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STB 012-2024 智慧电梯运维服务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对《智慧电梯运维服务规范》(T/SISTB012-2024)团体标准的详细总结:
一、标准核心框架
- 范围
- 适用于曳引/强制驱动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不包含液压电梯、杂物电梯和家用电梯。
- 规范智慧电梯的基本要求、服务功能、运维条件、管理软件操作及质量评价。
- 术语定义
- 智慧电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现代物业管理元素,实现综合感知、分析与决策的电梯系统(系统框图见图1)。
- 关键术语:设备(安装并注册的电梯)、困人、故障、预测性维护、基于运行状态的维护等。
- 通用要求
- 安全要求:符合GB/T 7588.1(电梯)和GB 16899(扶梯/人行道)的安全规范。
- 舒适性:符合TSTIC 110069-2022的乘用舒适性标准。
- 效率优化:需考虑电梯选型配置、技术方案及建筑交通特征(附录A提供选型参考)。
- 网络安全:强密码策略、数据加密传输、入侵检测系统(IDS)、日志审计。
- 数据管理:确保数据采集实时性、存储安全性、分级访问控制及分析应用。
- 维保要求
- 质量管理体系:采用PDCA循环和风险思维,明确维保人员职责与能力培训。
- 预测性维护:
- 部署符合GB/T 42616的物联网监测终端,建立企业应用平台(GB/T 24476)。
- 构建设备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如环境参数、振动数据等)。
- 提供健康报告(含运行负荷、能耗、故障统计等)。
- 现场维护周期:最大间隔≤3个月,所有项目年频次≥1次。
- 智慧服务功能
功能类别 功能名称 核心要求 智慧乘梯 效率优化 实时监测并动态调整运行策略 个性化乘梯 识别乘客类型(老人/儿童等)执行差异化策略 人机交互 支持人脸/语音/蓝牙等多方式认证 智慧管梯 实时状态监控 设备状态延迟≤1秒,支持视频查看(叠加标识信息) 消防隐患管理 识别电动车入梯等事件并自动控梯 困人智慧救援 安抚语音+多端通知+全流程可视化救援 健康报告 包含能耗、故障统计、维修建议等 智慧互联 数据传输 支持以太网/4G/蓝牙等多方式互联 智能设备联动 开放接口支持机器人/空调等设备协同 智慧服务 数字化维保 基于数据分析制定维护策略及排障指导 - 服务实施条件
- 硬件:配置符合GB/T 42616的监测终端(具备本地算力,不影响安全空间)。
- 通信:可靠网络连接保障数据传输。
- 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商+维保单位+物业协同)。
- 人员能力:运维人员需掌握数据分析及故障快速响应技能。
- 管理软件操作规范
- 多部门协作:
- 客服部门:宣传安全知识、收集用户反馈。
- 安保部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应急演练、高峰人流管控。
- 工程部门:技术状态监控、联动维保单位、数据上报。
- 管理层:建立数字化运维框架,明确责任最终负责人。
- 操作场景:消防隐患处理、乘梯行为管理、困人救援流程、远程参数调整(如语音播报)。
- 多部门协作:
- 运维质量评价
- 评价频率:每年≥1次(可委托第三方)。
- 核心指标:
- 故障停梯率(公式1-3):区分设备/非设备故障停梯时间占比。
- 困人率(公式4-6):统计设备故障导致的困人事件比例。
- 救援时效:响应时间(抵达现场)和总救援时间(单位:分钟)。
- 附录A:电梯选型与配置指南
- 设计流程:数据收集→方法选择(计算法/模拟法)→准则制定→配置验证。
- 人员密度参考:
建筑类型 人均面积/人数 办公建筑 6–14 m²/人(分4类档次) 住宅建筑 按卧室数量估算(如三卧室住3–6人) - 设计准则:
- 办公电梯:输送能力≥12%,运行间隔≤30秒。
- 住宅电梯:输送能力≥7%,平均候梯时间≤60秒。
二、标准核心价值
- 技术融合:推动物联网、AI与传统电梯运维结合,实现预测性维护和智能化管理。
- 安全提升:通过实时监控、消防隐患识别、智慧救援降低事故风险。
- 效率优化:动态调整运行策略,减少候梯时间,提升能效(参考GB/T 30559能耗标准)。
- 全流程规范:覆盖设备选型、安装、维保、服务质量评价全生命周期。
此标准为智慧电梯的规范化运维提供了系统性框架,适用于电梯制造商、物业单位及监管部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