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LDA 019-2025 全光谱吸顶灯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全光谱吸顶灯技术规范》(T/SLDA 019-2025) 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主题: 该标准规定了室内用全光谱LED吸顶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范围 (Scope)
- 适用于室内场所照明用的全光谱LED吸顶灯的设计、检测和生产。
- 定义了“全光谱吸顶灯”简称“吸顶灯”。
- 明确了吸顶灯的关键特征:主体直接安装于天花板表面,通过透光罩形成发光面的固定式灯具。形态包括但不限于线性、方形、矩形、菱形、圆形以及各种异形或不规则形状(含示例图),包括具备上射光和下射光结构的灯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Normative References)
- 列出了标准中引用的关键国家标准(GB/T)、行业标准(QB/T)、国际标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报告(IEC TR)、美国国家标准(ANSI/IES)等,构成标准的技术基础。涵盖安全、性能、光度电学测量、电磁兼容、有害物质、光生物安全、光谱评价、寿命推算、频闪评估等方面。
3. 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
- 明确定义了标准中使用的关键术语:
- LED吸顶灯: 强调安装方式和发光面形成方式,包含多种外观形态。
- 全光谱: 具有380~780nm连续光带,光谱功率分布近似于相同色温自然光(日光)的光谱。
- 显色指数(CRI/Ra), CIE 1974特殊显色指数(Ri): 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指标。
- 亮度均匀度: 发光面最小亮度与平均亮度之比。
- 波动深度: 光输出周期性变化幅度的度量(百分比)。
- 瞬态光伪像(TLA): 由光波动引起的视觉感知变化。
- 闪变指数(PstLM): 低频(<80Hz)闪烁影响的度量。
- 频闪效应可视度(SVM): 中高频(80~2000Hz)频闪影响程度的度量。
- 颜色保真指数(Rf): 基于99种色样的综合色彩真实度评价指标。
- 色域指数(Rg): 基于99种色样的颜色饱和度评价指标。
4.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 4.1 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s)
- 外观结构: 尺寸、结构、外观质量需符合宣称,无破损、变形、锈蚀、严重色差等。
- 安全: 符合GB 7000.1和GB 7000.201的安全要求。
- 电磁兼容: 无线电骚扰(GB/T 17743)、谐波电流(GB 17625.1)、人体电磁辐射(GB/T 31275)均需达标。
- 光生物安全: 视网膜蓝光危害等级应为RG0(豁免级)(按GB/Z 39942评估)。
- 有害物质: 材料限制物质符合GB/T 39560要求。
- 光色均匀性: 发光面应无明显光色不均。
- 符合性: 点/线/面光源或线性/平面灯具形态需符合相应标准(如GB/T 31831)。
- 4.2 性能要求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 初始光效:
- CCT≤5000K时:≥65 lm/W
- CCT>5000K时:≥75 lm/W
- 实测值 ≥ 标称值的95%
- 功率因数:
- 标称值 ≥ 0.9 (标称功率>5W);标称值 ≥ 0.5 (标称功率≤5W)
- 实测值 ≥ (标称值 - 0.05)
- 防眩光: 根据出光口形式(保护罩或格栅),需满足GB/T 50034-2024规定的表面亮度限值或遮光角要求。
- 波动深度和瞬态光伪像 (Temporal Light Artifacts):
- 必须满足以下任选其一:
- 波动深度(FPF%): 符合IEEE Std 1789-2015 “无显著影响”等级限值(按频率分段限值)。
- 同时满足:
- 闪烁(PstLM): ≤ 1 且 ≤ 标称值。
- 频闪效应(SVM): ≤ 1.0 且 ≤ 标称值;用于儿童及青少年活动场所时,SVM ≤ 0.4。
- 调光要求 (若可调光): 范围10-100%,调光过程无可见闪烁或亮度跳变,且需满足波动深度要求。
- 必须满足以下任选其一:
- 亮度均匀度: 平面吸顶灯 ≥ 0.8。
- 寿命: ≥ 25000h (宣称值)。
- 光通量维持率: 3000h ≥ 98%;6000h ≥ 96%。
- 初始光效:
- 4.3 全光谱要求 (Full Spectrum Requirements)
- 色品性能: 色坐标需在ANSI C78.377-2015规定的目标色度区域内(按CCT分档),色容差(按GB/T 10682-2010附录D计算) ≤ 5 SDCM。
- 显色性:
- 一般显色指数Ra ≥ 95。
