格归一化与异常值处理。
- 模型外推限制:
- 新污染物预测需通过应用域(AD)分析,否则结果无效。
- 默认参数使用:
- 无场地数据时,DF 可默认取20,但可能引入误差。
六、附录支撑
- 附录A:详述 Kd 机器学习预测的全流程(数据→模型→验证)。
- 附录B:关键参考文献索引(如Ma等2023的XGBoost模型、Chiou 2002的吸附理论)。
总结示意图
复制
复制
土壤安全阈值推导:
地下水限值 → 地下水稀释(DF)→ 包气带衰减(AF)→ 土-水分配(K_sw)→ 土壤阈值
↑ ↑ ↑
场地参数 HYDRUS-1D K_d(模型/实验)
此标准通过多过程耦合模型与严格参数标准化,为有机污染物土壤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