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RS 0055-2024 能源企业供应商提供绿色产品能力评价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团体标准 T/CERS 0055-2024《能源企业供应商提供绿色产品能力评价》主要内容总结
以下是对团体标准 T/CERS 0055-2024《能源企业供应商提供绿色产品能力评价》的详细总结。该标准旨在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能源企业供应商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能源企业选择绿色供应商,优化供应链可持续性。总结内容基于标准全文,覆盖范围、术语、要求、评价体系、实施规则等核心部分,结构组织为多个主题章节以增强丰富性。
1. 背景与目的
- 标准由中国能源研究会提出并归口,于2024年12月24日发布和实施。
- 背景源于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需求,旨在解决能源企业供应链的绿色转型挑战。通过评价供应商提供绿色产品的能力,帮助能源企业降低资源消耗、环境负面影响和健康安全风险,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 引言强调,该标准适用于供应商自评、采购方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以科学选择供应商,提高供应链整体绿色水平。
2. 范围与适用对象
- 适用范围:标准适用于能源企业供应商提供绿色产品能力的评价活动,包括:
- 自评价:供应商内部对自身能力进行评价。
- 采购方评价:能源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 第三方评价:独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客观评价。
- 适用对象:专注于能源企业供应商(定义为为能源企业提供产品的制造商),能源企业包括石油、煤炭、电力、蒸汽动力等以能源开发、加工、输送、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 标准基于规范性引用文件(如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兼容性。
3. 关键术语定义
标准明确定义了核心术语,确保评价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 能源企业:以能源开发、加工转换、仓储、输送、配售、贸易和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如石油、电力企业)。
- 能源企业供应商:为能源企业提供产品的制造商。
- 提供绿色产品能力评价:依据指标体系对供应商生产绿色产品涉及的管理体系、生命周期过程(设计、采购、生产、检验、包装、运输、处置)和信息披露进行综合评价。
- 绿色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和健康危害小、资源消耗少、品质高的产品。
- 其他相关术语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等,均基于生命周期理念定义(如绿色设计强调资源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的设计)。
4. 提供绿色产品能力要求
供应商必须满足一系列综合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管理体系要求,并覆盖全生命周期过程:
- 4.1 基本要求:
- 供应商需依法设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近三年(或成立不足三年)无重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或违法违规行为(如偷漏税)。
- 产品质量满足相关标准。
- 4.2 管理体系要求:
- 建立并运行全链条绿色管理体系,包括:
- 基于GB/T 1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GB/T 24001的环境管理体系、GB/T 45001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3331的能源管理体系。
- 参与碳交易行为(如全国碳排放交易、自愿减排交易)。
- 参与政府或协会的绿色评价认证(如取得绿色供应商或绿色产品认证证书)。
- 建立并运行全链条绿色管理体系,包括:
- 4.3 绿色设计要求:
- 依据GB/T 33635,供应商需:
- 减少原材料使用、确保产品安全生产和服务综合化。
- 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低载能材料或可资源化利用材料。
- 选择节能、安全风险低的设备和工艺(如清洁生产技术)。
- 实施减量化、循环化、无害化等绿色包装设计。
- 考虑可靠性、一体化、高效节能等模块化设计。
- 采用可回收易拆解设计(包括回收利用体系、可拆解和可再制造设计)。
- 依据GB/T 33635,供应商需:
- 4.4 绿色采购要求:
- 具备完整的采购流程和制度文件。
- 优先采购绿色物料(如可回收材料),并向供应商传达绿色要求。
- 验证物料绿色属性(如提供不含禁用物质声明或第三方检测证明)。
- 4.5 绿色生产要求:
- 优化制造过程:使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淘汰高污染设备。
- 降低资源消耗: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单位产品能耗。
- 控制排放:减少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控制有毒有害物质。
- 处置合规:化学品废弃物由专业公司处理,危险废物贮存符合GB/T 18597标准。
- 绩效改进:定期核算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制定改进措施。
- 4.6 绿色检验要求:
- 鼓励建立检验能力:包括产品碳足迹核算、原材料绿色属性检验(如节能、降噪测试)。