- 特殊显色指数Ri:R1-R8, R10-R11, R13-R15 ≥ 95;R9 (饱和红) ≥ 90;R12 (饱和蓝) ≥ 90。
- 实测值 ≥ (宣称值 - 3)。
- 全光谱相似度: (CCT=4000K时) 按附录A方法计算,各波段光谱相似度需满足最低要求(如红光650-680nm ≥75%,绿光492-577nm ≥85%,蓝光450-475nm ≥80%,紫光380-450nm ≥40%等),且总相似度 ≥65%。
- 颜色保真指数(Rf): ≥ 94。
- 色域指数(Rg): ≥ 95。
- 4.4 控制要求 (Control Requirements)
- 必须支持手动开关。
- 若宣称“智能控制”,则至少需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功能:
- 调光(亮度/色温)。
- 无线/远程开关。
- 场景模式控制。
- 自动光环境感知与调节(达到4.3要求或自动切换场景)。
- 按设定值调节照度/亮度。
- 时间控制/昼夜节律照明。
- 个性化控制。
- 与其他智能设备联动。
- 语音控制。
- 宣称智能控制的灯具宜具备环境信息采集和人机交互功能。
5.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 5.1 通用条件: 规定测试环境(温湿度、气压)、稳定状态判定、仪器精度要求(光谱辐射计、电表)、样品数量。
- 5.2 基本要求试验: 明确各项基本要求(尺寸、安全、EMC、蓝光危害、有害物质)的试验依据标准和方法。
- 5.3 性能试验:
- 光效、功率因数:按GB/T 39394-2020。
- 波动深度:按IEEE Std 1789-2015测量,按GB/T 43017-2023附录A计算。
- 闪烁(PstLM):按GB/T 42064。
- 频闪效应(SVM):按IEC TR 63158:2018。
- 亮度均匀度:按QB/T 4847-2015(平面灯具)。
- 寿命:按GB/T 31897.201或等效方法(基于LM-80报告推算,需验证焊点温度和电流)。
- 光通量维持率:按GB/T 31897.201或等效方法(基于LM-80报告推算)。
- 5.4 全光谱试验:
- 色品/色容差:按GB/T 39394,色容差计算按GB/T 10682-2010附录D。
- 显色性:按GB/T 39394。
- 全光谱相似度: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计算。
- 颜色保真指数(Rf)/色域指数(Rg):按QB/T 5208-2017。
- 5.5 控制要求试验: 依据制造厂说明书逐项操作验证。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Marking, Packaging,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 标志: 灯具上需有CCC认证标志、制造商名称/商标、检验合格签章;包装上宜有全光谱标志。
- 包装: 包装应安全可靠。包装盒/箱上需标明:生产者信息、产品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数量、执行标准号、生产日期/代码。
- 运输: 避免雨雪淋袭、剧烈振动和挤压。
- 贮存: 干燥通风(湿度≤85%)、无有害气体/物质、避免重压和强震。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全光谱相似度计算 (Full Spectrum Similarity Calculation)
- 提供了计算特定波段(λ_min ~ λ_max)光谱相似度(M)的公式。该公式用于评估被测光源光谱功率分布(A(λ))与标准太阳光谱功率分布(S(λ))在指定波段内的接近程度。公式核心是计算被测光谱与基准光谱在该波段内积分值差异的相对大小,M值越接近1表示越相似。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列出了该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的其他国内外标准和报告(如生态设计、颜色学、光生物效应、寿命推算、静电防护等)。
归口与起草单位
- 提出: 深圳市照明与显示工程行业协会
- 归口: 深圳市照明与显示工程行业协会 & 深圳市宝安区新型显示产业技术促进中心
- 起草单位: 包含多家照明企业、协会、研究机构及高校(月影照明、SZLDA、宝安中心、瑞丰光电、华磊光电、旭宇光电、朗德万斯、清华深研院、深圳大学、深圳市政设计院等)。
- 主要起草人: 列出了参与标准制定的主要人员名单。
总结: T/SLDA 019-2025 是一项全面规范室内用全光谱LED吸顶灯的产品标准。它严格定义了产品的光谱特性(“全光谱”的核心要求:高显色性、高光谱相似度、高颜色保真度和饱和度)、性能(光效、寿命、频闪控制、均匀度等)、安全、电磁兼容、环保以及智能控制功能。标准提供了详细的试验方法依据,并对产品的标识、包装、储运做出了规定,旨在提升全光谱吸顶灯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促进健康照明的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