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NLT 0001-2025 小麦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对《T/SNLT 0001-2025 小麦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1. 范围
- 适用于新疆地区小麦种植土壤的环境监测与评价。
- 规范涵盖术语定义、监测点位布设、采样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测试、质量评价及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标准包括:
- GB 156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 GB/T 17141(铅、镉测定)
- GB/T 22105.1/2(汞、砷、铅测定)
- NY/T 395(农田土壤监测技术规范)等共12项标准。
3. 关键术语
- 土壤混合样:耕作层5~20个分点等量土壤混合而成的代表性样品。
- 监测点位: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布设,反映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及变化规律。
4. 采样前准备
-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团队,熟悉规范。
- 资料收集:土壤图、地形图、农业与污染源信息。
- 现场调查:实地勘探完善采样方案。
- 器具准备:
- 工具类(铁锹、取土钻等);
- 器材类(GPS、样品袋等);
- 安全防护用品。
- 监测项目与频次:
项目类型 监测项目 频次 常规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镉、铬、汞、砷、铅、铜、锌、镍、六六六、滴滴涕 每3年1次(小麦成熟期后采样) 选测项目 氮、磷、钾速效养分、有机质等 每3年1次
5. 布点原则与方法
- 原则:
- 依据播种时间、种植区、灌溉方式布点;
- 避开田埂、堆肥处、沟渠等干扰区域。
- 布点方法:
方法 适用场景 最少点数 对角线法 污水灌溉地块 5个 梅花点法 小面积、土壤不均 6个 棋盘法 中等面积、土壤均匀 9个 蛇形法 大面积、地形复杂 15个 网格法 大面积均匀地块(0.5km×0.5km网格) 网格交叉点 - 滴灌田:以滴灌带为单元分区,按不同深度(0-20cm、20-40cm)取样。
- 漫灌田:均匀布点,分层取样。
6. 样品采集与保存
- 采集方法:
- 垂直柱状法分层(0-20cm、20-40cm)取样,清除表面杂物;
- 混合样由5-20个分点等量土壤混合,四分法缩分;
- 标签记录采样时间、地点、深度、经纬度。
- 采样时间:
- 春小麦:7月初至9月初(收获期);
- 冬小麦:6月底至8月初(收获期)。
- 保存要求:
样品类型 保存条件 注意事项 新鲜样品 短期:4℃冷藏(≤72h);长期:-80℃超低温冷冻 避免反复冻融 风干样品 通风避光干燥→过2mm筛→密封棕色玻璃瓶/聚乙烯瓶 室温20℃、湿度≤60%保存
7. 监测项目与方法
- 监测项目(部分关键指标):
项目 方法 标准依据 镉、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GB/T 17141 汞 冷原子吸收法 GB/T 22105.1 砷 原子荧光法 GB/T 22105.2 pH值 pH计法 GB 7859 有机质 重铬酸钾氧化法 NY/T 1121.6 - 方法优先级:标准方法(仲裁)> 权威推荐方法 > 自选等效方法(需验证)。
8.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数据修约:按 GB/T 8170 执行。
- 评价标准:
- 依据 GB 15618,按土壤pH和土地利用类型确定污染物风险筛选值/管制值。
- 评价结果分三类:
- 优先保护类(土壤质量好,需保护);
- 安全利用类(需安全措施+协同监测);
- 严格管控类(按GB 15618管控)。
- 评价方法:
- 单因子指数法:
P_i = \frac{C_i}{S_i}
(C_i
为实测值,S_i
为标准值); - 多因子评价:取所有污染物单因子指数最大值(
P = \max(P_i)
)。
- 单因子指数法:
9. 质量控制与报告编制
- 质量控制:
- 仪器定期校准;
- 样品流转可追溯;
- 每批样品需10%平行样、空白试验、加标回收试验。
- 报告内容:
- 检测概况:目的、项目、时间、点位分布图;
- 检测结果:实测数据表;
- 评价结果:土壤质量等级及适宜性结论;
- 建议措施:针对污染问题提出改良方案(如重金属治理);
- 签章要求:资质人员签字+监测单位公章。
附录说明
- 主要起草单位:石河子大学、塔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
- 适用范围局限性:仅针对新疆小麦产区,其他区域需参考调整。
核心要点:规范以 GB 15618 为基础,结合新疆小麦种植特点,系统规定了从布点、采样到评价的全流程技术要求,强调质量控制与分区分类管理,为土壤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