- 过程实施:对采购原材料和生产产品进行检验验证,确保绿色属性;不具备能力时委托第三方。
- 4.7 绿色包装要求:
- 制定绿色包装采购制度,选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材料。
- 包装材料减量化,木制品需满足防疫检验要求。
- 4.8 绿色运输要求:
- 规划最优运输路径,优先使用新能源运输工具,以降低碳排放。
- 4.9 绿色处置要求:
- 建立回收处置制度:识别产品属性,制定差异化回收流程。
- 实施回收:对可回收产品/材料标识回收标识(如产品说明书说明处置流程),无法回收品建立拆解规范。
- 4.10 绿色信息平台建设与信息披露要求:
- 建设信息平台:整合绿色物料数据库、设计系统、供应商管理等。
- 定期披露信息:包括绿色发展战略、环境排放数据、能源使用情况、回收信息。
- 社会责任: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节能减排、碳交易等绿色信息。
5. 评价指标体系和取值规则
标准建立了一套量化评价体系,用于客观评估供应商能力:
- 5.1 指标说明:指标基于国家政策和行业水平,选取可量化或验证的特性(如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产能耗)。
- 5.2 指标体系:
- 分为一级指标(权重总计100%)和二级指标(具体权重分配),如表1所示: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管理体系(20%) 基础管理体系 40% 绿色管理体系 60% 绿色设计(10%) 概念设计 20% 材料选择 20% 工艺选择 30% 其他设计 30% 绿色采购(10%) 采购制度 50% 属性验证 50% 绿色生产(20%) 生产用能 20% 生产工艺 20% 数智生产 20% 废弃物处理 5% 危险废物处置 5% 绩效改进 30% 绿色检验(5%) 检测能力 50% 过程实施 50% 绿色包装(5%) 制度规章 50% 包装材料 50% 绿色运输(2%) 运输路径 50% 运输工具 50% 绿色处置(8%) 制度规章 30% 处置实施 70% 绿色信息平台建设与信息披露(20%) 绿色信息平台建设 20% 绿色发展有关信息披露 20% 环境排放、能源使用信息披露 20% 销售回收信息披露 10% 企业社会责任 30% - 指标覆盖全生命周期,例如绿色生产占20%(最高权重),信息平台建设占20%,强调数据透明和持续改进。
- 分为一级指标(权重总计100%)和二级指标(具体权重分配),如表1所示:
- 5.3 取值规则:基于附录A(规范性),评价时需通过文件审查和现场评价验证。例如:
- 基础管理体系(40分):需提供有效证书(如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 绿色生产中的废弃物处理(5分):需证明排放量少且控制措施有效。
- 具体分值规则详见标准附录A,确保评价客观(如满分100分)。
6. 评价结果形成规则
评价结果以等级形式输出,用于决策支持:
- 6.1 评价结果计算:
- 公式:
E_{\text{提供绿色产品能力}} = \sum_{i=1}^{n} (k_i \times X_i)k_i:一级指标权重。X_i:一级指标下所有二级指标的评分总和。
- 计算基于指标得分加权,确保全面反映供应商能力。
- 公式:
- 6.2 评价等级分类:
- 分为三个等级(表2):
等级 评分范围 说明 A 80~100分 优秀,代表供应商绿色能力卓越 B 60~79分 良好,满足基本绿色要求 C 60分以下 需改进,未达标 - 满分100分,等级用于指导采购决策(如A级供应商优先选用)。
- 分为三个等级(表2):
- 6.3 评价报告:
- 报告内容基于附录B(资料性示例),包括:
- 评价目的、内容和准则。
- 评价过程描述(如文件评审、现场评估)。
- 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环节分析(数据真实性核实)。
- 指标值说明、亮点和改进建议。
- 示例模板涵盖基本信息、评价指标得分表等。
- 报告内容基于附录B(资料性示例),包括:
- 6.4 评价结果应用:
- 用于供应商内部改进(如提升生产制造能力)。
- 能源企业在招标中优先选用A级供应商,强化绿色采购导向。
7. 评价组织实施
标准详细规范了评价的执行流程和监督机制:
- 7.1 第三方绿色评价机构要求:
- 机构需具备资质:如评价人员持证、法律责任承担能力、被认可的评价资质。
- 确保公正性:独立于供应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 7.2 评价方式:
- 可由第三方、采购方或供应商自评实施。
- 关键步骤:制定评价方案(基于地方特点)、证据收集(文件审查、现场调查)、综合评价。
- 特殊规则:已获“企业绿码”或工信部绿色认证(如绿色工厂)的供应商,直接视为A级,免于评价。
- 7.3 评价程序:
- 流程如图1所示:申请→受理→评价实施(文件评审、现场评估)→报告编制→结果发布→文件归档。
- 强调多阶段审核,确保严谨性。
- 7.4 复评规则:
- 有效期5年,期满前4个月通知复评。
- 变更等级需申请,流程同首次评价。
- 延迟机制:因改制等可申请延迟(最长半年),无故拒绝复评则等级失效。
- 整改要求:能力下降时,整改期最长3个月,通过后可维持原级。
- 7.5 评价监督:
- 结果公布后接受政府、社会监督。
- 定期监督:初次评价后1年内首次监督,后续每2年一次。
- 违规处理:隐瞒或弄虚作假,暂停认可资格。
8. 附录与参考文献
- 附录A(规范性):提供详细的评价取值规则和评价方式表(如每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最高分值),确保评价一致性。
- 附录B(资料性):给出评价报告示例模板,包括基本信息表、评价打分表等,辅助实践应用。
- 参考文献:列出支持标准的关键文献,如GB/T 24040生命周期评价、GB/T 33635绿色供应链管理等1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本总结全面覆盖标准核心内容,突出其系统性:从能力要求到量化评价,再到组织实施,形成一个闭环框架。该标准不仅提升供应商绿色水平,还为能源企业提供实用工具,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如需特定部分细节,可参考标准原文或附录。

评论